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鉴赏与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7235740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7.62KB
律诗鉴赏与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模板.docx
《律诗鉴赏与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诗鉴赏与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律诗鉴赏与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模板
律诗鉴赏和创作要领口诀诠释〔修订充实版〕
艺友
提纲
开头:
提问引出四句口诀
一、举例讲解
二、知识扩展
三、关于格律诗的创新
四、实作(鉴赏与改诗)
结尾:
分享习作,赠常用工具
附录:
1、五言律绝友情诗选(选自《唐诗三百首》*)
2、毛泽东七律豪情诗选(《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律诗很美,爱好者很多。
如何鉴赏和创作?
有规律可循,我编了几句口诀:
首尾颔颈,八句四联;
两副对子,颔联颈联。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一、举例讲解
先从七言律诗谈起。
毛泽东的几首《七律》流传甚广,以一首为例讲解。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释】:
愚氓:
蠢人。
鬼蜮:
蜮是古代相传的一种含沙射人的怪物。
《诗经·小雅·何人斯》有“为鬼为蜮,则不可得”,后来称暗中伤人的东西为鬼蜮。
【题解】:
白骨精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里讲的是绍剧(绍兴大板)改动过的情节,孙悟空在被逐后扮作白骨精的母亲,诱使白骨精得意洋洋地在唐僧面前自己揭露自己三变三骗的经过,从而使唐僧幡然醒悟。
“首尾颔颈,八句四联”: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每两句叫做“一联”。
那么八句诗就是四联,按顺序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这首诗八句,只有四个句号(就是每两句为“一联”,就是有联系的两句)。
“两副对子,颔联颈联”
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写成两副对仗的句子(两副对联)。
如诗中的第三四、五六句: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如果没有这两副对联,那就不能称作”七律“。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对声调的区别,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讲究平仄是为了诗句有抑扬顿挫,唸起来好听。
不信,你用一个声调读一首诗试试,那不仅仅是难听,而且怪异,让人笑喷。
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
一声即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二声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三声即上声是一个低升调;四声即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如:
mā妈、má麻、mǎ马、mà骂,前两个一、二声(阴平和阳平)是平声,后两个三、四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古代入声字举例:
阿拔白薄别拆出达德敌独读格阁革隔国发伐伏福拉疗溜妈抹没谜拍劈七切曲缺如撒杀失十石识实挖屋夕昔习学撷压押鸭一揖曰约晕直竹烛(发音急促,短)。
如读王维的五言绝句《相思》,红色字读音急、短,如仄声。
红豆生南国,〔平仄平平入〕
春来发几枝?
(平平入仄平〕
愿君多采撷,〔仄平平仄入〕
此物最相思。
〔仄仄仄平平〕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处的方言中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方言中也保存着入声。
入声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分别并入一、二、三、四声。
古代的四声,第一个(平声)为平声,后三个(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
有个小口诀来帮助记忆——
新韵: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一声二声归平声,三声四声归仄声。
古韵:
平声调高扬,上声拐弯上,
去声往下降,入声短急忙。
平声归平声,上去入归仄。
我的主张现在写律诗依照普通话的声调即可。
但是鉴赏用古韵写的律诗又得知道古代汉语的声调。
就是“倡今知古”。
“平仄交错”是说每一句节奏点上的字,平仄声调是交错变化的。
由于汉语一般的词语是两个字构成,所以节奏点一般在第二、四、六个字。
也就是说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不能接连为平或为仄,必须平仄相间。
而第一、三、五个字一般不作要求,即可平可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这也是前人的变通和创新!
)
“对比粘连”是说第一二句对应的节奏点用字平仄要相反,叫做“对比”,第二三句对应的节奏点用字平仄要相同,叫“粘连”。
而第三四句对应的节奏点用字平仄又要相反。
依此类推。
这样,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吟诵时好听!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平仄(每句平仄交错,相邻的两句或对比或粘连)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比】
平仄平平平仄仄,【粘连】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比】
平平仄仄平平仄,【粘连】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比】
平仄平平平仄仄,【粘连】
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比】
“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诗的押韵在第二四六八句(双数句子)的尾字,都要用“平声”。
如“堆、灾、埃、来”。
请注意一个问题:
按现在普通话的读音,“堆”与“灾”等是不押韵的。
这就是古韵与今韵的区别。
古代的“堆”字是读如“呆”的,所以是押韵的,现在湖南等地的民间方言,有的字还是按古韵发音,如“堆”“斜”“车”等。
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的“斜”是读如“霞”,正合古韵,押韵!
如果按普通话读就不押韵了。
毛主席写律诗均用古韵,而且他是在湖南出生长大的,用“堆”与“灾”等同为韵脚,自然而然了。
有人提出,韵脚可不可以用仄声字?
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但尽量不要用。
什么道理?
韵脚用仄声字不好听。
懂得对联的人都知道,对联讲究“仄起平落”,就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也是为了好听。
因此我编的口诀说“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所谓“成全”,一是说押平声成全了这首诗,使这首诗好听!
二是说这首诗全部都要押平声,一个不能少。
另外,五言或七言律诗只能押一个韵,不能转韵的。
【附】:
郭沫若原诗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yāo妖颠dǎo倒是fēi非淆,对dí敌慈bēi悲对yǒu友刁。
咒niàn念金ɡū箍闻wàn万遍,精táo逃白ɡǔ骨累sān三遭。
千dāo刀当ɡuǎ剐唐sēnɡ僧肉,一bá拔何kuī亏大shènɡ圣毛。
教yù育及shí时堪zàn赞赏,猪yóu犹智huì慧胜yú愚曹。
参考口诀鉴赏郭沫若原诗:
首尾颔颈,八句四联;
两副对子,颔联颈联。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鉴赏讨论一首律诗,加深理解口诀
鉴赏“七言律诗”《黄鹤楼》
(《唐诗三百首》七律第一首)
昔rén人已chénɡ乘黄hè鹤去,此dì地空yú余黄hè鹤楼。
黄hè鹤一qù去不fù复返,白yún云千zǎi载空yōu悠悠。
晴chuān川历lì历汉yánɡ阳树,芳cǎo草萋qī萋鹦wǔ鹉洲。
日mù暮乡ɡuān关何chù处是?
烟bō波江shànɡ上使rén人愁。
——请大家按口诀内容鉴赏此诗:
对仗在哪两句?
押韵是否正确?
平仄安排如何?
鉴赏:
此诗情景交融,浮想联翩,自然清新,内容饱满。
对联在颔联颈联,比较工整;押韵上口,可归属古韵“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平仄的对比与粘连基本做到。
平仄有小毛病(第一个黄鹤的“鹤”应该用平声字,没法用,改变鹤字或者改前面的字都不自然了,有害诗意!
只得形式服从内容。
还有第三句的“一去”也有类似问题(该用平声字用了仄声)。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的说法,也是说,追求形式美应该,不能两全其美,就得形式服从内容了,这是很有生活哲理也不违背诗理的;实际上是曹雪芹的“诗论”,值得参考。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二、知识扩展
(一)四句口诀完全适用“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的规则其实与“七言律诗”一样,只不过每一句不是七个字而是五个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尾颔颈,八句四联;
两副对子,颔联颈联。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二)一首七言绝句等于半首七言律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饮琵琶马上催。
【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还是“平仄交错,对比粘连;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
但不需要有对联了。
举一反三,由此可知——
(三)“五言绝句”的规则与“七言绝句”同样
《相思》
王维
红dòu豆生nán南国,
春lái来发jǐ几枝?
愿jūn君多cǎi采撷,
此wù物最xiānɡ相思。
红豆生南国,〔平仄平平仄〕
春来发几枝?
(平平仄仄平〕
愿君多采撷,〔仄平平仄仄〕
此物最相思。
〔仄仄仄平平〕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注解】:
1、红豆:
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
采摘。
(四)讨论
※说“平声成全”,可以押仄声韵吗?
※结论:
可以,少见。
而且有特殊的规定。
如:
绝句《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的“绝”,“灭”,“雪”都是古韵中的“入声字”。
又如: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的“斗”,“走”,“口”都是上声。
由此可知。
押仄声韵可以的,但是同一首诗只能用一个声调,不能把同是仄声的上声或去声或入声混押。
三、关于格律诗词的创新
(一)前人对律诗格律的创新——变格
我们前面总结了律诗和绝句的基本规则。
它们的共同规则是: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押韵双句,平声成全。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从平仄规则的角度看,一首律诗实际上是两首绝句的叠加,因此,绝句可以作为研究的基础。
绝句有最基本的理想格式(七言绝句是在五言绝句前加上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如下。
五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完全是“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每一句都是平仄交错的,一二句是对比的,二三句是粘连的(粘连是指诗句前面的节奏点平仄同样,并非全句平仄一样),三四句是对比的。
当然,这是最理想最标准的平仄格式,完全标准化的诗很少。
大多数诗都是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五言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写出,但如果涉及到“孤平”或尾“三连平”“三连仄”也要“论”的。
基本格式可为(可平可仄处用“中”字):
五言:
白日依山尽,(中仄中平仄)
黄河入海流。
(中平中仄平)
欲穷千里目,(中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中仄仄平平)
七言:
岐王宅里寻常见,(中平中仄中平仄)
崔九堂前几度闻。
(中仄中平中仄平)
正是江南好风景,(中仄中平中仄仄)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平中仄仄平平)
前人在写作过程中,在特殊情况下,对基本格式是有突破创新的,称之为“变格”。
主要的创新有三种。
一是孤平拗救。
写律诗有个忌讳“犯孤平”,比如“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第一个字按“一三不论”,是可以用仄声字的。
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平仄仄平”,这是“孤平”(全句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是犯了平仄错误。
生活依据是缺少了抑扬顿挫,缺乏美感。
但是,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第一个字不得不用仄声,那怎么办呢?
有办法:
就是在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之后,把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也不能可平可仄了),即“仄平平仄平”。
这是允许的。
这种变格,叫做“孤平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对“拗句”的“补救”。
凡是句中的平仄声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前面第一个字该用平声字用了仄声字,即“拗字”,后面第三个字就用平声字补救过来,即“拗救”(在七言诗中是前面第三个用了仄声字,即“拗字”,后面第五个字就用平声字补救)。
实际上就是增强抑扬顿挫,增强美感。
举例:
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
仄平平仄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仄仄平平仄平
纵观唐宋名家之作,这样的“孤平拗救”诗句不少,说明这种平仄的创新是成功的。
二是第三四字互换。
五言诗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中平平仄仄”也是可以变格的。
即把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位置互换。
变成“中平仄平仄”。
七言变成“中仄平平仄平仄”。
举例(见出句):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贺知章《题袁氏别业》)
中平仄平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
中平仄平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仄平平仄平仄,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中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变格,在该用仄声字的地方用了平声字,形成了节奏点“连平”现象,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由于是三四字互换,保持了“曲线美”,“起伏感”,读起来不难听。
也属于成功的创新,得到了诗人们的认同。
三是对句改调救连仄。
有的出句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接连用仄声字,违反规则。
怎么办?
就是在对句中(即第二句)加以挽救,办法是
:
如为五言,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一律改为平声字;如是七言,把对句的第五个字一律改为平声字。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就像救护车为了救人不得不闯红灯一样。
这样的诗句也是不难见到的。
例如: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孟浩然《裴司事见寻》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凳乐游原》)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杜甫《送远》)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
(陆游《桐庐县泛舟东归》)
中平中仄仄仄仄,中仄中平平仄平。
这种“对句改调救连仄”的变格,明显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在出句“连仄”达不到抑扬顿挫的情况下,通过“对句中变仄为平”来补救,使整体保持高低起伏的感觉,保持律动美。
当然,这样的句子的音调美感是比不上正常合律诗句的。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运用。
(二)讨论
※拗救后的句子,是否影响与之相连的句子的“对比”或“粘连”?
※结论:
不影响。
如李商隐的五绝《凳乐游原》,在第二句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字挽救第一句的五连仄后,第三句和第四句按正常的平仄安排(第三句与第二句粘连,第四句与第三句对比)。
见下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现代对律诗格律的创新——今韵代替旧韵
诗词的格律也称韵律,其中的“韵”,即用字所发音调的依据,古韵是依据“平水韵”等,今韵是依据“汉语拼音方案”。
所谓的“平水韵”是在宋末近金代,由官方在平水(今山西临汾)刊行的韵书。
“平水韵”也是在隋代“切韵”,唐代“唐韵”宋代的“广韵”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由此可见,“平水韵”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用平水韵写诗很难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随着一些受传统文化教育较少的青少年的成长,这部分人在人口比例中占的分量越来越大,用古韵写诗将越来越不受欢迎。
并且,就作者而言,要花很多功夫学习研究平水韵,达到很熟练的程度才能运用,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就像在没有英语环境的条件下学英语一样,事倍功半。
所以说用韵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只有创立新的韵则来代替它,才能有利于格律诗词的繁荣和发展。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
“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
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
”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2009年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并发布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附后)。
另外,在戏剧曲艺界流行的“十三辙”与中华新韵也大同小异,还有一些专家个人也在编著新的韵书。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与国务院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相吻合,都将对促进新韵流行起到作用。
四、实作(鉴赏与改诗)
* 先看一首律诗习作:
七律(古韵*步《长征》韵)
笑论格律诗写法
写诗我道亦非难,有感而吟也等闲。
声调抑扬如海浪,文辞褒贬捏泥丸。
五言廿字友心暖,七律四联敌胆寒。
押韵平声双句脚,抒情言志尽开颜。
鉴赏与改诗: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可以用四句口诀及相关理论知识做武器,主要从形式技巧方面来品评这首律诗。
“三看”:
看对联,看押韵,看平仄。
1、看对联。
律诗要有两副对联。
此诗在颔联和颈联是两副对联。
2、看押韵。
此联标的是古韵,诗的首句尾字入韵了,首句的第一个节奏点(即第二个字“诗”)是平声,这种句式称为“平起入韵”式。
四个双句的韵脚都是平声字,押的是“十四寒”与“十五删”,这两韵可以通押。
另外,这首诗是“步《长征》韵”,就是韵脚用字和顺序完全同毛主席的七律《长征》。
不然,不能称为“步韵”,如“依韵”就只须用同韵,不必用原字。
3、看平仄。
每句的节奏点是“平仄交错”的,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节奏点都符合“对比”要求;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都符合对比要求。
但是第六句“七律四联敌胆寒”,按古韵读出现了“孤平”问题。
所谓“孤平”就是此句除了尾字“寒”读平声,其余六个字只有一个“联”字读平声,“七”字和“敌”字按古韵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
这样就缺乏韵律美,必须纠正和救赎!
请注意,此句如果按新韵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七”字和“敌”字都是读平声。
怎么办呢?
一是把此诗标成“新韵”,那么就没有“孤平”问题了。
二是把第三个字“四”字改用平声字,也就不存在“孤平”问题了(这证明“一三五不论”也不能绝对化)。
三是用“孤平拗救”的办法,即前面介绍的办法。
就是保留“四”字,将“敌”字换成平声字。
按第一种办法,不可取。
因为这首诗是步《长征》韵而作,《长征》用的是古韵,步韵不能改成新韵。
按第二种办法可以将“四”字换成平声字“双”,因为七律诗中要求有两副对联,用“双”字更是强调了这个要求。
“七律双联敌胆寒”,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很规范。
按第三种办法“孤平拗救”,即保留“四”这个仄声拗字,将“敌”字换成平声字,可换用“谁”字。
“七律四联谁胆寒”。
这首诗的修改我采用了第二种办法。
为便于读者理解诗意,下面将已作修改的诗译成白话。
七律(古韵*步《长征》韵)
笑论格律诗写法
2015.6.3初稿
2015.8.11定稿
写诗我道亦非难,有感而吟也等闲。
声调抑扬如海浪,文辞褒贬捏泥丸。
五言廿字友心暖,七律双联敌胆寒。
押韵平声双句脚,抒情言志尽开颜。
译文:
我说写格律诗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把你的什么感慨吟诵出来而已。
吟诵时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就像海中的波浪起伏那样;
用词时要注意褒贬的分寸轻重,就像做陶器搓捏泥胚那样。
写五言绝句只不过二十个字,但很多五言绝句(如唐人的诗)歌唱友谊真是叫人心中温暖;
写七言律诗要写好那两副对联,很多律诗中的对联(如毛泽东的)真是豪气冲天令作者的对手心惊胆战。
格律诗词的押韵最好用平声字,押在二四六八句;诗抒情诗言志,你写出一首诗一定会很高兴的。
* 再分析一首五言绝句习作:
五绝(古韵)
喜迎冬至
冬至日将长,仄仄仄平平
梅香唤众芳。
平平仄仄平
弹指新春到,平仄平平仄
百花憑尔妆。
仄平平仄平
鉴赏律诗要“三看”:
看对联,看押韵,看平仄。
鉴赏绝句只用两看,因为绝句不要求有对联。
1、看押韵。
仄起首句入韵式。
2、看平仄。
“平仄交错,对比粘连”。
每句节奏点的平仄是交错的,第一二句节奏点也是对比的。
但是第三句与第二句应该“粘连”却还是在对比,这叫作“失粘”。
第二句平仄为“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的应为“平平平仄仄”才对。
就是节奏点的平仄要与第二句相同,术语叫“粘连”。
没有这样做就叫“失粘”。
怎么办?
好办。
把平仄调整过来。
如下:
冬至日将长,仄仄仄平平
梅香唤众芳。
平平仄仄平
新春弹指到,平平平仄仄
百花憑尔妆。
仄平平仄平
请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由于对第三句进行了调整,第四句的平仄与第三句该对比的不成对比了。
这叫“失对”,所以在第三句调整之后,第四句要按照与第三句“对比”的规则调整。
这样就完全符合“五绝”的格律要求了。
如下:
冬至日将长,仄仄仄平平
梅香唤众芳。
平平仄仄平
新春弹指到,平平平仄仄
憑尔百花妆。
平仄仄平平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几首格律诗习作,抛砖引玉吧。
写格律诗真的不神秘,只要理解了“四句口诀”,也就掌握了要领。
牵住了牛鼻子还怕赶不动牛吗。
:
)
七绝(新韵)
谈律绝诗拗救有感
2015.9.25
平仄抑扬声韵美,
今音古调理皆同。
呕心拗救因何事?
唯恐诗成不动听。
五律(新韵)
中秋节忆去岁回乡参加同学聚会
2015年9月27日
去岁中秋月,忽然又照人。
省亲游子爱,聚会老年珍。
相见难相识,泪别真泪淋。
同学仅几载,一往情何深。
七律(古韵)
立秋小唱
——应网友“散漫”之约而作
2015年9月4日
秋来我处无霜降,日日金乌下落迟。
行路三朋观简树,登山四友赋新诗。
诸多雅韵看谁晓?
总胜春光数润之。
寥廓江天唯菊艳,黄花香比杏花时。
最后,送大家两件写诗的常用工具:
其一:
中华新韵(有利于多用新韵写诗,现在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的口号是“知古倡今”,就是提倡用今韵写诗)
(以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阴平锅和阳平国为平,上声果和去声过为仄)
一、 麻 aㄚ, iaㄧㄚ, uaㄨㄚ
二、 波 oㄛ, eㄜ, uoㄨㄛ
三、 皆 ieㄧㄝ,üeㄩㄝ
四、 开 aiㄞ, uaiㄨㄞ
五、 微 eiㄟ, ui(uei)ㄨㄟ
六、 豪 aoㄠ, iaoㄧㄠ
七、 尤 ouㄡ, iu(iou)ㄧㄡ
八、 寒 anㄢ, ianㄧㄢ, uanㄨㄢ, üanㄩㄢ
九、 文 enㄣ, in(ien)ㄧㄣ, un(uen)ㄨㄣ, ün(üen)ㄩㄣ
十、 唐 angㄤ, iangㄧㄤ, uangㄨㄤ
十一、庚 engㄥ, ing(ieng)ㄧㄥ,ong(ueng)ㄨㄥ,iong(eng)ㄩㄥ
十二、齐 i ㄧ, ü ㄩ, erㄦ
十三、支 -i(零韵母)
十四、姑 uㄨ
(中华诗词学会2010年发布)
其二:
今平古仄字表(有利于知古,正确判断古诗的平仄,减少误读)
A:
阿凹
B:
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
C:
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
D:
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
犊度咄掇裰夺铎踱
E:
额
F:
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
G:
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
H:
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
J:
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
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
矍攫谲爵菌
K:
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
L:
拉邋疗溜馏噜捋
M:
妈抹没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律诗 鉴赏 创作 要领 口诀 诠释 修订 充实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