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上课讲义.docx
- 文档编号:2724588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24.10KB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上课讲义.docx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上课讲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语文二年级下部编版第三单元第3课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
图画与课文内容相照应,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甲”“骨”等15个字。
2.能够认读“甲骨文”“饰品”等词语。
3.会写“贝”“壳”两个字。
4.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归纳一批学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
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与“贝”相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
这是一篇识字课,学生之前对于识字方法,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汉字知识,在课外拓展孩子知识。
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教学理念与方法
【理念】部编版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识字、写字是重点教学内容。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
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枯燥单一的识字方法,多元化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将自主识字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贝壳的实物状貌及特点有所感知,更好的理解其字形的来源及其与“货币”有密切关联的意义;学习生字,采用创设语境法、字理识字法;理解词语创设语言环境,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归纳讲解与补充,让学生不断提升对中国汉字文化的感知能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与了解汉字知识的兴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贝壳”导入-----激趣识字
(一)“贝壳”实物导入,教师简介贝壳(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你眼中的贝壳是怎样的?
看到了美丽的贝壳,那么“贝壳”这两个字你认识吗?
PPT出示词语“贝壳”齐读,
(二)指导书写“贝壳”这个词语。
过渡:
这两个字,不光要认识,还要会写。
1.字理明义:
我们先来看“贝”这个字,甲骨文中的“贝”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PPT)
2.指导书写“贝”字:
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识记,观察田字格中的“贝”字。
4.教师范写指导:
写这个字的时候,竖与横折的折断要一样长,两边要对称,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此句如果学生说出来了,可以省略。
)
5.指导“壳”字
(1)学生观察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壳”的上边是“士”不是“土”;竖写在竖中线上。
6.学生将“贝壳”这个词语写在作业纸上。
7.评价:
生评价,师补充。
评价标准(汉字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字体匀称美观,关键笔画规范。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一个“趣”字。
教学中,教师首先创设语境,采用贝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识记“贝壳”,书写“贝壳”一气呵成。
指导书写“贝壳”时,我有意识引导孩子连词一块写,这也是二年级学生书写方面的一项训练。
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明确生字要写得规范、美观。
】
(三)识记“类”
过渡:
“贝壳”这个词语会写了,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些贝壳的图片。
1、PPT出示贝壳图片,教师引导:
像蜗牛、河蚌这些动物,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坚硬的贝壳,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叫“贝类”。
(PPT出示汉字“类”)
2.指名扩词。
【设计意图:
在图片的引导下,在教师语境的创设启发下,学生不仅认识了“类”这个汉字,还明白了它的意思。
】
过渡:
小小的汉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贝”的故事》,了解更多的汉字故事。
(四)补全课题:
“贝”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由来
(一)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
老师刚刚讲的知识,就在课文第一自然段里。
现在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带拼音的字,就是我们刚才学过的生字,读的时候要多加留意。
(二)展示读:
指名一、两名同学读文正音。
(三)交流: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指名交流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汉字“贝”字的由来。
3.了解“甲骨文”,识记“甲、骨”两个字。
(1)PPT出示甲骨文介绍甲骨文的文字:
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创设语境认识,识记“甲、骨”两个字,组词识记。
教师归纳小结:
像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汉字就叫象形字,“贝壳”的“贝”字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3)你都知道哪些象形字,学生说,
(4)PPT出示其他象形字,再次感受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这些汉字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贝”字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我们接着来学习。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用“甲骨文”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层层铺设,环环紧扣,在了解“甲骨文”知识的同时,不仅随文识记了“甲、骨”两个汉字,又进了解了象形字的特点。
这样的环节设计紧凑合理,铺设有序,打破了传统识字的方法,紧扣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乐趣。
】
三、感知特点----明了字义
(一)PPT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拼音的生字。
(二)出示词语:
珍贵饰品随身携带不易损坏钱币漂亮
1.带拼音读词语。
2.去拼音再读词语。
3.选词说话。
4.去拼音读单独的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
6.把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
7.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三)明了字义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从每一句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珍贵”:
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珍贵的?
(价值高,意义大,少见的,一般人都没有的受重视的东西。
)
教师归纳小结:
正因为贝壳漂亮而且不常见,显得非常宝贵,所以很多人都想拥有贝壳,那么贝壳自然就成了“珍贵”的物品,并且人们还把贝壳做成各种“饰品”戴在身上作为装饰。
(师相机贴词语卡“珍贵”,再次巩固识记这个词。
)
过渡:
你还读懂了什么?
3.PPT出示第二句,学生交流,相机理解:
随身携带不易损坏钱币。
教师引导:
随身携带说明了什么?
贝壳比较小,带在身上方便,又很坚硬,自然而然的,古人就把贝壳当作了最初的钱币。
(出示词语卡片“钱币”贴在黑板上)
体现市民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恩格尔系数,上海也从1995年的53.4%下降到了2003年的37.2%,虽然与恩格尔系数多在20%以下的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表明上海消费已开始进入富裕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依据恩格尔系数,将恩格尔系数在40%-50%定为小康水平的消费,20%-40%定为富裕状态的消费)。
4.用“因为……所以”说说读了这两句的收获。
5.齐读1、2句。
过渡:
既然最初的贝壳被当作了钱币,那么汉字“贝”,演变成了偏旁时,含有贝字旁的汉字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呢?
6.ppt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1)指名说理解。
1.www。
cer。
net/artide/2004021313098897。
shtml。
(2)引导学生明确汉字的意思与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关,因而凡是含有“贝”字部首的汉字意思上都与“钱财”有关。
年轻有活力是我们最大的本钱。
我们这个自己动手做的小店,就应该与时尚打交道,要有独特的新颖性,这正是我们年轻女孩的优势。
(3)PPT出示文中含有贝字旁的生字:
赚、赔、购、贫
(4)指名读生字,并扩词。
(5)交流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6)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字大多是形声字。
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所以我们也可用“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来识记这些字。
(2)物品的独一无二(7)“贝”字迁移: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贝字旁的字。
引导生进一步明确字义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贝”字旁的字,都与钱财有关。
图1-2大学生购买手工艺品可接受价位分布
在上海,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商铺应运而生,并且在重要商圈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投资经营地铁商铺逐渐为一大热门。
在人民广场地下的迪美购物中心,有一家DIY自制饰品店--“碧芝自制饰品店”(8)齐读最后一句话。
然而影响我们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生活费还是有限,故也限制了我们一定的购买能力。
因此在价格方面要做适当考虑:
我们所推出的手工艺制品的价位绝大部分都是在50元以下。
一定会适合我们的学生朋友。
(9)讲述“贝”字的故事。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由词语导入,抓住贝壳的特点,由浅入深,抽丝剥茧,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逐步感知汉字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接着迁移运用,用圆圈图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更多含有贝字旁的字,激发学生不断地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最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贝”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
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2.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部首的字与什么事物有关,用圆圈图画出来。
(2)缺乏经营经验四、激情小结:
4、“体验化”消费汉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我们的汉字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这些汉字时,富于智慧和想象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怎能不自豪呢?
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探索汉字奥秘的脚步不能停歇。
我们可以找一些汉字小故事来和大家分享。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回顾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尊重了识字教学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定位在“识字”方面,突出教材编排的核心目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其一,整节课突出一个“趣”字,在教师层层铺设,螺旋上升的设计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品读汉字的“趣味”,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其二,重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借助拼音进行读文,并准确把握了课文的汉字“贝”的起源及意义的描述,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了他的自主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其三,重视了对汉字的书写指导,特别是抓住了学生容易出错的笔顺以及重点笔画的要领,让学生真正强化了对生字书写的认知,提升了汉字书写能力。
另外,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象形文字的发展变化,教师还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作用,通过实物图片与文字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象形文字的构字特点,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同类汉字自主探究学习的浓厚兴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贝的故事 故事 教学 设计 上课 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