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docx
- 文档编号:2721390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6.86KB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docx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7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
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
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
向明中学严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内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能等能量之间的转化。
(2)知道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知道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科学家传记、实验探究等方式,感受任何研究都不能背离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2)通过问题讨论、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经历有关能量转化方向性、能源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认知过程;认识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永动机”不可实现的讨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既要敢于创新、敢于发明,又要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
(2)通过对新能源的学习,懂得在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同时,要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认识开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难点:
(1)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2)是认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教学设计思路]
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阐述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保持总量不变,无任何附加条件,而某种或几种能的守恒是要有条件的(例如机械能守恒需要对于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讲能量守恒定律后,用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可以简单介绍一下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由热现象的方向性,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有些能量便于利用,而有些能量不便于利用,我们没办法将流失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能量转化的方向性造成能源不可能“用之不完,取之不尽”.本节内容要求不高,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对难点简单引导的教学方法.
介绍一些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使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能源有所了解.常规能源的应用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新能源急需开发,但节约能源也是当务之急.能量虽然守恒,但有些能量便于应用,有些能量不便于应用,能源是有限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提供一些新能源的详细资料.
[教学资源]
各种能量守恒的仪器、图片、视频等。
[教学内容]
一、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被恩格斯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时,总能量是守恒的。
二、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一切实际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朝某个方向的变化是可以自发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化却是受到限制的。
这时如果要使变化了的事物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一定会对外界产生无法消除的影响,这就是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对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理解:
煤燃烧之后,产生的热量将散发到周围空间,但已经散失的能量却不会自动地聚集起来,并恢复那块煤的原貌。
墨水滴进水盆,就会逐渐扩散,使整盆水变成浅蓝色,但这些墨水分子绝不会自动地重新凝聚成一滴墨水,使这盆水变清。
山石滚落到平川,经过水冲、风化,变成砾石、泥沙,而相反的过程,泥沙重聚成石块又自动滚上山顶却是从未被见到过的。
姹紫嫣红的鲜花,最终也将“零落成泥碾作尘,不复枝头重吐艳”。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实际自然过程,只要涉及热现象,例如热传递、气体的膨胀、扩散、带摩擦的机械运动……,都有特定的方向性,即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自然界中宏观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能量耗散与退化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三、永动机
历史上有不少人曾想设计出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和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永动机”,虽然他们设计得都非常精巧,结果却都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任何一种机器只能使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能量。
四、能源
1、能源
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1)常规能源:
人们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使用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2)新能源:
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2、能源的划分
能源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1)一次能源:
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一次能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2)二次能源:
从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如电能等。
还有的把能源分为燃料和非燃料能源两大类。
3、能源的开发
在地球的自然资源中,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植物燃料、水能、核能等已被人类广泛利用的能源外,还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数量巨大的能源可以利用。
这些能源可以再生,是对环境污染和危害极少的清洁能源。
但目前人类使用这些能源的技术还很不完善,还有待人类去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课堂练习]
一、例题
1、如图所示容器,
、
中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为大气,大气压恒定.
、
间用带有阀门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隔热.
容器的横截面积大于
容器的横截面积,开始时
的液面高于
的液面,开启阀门后,
中的水逐渐流向
,直至两边液面相平.在这个过程中()
A、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小
C、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
D
评析:
由题知,本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没有热交换,因此判断内能的改变,只须看做功情况.在水面发生变化时,大气压力对
活塞做正功,对
活塞做负功,其中对
活塞做正功为
,对
活塞做负功为
,而水的体积不变,即
,所以大气压做的总功为零.但仔细比较此过程会发现,水的重力做正功,所以水的内能增加了.
2、在某密闭隔热的房间内有一电冰箱,现接通电源使电冰箱开始工作,并打开电冰箱的门,则过段时间后室内的温度将()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判断答案:
C评析:
电冰箱制冷过程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的同时,又使其外部温度升高(使冰箱内部内能转移到外部),此过程不可能自发发生,必又消耗电能,此部分电能最终也转变为内能,因此从总能量的角度看,内能增加,室内温度上升.
3、太阳是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因素,它为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太阳把地面和大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地面和水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又以雨水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可供人类灌溉、发电.植物发生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又被动物吃掉,使之有转化为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死亡后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转化为燃料的化学能.通过阅读上述文字,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能以热的形式提供人类所需能量.试以它们各自的主要成分C、CnH2n+2、CH4为代表,写出它们充分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它们燃烧时,哪一种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CO2)少?
(2)水能可以用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若某水电站的平均流量为
(m3/s),落差为
(m),发电效率为
,则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功率约为多少?
(3)在一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中,光先分解水产生氢气,再通过氢——氧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若电池的电解质为碱性,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
(1)
质量相同的燃料,CH4产生的温室气体最少.
(2)由题知,单位时间内落下的水的质量
,这些水落下时重力势能减小
,它们转化为电能,其转化效率为
,所以发电机组的输出电功率:
(3)2H2+4OH--4e=4H2O O2+2H2O+4e=4OH-
评析:
本题是有关能源的一个跨学科综合题,需要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二、练习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体积膨胀,同时吸收热量,下列关于该气体内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气体对外做的功大于吸收的热量,气体内能将减少 B、如果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吸收的热量,气体内能将减少 C、如果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吸收的热量,气体内能将不变 D、如果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吸收的热量,气体内能可能改变2、关于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但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B、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一个物体能量增加了,必然伴随着别的物体能量减少 D、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证明了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3、一个物体沿粗糙斜面匀速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机械能不变,内能也不变 B、物体机械能减小,内能不变 C、物体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机械能与内能总量减小 D、物体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机械能与内能总量不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B、内能不能转化为动能 C、摩擦生热是动能向内能的转化D、热机的效率最多可以达到10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类永动机与第一类永动机一样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B、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能量永不枯竭,不必节约能源 C、自然界中有的能量便于利用,有的不便于利用 D、不可能让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任何变化
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能量永不枯竭,不必节约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常规能源 C、水能是可再生能源 D、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有时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如“温室效应”
答案:
1、AC 2、A 3、D4、C 5、CD6、BCD
[板书设计]
一、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二、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一切实际变化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朝某个方向的变化是可以自发发生的,相反方向的变化却是受到限制的。
这时如果要使变化了的事物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一定会对外界产生无法消除的影响,这就是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能量耗散与退化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三、永动机
历史上有不少人曾想设计出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和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永动机”,虽然他们设计得都非常精巧,结果却都以失败告终。
四、能源
1、能源
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1)常规能源:
人们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使用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2)新能源:
近几十年才开始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
2、能源的划分
能源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1)一次能源:
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2)二次能源:
从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如电能等。
3、能源的开发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数量巨大的能源可以利用。
这些能源可以再生,是对环境污染和危害极少的清洁能源。
但目前人类使用这些能源的技术还很不完善,还有待人类去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作业]
练习部分5页第1至7题;8页第1至12题
[教学反思]
【附录】
热、热运动与热现象
“热”是物体内部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请不要小看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物理学上对“热”下这么一个科学定义,经历了几代人的探索和研究,这里包括同18世纪初出现的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物质——热质这种热质论的斗争。
直到1744年罗蒙诺索夫在研究了摩擦生热等现象以后,在他的论文“论热与冷的原因”中才提出了热是运动的新的理论。
他写道:
“大家都知道,热是由运动激发的:
两手由于互相摩擦而暖和,燧石擦钢飞出火星,铁在频频用力打击时变成灼热……。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不必把物体的热当作是某种为了解释热现象而特别规定的微妙的物质的聚集,而应当把热作为是物体内部物质的运动。
”罗蒙诺索夫的这段话既深刻又精辟。
翻开热学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给热下科学定义的就是这一段话,不愧为是一伟大的创举。
到19世纪中,费厄和焦耳用许多论据和实验证明了热是运动形式这个观点。
从此,热是物体内部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这种说法也就具有了科学的地位,并一直被后人接受和承认。
所谓热运动就是宏观物体内部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的一种连续的混乱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它比机械运动要更高级、更复杂。
物体的冷热程度完全由大量微观粒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的强度所决定。
所谓的无规则运动只是指大量微粒中各个单个微粒的运动的径迹表现得杂乱而没有规律。
但这并不说明微粒的运动完全没有规律性,事实上,只要微粒数量足够大,这大量微粒无规则运动的总和总是能表现出新的现象和新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当然是不能从力学定律导出,而只能用统计方法导出。
譬如,就大量分子微粒来说,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就是一个统计规律,它是表征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强度最适当的物理量。
平均平动动能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就越剧烈,物体也就越热,温度也就越高。
至于热现象乃指一切与温度有关的物体性质的变化。
例如膨胀、收缩、熔解、凝固、蒸发、凝结、扩散等等。
应当指出,一个物体总是由大量微粒(分子)组成的,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热现象应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只有一个微粒(分子)时,像膨胀、熔解等热现象根本没有意义。
因此,单个分子无规则运动决不会产生热现象。
另外,大量分子有规则运动也不能产生热现象。
如把物体放在汽车上跟着汽车一起运动,这时每个分子除了无规则的运动外,还获得了和汽车相同的整体运动速度。
全体分子的这种整体宏观机械运动并不引起像膨胀、溶解一类的物体性质的任何变化,并没有热现象产生,也就是说物体分子的这种运动并不导致物体温度的改变。
但话得说回,分子整体的宏观机械运动倒可以转变成为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例如,把两块冰进行摩擦,由于冰块并不是绝对平滑的,冰块的表面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形式的碰撞,碰撞的结果使许多分子获得了另外方向的混乱的速度,因而把向着摩擦方向的整体运动转变为无规则热运动。
运动形式的这种转变就引起冰块变热,逐渐熔解。
把分子有规则的运动转变为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来进行加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摩擦生热以外,通电流也可以使导线发热。
在金属导体内的电流是电子在沿着电场反方向整体运动所引起的。
但电子不时地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原子,把自己的一部分能量传给了原子(实为离子),于是就引起了原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加强,使得导线发热。
燃烧使温度升高,则是因为氧原子与碳原子在结合过程中,把原来一部分分子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了分子之间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
无规则运动的加强,就引起了温度的升高. 以上,我们用了一定的篇幅,对热、热运动和热现象分别作了阐述。
可以看出,它们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三个不同的热学概念。
但作为本节的结束,我们还不得不对“热”的概念作一补充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热”其实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字,即使在物理学中的不同场合下,它也有不同的含义。
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从概念上加以区别。
以下几种情况下的“热”字就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1)摩擦生热——表示机械能转换成为内能,这里的“热”字指的是内能。
(2)电烙铁通电以后,很快就热起来了——这里的“热”字表示冷热程度,即表示温度升高的意思。
(3)热功当量——这里的“热”字指的是热量,表示热量与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数量上具有相当关系。
(4)热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这里的“热”字表示的是物质的一切热现象。
除以上四句例子外,生活中还能找到很多例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希望读者能结合碰到的问题,自行判断“热”字的含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和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威廉·汤姆孙)建立的,它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一起,成为研究热的动力理论的基本规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蒸汽机已有很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但当时对蒸汽机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法国工程师s.卡诺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卡诺在1824年发表了《论火的动力》.他撇开一些次要的因素,由理想循环人手,研究了热机工作中的最基本因素,提出了以卡诺命名的有关热机效率的定理,明确指出:
“凡是有温度差的地方,就能够发生动力”,“动力不依赖于提供它的工作物质,动力的大小唯一地由热质在其间转移的一些物体的温度决定”.在证明这一定理时,他采用了热质守恒的思想和永动机不可能的原理.其实卡诺定理已内涵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但终究因为热质说的错误观点,没能作进一步的研究不过可以说卡诺定理是建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先导. 1840——1847年间,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了,它说明热机提供的动力只依靠热质在冷、热源之间重新分配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此,非常需要对卡诺的理论作进一步审核,把他的原理建立在新的热学理论的基础上. 1848年,开尔文根据卡诺提出的“一切理想热机在同样的热源与冷源之间工作时,其效率相等,与使用的工作物质无关”的理论,建立了绝对温标的概念.这一温标具有一定的特点,例如:
“这一温标系统中的每一度的间隔都有同样的数值”,“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因此被称为绝对温标.这种热力学温标的建立,从理论上解决了各种经验温标不相一致的缺点,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过程 在上述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下,克劳修斯集中大部分时间,精心研究了热力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并完善了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1850年,克劳修斯发表了《论热的动力以及由此推出的关于热学本身的诸定律》的论文,他从“热并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存在于物体的最小粒子的一种运动”的观点出发,重新考察了卡诺所提出的理论后指出:
卡诺得出热量由热体向冷体传递时产生当量的功是正确的,而在由热体向冷体传递时没有热量损失是错误的.克劳修斯认为在由热做功的过程中,一部分热做了机械功,另一部分热通过从热体向冷体传递而耗散掉.克劳修斯通过—个假想 的实验,得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初次表述:
“在没有任何力消耗或其他变化的情况下,把任意多的热量从冷体传到热体是和热的惯常行为矛盾的.”后在1854年发表《力学的热理沦的第二定律的另一形式》中,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改变为:
“热不可能由冷体传到热体,如果因而不同时引起其他关系的变化”. 克劳修斯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1865年发表《力学的热理论的主要方程之便于应用的形式》一文,明确地提出了熵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期普遍表示式:
等号适用于可逆循环,不等号适用示不可逆过程.这个式子说明熵变具有方向性,对于绝热过程,系统的熵不可能减小,这就是所谓的熵增加原理.并规定熵增加的方向为正向,熵减少的方向为负向. 1867年,克劳修斯又发表了《关于热的动力理论的第二定律》一文,总结出一条原理:
“负的转变只能在有补偿条件下发生,而正的转变即使没有补偿也能发生,或者简要地说,不需补偿的转弯只够是正的转变”. 1875年,克劳修斯在《热的动力理论》—交中,将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了更精炼的说法:
“热不可能自动地从冷体传到热体”或“热从一冷体转向一热体不可能无补偿地发生”.这就是大家所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达. 同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出贡献的还有开尔文.他用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和雷诺对蒸汽性质的观察,重新审查了卡诺定理,从“热是一种粒子的运动而不是物质”的观念出发,来认识热与功相互转化的过程.1851年发表《论热的动力理论》,提出了两个命题:
“1、当不论借助于什么方法,从纯粹的热源得到等量的机械效应,或等量的机械效应变成纯粹的热效应而消失时,则有等量的热因之消耗或由此产生*”“2、如果有这样一部机器,当它反过来运转时,它的每一部分的物理的和力学的动作全部倒过来,那么,它将像具有相同温度的热源和冷凝器的任何热机一样,由一定量的热产生同样多的机械效应.”接着又提出证明第二命题的一个公理:
“借助无生命的物质机构通过使物质的任何部分冷却到比周围最冷的物体的温度还要低的温度而得到机械效应,是不可能的”他在对这一公理的注释中指出:
如果公理在一切温度下都不成立,就必须承认可以有这样一种永动机存在,它借助于使海水或 土壤冷却而无限制地得到机械功即第二类永动机.以上是开尔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始表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现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更精炼的说法: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就是公认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在这一表述中,明确表示热机必须工作在两个热源之间,更指出了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所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克劳修斯和开尔文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二者是等效的.因此通过他们的工作,反映热力学过程方向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起来了.
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
众所周知,热力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有关热现象规律的科学。
由于热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大量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电子等)的集体表现,热力学所研究的对象应是由大量粒子组成的宏观系统。
这大量粒子的集合被称作为热力学系统或简称系统。
如果记住每摩尔物质的分子数为
的数量级,我们对这个“大量”的含意将会更清楚些。
所谓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就是依据系统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对系统所做的一种分类。
但是,有些人总认为“封
闭”了必定是“孤立”,故“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是一个意义,没有必要再把它们区别。
事实却并不如此,物理学上对这两个系统有严格规定,它们有不同的条件和物理含义。
如果某一系统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则此系统就叫做孤立系统。
严格说来,任何系统都要受到外界影响,自然界并不真正存在孤立系统。
然而,在一段时间内,当系统所受的外界作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近似地将它看作孤立系统。
譬如,将中性气体放在绝热性能很好的固定弹性壁做成的匣子内,又不计重力的影响,这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为孤立系统,如图所示。
当系统被封闭容器与外界隔离开来时,它与外界便没有物质交换。
然而,由于容器壁可以移动或传热,从而使系统与外界之间可产生能量交换(如做功或传热)、这种系统叫做封闭系统。
如汽缸内被活塞封闭的气体就是一例。
除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外,还有一种开放系统。
所谓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敞口容器里放着的水,如图所示,由于水分子可以蒸发,又可重新凝结,因此,水作为一个系统,它与大气既有物质的交换也有能量的传递,便是开放系统的例子。
孤立系统与封闭系统的概念明确以后,我们就可找出它们的联系点和区别点。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 物理 高二上 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