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开题报告书.docx
- 文档编号:27260015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47KB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开题报告书.docx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开题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开题报告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开题报告书
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问题审视和对策构建
〔开题报告〕
建中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本选题旨在对我国公务员的鼓励机制进展研究,试图通过对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必要性、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思路、原那么和具体途径等根本问题的探讨,提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公务员鼓励机制,从而促进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
本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国外,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我国,对于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至今尚没有研究公务员鼓励机制的专著。
因此,较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公务员鼓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时间短,社会又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公务员鼓励机制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限制了鼓励机制的效力,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因此,对现阶段我国公务员鼓励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社会开展和生产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地总结和摸索,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鼓励主体——“人〞的根本需求、行为和动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鼓励理论。
例如,恩瑞在1938年首次提出,成就需要是许多行为的根底,他认为克制困难,运用权力尽可能地解决困难是人类的根本需要之一。
对于高成就需要的个体,工作绩效与满意感的关联性极强。
通过使工作更具自主性、挑战性来扩大工作意义,就能对高成就需要者的绩效起积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
人类动机的理论?
中提出需要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类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是按先后顺序开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鼓励因素。
阿尔德弗的EGR理论认为人有三种根本需要:
存在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这三种需要引发行为动机,导致行为,产生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66年在?
工作与人性?
中提出双因素理论,即鼓励—保健因素理论。
他认为,员工通过鼓励因素的改善或需要的满足,往往会有很大的鼓励,产生工作满意感,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防止不满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行为改造型鼓励理论—强化论,提出“人的行为是受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响,只要创造和改变外部的操作条件,人的行为就会随之改变〞。
管理者应该通过改变环境来保持那些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对员工的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给予奖励或惩罚。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成熟理论的根底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满足正当需要是实施鼓励的根本出发点,按劳分配对人具有重要的鼓励功能,即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多劳多得,通过劳动给劳动者以鼓励,劳动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鼓励。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因此,工资对员工也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不同形式的工资的鼓励作用也不同。
〔二〕国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鼓励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然而,对我国公务员的鼓励问题进展专门研究的文献却并不多。
概括起来,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公务员鼓励问题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
1、竞争论。
凌宁、孟华等学者从竞争的角度对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进展分析后认为,在干部选任上缺乏应有的竞争机制是导致国家机关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们认为,成认并鼓励竞争,通过竞争来迫使和促进作为社会根本元素的个体成员发奋努力,其结果必然会成为巨大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促进整个人类的进步。
2、考核论。
申少君,唐晓阳、罗金文等学者从考核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务员鼓励问题,认为考核工作不到位是影响我国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考核结果与奖惩、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调整等公务员实际的、切身的利益严密挂钩,是公务员考核制度鼓励功能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得考核制度成为公务员制度鼓励机制中最有效的鼓励手段,激发公务员的竞争意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动力因素论。
靖等学者从个体行为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公务员行为动力的因素进展了分析,认为影响我国公务员动机激发的因素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在动力,指人们心不同层次的动机,它是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支配力量。
二是外部环境,指外界对于人的行为的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前进。
三是目标的吸引力,指人们在到达目标后可能得到的价值对其产生的一种力量。
在动力、外部环境和目标吸引力这三个方面作为人们行为的动力,它们是相互作用的。
在动力很重要,它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源泉,外部环境和目标吸引力都必须与在动力相合,才能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力量。
但是,在动力如果没有外部环境和目标吸引力的激发,也形成不了人们行为的推动力。
4、系统论。
齐明山等学者从系统的角度对国家公务员鼓励问题进展了细致地分析,认为国家公务员鼓励机制是指政府引导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共同的行政目标,按预定的标准和程序将行政资源分配给国家公务员或行政组织的过程。
简言之,国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是政府引导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
国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由三个要素组成:
鼓励标准、鼓励手段和鼓励过程。
三、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容
1、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理论根底及其意义
国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是政府引导国家公务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
从鼓励功能的角度,公务员鼓励机制可以分为正鼓励机制和负鼓励机制;从鼓励方式的角度,公务员鼓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鼓励机制和精神鼓励机制;从鼓励因素的角度,公务员鼓励机制可以分为在型鼓励机制和外在型鼓励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西方成熟管理理论的根底上,结合对社会生产力及经济根底的分析,提出人性假设、人的本质及需求等鼓励理论。
西方管理学中的鼓励思想主要由三局部构成:
人性假设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需要理论。
其中,人性假设理论是鼓励理论的前提,现代行为理论是人们的行为逻辑,需要理论是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三者构成了鼓励的途径。
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开展需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立;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有利于公务员完善自我,促进廉政建立。
2、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是“衍生〞而非“原生〞的,是学习西方模式后外乡化的结果。
科学的鼓励机制应该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且是操作性很强的。
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务员特别是低层级公务员的鼓励机制建立还存在一些问题。
⑴、无视不同层级公务员的需求。
?
公务员法?
规定公务员鼓励机制包括了考核、晋升、培训及工资福利等容,但只是从公务员的整体性进展设计,无视了不同层级公务员群体的不同需求,没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因此,此类鼓励机制对不同层级特别是低层级的公务员并没有实质性的鼓励作用。
⑵、缺乏真正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公务员竞争上岗方面,根本上没有打破部门、区域界限,评议也根本流于形式,执行不力,存在人为因素干扰,缺乏相对公平的机制与标准,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论资排辈、按年限晋升等现象。
⑶、绩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
目前,公务员绩效考核在大多数单位有名无实,也没有用心去考虑具体的考核方案和量化评价指标;年终考核也往往是走过场,单位开个会,评一下先进而已;单位所有人员全都是职称以上等次,很难出现“根本称职〞、“不称职〞,让大家感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愿意去干更多的工作,更谈不上干好与创新。
⑷、流动、晋升难度过高。
近年来,我国对公务员的流动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与社会各类人力资源一样流动的灵活性,机制比拟僵化。
我国公务员职级晋升目前还存在晋升依据不合理,晋升时机、空间有限,晋升难度大的问题。
⑸、物质鼓励相对乏力。
很多地方和单位奖励先进的方法根本都是用奖牌、奖状、证书之类的精神奖励,很少有物质奖励。
〔6〕、风险性鼓励机制缺乏。
我国公务员职业保障太强,风险性相对缺乏,由于公务员职业的低风险性,使局部公务员没有工作压力、没有进取精神,以致缺乏职业危机意识。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鼓励原那么不科学,片面强调精神鼓励的作用;鼓励目标不够明确,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难以一致;鼓励手段不太完善,鼓励方法有待创新;鼓励程序不尽合理,缺乏持续性和时效性。
3、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根本思路
建立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那么、同步鼓励原那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原那么、功绩制原那么、效劳标准和公平竞争的原那么、能力本位原那么;其次要改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三要创新公务员鼓励的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采取自我鼓励、社会地位鼓励、工作责任鼓励、社会声誉鼓励、工作满意度鼓励、工作目标鼓励、领导表率鼓励、参与决策鼓励、职业规划鼓励、学习鼓励等多样化的鼓励方法。
4、结论
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效率影响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影响着公务员的队伍建立,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府的廉政建立,所以,不断完善公务员的鼓励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
鼓励原那么不科学、鼓励目标不够明确、鼓励手段不太完善、鼓励程序不尽合理。
运用西方管理学家的鼓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鼓励理论,对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由此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原那么,可以对公务员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
从公务员鼓励机制的运行环境的创新入手,通过公务员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以及鼓励方法的创新,设计完善而高效的公务员鼓励机制,可以提高公务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鼓励机制的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由于公务员是一个特殊的综合体,所以研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有一定的难度。
虽然力求全面的分析公务员的鼓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但是显得有些杂乱,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这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大量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论文相关理论进展深入研究,对国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展梳理分析,使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根底上。
2.访谈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公务员鼓励机制问题,需要对负责人事管理的相关人员和局部普通公务员进展开放式访谈。
3.系统研究法。
公务员鼓励机制是一个系统,要遵循系统研究方法对这一课题进展研究。
4、比拟研究法。
通过对中外公务员鼓励体系的比拟研究,提炼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鼓励机制。
四、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相关理论进展阐释,明确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概念,批判地吸收国外鼓励机制的研究理论,阐发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理论根底,同时说明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2、对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建立状况进展审视,分析当前公务员鼓励机制建立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3、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鼓励机制的成功经历,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对策,说明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根本原那么与具体举措。
五、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1、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研究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理论根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构建。
2、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建立及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历,结合我国国情,一方面从宏观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总体要求,即综合运用先进的鼓励理论、把握公务员队伍的心理特点及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从具体对策上提出针对不同的公务员综合运用多样化的鼓励方法。
六、工作准备情况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的准备情况
1、收集资料:
通过网络和学院期刊较全的图书资料室对一些相关理论研究资料进展查找。
2、理论准备:
学习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相关概念、理论,分析研究当代中外专家学者相关课题,深入理解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根本涵及其功能。
〔二〕保障措施
1、本人具体从事公务员的工作,深知对公务员进展鼓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求对现实中的公务员鼓励机制做一点有益探索。
2、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结合工作实际,对相关课题进展深入细致地研究。
七、写作框架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国外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构造及创新之处
一、公务员鼓励机制相关理论阐释
〔一〕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概念界定
〔一〕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理论根底
〔二〕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问题所在
〔二〕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现存问题的根源
〔三〕国外公务员鼓励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借鉴与启示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根本思路
〔一〕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应遵循的原那么
〔二〕改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环境
〔三〕完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具体途径
完毕语
八、参考文献
[1]王海珍、顺宏.论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大学学报,2007〔3〕
[2]硕亮.国家公务员鼓励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3〔6〕
[3]黄晶梅、周鹤.公务员制度中鼓励机制现状分析.长白学刊,2008〔1〕
[4]王.试论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完善.行政学院学报,2005〔3〕
[5]黄德健.论国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学院学报,2007〔2〕
[6]王丽莉.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对策研究.交通管理部学院学报,2003〔12〕.
[7]马华.当代鼓励理论[M].:
社会科学,1993:
166.
[8]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
复旦大学,2002:
408.
[9]皮曙初,袁志国,余鸿.“能级管理〞:
公务员改革新探索[11].半月谈,2005,(7):
24-25.
[10]、强.建构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原那么及其模式[J].地方政府管理,2001(7):
22
[11]、国庆.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公务员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J].探索,1997
(1):
1063
[12]、田光凤.完善我国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对策研究.2007.4
[13]、硕亮.国家公务员鼓励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J].2003,6.
[14]、殷智红,叶敏.管理心理学.邮电大学.2004,5.
[15]、竺乾威.组织行为学[M].:
复旦大学,2002.226
[16]、[美]罗纳德·克林格勒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与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2001
[17]、柏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1998
[18]、侯光明.现代管理鼓励与约束机制[M].高等教育,2002
[19]、正周.管理鼓励[M].:
财经大学,1998
[20]、[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1997
[21]、[德]尼古劳斯·B·恩克尔曼著.鼓励的哲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2]、俞克纯二鼓励·活力·凝聚力一一行为科学的鼓励理论与群体行为理论[M].中国经济,1988
[23]、黄克强主编.各国公务员制度比拟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1990
[24]、王那么柯主编.鼓励机制[M].大学,2000
[25]、王中力编著.鼓励论[M].人民,1992
[26]、齐明山.试论国家公务员的鼓励机制[J]新视野,2000
(1):
49-51页
[27]、正周,管理鼓励与鼓励机制[J].理工大学学报,1996(5):
76-80
[28]、侯仁勇等.企业鼓励机制理论研究[J].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8):
19-24
[29]、梁丽芝.重塑公务员鼓励机制的原那么及其理想模型[J].人事管理,2000(6):
25-26
[30]、幸华.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鼓励机制[J].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
(2)149-152
[31]、中少君.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鼓励机制探究[J].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
(1):
67-73
[32]、吴宪.完善鼓励机制实现人的科学管理,社会科学,1995(6):
64-67
[33]、国民.构建卓越的国家公务员鼓励机制[J].决策探索,2003(3):
15-17
[34]、学玉.我国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缺陷与制约因素分析.社会科学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0页,1998(l):
84-88
[35]、熙瑞.效劳型政府一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5-7
[36]、华安.政府绩效管理理念探析一一兼谈我国政府绩效现状与对策[J].行政学院学报,2004
(1)44、
[37]、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2006.
[38]、W6rkforee.NewYork:
MeCraw-Hill,1993.
[39]HOLMSTROMB,ManagerinalIncentiveProblems:
ADynamiePersPective[J].TheReviewofEeonomieStudies,1999,66;169-182.46、
[40]、HERZBERGF,MAUSNERB,SnydermanBB.TheMotivationto
work[M].NewYork:
Wiley,1959:
18-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公务员 激励机制 问题 审视 对策 构建 开题 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