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7236550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8.64KB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docx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
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
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
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
(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
(1)①句意为:
就去开导他;晓:
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
行动,活动;
③句意为: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奈何:
为何,为什么;
④句意为: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
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庸人自扰”。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①句中重点词有:
坠:
掉;句意为:
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②句中重点词有:
舍:
通“释”,释然。
句意为:
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4)“杞人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从积极意义上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
如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⑴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
⑵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⑶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⑷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
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选自《韩非子》)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遽(jù):
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④不亦惑乎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
将要。
②句意为:
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
测量。
③句意为: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坠:
坠落;
④句意为:
不是很糊涂吗?
惑:
迷乱,糊涂。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
及:
等到;罢:
散;遂:
最终。
句意为: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中重点词语有止:
停;契:
刻。
句意为: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句子。
从原文中找到原句,在翻译即可;
从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可以看出整人的可笑之处;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细读文章可知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从“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可以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是主观题型。
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上回答。
故答案为:
⑴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
⑵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⑶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⑷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⑸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两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文中的寓意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去集市时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道:
“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足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乙】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晚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赚步跳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①( )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②(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3)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
理由:
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
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
(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为: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
释然,放心的样子。
“晓”:
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
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
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半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
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
“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人生乐在豁达。
故答案为: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⑶①有成竹;②半信半疑;
理由:
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
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
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⑷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
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⑵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那人说:
“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dāndān
míng
屠大窘
奔倚
________相向
目似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其一犬坐于前
(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jiǒng;yǐ;眈眈;瞑
(2)神情;原来;看;打洞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眈眈、瞑”二字和看有关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意:
名词,神情;故:
名词,原来;顾:
动词,看;洞:
名词作动词,打洞。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关键词:
禽兽、变诈、止、耳。
句意: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关键词,犬:
像狗一样。
句意:
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成语大全中,有一部分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关于动物的成语。
关于狼的成语有:
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根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1)①jiǒng;②yǐ;③ 眈眈;④ 瞑;
(2)①神情;②原来;③ 看;④ 打洞;
(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难度大,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
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
窘。
jiǒng;倚,yǐ,都是第三声。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洞: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打洞。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①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止:
只是。
耳:
罢了。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坐于前: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关于狼的成语很多,引狼拒虎: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同“引虎拒狼”。
鹰视狼顾: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鹰睃狼顾: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同“鹰视狼顾”。
鹰挚狼食: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就是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
文章是以狼为主来叙事的,并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主旨的。
【附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
“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节选自《世说新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⑤取之信然________
⑥大人问其故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
B. 取之信然(代“李树”)
C. 人问之(代“王戎”)
D. 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
(2)B
(3)C
(4)①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
②生长在路边的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及解析 精品 部编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文言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