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231862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0.19KB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docx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骆家坝镇中心幼儿园
一、 关键词
简单廉价 民间文化传承 趣味 促进亲社会行为 教师科研
能力提高
二、 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
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
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
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
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
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
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 ,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
到进一步提高。
三、 研究目标
1、 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
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
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
育科研能力。
四、 研究内容 1、 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
2、
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
改变和创新。
五、 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201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六、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
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如:
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
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 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
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 ,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
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
这样进步非常快。
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
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
我们会在角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
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作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
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最优秀的骨干教师:
庞晓明、孙玉杰、海振秀、孟婷婷、姜欣欣、孙琼、王爱霞、李冬梅、徐冰等负责基础活动的实施,办公室主任栗娜负责资料的整理。
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 要解决的问题
负责人 :
叶丹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11年1-----2011年8月 实践阶段课题组全体教师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阶段总结,资料收集 课题组全体教师
2012年1月------2012年8月 结题阶段,提升经验。
课题组全体教师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
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
第二步:
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
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
各班每月选取一个合适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
课题组根据幼儿的情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
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
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
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
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
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
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
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
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 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
其中三篇被收入2002年4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 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通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例如《超市游戏和幼儿数学能力》、《角色游戏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区角游戏作用大》、《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等(其中《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12年一期发表)。
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
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
“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
”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学校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 做游戏、爱游戏形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十月举办“亲子运动会”。
每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后来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
“现在,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
”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
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
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
幸好,有总课题组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这些困难一步步被我们克服了。
骆家坝镇中心幼儿园
2011年8月1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骆家坝镇中心幼儿园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地注入城镇而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亲情缺失、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环境不健全、学习兴趣下降、性格怪异等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
如何完善相关制度,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应着重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 键 词】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基本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
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
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那些孩子。
就我校而言,现有学生201人,其中有留守儿童学生130人,占学生总数的60﹪。
可见在农村留守儿童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
由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和关爱,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
目前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 外公外婆,对于这种监护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给予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还有就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由于这种监护对象并非自己的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学习方面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在农村广大地区,55---70岁的人口未受教育者的人数相当一部分。
这就决定了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他们基本上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教育这些孩子,而且家庭中也缺少应有的文化氛围;即使有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也出现了由于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因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再加上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劳动。
因此,他们不仅学习时间比较少,而且还造成了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环境较差的局面。
(二)心理方面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亲情和关怀,长年难与父母团圆,寄养在亲戚家里或由他人代管,或同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生活在一起。
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内向,朋友圈狭窄,自尊心比较强,情感脆弱等问题。
还有的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约束,自觉性差,任性而倔强,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常有违纪行为发生,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道德品德方面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留守儿童在道德品德上易发生消极变化。
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 同学间拉帮结派等,有些孩子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安全方面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么就干什么,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五)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有些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消极思想影响着农村儿童。
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
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应承担起教子之责
多数务工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
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家庭教育,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要尽力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另外,父母应转变用金钱弥补愧疚的心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问题,除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之外,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
(二)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
在教育工作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
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定期
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以及时有效地了解留守儿童思想动态。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办好“留守儿童之家”,配齐图书、电脑、电话等设施。
让亲子间保持联系。
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
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
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结对互助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吸收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得到关心,感到温暖。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由村支部牵头,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
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帮助与关怀。
农村的各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自我约束,加大整治农村社会环境的力度,优化育人环境,多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让留守儿童在文明的农村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完善相关法制法规,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还必须通过立法和政策的规定等方式来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
界定和明确社会、政府、学校和未成年人家长、未成年人委托监护人在监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教育和监护行为。
(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向城市,并由此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必须引起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没有当地户籍,交纳不起高昂的学费,难以跟随父母到暂住地入学,只好留在原籍接受教育。
加快户籍改革,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消除对农民工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歧视,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人的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
加快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
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此外,政府学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对在城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共同关注,建立有效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康、完善的教育。
骆家坝镇中心幼儿园
2012年5月1日
信息技术在儿童画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骆家坝镇中心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教育,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
因此运用现代媒体组合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我园一向以儿童画教育活动为特色,作为视觉艺术学科的儿童画教学,幼儿教师在准备教案和教具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挂图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幼儿传输信息,而教学中更多的内容也只能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幼儿往往会因所学的东西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甚远,而觉得教师的讲解显得空洞乏味,从而影响活动的秩序,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方法,改变了几百年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的美术教学,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它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改变的一些生动的画面、形象等效果;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和周围环境产生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施加于幼儿的影响越深,儿童对外界感官认识越强。
所以,我园确定了《信息技术在儿童画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经过近二年的研究,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课题界定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完成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它能表现传统教学无法改变的一些生动的画面、形象等效果;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
儿童画:
即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幼儿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指导幼儿用不同的手段表现眼中的客观世界、独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的美术作品。
它是儿童思维的呈现,具有直观性。
课题界定:
本课题是指在儿童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电视等多媒体设施,按教学内容制作各种ppt、flash课件和图片幻灯片展示,设计各种活动方案,在教学中,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兴趣,教给幼儿的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去完成更多更好的儿童画作品。
形成本园的教育特色,为研发园本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有关论述。
2、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者,教师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设计出适合幼儿心理和认知水平的儿童画活动方案。
2、按照活动内容制作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
3、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画教学活动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研究对象和范围:
幼儿园所有三到六岁的儿童
1、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调查教师和幼儿在研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境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及获取的程度。
2、行动研究法: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欣赏、掌握创作儿童画的方法、途径和措施。
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3、案例研究:
及时总结和发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并进行推广
4、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订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案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行社会调研,确定课题,明确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请省、市专家进行论证,申报课题。
举行开题会议,请与会专家对课题实施工作进行指导。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一)(2012年3月——2012年4月)
①加强课程理论及课程改革理论方面的学习。
聘请区电教馆领导做课题指导,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②进行课题研究方法和信息技术的培训;聘请区教科室主任进行理论指导,开展课题理论知识培训;聘请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为技术指导,开展8个课时的flash制作培训。
③根据此课题由各年级骨干教师制定适合本年龄段开展的课题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二)(2012年5月—2012年6月)
①根据《纲要》精神、围绕各年级实施计划,分年段、分层次设计出儿童画教学活动方案。
②根据活动方案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各年级组内每位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展示、讨论,并整理课件制作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传统 游戏 现代 意义 挖掘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