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256309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79KB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服务经济强区
——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组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近期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区城市、产业、载体优势,加强空间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经济第一强区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析xx服务业发展现状,服务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
区划调整后的xx虽然在区划面积、经济总量等方面略有减少,但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服务业,无论是规模总量、产业业态,还是项目势头、发展后劲都有了大幅提升。
1、一批关键指标实现突破。
预计全年服务业可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12.8%,占GDP比重达50%,总量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占比位居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8%;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49%;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0.4%;服务业入库税收约26亿元,增长34.1%,约占全区入库税收的50%左右。
2、一批新兴业态加速集聚。
以科技研发、软件信息、文化创意、金融、旅游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加速发展,预计年内实现增加值93亿元。
科技服务业建成中科院扬州分中心、江苏数控机床研究院2个公共技术平台和以省级“三站三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47家。
软件信息服务业从无到有,国脉、恒春、捷泰、睿峰、永信等一批软件企业呈现较好发展势头,预计年内实现业务收入24亿元。
文化创意初步形成了南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绿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有文化创业产业孵化基地、通宇研发大厦、蜀冈创业研发社区等南北呼应格局。
金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文昌路、xx路汇聚了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一批市级银行总部及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40多家。
旅游业瓜洲建成了太阳岛、国际露营地等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三届乡村旅游节,“市民下乡,首选xx”品牌逐步打响。
3、一批载体平台加快构建。
先后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个,占全市1/3,其中省级2个,集聚效应不断彰显。
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成国家级孵化器,入驻高科技研发、孵化企业达135家,配套创富工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引进聚龙国际、波特物流、国药控股等近10家物流企业,形成了以钢材加工、仓储、运输、交易为特色,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国际汽车城集聚区引进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等国际一线品牌在内的汽车4S店27家,车管所、尾气检测中心、汽车展示大厅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双桥商务港集聚区吸引企业284家,纳税2000万元以上;扬州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集聚区五亭龙商务广场、扬州粮食加工储运中心麦道粮油等项目开工建设。
同时,大学科技城、创智湖等创新载体也在加快推进之中。
4、一批龙头项目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全区共实施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54个,其中10亿元项目10个。
特别是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信息产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也不断取得突破。
绿地财富广场年底营业,太和广场主体封顶,三盛置地广场项目已完成拆迁,蒋王北亲水街、华懋财富广场、文昌乐都会等一批商贸综合体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扬州金陵大饭店、汇金玄武饭店创成五星级酒店,福朋喜来登五星级酒店年内运营,瓜洲和蒋王五星级酒店也正积极推进。
甘泉影视外包服务基地已成为省级重点外包基地,《大清盐商》等多个影视剧组进驻拍摄,吸引了一批国内名导明星来扬。
税友南方基地、联创扬州国际软件园、新邮通信、罗斯韦尔设计园等软件信息业项目正加快推进。
5、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在内培外引政策的激励之下,国内外知名的服务领军企业和品牌纷纷落户加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10强中有3强落户,商贸零售业世界巨头沃尔玛、麦德龙、力宝、乐购等相继落户,全国软件前100强中有10多家已经签约落户或正在洽谈之中,成为xx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区内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预计今年年营业额亿元以上企业和专业市场达38家,其中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10家。
预计今年纳税千万左右的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企业)达12家,其中年纳税5000万左右2家(分别为汇银家电、奔驰物流)、年纳税2000万左右6家(分别为xx烟草、中亚糖酒、广润发、红星美凯龙、京华城、五亭龙玩具城)。
二、展望xx服务业发展前景,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
服务业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纵观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环境,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发达国家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为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未来XX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的速度递增。
中国长三角地区因成熟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市场优势、高质低廉的人力资源,日渐成为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同时,国内一线城市生活、商务成本日益高涨,随着交通的便捷、信息的畅通,扬州XX宜居宜创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是自上而下的政策环境更加优越。
近年来,国家和省均将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极富含金量的政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九大重点产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勾勒出未来几年扬州服务业发展蓝图,明确要求以最解放的思想、最坚决的态度、最优惠的政策、最靠实的举措、最专业的指导、最真诚的服务,全力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xx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势更加突出。
实践表明,一个城市越发达,服务业所占比重越高;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越高。
xx既拥有邗上、双桥、梅岭等连片成块的成熟城区,也拥有蒋王、蜀冈、城北等产城融合的区域,为商贸业、金融业、商务业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
同时,路网贯通的交通优势和滨江沿湖的生态优势依旧,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依然大有可为。
四是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态势更加迫切。
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为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提供不竭动力。
我区拥有xx经济开发区、维扬经济开发区一南一北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数控装备和“三新”产业为核心先进制造性特色彰显。
随着产业进一步升级,这给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科技服务业、软件信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我区服务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基础,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一些品牌优势,为下一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建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区现代服务业:
围绕“勇当扬州服务业第一区”总体定位,以九大产业为重点,以集聚区建设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全力推进全区服务业总量扩张、比重提高、结构优化、质态提升。
具体实现“五个高于”的目标:
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力争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到“十二五”期末达55%以上;二是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年均增幅达30%以上;三是科技、物流、金融、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幅高于全区服务业增幅,到“十二五”期末占比达40%以上;四是服务业集聚区增幅高于全区服务业增幅,建成15个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十二五”期末占比达40%以上;五是服务业规模企业增幅高于全区服务业增幅,“十二五”末年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除房地产企业)20个以上,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达30家以上。
为保证“十二五”服务业目标的实现,明年服务业主要指标预安排:
服务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20%,占GDP比重达51.8%;完成服务业投入158亿元,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8%;完成入库税收35亿元,增长30%。
三、实现xx服务业发展目标,必须落实加快发展重点举措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建议必须突出重点区域和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跨越发展。
1、加快资源整合,优化空间布局,以科学规划统筹服务业发展。
按照“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城市化进程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总体要求,面向“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编制主城区、园区服务业布局规划,明确功能分工,产业定位,实现差异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
一是主城区,以“两横两纵”(“两横”即文昌路、江阳西路;“两纵”即扬子江路、xx路)为主轴,以节点改造为重点,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金融业,优化发展商务服务业,连片打造成集商贸金融业态发达、时尚休闲元素丰富、高尚生活品质彰显为一体的高端现代产业集聚区和精致城市生活区。
二是开发园区,坚持“双轮驱动、二三联动”,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xx开发区北园以大学科技城为载体,放大发挥中科院扬州分中心、江苏数控机床研究院等公共平台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两化融合”和集成应用为重点的软件信息业,打造2.5产业新高地。
维扬经济开发区、蜀冈生态新区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软件信息产业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智慧经济。
两大物流园区,公铁水物流园区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引进与城市品质相适应的集约型物流项目,打造扬州公路商贸港;xx开发区南园物流园以服务园区为宗旨,着力打造生产资料配送为特色的专业物流园区。
三是旅游度假区,南部以瓜州为重点,争取古镇建设封闭运作,提升太阳岛体育休闲、露营地时尚度假项目,加快老街、水街、酒吧街等特色街区以及大观楼规划建设步伐,力争开设游船码头连接古运河,实现江河联运,打造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成为扬州旅游业新亮点;北部放大沿湖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融合湖荡观光、民俗采风、野营拓展为特色的生态乡村游集聚区。
2、突出重点产业,推进重大项目,以支柱产业引领服务业发展。
省里提出十大重点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市里提出“6+3”产业体系。
建议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重点领域。
科技服务业围绕工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中科院扬州中心、江苏数控机床研究院等公共平台集聚优势,吸引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加盟合作,发展自主研发开发、科技创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
软件信息产业借助扬州“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快推进税友软件、联创国际软件、南大苏富特、蓝宝汽车电子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打造软件信息服务业新高地。
文化产业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龙头,加快以3D应用、通信增值服务和动漫研发服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数字业发展。
规划建设甘泉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省影视外包基地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横店第二”,“江苏第一”的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动公铁水物流集聚区与槐泗粮食物流资源整合、互动发展,建成面向苏中、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推进xx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汇银家电物流中心和邮政枢纽等一批项目建设步伐。
商贸业重点打造xx路、琼花园商业商贸中心,着力形成望月路美食街、工艺坊、莱茵苑百吧街、四望亭路休闲娱乐等一批特色街区;进一步提升动漫玩具城、工艺美术城、江阳西路市场带等专业市场的集聚度和影响力。
加强国际汽车城高端品牌和类似奔驰物流的零部件项目引进,建设区域性高端汽车品牌销售中心和汽车零部件配送中心。
超前谋划西部汽车4S店集聚区布点,抢占新一轮汽车销售和修理市场。
金融业以更大力度引进金融人才和金融企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产权交易,加快建设文昌西路、xx中路金融集聚区。
商务服务业重点强化商务楼宇建设和招商工作,大力发展规划设计、法律会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广告策划等商务服务业,努力建成全市商务服务最全、商务成本最低、商务环境最优的区域。
旅游业以休闲度假旅游为方向,加快瓜洲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蒋王水城都市度假区、隋炀帝陵景区、竹西公园、古邗沟风光带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游、农家乐,打造市民下乡休闲度假的首选区。
同时,利用扬州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在邗上优势,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发展家政服务、托幼养老、医疗保健等家庭服务业。
3、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集聚产业,以高效载体支撑服务业发展。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是提升经济集约化发展水平的主要路径,只有集聚发展才有活力,只有集群发展才有竞争力。
工业是如此,服务业同样如此。
一是加快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
目前,省市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高度重视,各项政策向集聚区倾斜。
按照“四有三聚”(四有,即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三聚,即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要求,重点打造主城区金融商务商贸服务业集聚区、xx开发区大学科技城、软件创智园、汽车城、江阳西路市场带、公铁水物流集聚区、xx开发区南园综合物流集聚区、瓜洲古镇国际旅游度假区、甘泉影视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
“十二五”末,创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以上,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0个以上。
二是推进城市商贸综合体和信息产业综合体建设。
按照“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要求,着力打造集商业、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型、商务商贸型、都市生活型城市综合体。
加快三盛置地广场、首开核心区、万科、龙湖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谋划西站、来鹤台节点以及贾庄、张庄片区改造。
按照“产城融合、工住平衡”的思路,建设智能楼宇、人才公寓和商业住宅,形成相对集中的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社区。
三是全力打造特色商务楼宇。
商务楼宇是发展商务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重要平台。
加快邗上天润国际、星座国际等智能楼宇商务楼宇和蒋王企业会所、总部大厦建设步伐的同时,整合现有公元国际、国贸大厦、金马大厦、联合广场、金缘国际大厦、现代广场等已有商务楼宇资源,依据优势确定楼宇功能定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税收过千万的特色商务楼宇。
4、加大招商引智,全力育大培强,以重大项目拉动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的提速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突破,离不开重点企业的扩张。
把服务业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放在第一优先位置,以项目的快引进快建设快达效,实现服务业规模扩张和质态提升。
一是提高招商组织水平。
加快整合招商力量,形成重点产业牵头部门和各重点区域联动、信息共享的招商机制。
强化招商专业性,加强主要领域和重点产业研究,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深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瞄准行业内国际国内排名前50强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登门拜访”、“敲门招商”;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和内容,以专题推介、项目洽谈、座谈研讨、承办行业重大会议等方式,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服务业门类庞杂,各行业的产业特点和项目标准各不相同,并且在项目管理、服务和推进上,还未能形成与工业一样的规范机制。
建议分类建立项目库,加强动态监测,确保重大项目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
加强项目包装策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计划,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土地“点供”,扶持更多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重大项目督查推进机制,探索推行服务业重点项目“联办会审”制度,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实行特大项目“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以政策的创新实现重大项目的突破。
三是加大重点企业培育。
顺应大企业、大集团把服务环节从制造业中剥离的趋势,鼓励引导区内相关企业从原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中分离发展仓储物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工业设计、检测检验、安装装饰等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实体。
排出一批比较成熟的企业,确保每年有20家以上企业成功剥离。
坚持规模化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途径,做强做优主业,推动汇银家电、中亚糖酒等一批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
坚持品牌化发展之路,建立健全企业、政府、行业协会联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加大对服务业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加快标准化建设,争创服务业知名品牌,力争“十二五”末,创成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
5、凝聚发展共识,营造发展氛围,以有力组织保障服务业发展。
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在组织架构上、在政策倾斜上、在要素供给上、在考核导向上优先保障。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
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了市服务业领导小组,设立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服务业九大产业指挥部,由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主管部门为责任单位,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为加强对接,建议调整充实区服务业领导小组,成立九大重点产业指挥部,明确分管区领导、责任单位。
各牵头部门组建专门科室,明确专职人员,将之纳入区级机关部门“三定”方案中,做到“人员有编制、经费有预算、工作有责任”。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
国家、省、市均出台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市里从XX年起设立了1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和300万专项考核奖励资金,而且保底不封顶。
为加强上下政策衔接与配套,建议修改全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从XX年起财政每年安排2000-3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和100万元考核奖励资金,专项用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优先保障供地。
规划和供地是制约服务业项目落户最大的瓶颈,也是最大的政策和最有力的支持。
建议将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优先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城镇、园区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收回的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实行差异化地价供地。
四是加强统计分析。
调研中我们发现,统计网络不健全,加之服务业门类庞杂,许多指标无法实现“应统尽统”。
建议在服务业局、重点产业牵头部门、镇(街道)、园区要建立服务业专门统计科室、明确专职统计人员,加强对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情况、趋势的统计分析,并实现与统计、税务部门数据共享、交流合作,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
五是建立动真碰硬的考核体系。
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功能,进一步完善优化区综合考核体系,把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占GDP比重、服务业重大项目等指标作为各镇、街道、园区和相关涉服部门的考核内容,作为各地、各部门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加大考核权重,实行差异化考核办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服务业 发展 情况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