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248178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1.47KB
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文化艺术综合体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总论
1依据与背景
1.1项目概况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选址某市某区龙眠山路与皖江大道交汇处,莲湖东侧,规划占地面积99亩。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在规划和建设中,深刻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展示皖江文化,重视其使用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有高度参与性、体验式的一处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丰富某历史文化名城和菱湖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为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成功典范,使之成为皖江文化走向全国的文化窗口。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将艺术再现案情的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有高度参与性的融经典建筑、皖江文化、传统艺术、古代园林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博物馆为引导的文化艺术总合体。
1.2政策依据、设计主题和原则
1.2.1政策依据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作的报告(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某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某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某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某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2.2设计主题
突出某地域特色,全面展示某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深入挖掘皖江文化的内涵,打造某文化旅游亮点,使之成为展示某形象的窗口,成为某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个名片。
1.2.3设计原则
(1)和谐性的原则:
包括适用性和美观性、安全性。
和谐首先是美的,美的感受应该来自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统一。
因此,该项目要十分重视环境的设计。
重视意境的营造,作为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项目,在该项目中注重大环境中的每个个体的特性的体现,体现创新性。
(2)独特性原则:
某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该项目之实施中,要突出其特点,找到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唯一性持点,突出其个性持点,从而使之成为某乃至某省一处文化亮点和旅游亮点。
1.3项目背景
1.3.1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某艺术品有限公司坐落于风光秀美的某市宜秀区,是一家集艺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主要生产仿古鎏金铜器、珐琅器、平面珐琅画、金镶玉器、珠宝玉器、翡翠挂件等,为中国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某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某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某省玉文化研究基地、某工业大学和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美术学院雕塑教学实习基地,与国内各大高校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
员工400多人,其中艺术铸造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级人才达280人以上,先进机械设备300余台。
二00九年十月,投资8000余万元,占地面积80亩的池州分公司——美某旅游制品有限公司隆重启动,拥有员工160多人,行成以艺术铸造和压铸技术为主的旅游用品、青铜器制造大型产业。
公司青铜文化展览厅、民族文化展览厅、古董珍玩鉴赏馆常年开放,供来客参观,欣赏。
公司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技术力量雄厚。
设计开发仿古鎏金铜器、珐琅器、平面珐琅画、金镶玉器、珠宝玉器、翡翠挂件、摆件、中外礼品、民俗艺术品、旅游文化纪念品、高档精美家具等。
产品系列丰富、品种繁多,畅销国内外大中城市,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型雕塑砂型整体铸造技术。
二00六年,获“万景杯”中国中东部旅游交易会“最佳旅游工艺品奖”,二00七年,金镶玉器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学术成就奖铜奖”,厚胎掐丝珐琅器获“某省工艺美术最高学术成就奖金奖和银奖”,二00八年获"中国国际铸件博览会金奖"。
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xxx:
G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1400xx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1.3.2项目所在地概况
某位于宁汉长江黄金水道之要津,是连接武汉和南京两大经济圈的区域纽带城市之一。
某市地襟带吴楚,北界清淮,南临江表,处于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衢,"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
向为四塞之国而兼五达之衢,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古称重镇,为防御金陵(今南京)军事安全之西方门户。
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誉及"八省通津"的美称。
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某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某地区的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某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某军(治所位于今天的某潜山县),"某"自此得名。
公元1217年将某城移到今天的宜城渡,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某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某一直是某省布政使所在之地和全省政治、文化中心,与徽州并称为某省两大代表城市,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血腥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又"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曾国藩创办的某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某举办藏书楼演说、并在芜湖创办《某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后发生在某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某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某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在某成为某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城市后,某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这里。
某地区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4项目建设背景
1.4.1迎合城市建设新潮流
有学者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可以从文化视角去描述一个已有的事物,或者去构建一个新的事物。
“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便是用文化视角去诠释多样化的城市建筑与构筑物的。
文化艺术综合体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成为各地市争相优先发展的低调项目。
深圳邀请国际建筑设计泰斗桢文彦设计了海上世界文化艺术城市综合体,将于2015年落成;大连开建了中合北大荒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这是东北亚首座文化创新性艺术生活城市综合体,开创了大连文化产业项目的先河。
该项目承载了住宅、SOHO办公、商业设施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以及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工业设计产业等经营性物业的建设。
武汉卓尔发展有限公司领衔开发、设计、建造的武汉客厅,致力于打造中国首席文化产业聚合体,便是践行武汉精神、彰显武汉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
由此可以看到,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建设既是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也是城市商业服务业业态升级转型的标志,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标识,综合体的建设对城市具有多重意义。
1.4.2迎合现代生活新形态
城市将区域文化高度浓缩,代表着地区文化高度。
在过度商业化年代,商业和文化分离,在飞速创造出庞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缺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艺术综合体将二者实现统一。
文化艺术综合将文化艺术与商业相融通,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充分体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凝集了众多的文化元素,成为多种文化形态的交汇体。
国际著名设计创意人PhilipDodd:
博物馆领域的历史只有近200年的时间,在全球方面是个年轻的领域,在中国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把国际化理念融入中国十分必要。
对于文化与商业,两者是相互启发、相互交融的。
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实际是在打造一种现代生活方式。
1.4.3迎合城市品牌营造的新动向
城市品牌是城市品质的基础。
良好的城市品牌是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城市品牌营造在经历了注重对外形象改善到自我功能完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历史文化对城市品牌营造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赋予其特定的价值和特殊的含义。
如是价值和含义造就了城市品牌的造就了城市品牌构建是与时而进,因时而异的。
老的城市形象缺乏新的元素补给,或者是缺少新的形象来替代,那么城市因缺乏文化更替而缺少活力。
由此说来,城市文化趋势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品牌营造的时易性,潮湿形象和文化载体的更新是文化活力的基本保证。
1.4.4迎合城市艺术文化符号化与现代化的新趋向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还是一种沉淀,是城市的灵魂和主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与城市的个性差异,在于它的文化内涵。
文化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扑面而来、鲜明可感的印象、感受、记忆,赋予城市特有的风骨和气质,折射出城市人的价值共识、生活态度、审美水准。
这个观点折射到城市空间上,就是要求城市空间不仅要注重公共建筑本身,还必须体现文化价值。
在城市分布密集、城市内高楼林立的现实背景下,城市个性表达只能依赖特定的文化符号。
符号化的城市文化并非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而是集中在和集聚在特定的空间,形成特定的文化空间。
在城市商业、居住、公共服务功能博弈与相互分离的状态下文化表达只能是片断性的表达。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这些功能从片断走向连续,文化表达得以形成完整的表达,城市文化便成为最为活跃的因子,贯彻在整个城市生产和生活场景中。
就现实来看,城市文化表达仍然存在核心与外围的空间关系,依托特定的文化符号来表达城市形态仍是城市文化形态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4.5迎合产业转型与业态更新的新趋向
任何一座城市产业的战略转型均需依赖特定的产业载体。
而载体类型与特征决定产业类型产业转型的路径和方向。
纵观国际国内众多城市产业升级转型,无不依赖特定的业态和载体来实现的。
在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趋高的背景之下,多业态整合与人本化是城市产业转型与业态更新的基本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构新的业态形式,营造全新的业态载体,将是城市迎合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建设必要性
2.1皖江文明延续的需要
某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近代工业发祥地、戏曲与禅宗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厚重,表现形式多样,流传千古的名人轶事,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形成多样的艺术形态,共同构筑江岸城市特有的艺术文化空间。
然而,经历漫长的岁月,那些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历史遗存、名人轶事及历史事件,变成支离破碎的残片,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说得多,看得少,无形的多,有形的少,成为某文化层片结构的真实写照。
以博物馆为主导的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将某艺术文化从洪荒到现代文明,通过生动的文物得以展示出来。
在重拾历史的同时,将碎片的文化形态通过统一的时空来到得以完美地呈现出来。
应该说,文化艺术综合体,既是对以已有的历史文化信息系统梳理,又是对正在发生的和未来发生的事件跟踪与记忆,在重播历史影像的同时记录着城市文化艺术的真实场景,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五皖江文明的序曲。
2.2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就现阶段来说,某的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还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产品的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弱,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特别是在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和价值链的延伸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没有把皖江文化、戏剧文化、禅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址遗迹、历史人文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包装、提升和宣传。
缺乏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也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文化产品及市场开拓的先进理念。
各种文化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作的报告指出:
“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
在国内,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广东、某、浙江、湖南等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文化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地区聚集,经济重心与文化中心逐渐合二为一。
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区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某由旅游大市转向旅游强市的重要基础。
某发展文化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必然、人民的需要。
2.3历史文化名城标识建构的需要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文属性,而任何带有人文主题的公共开放空间总是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
增加这一类公共空间,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附加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大型文化设施的引进,很快成为了各界人士注目的焦点。
一个文化设施,促使公众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也带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
可以看到,以博物馆为引导的某文化艺术综合建设,是某的文化标识,其体量与造型的独特性极易被公众识别,从文化构成与景观构成具有双重标示功能,因此,其影像与带动作用同样也是不言而喻的。
2.4窗口展示与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
博物馆是代表国家开展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激发广大市民游客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第保护二课堂教育的基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研究和教育功能。
由于承担功能的重要性,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日益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而现有某文物馆馆址的展示、收藏面积偏小,也缺乏针对公众的提高艺术欣赏水平的公共宣传教育空间,难以充分展示馆藏作品风采,制约了对历史文化艺术品的宣扬。
项目通过建设新馆,形成1.5万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展区,并且专门设立300平方米左右的互动式宣传、培训空间,极大的扩展了作品展示空间,为完整、充分的陈列展示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更好发挥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展示中心作用,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印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新馆设立专门的征集、布展、修复中心,开展对博物馆各类展示主题的研究,不断修正和完善展示体系,加强对文物藏品的抢救性修复和保存,对于提高博物馆展览专业水准,发挥完整全面地保护、保存文化遗产片段具有作用。
2.5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链条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长期以来,某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相对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产业化建设空间巨大。
某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的整合。
某文化艺术博物馆就是立足于某历史上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它们再现于世人,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其本身就是一个人文景点,又能将“游”与“娱”有机结合。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成功运作后,将为某旅游产品整合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客观上促进旅游行业及相关行业对某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某旅游市场多元化建设,因为游客可以走进某远古历史,见到不同历史时代生产和生活场景,这就从单一的市场往多元的市场迈出的一步。
而市场的多元是与开发的多元对应的,有什么样的市场多元便催生出什么样的产品开发多元,而什么样的产品“多元”又决定着培育什么样的多元市场,两者是相互能动的。
正由于如此,该项目就是先创造出一个“产品”,培育另外一个服务市场。
同时,该项目有利于推动某旅游服务多元化建设。
服务的多元指服务内容、方式、档次、形式、日程的不同种类,在一个区域内能提供多元产品和多元服务模式是这个区域旅游开发成熟的标志。
该项目就是提供一个与传统不同的崭新服务,带动更多崭新服务形式的产生。
一旦服务多元化形成,就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某,并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
第二部分功能定位
3功能需求
3.1市场需求
3.1.1国际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文化艺术品情有独钟,对文化艺术品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的。
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艺术品的渴求一方面表现为临场近距离的观感,通过临场的观赏获得满足感。
这无疑吸引了境外大批观光客。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境外游客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旅游产品最感兴趣,占全部产品的40%以上,由此看出文化艺术品对境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艺术收藏爱好者或者投资者的拥有,通过交易获得中意的文化艺术品。
这无疑吸引了大批境外的收藏和投资者。
国际市场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品旺盛的需求导致高品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这为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的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3.1.2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文化艺术需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刺激的文化艺术品的需求。
文化艺术品需求日益旺盛,全国各地各类文化艺术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
截至201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已达3020座。
其中,北京、某等城市已达到每10万人一座博物馆的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博物馆通过藏品展出、主题活动、专题展览、节日活动等方式让普通民众走近文化、体验文化。
而就目前而言,对历史文化艺术的解构仍停留在各种表象上,尚未从深层次提取历史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
如各种仿制文化园、仿制文物、仿制艺术形态,虽缺少文物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但却满足大众需求,人们趋之若鹜,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大众的文化诉求。
从文化艺术形态视角考察,有形文化形态更易识别,因而以博物馆为主导的历史文化艺术则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民众识别,也最能够满足起诉求。
如果以博物馆的绝对数量论,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博物馆的建设是适宜的。
从区域视角考察,全国高品位博物馆稀缺,除文物大省北京、湖南、湖北、陕西等省份博物馆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外,其他省份各类博物馆则鲜知其名,其原因在于缺少高品位高规格的文物资源和文物展示空间。
因而博物馆的可识别性就不够强,被民众的认同度就不高。
即使具备高品位的文物资源,拥有独特的文物价值,但弱缺少高品位的展示空间,也“养在深闺无人识”。
以博物馆为先导的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建成以后,必然会成为全国重要的博物馆,会引起众多人关注。
3.1.3区域市场需求
在长江沿岸,大量主题博物馆应运而生。
至2012年10月,长江首个水文博物馆落荆州186件藏品已征集进馆;武汉拟建5000平方米长江博物馆,系统展示长江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为该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增添一笔亮色;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在长江下游的港口城市张家港奠基,这将是我国第一个集中对长江流域文化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的全国性博物馆。
启东加速推进长江博物馆建设步伐。
截至2010年底,某省共有137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黄山拥有9座博物馆,人均拥有量居全省各市之首。
某各类专业化博物馆应运而生,有临泉毛笔博物馆、丫山民俗博物馆、休宁县状元博物馆、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歙县鲍家花园徽派盆景艺术博物馆、徽州文化博物馆、徽州特色食品博物馆。
种类繁多的博物馆的建立说明市场对博物馆有着广泛的需求。
3.2项目功能需求
3.2.1建设项目需求
(1)景观优化需求
综合体建设,在恢复历史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多了一处人文景观,优化某的景观格局.
(2)城市美化需求
城市之美体现在形态、结构与体制等方面,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的建设,优化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是文化艺术在城市布局更为合理。
3.2.2服务项目需求
(1)服务类型多样化需求
某文化艺术总合体的建立,增加了城市文化艺术鉴赏、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品市场专门化服务等内容,在延伸城市服务业链条的基础上,开拓了更多的服务领域,实现大众化与专门化服务并轨。
(2)服务层次梯级更新需求
由低层级的城市服务上升到高层级的城市服务需要依托不断更新的产业形态,而新型产业形态是实现产业更新的基本力量。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的建立,在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升级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产业更新。
4定位与目标
4.1开发定位
4.1.1决策定位
以高起点规划为原点,将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打造成某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景点。
4.1.2功能定位
(1)城市艺术文化综合体
以文化博物馆为核心,以展览展示功能为主导,形成商务会展、艺术品投资交易、艺术品开发与保护、培训教育、学术研究,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五星级酒店、体育馆、科技馆联袂,共同构成某的城市客厅。
(2)国家创意文化产业基地
形成以文化艺术品展示、修复、设计、制作、研究、交易等职能为主导的文化艺术创意孵化器,并承载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意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4.1.3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主要包括:
以文化研究、文化体验与文化艺术品交易为目的的高端顾客群;以观赏景区、体验文化和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核心顾客群,主要有高端商务游客、高收入阶层人士等;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国际游客;对历史文化、皖江文化、戏曲文化、非物质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观光游客。
4.1.4产品定位
重点以全方位开发青铜文化为主旨,强调造景和服务的艺术化,旅游服务和产品的系列化,礼仪的传统化。
4.2建设目标
4.2.1总体目标
某艺术文化综合体将以“宣传展示、学术研究、对外交流、收藏鉴定、教育培训、商务交易”为基本任务,以“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为功能定位,以“公共性、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为基本特点,突出艺术性、专业性、公益性、互动性,建立起最为完善的高端研究、教育、培训、宣传、交流和文化服务体系,力争把某艺术文化综合体建设成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设施一流、服务优良”的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文化艺术展示空间。
4.2.2具体目标
(1)城市之标。
某城市新景观,文化新形态,形象新载体,城市会客厅。
(2)文化之脉。
皖江文化、近代历史文化及其他纷繁复杂的文化形态的高度凝练,代表各类文化形态和发展脉络的承载体,各类文化得以绵延的基点。
(3)皖江之魂。
江岸城市精神的象征,城市魅力的现实表达,城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4.3预期远景
艺术文化圣地,创意产业极核,休闲游憩园地,意象组合高地。
4.4开发战略
4.4.1差异化战略
在竞争战略上采用差异化思路,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工程与其它单以展示为主的博物馆为主体的工程形成明显差异,要与其它单以游览为主的风景点形成明显反差,寓地域文化、观光游览、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多种职能融合于一体,形成覆盖多种细分市场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服务区。
4.4.2时空对接战略
与时代的主题理念和社会发展主体方向相对接。
对历史文化不仅仅是忠实地再现,必须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再创造,因此必须与时尚接轨。
要与当代社会时尚趋势、时尚走向一致,使得某博物馆及文化艺术综合体服务活动与现代人的需求和活动方式吻合,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一系列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共鸣与好评的游赏项目和活动。
4.4.3品牌化战略
打造成某乃至全国博物馆业的龙头品牌,利用文化产业开发效应,打造产业发展的名牌。
4.4.4协同战略
在项目建设上,既重视实体项目,同时也重视“软”项目,将某文化艺术总体工程建设成为一流的、集历史文化、消费体验、文化展示、投资交易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发挥空间集中、功能耦合、要素配置协同优势,通过协同化策略提高区域的综合效用。
第三部分选址与建设方案
5选址与效用比较
5.1项目选址
5.1.1区位位置
位居主城区与东部新城区过渡地带,兼容并蓄传统文化艺术形态与新型商业服务业态;位居城区与开发区的结合地带,涵盖城区密集的人口与开发区密集的企业,腹地范围宽广,客源多元稳定;位居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东端,拥有广阔的水域,与优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5.1.2交通连接
某博物馆及文化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物馆 文化艺术 综合体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