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242138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00.49KB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教案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1课时课题数与代数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
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谈话导入】
1.教师: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
如:
珠穆朗玛峰高达。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
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
羊毛40%、化纤60%。
)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
(板书课题:
数的认识)
【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
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
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
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
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
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
提问:
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讨论题)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练一练:
填空(口答)。
27046=2×()+7×()+0×()+4×()+6×()
说出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各起什么作用?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从整数、小数、分数三个方面回答。
整数、小数的比较方法。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从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三个方面小结。
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提问:
非0自然数有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非零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
1、质数和合数。
回答:
什么是奇数、偶数什么是质数、合数
教师指名一一回答,并要求学生记住100以内质数表。
【课堂作业】教材73页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通过复习,请你们把自然数和整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中交流。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第6单元共8课时第2课时课题数的运算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难点
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谈话导入】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复习讲授】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教师:
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2.复习简便运算:
课件出示:
+
×7238×56+44×3894×101
提问:
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
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b+a(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
++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c=a-(b+c)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
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5)×7238×56+44×3894×101
教师:
这三道题各应怎样简便运算?
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说说你的理由。
=94×(100+1)=94×100+94×1(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整百,拆成和或差的形式。
)
(5)教师:
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3.课件出示。
例1:
计算:
4×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3课时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难点
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谈话导入】
教师:
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
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归纳整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
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组织学生练习:
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
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教师指名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较差的学生多让他们说)
④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写一写。
指名学生把写的过程予以汇报。
教师加以总结,用课件展示教材第86页第1题的图示。
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9页练习十八第1题。
指名汇报,订正。
【教材释疑】
教师:
刚才复习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想必同学们可能还有些疑难,请同学们互相提问,互相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4课时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重点
1.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揭示课题。
教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怎样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学生议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回顾与整合。
(板书课题: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
【复习回顾】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周长
教师:
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
计量周长采用的是什么单位你能举例吗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单位组织学生议一议。
学生思考、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
(2)面积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教师:
我们学习了六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想一想,最早学习的是哪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组织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根据回顾的结果汇报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逐步展示课件中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字母,长方形内的方格,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2)课件展示正方形
(3)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
(4)教师:
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计算公式的过程,有相同之处吗?
谁能说一说推导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5)课件展示圆
(6)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探究其中的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5课时课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3)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罐装饮料瓶,软包装饮料盒,500克大米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复习回顾】
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
提问: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提问:
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复习体积的计算。
教师:
将一块石头放进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教师:
这个有趣的现象曾经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他发现了一个物理定律,从而给人类打开了征服海洋的大门。
有兴趣了解如何计算这块石头的体积吗你有办法计算出石头的体积吗
教师:
要计算石头的体积,我们可以借助于规则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引出课题:
后面我们一起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
(1)围绕目标自主复习。
学生在教材第88页用字母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边写边思考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汇报。
教师重点引导出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随着在每个立体图形后面板书相应的体积公式。
提问:
这些体积计算公式中哪一个是其他几个的基础我们是怎样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师进一步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图形之间用箭头表示出来。
(3)归纳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这样一些形体的体积,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3.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
一个底面为梯形的立体图形,如何计算它的体积一个六面体呢类似的其他立体图形呢教师:
说到这个相同点,我想起了昨天遇到的一个问题。
昨天我上超市买了两种包装(一种罐装,一种软包装)的椰汁,它们的高相等,它们的容积哪一个大怎么判定(出示实物)
教师给出两个包装物,请学生算一算哪种包装里的椰汁多。
学生独立计算,允许用计算器。
学生汇报。
师追问:
求容积按什么来计算的要注意什么小结:
计算容积按计算体积的方法进行,要注意应从容器里面测量长度。
(2)出示500g大米。
如何测量这些大米的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6课时课题统计与概率
(1)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1.揭示课题
提问: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
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
(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例题: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
(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
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7课时课题统计与概率
(2)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2.渗透统计意识。
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设计调查表,今天我们来一起整理一下制作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归纳整理】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教师:
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2.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
重点汇报。
如:
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如:
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c.确定调查的方法;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e.整理和描述数据;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统计与概率
(2)
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
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②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③确定调查的方法;④进行调查,予以记录;⑤整理和描述数据;⑥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反思
高山塘小学数学科教案
六()班第6单元共8课时第8课时课题数学思考主备教师XXX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
重点
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难点
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内容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题,比一比,谁最能干。
(1)根据数的变化规律填数。
13、11、9、()、()、()。
(2)根据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接着画出4个。
○□□○○□□○○○□□○○○○
(3)2、4、8、16、()、()(课件说明:
先出现16、()、(),让学生找不到或者不容易找到答案。
体会必须要找到规律。
再出现2、4、8、16,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找到规律)。
2.揭示课题:
教师:
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难的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容易解决,我们就从简单问题入手。
通过比较、分析,找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探索规律】
1.游戏引入:
表扬刚才发言比较好的同学,与他们握手,然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老师和学生一共握了几次?
再选一位同学与其余同学握手,再问一共握了几次,依次……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但不容易一下子说出答案,那么全班呢(
临时收集人数)
这需要我们从人数最少的时候开始找规律,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看成一个点,握手看成连线。
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握手问题看成是连线问题。
2.教学例1。
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呢?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边巡视,观察学生在做什么,怎么操作的,边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
②针对学生的情况,抽一两个人说说自己的发现。
其他同学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困惑——如果发表格,那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果不发,那怎么揭示这个规律?
(每人发一张白纸,这样难度拔高了,但可以试一试。
)
(2)动手操作,(发现)验证规律。
已经发现的属于验证,没有发现的,可以依托这一环节去发现。
方案一:
用一个点分别和其他点连接,6个点的时候,分别是5+4+3+2+1=15。
方案二:
①连线填表。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合作还是独立做。
如果发一张白纸,就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也有可能出现其它结果。
看看图上的数据和自己的操作,思考一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②交流汇报。
指名到投影上汇报,教师板书。
从2个点开始。
提问:
这3条线段是怎么得到的?
提问:
这6条线段又是怎么得到的?
追问:
观察算式,6条是从1开始的几个什么样的数相加?
提问:
你能快速说出5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
是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从1开始的4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提问:
6个、8个、12个、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总结规律:
提问:
如果有n个点,你能说出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吗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规律。
教师小结:
本题的规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1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1。
用算式表示为:
1+2+3+4+5+6+7+……+(n-1)
方案三:
①继续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吗?
②学生汇报
-两个点能连1条。
△一个点能引2条,那么有3个点就共有2×3,但是每条线段分别重复了一次,所以,实际上有2×3÷2。
四个点呢谁能说说怎么连接四个点、五个点……同理。
根据规律,你知道15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第七个问题,再思考,如果有n个点呢?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在说不出来了,再提示)
有n×(n-1)÷2
解读关系式:
点数×(点数-1)÷2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