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上册语文教案封2.docx
- 文档编号:27238496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0.68KB
四文上册语文教案封2.docx
《四文上册语文教案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文上册语文教案封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文上册语文教案封2
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讲解法
题眼
入手
多媒
体示
合作
学习
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
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抓重点
重点句入手
概括法
读中悟
以读
促讲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板书:
3.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5.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重点句入手
多媒
体示
以读
代读
直观
演示
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
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
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讨论法
表演法
讨论法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
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6.师: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
(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
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
边读
边想
讨论法
操作法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问题法
谈话法
直观
演示
读中悟
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
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
(不认识)
师:
(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
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
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
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
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
有什么特点?
请各评委了解一下。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
讨论法
游戏法
讨论法
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
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观察法
读中悟
演示法
讨论法
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
讨论法
合作
学习
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
(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
5.反复读:
智慧的女儿的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以读
代讲
读中
感悟
讨论法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
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
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再见了,小鸟!
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
抓重
点句
读中悟
以读
促悟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12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
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
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表演法
想象法
做读书笔记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
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
用横线画下来。
(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
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
初读
感知
抓重
点句
归纳法
以读
促悟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
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相同点:
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
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以读
代讲
比较法
归纳法
虑()稿()要()
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
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
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
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
默读
讨论法
读中悟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
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
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
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书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以读
促悟
讨论法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比较法
观察法
讨论法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
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③用比较法记忆“栽、雕、赏”的字形。
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
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琉璃瓦
横槛宫殿远眺画舫葱郁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讲解法
比较法
用工
具书
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
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军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沉毅多谋武士俑体格健壮穿着装扮……目光炯炯……威武凝重刚烈豪爽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重点句入手
重点词入手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
讨论法
读中悟
想象法
谈话法
3.多诵读,悟诗情。
师:
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
送别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使:
出使安西:
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
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
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
以读
促悟
合作
学习
讨论法
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
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
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
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抓重
点句
讨论法
归纳法
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
还想不想再来一题?
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中悟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庄重严肃、热情——同情与热爱
屏息凝神
放贴说爱
围默默注视
推拉
做读书笔记
讨论法
谈话法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
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
指名发言。
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讨论法
复述法
合作
学习
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法
概括法
以读
代讲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
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
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
多媒
体示
讨论法
谈话法
归纳法
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板书:
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册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