中考作文六篇.docx
- 文档编号:2726295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36KB
中考作文六篇.docx
《中考作文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六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六篇
中考作文六篇
中考作文篇1
雾,犹如一群轻盈的精灵,悄悄地来到人间,大街上、田野里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
清晨,我们陆续来到操场,只见舞精灵已经把校园打扮得像人间天堂一般。
看!
花圃里的小叶黄杨穿上了白色的礼服,那些不知名的花也披上了漂亮的纱裙,他们好像在高兴地跳舞呢。
雾精灵迫不及待地加入他们中间,飘到这儿又飞到那儿。
雾精灵又给那些不知名的草换上了新装,只见眼前碧绿的草坪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我站在操场上,好似腾云驾雾。
而雾精灵又像是这里的游客,在自由自在的赏景。
他把操场南边的榆树打扮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浓雾的包围下宛如“仙人指路”,树上的鸟窝就像是给这棵榆树戴上了白色的帽子。
操场西边,高高的国旗在大雾笼罩下像是悬浮在空中。
校园北面的教学楼如同一个巨人站在那里,如今,也披上了一层薄纱,犹如海市蜃楼,又像是一座洁白无瑕的城堡,分不清哪是窗,哪是门。
远看雾中的校园,犹如一幅水墨画透着淡淡的清幽。
过了好长时间,太阳才慢腾腾地梛出了地平线,世界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草坪又恢复了碧绿色,小草上闪耀着滴滴珍珠。
我爱这雾中的校园,更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中考作文篇2
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环境十分艰难,进退不能之状。
这个成语________于李密《陈情表》,臣进退之难,实为狼狈。
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
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
原来,李密很小就没有了父亲,4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从小跟自己的祖母刘氏生活。
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长大,也是祖母供他读书的。
因此,李密与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丢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
最后,李密给司马炎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信中说:
“我出生6个月时便没有父亲,4岁时母亲被舅舅逼着改嫁,祖母刘氏看我可怜,便抚养我长大。
我家中没有兄弟,祖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她。
祖母一人历尽艰辛把我养大,如今她年老了,只有我一人可以服侍她度过残年。
可是我不出去做官,又违背了您的旨意,我现在的处境真是进退两难呀!
”
中考作文篇3
今夏,天气闷热的不行,叶子睁着一双可睡的眼睛,还在看书,窗外的蝉叫声一潮高过一潮,就好像要叫破喉咙来宣泄自己的不甘,叶子的脊背已经擦湿了,她看看窗外,今天,她就要彻底离开学校了。
得到自己将辍学的消息后,叶子悲伤不已,她爱读书,喜欢书里神奇的故事,这对于她十几岁的年龄来数,在学校里上学,已经是最美好的事了,可是从今天开始,她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
叶子拿着最后的几本书,好像珍宝一样抚摸着,她哭着对班主任李老师说:
“老师,我要走了,我以后都再也不能读书了”,叶子的眼神里满是无声的哀嚎。
李老师看着叶子幼小的背影,心头一紧疼,本该属于学校是的孩子,为什么要担负起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
校园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安静,只是少了一个早去晚归的孩子,梧桐树的枝丫静静的飘洒,课堂上的读书声还是那么好听。
李老师终于还是寻到叶子家里去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子家各种各样的药罐子,角落里,叶子的母亲躺在床上喘着粗气,父亲则是蹲在地上唉声叹气的熬着汤药,还有两个灰头土脸叽叽喳喳的小孩在打闹,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噪杂的味道,李老师有些睁不开眼。
在和叶子父亲的一番交谈中得知,原来叶子的母亲身体一向不好,眼下他又在工地里干活不慎摔了腿,家里现在根本拿不出一分钱给叶子交学费,无奈之下,也只能狠心让她辍学了,说着,叶子父亲的眼里就氤氲了,婆娑着现实的影子。
李老师见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多少次的似曾相识,他看着叶子渴望的眼睛,李老师心里不禁漏了一拍,更加坚定的指着一个罐子说:
“这个罐子是一个古董,能值不少钱,你们把这个罐子给我,以后孩子上学的生活费和学费都由我来出。
”这个消息对于叶子一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这完全可以节省一笔很大的开销,既可以满足叶子的心愿,也可也减少他们的负罪感,他们对李老师千恩万谢,百般感恩,尤其是叶子,因为李老师的善举,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以后的日子里,叶子一直都很努力的读书,有的时候,她甚至可以借着邻居家灯光,看书学习到半夜,终于,许多年后的努力,叶子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古董鉴赏家。
时间走得太过仓促,一转眼一个又一个的轮回秋夏逝过,许多年来的叶子,一直心心念着家里的那个古董罐子,她一直很好奇,当年李老师从家里拿走的古董,究竟价值多少,抵不住好奇心的叶子终于在返乡后,寻到了李老师的家。
记忆里一直以为李老师家中富裕,可没想到也是这般贫寒,在门外踱步许久后,叶子终于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老妇,在院子里的枣树下摘韭菜,叶子循着记忆搜索,这不是李老师的妻子吗,时过境迁,当年光鲜亮丽的她也抵不过时间的镌刻,已经白发苍苍。
老妇首先开口:
“你是哪位,找谁?
”
“您好,我是李老师的学生叶子,阿姨您还记得我吗?
”叶子问道。
而那位老妇好像早就洞悉了一切,目光里闪动着些什么:
“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我一直都在等你,你跟我来吧,我带你去见李老师。
”
叶子好奇的跟着李老师的妻子往屋里走,叶子的心里满是疑问,在屋里等了一会后,老妇拿着一个罐子走到她面前:
“孩子,你还记得这个罐子吧?
”叶子心里一惊,她怎么可能会不认识这个罐子呢,这就是李老师当年从她家里取走的“古董”啊,多年来的古董鉴赏经验告诉她,这分明只是一个普通的罐子,哪里是什么价值不菲的古董啊!
叶子的心里满是震撼,说不出来是什么感受,只能呆呆地盯着这个罐子,接着,老妇转身指着橱窗里的手表、钥匙环、石头……说道:
“孩子,你是老李资助的孩子其中一个,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找他,所以我一直都在等你。
”老妇说着擦了擦眼泪“你李老师去年在学校发生了事故,他为了救一个孩子,付出了生命……”听完这些,叶子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潸然落下,原来,自己最大幸运就是遇到李老师,这个一直在身后默默帮助自己的人,竟然在最后,自己也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没有亲口对他说一句“谢谢”!
叶子不知道是怎么离开的,但是她知道,是李老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再也没有机会报答李老师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李老师,对不起!
屋里的灯光静静地洒在橱窗里的罐子上,温暖了李老师的心,也照亮了叶子的一生。
中考作文篇4
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含义:
一是情感要真,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实,有感而发
有的同学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
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共鸣。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写的蔡芸芝老师就是实有其人,文中所叙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因此,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才能不时被这些事所感染。
叙述第一件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后,作者写道: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这种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的感情就显得非常真实。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记叙文或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即是如此。
普鲁士军队侵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改学德语,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二、抓住细节,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
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作了细致的描绘。
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拳拳之心,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
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作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
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几句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茗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
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__。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试题解读
此题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题作文。
文题分为三个元素,即“闲”“风光”“独自游”。
从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闲”和“独自”是相呼应的,因为“独自一人”,所以“清闲”;因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
第二段材料提示了__的主体——“风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爱。
就整个文题来说,意即闲时(或褒或贬,可以是主动“清闲”,也可以是被动“寂寞”)沉浸于一种风光(可取各种意象),自得其乐。
__主题可以写寂寞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享受某种风光的快乐;或是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有利于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题的题眼为一个“闲”字,__中要充分体现这个字,如果只写了“感受××的美”“我从××中获得快乐”,或者干脆写了一篇单纯的游记,那就偏题了。
记叙文大致可以这样写:
前面写有一次和旅行团出游,跟着导游跑,走马观花,只忙着拍照,回来后一直有遗憾。
然后写某次有机会,自己一个人故地重游,优哉游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
__要着重前后对比。
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对其进行改造,主要就是写“闲”与“不闲”对风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强调要“闲对风光”。
也可以直接写以闲适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乐的过程,全篇胜在描写细腻,文笔要好。
中考作文篇5
请以“无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范文】爱无价
月光皎洁,青烟蒙蒙,寒风轻扬,草树微颤。
我,望着被阴森小高屋掩去一半的残月,若有所思,若有所想,轻叹一声,愁丝万缕,就如这蒙蒙青烟,任凭北风怎样吹,也不肯散灭,不知不觉已将至午夜。
随性饮茶,神清气爽,那杯茶不像茉莉芬芳迷人,不像乌龙苦彻人心,不像奶茶醇厚可口,先品微苦,后尝至甜。
没错,她就像龙井,给水以精华,给水以真爱。
“咚咚咚……”门声轻响,轻得我甚至没有听到,一个看上去矮小的身影蹑手蹑脚地潜进来,以致我几乎没有察觉。
当我抬起头借着微弱的光,从书桌前窗子的反射中看到那披头散发甚至在暗光下有些恐怖的身影真的是母亲吗?
当你用手抚摸我的头发、后颈时,我觉得这不再是当初你那细腻油嫩的手,而是一只粗糙无光的“树叉”。
你用安详的目光注视着我,俯下身一声不响地拿起茶杯时,我转过头,仿佛看到一张陌生的脸,那原本富态十足的脸蛋,现在却爬满了皱纹,原本憨态可掬的脸,现在却横肉丛生。
忽然,我感慨成千,从内心开始振动,十几个年头下来,你依然默默地帮我煮茶,替我沏茶,你知道猫头鹰型学习的我那是最爱;我却从来没有仔细看过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是那么浑浊,忧虑,却又充满着希望。
我愧疚,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发现你老了?
你接过空得只剩茶渣的杯子站在我身后,许久许久,然后付之于一笑,又轻声退去,过一会儿,在我没察觉时,倒满茶的杯子已在我身边。
这时,青烟已散,残月已明。
或许母爱就是这样,正如那茶,那水,那西湖的龙井,先品微苦,后尝至甜。
爱,没有金子那样闪闪发亮,没有钻石那般昂贵。
但是爱却是淡淡的,又是浓浓的。
爱,无价。
中考作文篇6
1、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3、能与他人交流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考试说明:
一篇__写完后,回过头来,自己读一读,会发现一些毛病(这里主要说的是局部的毛病,也就是句子的毛病),这就需要修改。
1、修改语病的方式
①增加词语。
例如:
“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评了他在文艺创作上的某些观点。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批判是慎重的。
”这句话在“慎重”前边应加“欠”或“不够”、“不大”等。
因为过去是不加分析的批判的,这种批判不会是慎重的。
②删去词语。
例如: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句话的“否则”和“不学习”重复了,应该删去“否则”或“不学习”。
③更换词语。
例如:
“几十年来,王老师的办公室里彻夜闪耀着温和的灯光。
”这句话“温和”形容灯光不恰当,应改为“明亮”。
④调动词语的位置。
例如: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
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这句话中的“不仅”和“中药”应该换一下位置,变成“中药不仅……而且……”的句式。
2、常见的语病类型
(1)词语上的错误
①重词轻用。
例如:
“个别同学上课经常说笑、打逗,对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大家都很气愤。
”这句话里同学上课“说笑”、“打逗”够不上“倒行逆施”,这个词用得过重,应改为“违反纪律”。
②褒贬不当。
例如:
“这篇__很好,生动地揭露了同学热爱劳动的内心世界。
”句中的“揭露”带有贬义,如“揭露阴谋”,对同学们热爱劳动的内心世界,不能说“揭露”。
可改为“揭示”。
③堆砌重复。
例如:
“我们学校的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
特别是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虽然年纪大了,仍然为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勤恳的、辛勤地工作着。
”这句话里“年龄大了”与“老教师”重复,可将“年龄大的”删去。
“勤恳地”与“辛勤地”重复,可将“勤恳地”删去。
④生造词语。
例如:
“听着这个故事,大家表现出了惶怖的神情。
”这句话里“惶怖”是生造的词语,应改为“恐怖”。
⑤歧义费解。
例如:
“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几个班的负责干部叫去开会。
”这句话里“几个班的负责干部”有歧义,使人费解。
可以理解为“几个班的”负责干部,也可以理解为“几个”班的负责干部。
从全句话理解,因为是班主任老师召开的会,所以这句话应将“几个班的负责干部”改为“班的几个负责干部”。
(2)语法上的错误
①成分残缺。
例如:
“通过读了‘画蛋’一文后,很受教育。
”这句话缺主语。
“通过……后”是一个介宾短语,不能做主语。
应改为“我读了《画蛋》一文,很受教育。
”又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情况,广大农民干劲十足。
”这句话缺谓语。
没有交代农村经济怎样了,就又开始说另外的意思了。
应该在“情况”后边加上“非常好”三个字。
②搭配不当。
例如:
“天津市人民的购买力,一天天地增加了。
”这句话主谓搭配不当。
“增加”应改为“提高”。
再如“他把桌椅都打磨上一层新油漆。
”这句话动宾搭配不当。
应将“打磨”改为“涂上”二字。
又如“张老师那慈祥的声音时时在我脑海中出现。
”这句话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应将“声音”改为“面容”二字。
③词性误用。
例如:
“许多病友对他这种缺乏人道主义的做法,非常义愤。
”这句话把名词“义愤”误用为形容词了。
(误用名词)应把“义愤”改为“气愤”二字。
再如:
“人民银行的老李同志,来校作爱国储蓄报告,内容很鼓动。
”这句话把动词“鼓动”误用为形容词了。
(误用动词)应把“鼓动”改为“生动”二字。
又如:
“这是一首充沛着革命激情的诗。
”这句话把形容词“充沛”误用为动词了。
(误用形容词)应把“充沛”改为“充满”二字。
④语序颠倒。
例如:
“焦裕录同志总是心里想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
”这句话中的“总是”不是修饰“心里”的,而是修饰动词“想”的,所以应该放到“想”的前边。
(3)逻辑上的错误
①不合事理。
例如:
“我两次看见她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我才知道她原来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这句话里的“两次看见她从这所学校走出来”,并不足于证明她是这所学校的人,更不能断定“她”是这所学校的老师。
②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例如:
“他在新华书店用了很长时间排队买那本书,但是终于买到了。
”这句话没有转折关系,不应该用“但是”。
如果把“买到了”改为“没买到”,就可以保留“但是”,这样才能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
③指代不明。
例如:
“这学期哥哥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很关心。
”这句话里的“自己”指代不明,可以理解成“哥哥”,也可以理解成说话人“我”。
这里实际意思是指说话人,应将“自己”改为“我”。
④多次否定意思相反。
例如:
“全队没有一个人否认程刚这次参加比赛获胜不是平时刻苦锻炼的结果。
”这句话要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两个否定词就可以了,应该删去“不”字。
如果要表达否定的意思,则只用一个否定词就可以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