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病理急救常识知识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7245078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86.74KB
婴幼儿病理急救常识知识讲解.docx
《婴幼儿病理急救常识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病理急救常识知识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婴幼儿病理急救常识知识讲解
5月份每日一学内容
第一课时婴儿常见病护理--鹅口疮
1、症状:
新生儿鹅口疮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
患儿口腔布满白色物质,形状如“鹅口”,因此叫“鹅口疮”。
患这种病,主要是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
长期服用抗生素的宝宝也容易患此病。
2、家庭防护: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1次,疗效显著。
用1%甲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很少。
二、食疗:
1、苦瓜汁
[材料]:
苦瓜一根,冰糖适量。
[做法]:
将苦瓜榨成汁取60毫升,放入沙锅内煮开,适量冰糖加入溶化搅匀,即可服用,不拘时服。
2、冰糖银耳羹
[材料]:
银耳,冰糖。
[做法]:
将银耳10~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3、健康小贴士:
心脾积热型小儿鹅口疮表现为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叫扰啼哭,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短黄。
虚火上浮型表现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显著,面白唇红,口舌糜烂,神疲乏力,口干不渴。
第二课时婴儿常见病护理--湿疹
1、症状:
婴儿湿疹是吃奶的宝宝身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疹,也叫奶疹,此病一般是由于过敏引起的,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在吃牛奶的宝宝身上更为多见,所以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对异性蛋白不适应而引起的过敏。
典型的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头、面、耳部周围。
开始呈红色小米粒大小的疙瘩,较密集,后出现黄色、半透明的黏稠渗出液,而后结痂。
在双眉、头皮、耳垂周围黄痂较多。
此疹也可发生在大腿根、腋下、外阴部、颈部等处,常因摩擦而使皮肤红肿、糜烂,形成鲜红色潮湿的伤面。
患儿因剧痒而烦躁不安,用手抓患处,可引起出血,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化脓发热。
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
2、家庭防护:
①给患儿洗脸、洗澡时不要用肥皂刺激,如身体、四肢湿疹较重时,暂时不要盆浴,洗后要立即涂药。
②给患儿换上清洁、柔软舒适的衣服,枕头要常换洗,衣服被褥均要用浅色的纯棉布制作,不要用化纤制品。
③不要使患儿着冷受热,要躲避冷风,夏季不要暴晒。
④乳母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酒等。
⑤喂患儿的牛奶应多煮些时间,用以破坏牛奶中的致敏物质。
患湿疹严重时要及时请皮肤科医生治疗,家长不要随便给患儿涂药,以免加重过敏,一般湿疹经治疗后容易好转,但也容易复发,不过不用着急。
三、食疗:
1、荷叶粥
[材料]粳米30克,鲜荷叶1张,食糖少许。
[做法]粳米常法煮粥,待粥熟时,取鲜荷叶,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少顷,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可加食糖少许。
第三课时婴儿常见病护理--伤风感冒
1、症状:
由外感时邪病毒所致。
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宝宝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
临床表现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严重时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有时伴随急性扁桃体炎。
2、家庭防护:
由于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
大多数初期都是病毒感染,血象不高。
对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发烧是机体对病毒的一种抵抗,除了那些明确有合并性肺炎、血象高的患者,可以酌情给予退热处理,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湿敷无效时,再适当小量使用退热药进行药物降温。
体温不超过38℃,血象不高的,尽量不要输液。
鼓励宝宝多饮水,水可以增加机体细胞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宝宝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热;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
三、食疗:
1、豆腐豆豉葱白汤
[材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食盐适量。
[做法]豆腐切块,淡豆豉洗净,二者与葱白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煮开,根据口味放少许食盐,改用文火炖5分钟,趁热顿服。
[特点]豆腐较易消化,与葱白配合,外能疏散风寒,内能清热解毒,非常适合外感风寒入里化热,以心烦、口干、咽喉疼痛为主要表现者食用。
第四课时婴儿常见病护理--口腔溃疡
1、症状:
口腔溃疡是小儿易患的种口腔黏膜疾病,口腔溃疡外为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
患病宝宝经常伴有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
轻者只溃烂一两处,重者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会引起发烧以及全身不适。
2、家庭防护:
无论哪种原因的口腔溃疡,宝宝都会感到非常疼痛,吃东西的时候更是会疼上加疼,最要命的是溃疡在短时间内还好不了,非要经过一到两周的时间才能痊愈。
对付口腔溃疡还没有特效疗法,但可减轻宝宝的痛苦。
首先,在宝宝口腔有溃疡时,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找到溃疡的具体部位。
如果溃疡在颊黏膜处,就要进一步找到造成溃疡的原因,比如看看患处附近的牙齿是否有尖锐不光滑的缺口,如果有这种缺口,就应当带宝宝去医院处理。
同时,饮食镇痛:
不要给宝宝吃酸、辣或咸的食物,否则宝宝的溃疡处会更痛。
应当给宝宝吃流食,以减轻疼痛,也有利于溃疡处的愈合。
还需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多关心一下宝宝,多和宝宝谈心,转移他的注意力,给宝宝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3、食疗:
1、将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成面,撒于溃疡面上,让宝宝闭口片刻,每日2次。
这个方法虽然很有效,但是会引起一定的疼痛,小宝宝可能会不太配合。
2、用全脂奶粉,每次1汤匙并加少许白糖,用开水冲服,每天2~3次,临睡前冲服效果最佳。
通常服用2天后溃疡即可消失。
3、西红柿切开挤汁,然后把西红柿汁含在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4、预防:
有些宝宝的溃疡症状会反复发作,对此情况,给宝宝适当补锌会有所好转。
锌在肌红蛋白里含量最高,比如牛肉、猪肉、动物肝脏,还有硬坚果,但宝宝不能吃硬坚果,爸爸妈妈可以把坚果磨成粉,冲泡给宝宝喝。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想让宝宝远离烂嘴巴的苦恼,最重要的是在平时注意调整饮食,多给宝宝吃一些富含核黄素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菠菜、胡萝卜、白菜等。
督促宝宝多喝水,注意口腔卫生,并保持大便通畅。
第五课时婴儿常见病护理--咳嗽
1、症状:
咳嗽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不健全,咳嗽反射不敏感,咳嗽的症状和大人不一样,较小婴儿会在喝水、吃奶时发呛,严重的只要吃奶,就会发呛。
2、家庭防护:
为了避免宝宝晚上咳嗽难受,最好让宝宝侧卧,左右侧轮换着睡,并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垫得高一些,这样可以缓解呼吸道分泌物返流到气管引起咳嗽。
宝宝咳嗽得很厉害时,不宜玩耍得太疲劳,不然会加重咳嗽。
另外,需注意给宝宝保暖,尤其是脚心和头顶部不要受凉,但也不要让宝宝身体过热。
喝温热的苹果汁和梨汁、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可使宝宝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
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安全有效的中药外敷方法,如百草琼浆益气贴、夏季使用的三伏贴等。
三、食疗:
百合梨糖
[材料]百合10克(鲜百合更好,用量加倍),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洗净,梨切片。
百合、梨、冰糖三者混合放入碗中,蒸熟,放冷后即可。
第六课时幼儿急疹的症状
孩子出生后第一次高热有可能是幼儿急诊。
幼儿急疹是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
多见于6个月~18个月的宝宝,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葛秋生
一、“热退疹出”的特有表现
1、没有哪种病会像幼儿急疹这样,使不同的宝宝具有如此相同的病程。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起病急,宝宝突然发热到38℃~40℃,同时可能会有轻微流涕、咳嗽、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
2、体温持续发热3天~5天后骤退,同时身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并在1天~2天内消退。
3、在发热的头几天里,宝宝的症状与“感冒”、“睡觉着凉”、“扁桃体炎”是完全一样的。
只有到退热后疹子出来,才能最后确诊。
虽然幼儿急疹的诊断属于“马后炮”,但在临床上可以根据以下症状来进行前期诊断:
①骤起高热,其他临床症状较轻;②颈、枕、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③进行血常规检查会发现,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二、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 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重,病初起时会出现口腔麻疹粘膜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 出疹前已发热6小时~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发热较轻,一般38℃左右。
第七课时幼儿急诊的护理
幼儿急疹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即可自愈,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一、对症治疗
1、高热时物理降温,适当应用含有“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成分的婴幼儿退烧药(例如:
泰诺林、百服宁、美林等);
2、一旦出现惊厥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
3、中医治疗早期治宜疏风解表,出疹期宜清热凉血。
二、尽量不用抗生素
1、幼儿急疹,一般来说,在前面几天发热阶段,无论用什么退烧措施,都不会维持体温正常。
顶多几小时,2、药效稍退,体温即回升。
因此,如果从发病初期就知道是幼儿急疹,就坚持别给宝宝服用抗生素(不过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连专业医师也不一定能在初期就确诊)。
3、当然,如果超过4天还是没有烧退的迹象,或者发烧期间就出疹子,则有可能是其他疾病了,要及时去医院。
三、护理为重
1、幼儿急诊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应注意加强日常护理,并采取适当的退烧措施。
①让宝宝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并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②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宝宝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③给宝宝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④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⑤体温超过39℃时,可给宝宝洗温水浴,或者用温水擦身。
防止宝宝因高热引起惊厥。
第八课时尿布诊的症状及护理
一、症状:
1、婴儿尿布更换不勤或洗涤不干净,长时间接触、刺激婴儿皮肤;尿布质地较硬,发生局部摩擦而引起。
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后加重。
2、在尿布部位发生边界清楚的大片红斑、丘疹或糜烂渗液,甚至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严重者,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慢性腹泻婴儿,可发生皮肤溃疡。
二、治疗及预防:
1、尿布皮炎治疗的关键在于保持婴儿外阴和臀部皮肤干燥、清洁。
减少皮肤被刺激防止细菌、真菌滋生感染促进皮肤修复要注意宝宝PP的日常护理经常给你的宝宝更换尿布,让他保持洁净和干爽。
2、孩子大小便后应用温开水将臀部洗净,,洗完后,要记得把宝宝的皮肤的水用细软布擦干搌干,千万不要来回擦,换尿布时先撒上少量无刺激性的爽身粉,。
为了减少纸尿裤造成的湿润,应经常更换纸尿裤,尤其在夏季,应使用吸收力强的纸尿裤。
3、每次换尿布时使用起隔离作用的护臀膏,它会在宝宝的皮肤上形成一个保护层,来保护宝宝已经不舒服的肌肤不再受到粪便和尿液的侵蚀。
选择这类用品时,最好选用那些涂抹后既可以形成保护层,让宝宝受损皮肤表面干净清爽又能促进受损皮肤修复的产品。
第九课时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及护理
黄疸是几乎每个新生儿都会面临的问题,所以家长也特别关心。
一、新生儿黄疸特征: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2、病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
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
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Lucey-Driscoll综合征、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常见的病因有:
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
三、并发症
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
第十课时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1、判断黄疸的程度。
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
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第十一课时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
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3、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
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
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
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第十二课时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一、如果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
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
1、吃药
带宝宝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例如妈咪爱或者茵栀黄一类的。
2、照蓝光
二、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经一两个月了,黄疸仍然很严重,建议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针对几种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方法:
1、新生儿溶血症护理方法:
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
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
2、新生儿胆道闭锁护理方法:
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一定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
如果不及时手术,3个月后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
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肝炎,经过保肝等治疗后会很快就好转,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第十三课时溶血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护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给新生儿补充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2、爸妈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3、病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时遮挡好宝宝眼睛、会阴部,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药。
一般来说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有可能有呕吐现象发生,爸妈要及时处理好。
若宝宝出院黄疸仍未全部褪尽,爸妈可把宝宝皮肤完全曝露让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遮挡,有助于黄疸消退。
宝宝满月或者42天时要回医院复诊,请医生重点检查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4、除了照蓝光和补液外,在出院后妈妈要坚持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还是出现黄疸症状,则改为隔天母乳哺乳,宝宝病情好转后慢慢过渡为正常母乳喂养即可。
5、爸妈要仔细观察黄疸变化,观察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要及时将孩子送院治疗。
第十四课时如何给宝宝睡个好头型
(一)
在国内,有小孩睡扁头型好看的说法,我们也确实能看到很多成年人的头型是歪的或扁的。
不过,没听过外国人育婴中有睡头型一说,而且外国宝宝头型大多很圆,是遗传还是他们在育婴期间也有睡头型的说法呢?
那么,怎样才能帮宝宝睡出一个漂亮对称的头形呢?
除开小部分遗传因素,睡觉的体位是否合理与枕头的选择,都对头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顺产剖宫产并不影响头形
民间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顺产宝宝的头是长的,剖宫产宝宝的头是圆的。
这个说法确有依据,剖宫产宝宝,特别是在阵痛没有开始即实施手术的宝宝,在出生时头部是圆形的。
而顺产的宝宝因为经过数小时的产道内挤压,在出生时头被拉长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几天内或几周内就会消失。
因此,许多准妈妈因听信“剖宫产的宝宝头圆”,从而把“为了让宝宝有个好头形”作为选择剖宫产的理由之一,是断然不可取的,且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刚出生的宝宝,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有相当的可塑性。
加上宝宝的颈部肌肉尚无力转动沉重的头部,当某一方位的骨片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其生长的形状就会受影响了。
因此,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如果爸妈不注意宝宝的睡姿与枕头两大要素,同样会睡出不好看的头形哦。
第十五课时如何给宝宝睡个好头型
(二)
1-3个月的宝宝处于头型塑造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宝宝的头颅骨质地比较软,有一定的可塑性。
所以如果在3个月以内发现宝宝的头睡得有点偏,赶快及早纠正还不算晚。
一周岁半后再想纠正就比较难,一般来说,宝宝在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囟门会闭合,意味着宝宝的头型定形了,很难再有所改变。
也就是说,妈妈如果在一周岁半以后才想起来给宝宝纠正头形,那就比较困难了。
宝宝漂亮头型护理方法大汇总
(一)、喂奶方向
新生儿刚出生,骨骼都是脆弱的,颅骨还未完全硬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所以新生儿用枕头对头型帮助不大,所谓的定型枕也就没有必要了。
那新生宝宝枕什么好呢?
很简单,找一条柔软的毛巾直接枕就好啦!
但是怎么样有好头型呢?
答案就是喂奶方向了!
躺着喂奶的时候不要总是喂一边,这次是左边,下次就喂右边。
有些妈妈不仅躺着喂,也有坐着喂,这个时候就要记得别总喂一边,虽然躺着喂有一边姿势比较舒服,一边比较别扭,但是喂习惯了就会发现两边都可以顺手的。
(二)、睡觉姿势
俗话说得好,好头型睡出来。
这说明宝宝的睡觉姿势和头型有密切的关系。
孩子出生未满月的时候头都是软的,要是不注意睡姿,以后想要改过来都是比较麻烦的,所以一开始就要注意宝宝头的睡姿。
不要老睡一边也不要老平着睡,这次左侧睡,下次右侧睡,偶尔平躺睡。
枕头不宜高,不用特意去买婴儿定型枕,可以随便找张柔软的床单折叠薄薄的给宝宝睡。
还有宝宝的耳朵,不要光顾睡头没注意耳朵,记得每次睡了起来轻轻往外拉下耳朵,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
第十六课时如何给宝宝睡个好头型(三)
(三)、合适的枕头
宝宝长到3个月后开始学抬头,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
为了在睡觉觉的时候这个生理弯曲保持舒适,宝宝出生3个月后用枕头是最好。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妈妈们点赞的枕头,各式各样,只要是合适的,就是好枕头!
凹形枕头:
市场上出售的中间凹的婴儿枕对宝宝的头形形成有一些作用。
小枕头的高度只需在3~4厘米就可以了。
枕头不要太软,要吸汗、通气的。
所以,宝宝的枕头,外面应该是纯棉软布的,里面可以填充荞麦皮、茶叶、菊花、芦花、木棉等。
荞麦皮枕头:
宝宝现在7个多月,出生就开始用枕头,里面填充的是荞麦皮,便于随时固定造型,我宝宝出生就爱左侧睡,妈妈就纠正他一天左侧睡,一天右侧睡,再一天平躺睡,就这样重复着,出了月子就随意宝宝怎么睡。
米袋枕头:
我家三个宝贝,大宝出生后三个月头还是没睡好,后面突出来的,后来带她回我妈家,她们教我拿个袖套装米给宝贝做枕头很好,两边用针线缝下就可以,装三分之二的米就可以了。
(四)、纠正头型
其实只要妈妈经常给宝宝移动小脑袋,不让宝宝老是睡一边,头型是可以慢慢改善的,那如果妈妈太粗心了,不小心把宝宝的头睡偏了怎么办?
那就要使用小方法来引导宝宝主动把偏的一边睡回去咯。
方法一,在宝宝头爱偏向的一侧用毛巾叠一叠垫高一些,如果宝宝爱向右偏,就在右边垫高,不过,这个得总看着,一不留神,宝宝自己还是能偏过来,还是没有用,你想把他的头搬过来都搬不动。
方法二,找个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放在偏头另一侧。
跟他说话,逗他玩,让宝宝一直坚持。
第十七课时枕秃的概念及原因
1、枕秃的概念
是指婴儿睡觉时,头部和枕头接触的部位出现头发稀少或者没有头发的现象,一般会在枕部出现一圈头发生长不正常的症状。
二、婴儿枕秃的原因
家长们都很疑惑,为什么宝宝会枕秃呢?
宝宝除了枕部有一圈头发光秃外,其它地方的头发则是又黑又密。
这一圈秃发不仅影响美观,还引起了家长们对宝宝健康的担忧。
造成宝宝枕秃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另一个则是生理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宝宝头部与枕头摩擦频繁。
宝宝多数时间都呆在床上,头部和枕头长期接触部位容易出汗。
宝宝枕部一出汗,就会感觉到头部瘙痒。
宝宝既不能用手去抓痒,也无法告诉妈妈自己的头部发痒,所以只好采取左右来回摩擦头部的方式来减少瘙痒感。
这样不停的摩擦容易导致宝宝枕秃。
2.宝宝的枕头太硬。
枕头太硬也会造成宝宝枕秃,枕头太硬就会影响宝宝头发的正常生长。
一般宝宝喜欢侧在哪边睡,哪边的头发就会变得稀少,从而出现单侧枕秃的现象。
(二)、 生理原因
妈妈在怀孕期间营养摄取不够,会导致宝宝枕秃。
宝宝缺钙也会造成宝宝枕秃。
甚至有人认为,宝宝枕秃是佝偻病的前兆。
第十八课时枕秃的原因
(二)
一、枕秃是不是因为缺钙
宝宝枕秃是缺钙的一种表现,但是并不是所有枕秃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
(一)、宝宝枕秃并不一定是因为缺钙
造成宝宝枕秃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生理性出汗、枕头太硬等。
对于这些非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宝宝枕秃,家长们不必担心,孩子长大后,头发生长会变正常。
(二)、缺钙会造成宝宝枕秃
如果宝宝除了有枕秃的症状外,同时伴有出虚汗、骨骼疼痛、睡眠质量差等症状,那么家长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缺钙了。
这里所说的缺钙,其实是宝宝体中缺少维生素D,一旦缺少维生素D,宝宝对钙的吸收能力就会变差,宝宝自然会出现缺钙的情况,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甚至会导致宝宝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出生后应当及时补充维生素D
宝宝出生后,父母就应该为孩子补充维生素D了。
足月出生的孩子应该在出生后2周到2岁左右开始补充维生素D。
从3岁左右开始,宝宝的活动开始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幼儿 病理 急救 常识 知识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