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学生4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docx
- 文档编号:27249325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3KB
第5讲 学生4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docx
《第5讲 学生4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讲 学生4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讲学生4份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5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基础知识精讲】
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①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圆相离
d>R.
②直线和⊙O有唯一公共点
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有两个公共点
直线l和⊙O相交
d 二.圆的切线: 1、切线的判定: 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到圆心的距离d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 ①切线和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②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 ③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④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⑤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3、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的一般规律为: ①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点的位置一般是确定的,辅助线常常是连 结圆心和切点的半径。 ②证明某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若已知直线过圆上某一点,则可以作出这一点的半径,证明直线垂直于半径; ③如果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没有确定,常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4、切线长定理: ①切线长: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切线长. ②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弦切角度数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 三、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3.①若三角形的面积为 ,周长为a+b+c,则内切圆半径为: , ②若⊿ABC为Rt△, 为斜边时,内切圆半径 或 . 四.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 ①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 ②圆外切四边形对边之和相等.圆的外切等腰梯形的中位线等于腰长. 五、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四条线段的积相等. 如图, 六、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 七、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 PA·PB=PC·PD 【例题巧解点拨】 例1、①一个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都在三角形内,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②I是 的内心,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BIC= -2∠AB、∠BIC=2∠A C、∠BIC= + D、∠BIC= - ③ 外切于⊙O,E、F、G分别是⊙O与各边的切点,则 的外心是 的。 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那么它的外接圆的半径为,内切圆半径为. ⑤等边三角形一边长为2,则其内切圆半径等于. 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的和高的比是. ⑦圆外切等腰梯形底角为 ,腰长为10,则圆的半径长为. ⑧ 的内切圆⊙I与AB、BC、CA分别切于D、E、F点,且∠FID=∠EID= , 则 为. 例3、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E切⊙O于点A,BC∥AE. (1)求证: △ABC是等腰三角形; (2)设AB=10cm,BC=8cm,点P是射线AE上的点,若以A、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问这样的点有几个并求AP的长. (1)证明: ∵BC∥AE, ∴∠BCA=∠CAE, 又∵AE切⊙O于点A, ∴∠CAE=∠ABC, ∴∠BCA=∠ABC, ∴AB=AC,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2)射线AE上满足条件的点有两个. ①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E于点P1. ∵BC∥AE, ∴ABCP1为平行四边形, ∴AP1=BC=8. ②过点C作⊙O的切线交AE于点P2, ∴∠P2AC=∠ABC, 又∠P2CA=∠ACB, ∴△AP2C∽△CAB, ∴AP2: AC=AC: BC, ∴AP2=AC2: BC=12.5. 例4已知 三边长为6,8,10,则它的内心,外心间的距离为 解: 将直角三角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因为很明显6,8,10的组合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设置直角坐标系 OA=6,0B=8,AB=10 外心即为斜边的中点C,坐标为(3,4) 直线AB的方程为x/6+y/8=1(截距式) 4x+3y-24=0 作∠ABO和∠OAB的平分线,交于点D,D即为内心 因为内心到各边的距离均相等 那么设点D的坐标为(a,a)a>0 根据点到直线距离 |4a+3a-24|/√(4²+3²)=a 5a=|7a-24| 7a-24=5a或7a-24=-5a a=12(不合题意,舍去,此时在直角三角形外)或a=2 点D的坐标是(2,2),点C的坐标是(3,4) 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 CD=√((4-2)²+(3-2)²)=√5 例5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PC∥BD。 求证: 6、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P在AB的延长线上,且. 求证: PC∥BD. 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易证得∠CBP=∠ADC,又由,即可得△CBP∽△ADC,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与圆周角定理,易证得∠PCB=∠CBD,即可证得PC∥BD. 证明: ∵∠ADC+∠ABC=180°,∠ABC+∠CBP=180°, ∴∠CBP=∠ADC, ∵, ∴△CBP∽△ADC, ∴∠PCB=∠CAD, ∵∠CAD=∠CBD, ∴∠PCB=∠CBD, ∴PC∥BD. 一、填空: 1.已知⊙O的直径为10,P为直线L上一点,OP=5,那么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ABC中,∠A=70°,若O为△ABC的外心,∠BOC=;若O为△ABC的内心,∠BOC=. 3、如图1,PA、PB分别切⊙O于A、B,∠P=70O,则∠C=________. 4、下列直线中能判定为圆的切线的是__________. (A)与圆有公共点的直线。 (B)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 (C)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 (D)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的半径的直线。 5.如图3,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AP: PB=1: 4,CD=8, 则AB=. 6.如图4,△ABC内接于⊙O,AB=AC,∠BOC=100°,MN是过B点而垂直于OB的直线,则∠ABM=________。 二、解答题: 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10,AB=12。 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DF⊥AC,垂足为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 直线EF是⊙O的切线; (2)、求sin∠E的值。 (1)证明: 连接OD、CD。 ∵BC是直径,∴CD⊥AB ∵AB=BC. ∴D是AB的中点。 又O为CB的中点, ∴OD∥EF,EF,是⊙O的切线。 (2)解: 连BG。 ∵BC是直径,∴∠BGC=90°。 在Rt△BCD中,. ∵. 在Rt△BGC中,. ∵BG⊥AC,DF⊥AC ∴BG∥EF, ∴∠E=∠CBG, ∴sin∠E=sin∠CBG= 作业 1.如图,△ABC中,∠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O过点A,且和BC切于D,和AB、AC分别交于E、F.设EF交AD于G,连接DF. (1)求证: EF∥BC; (2)已知: DF=2,AG=3,求的值. 解∵∠1=∠3,∠1=∠2, ∴∠2=∠3, 又∵∠5=∠5, ∴△ADF∽△FDG, ∴, 设GD=x,则, 解得x1=1,x2=-4,经检验x1=1,x2=-4为所列方程的根, ∵x2=-4<0应舍去, ∴GD=1由 (1)已证EF∥BC, ∴. 2.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PB切⊙O于点B,PA交⊙O于点C,∠APB是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交⊙O于点F,∠A=60°,并且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 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 (1)求证: PA•BD=PB•AE; (2)求证: ⊙O的直径长为常数k; (3)求tan∠FPA的值. (1)由PB切⊙O于点B,根据弦切角定理,可得∠PBD=∠A,又由PF平分∠APB,可证得△PBD∽△PA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得PA•BD=PB•AE; (2)易证得BE=BD,又由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即可得AE+BD=k,继而求得AB=k,即: ⊙O的直径长为常数k; (3)由∠A=60°,并且线段AE、B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可求得AE与BD的长,继而求得tan∠FPB的值,则可得tan∠FPA的值. (1)证明: 如图, ∵PB切⊙O于点B, ∴∠PBD=∠A, ∵PF平分∠APB, ∴∠APE=∠BPD, ∴△PBD∽△PAE, ∴PB: PA=BD: AE, ∴PA•BD=PB•AE;(2分) (2)证明: 如图, ∵∠BED=∠A+∠EPA,∠BDE=∠PBD+∠BPD. 又∵∠PBD=∠A,∠EPA=∠BPD, ∴∠BED=∠BDE. ∴BE=BD. ∵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 ∴AE+BD=k, ∴AE+BD=AE+BE=AB=k, 即⊙O直径为常数k.(5分) (3)∵PB切⊙O于B点,AB为直径. ∴∠PBA=90°. ∵∠A=60°. ∴PB=PA•sin60°=PA, 又∵PA•BD=PB•AE, ∴BD=AE, ∵线段AE、BD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kx+2=0的两根(k为常数). ∴AE•BD=2,即AE2=2, 解得: AE=2,BD=, ∴AB=k=AE+BD=2+,BE=BD=, 在Rt△PBA中,PB=AB•tan60°=(2+)×=3+2. 在Rt△PBE中,tan∠BPF===2-, ∵∠FPA=∠BPF, ∴tan∠FPA=2- 作业 1.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PB切⊙O于点B,PA交⊙O于点C,PF分别交AB、BC于E、D,交⊙O于F、G,且BE、BD恰好是关于x的方程x2-6x+(m2+4m+13)=0(其中m为实数)的两根. (1)求证: BE=BD. (2)若GE? EF=63,求∠A的度数. (1)证明: ∵BE、BD是关于x的方程x2-6x+(m2+4m+13)=0的两根, ∴△=(-6)2-4(m2+4m+13)=-4(m+2)2≥0,∴m=-2, 原方程为x2-6x+9=0, 解之,得x1=x2=3, ∴BE=BD=3; (2)解: 由相交弦定理得AE? BE=GE? FE=63 ∴AE=23 ∵PB切⊙O于点B,AB为⊙O的直径 ∴∠ABP=∠ACB=90° 又∵BE=BD=3, ∴∠1=∠2 ∵∠1=∠A+∠4,∠2=∠3+∠5 又∵∠5=∠A, ∴∠3=∠4 方法一: 易证△PBD∽△PAE, ∴BDAE=PDPE △PDC∽△PEB ∴DC/EB=PD/PE ∴BD/AE=DC/EB,DC=BD.EB/AE=3×323=332(10分) 在Rt△ACB中,sinA=BCAB=3+3323+23=6+336+43=3(2+3)23(3+2)=32 ∴∠A=60°; 方法二: 易证△PBC∽△PAB, ∴BC/AB=PB/PA ∵△PBD∽△PAE ∴BD/AE=PB/PA(9分) ∴BC/AB=BD/AE(10分) sin∠A=BC/AB=BD/AE=323=3/2 ∴∠A=60° 2.如图,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PBC为割线,∠APC的平分线PF交AC于点F,交AB于点E. (1)求证: AE=AF; (2)若PB: PA=1: 2,M是上的点,AM交BC于D,且PD=DC,试确定M点在BC上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OA,OB,OC,都是圆的半径,∠AOB=2∠BOC, 求证: ∠ACB=2∠BAC。 由圆周角定理,易得: ∠ACB=∠AOB,∠CAB=∠BOC;已知∠AOB=2∠BOC,联立三式可求得所证的结论. 证明: ∵∠ACB=∠AOB,∠BAC=∠BOC; 又∵∠AOB=2∠BOC, ∴∠ACB=2∠BAC. 证明: ∵∠ACB=∠AOB,∠BAC=∠BOC; 又∵∠AOB=2∠BOC, ∴∠ACB=2∠BAC. 分析: 由圆周角定理,易得: ∠ACB=∠AOB,∠CAB=∠BOC;已知∠AOB=2∠BOC,联立三式可求得所证的结论. 4.如图,MN是⊙O直径,MN=2,点A在⊙O上∠AMN=30°,B为弧AC的中点,P为直径MN上一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 证明: 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C,连接AC交MN于点P,则P点就是所求作的点. 此时PA+PB最小,且等于AC的长. 连接OA,OC, ∵∠AMN=30°, ∴∠AON=60°, ∴弧AN的度数是60°, 则弧BN的度数是30°, 根据垂径定理得弧CN的度数是30°, 则∠AOC=90°,又OA=OC=1, 则AC=. 5.如图: 四边形ABCD内接于☉O,点P在BC的延长线上,且PD∥AC.求证: PC•AB=AD•CD. 分析: 要证PC•AB=AD•,需证△PCD∽△DAB;由DP∥AC,可得∠DPC=∠ACB=∠ADB;由于∠DCP是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一个外角,故有∠DCP=∠DAB;从而△PCD∽△DAB成立,由此得证. 证明: 如图, 连接BD. ∵DP∥AC, ∴∠DPC=∠ACB. ∵∠ACB=∠BDA, ∴∠DPC=∠BDA. ∵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 ∴∠PCD=∠DAB. ∴△PCD∽△DAB. 得CD: AB=PC: AD, 即AD•DC=AB•P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讲 学生4份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 直线 位置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