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
- 文档编号:27250939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52.48KB
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
《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
纪少昆纪少昆xx.5.27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茶马古道:
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陈保亚
①大约在唐代,茶传入藏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族地区人民每天饮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
远在唐朝以前,中国很多地方就有饮茶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对茶的全民依赖。
不同于丝绸之路上存在的主流商品丝绸,茶是古道上的维系商品,在以滇藏川为核心的早期局域古道获得了独立的性质。
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高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藏族对茶的依赖使远征马帮穿越横断山成为常年的必要行为,于是形成了茶马古道。
②茶马古道是以主干道为主的络结构。
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这是茶马古道的主要流通线路。
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
每个马店是一个节点,茶叶顺着支线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对茶的需求。
茶在沿途要交易和消耗,茶马古道络就一直会得到维系,茶也成为维持古道存在的维系商品,这就使得茶马古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可中断。
③滇川藏地带是茶马古道络的核心地带。
若从茶成为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茶马古道的范围更为广泛,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的欧亚大陆连接通道都在向茶马古道转型,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带的民族自唐宋以来都形成了恃茶性。
④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和佛教的冲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一度处于萧条状态,很多商品开始走海路。
随着漠北回鹘(回纥)西迁(见《旧唐书·回纥传》)及其向丝绸之路的移动,丝绸之路性质开始变化。
根据古文献记载,吐蕃是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之一,另一个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是回鹘。
《新唐书·陆羽传》记录了回鹘市茶的情况,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有记录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西迁到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随着回鹘恃茶行为的形成,茶的需求剧增。
宋、明以来文献中记录的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
从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丝绸之路从唐宋开始便向茶马古道转型,这时饮茶习俗已延伸到帕米尔山系和天山山脉。
⑤全民饮茶的习惯随着茶马古道也扩散到了丝绸之路的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现在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茶”的读音在整个阿尔泰区域语言中基本形式是“chaj”,这一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很多国家。
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
在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
宋或《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
“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1993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
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
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地区。
⑥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系商品。
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选自xx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茶马古道“恃茶性”的一项是()(3分)
A.藏民懂得茶叶容易运输和保存,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把酥油茶当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B.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C.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
“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
D.全民饮茶的习惯扩散到丝绸之路的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约在唐代,青藏高原民族所形成的恃茶性促使马帮穿越横断山贩运茶叶,并使之成为一种常年的必要行为,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B.在茶马古道上,茶叶是古道络存在的维系商品,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的需求。
C.茶马古道的范围广泛,滇川藏地带局域古道是其核心地带,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也都向它转型。
D.从茶马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从唐宋开始,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习惯的形成使茶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是说夷人每天的饮食结构中离不开茶,这说明当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B.宋、明以来的文献记录了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的相关内容,这可以证明西迁的回鹘把饮茶文化及恃茶性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C.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情况的出现,表明北方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了茶马古道的性质,茶叶逐渐上升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D.茶叶成为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之路得以存在和持续的维系商品,清末茶叶占到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
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所住水木幽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
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
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
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古黔娄先生死,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
“先生终,何以谥,”妻曰:
“以‘康’。
”参曰:
“先生存时,食不充遝,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
“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选自《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拙无营务营:
谋求
B.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谋:
谋略
C.家贫,蓄古琴蓄:
保存
D.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缀:
汇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B.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C.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干自幼有清俊之才,为人散淡粗疏,大中年间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
但颇有诗名的徐凝很欣赏他,还教方干作格律诗。
B.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邀请方干相见,赞许他的品行节操,于是竭力向朝廷推荐,遗憾的是后来王廉因病去世,事情终未办成。
C.方干为一介布衣,生不得志,曾隐居镜湖,流连山水,抚琴吟诗,饮酒自乐,死后其门人根据他一生的事功私谥他为玄英先生。
D.黔娄先生一生追求仁与义,生活清苦却推辞尊位与奖赏,死后也未享哀荣,而方干的生平遭际、高尚节义与黔娄先生是一样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
(5分)
(2)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8.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注意:
下面三、四两道大题,只能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题的题号,然后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马房之夜
萧红
冯山——10年前他还算是老猎人。
可是现在他只坐在马房里细心地剥着山兔的皮毛,他常常把刀子放下,向着身边的剥着的山兔说:
“这样的射法,还能算个打猎的!
这正是肉厚的地方就是一枪……这叫打猎?
会打山兔的是打腿……杨老三,那真是……真是独手……连点血都不染……这可倒好。
”他一说到杨老三,就不立刻接下去。
“杨老三去当胡子那年,我才23岁,若不是五东家,我也到不了今天。
……年轻的那一伙人,到现在怕是只有五东家和我了。
”他越说越没力量,放下手下剥着的山兔皮,拉着凳子,坐到门外去抽烟。
一种孤独的感觉无缘无故的被响亮的旷野上的铃子所唤起,他想到了杨老三,想到了年轻时的那一群伙伴:
“就只剩五东家了……见一见……”
“四十来年没再见到,怕是不认识了……”
烟管伴着他那遥远的幻想,嘶嘶的鸣叫,时时要断落下来。
三月里的早晨,冯山一推开马房的门扇,就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
“雁要来了,白河也要开了。
”他自己说。
到了下午,起风了。
冯山看着那黄澄澄的天色。
马倌联着几匹马在檐下遇到了他:
“你还不信吗?
你到院里去问问,五东家明天晌午不到,晚饭的时候一定到……”在马身上他高抬着右手,恰巧大门洞里走进去一匹骑马,又加上马倌那摆摆的袖子,冯山感到有什么在心上爆裂了一阵。
“扯谎的小东西,你不骗我?
你这小鬼头,你的话,我总是信一半,疑一半……”冯山向大门洞的方向走去,已经走了一丈路他还说,“你这小子,扯谎的毛头……五东家,他就能来啦!
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出门不容易……”他回头去看看马倌坐在马背上连头也不回地跑去了。
冯山也跑了起来:
“可是真的?
明天就来!
”他越跑,大风就好像潮水似的越阻止着他的膝盖。
第一个,他问的少东家,少东家说:
“是,来的。
”
他又去问倒脏水的老头,他也说:
“是。
”
可是他总有点不相信:
“这是和我开玩笑的圈套吧?
”于是他想去问问井口正在饮马的闹嚷嚷的一群人。
他向马群里去的时候,他听到冯厨子在什么地方招呼他:
“冯二爷,冯二爷……你的老朋友明天就来到啦!
”
他反过身来,从马群撞出来,他看到马群也好像有几百匹似的在阻拦着他。
“这是真的了!
冯厨子,那么报信的已经来啦!
”
“来啦!
在大上房里吃饭!
”
他听到上房门口有人为着那报情的人而唤着:
“冯厨子,来热一热酒!
”
……
第二天,冯山早早地来到高岗。
中午的时候,连东家的太太们也都来到了高岗,高岗下面就临着大路。
只要车子或是马匹一转过那个山腰,用不了半里路,就可以跑到人们的脚下。
人们都望着那山腰发白的道路。
冯山也望着山腰也望着太阳,眼睛终于有些花了起来,他一抬头好像那高处的太阳就变成了无数个。
眼睛起了金花,好像那山腰的大道也再看不见了。
“来啦!
来啦!
……黑骑马……”
孩子们,有的下了高岗,顺着大道跑去了。
冯山的两只手都一齐地遮上了眉头,等他看见了马颈上的那串铜铃,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已经分辨不出那坐在马背上的就是他少年时的同伴。
他走了一步,他再走了一步,已经走下了高岗。
他过去,他扒住了那马的辔头,他说:
“老五……”他就再什么也不说了。
在吃酒的时候他和五东家是对面坐着,他们说着杨老三是哪年死的,单明德是哪年死的……还有张国光……这一些都是他们年轻时的同伴。
酒喝得多了一些的时候,冯山想要告诉他,某年某年他还好上了一个寡妇。
但他看看周围站着的东家的太太们或姑娘们,他又感觉得这事不方便说了。
五东家走了的那天夜晚,他好像只记住了那红色的鞍,那土黄色的风帽。
他送他过了太平沟的时候,他才看到站在桥上的都是五东家的家族……他后悔自己就没有一个家族。
马房里的特有的气味,一到春天就渐渐地恢复起来。
那夜又是刮着狂风的夜,所有的近处的旷野都在发着啸……他又像被人们遗忘了,又好像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旷野上迷失了。
马倌喂马的时候,他喊着马倌:
“给老冯来烫两盅酒。
”
等他端起酒杯来,他又不想喝了,从那深陷下去的眼巢里,却安详的逃出两条寂寞的泪流。
(摘自《经典萧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故事中时令的变化,冯山早晨推开马房的门扇时,“撞掉了几颗挂在檐头的冰溜”,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季节已经转暖的景象。
B.小说叙述了冯山老人晚年的境遇和心灵世界,在童年伙伴之间不同命运的对比中,寄寓着作者对低层民众不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的无限哀怜和赞赏。
C.冯山虽然是五东家的长工,但是当他们共同聊起往昔的人和事时,两人之间没有阶级界限,不再是长工和东家,而是充满温情的少年伙伴。
D.小说处处突出冯山的老态,尤其是“他越说越没有力量”“他的眼睛就早已昏盲了”“那深陷下去的眼巢”等神态、肖像的描写,都表现出冯山的年老体衰。
E.冯山对五东家要来的消息始终不相信,所以他怀疑马倌的消息,向少东家打听,向马夫打听,向厨子打听。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2)作品中的冯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他有什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是怎样叙述冯山与五东家见面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结尾写冯山送走五东家后的情景。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
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
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
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
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
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
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
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
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
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
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
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
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
广州日报:
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
林清玄:
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
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
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
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
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
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一般的作家写了30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
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
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
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
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
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
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
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
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
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
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
我对此比较宽容。
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
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
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
“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D.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6分)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6分)
(4)在林清玄另一本书《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他说:
“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的一组是()(3分)
①这样的反腐题材节目勉为其难,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作品,讽刺得,且有些不着调,实有避重就轻之嫌。
②她其实也知道这种短时间多景点的旅行往往都是,只不过这样的旅行较为划算,能够花很少的钱去很多地方。
③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B.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C.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D.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窑洞、黄土高坡、高亢的信天游……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镜头中反复出现的这一幕幕陕北农村场景,令观众触景生情。
C.红场阅兵式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这个纪念活动也成为国际形势的一个缩影。
D.崇明的哥郁俊德回乡时发现,他所在的竖新镇仙桥村多了一堵“家训墙”,这堵墙引来游客、村民纷纷驻足观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
。
,;,,。
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在高速火车和汽车工也安装了“黑匣子”。
“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①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
②它可以记录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等多种数据
③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的谈话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
④“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
⑤一种是数据记录系统
⑥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失事原因
A.⑥④⑤③①②B.④①③⑤②⑥C.⑥④①③⑤②D.④⑤②①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
①,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②,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③,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
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下学 第六 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