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至16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l.docx
- 文档编号:27208924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11.99KB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至16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l.docx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至16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至16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l.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至16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l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朗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泰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地图,深情表述。
(展示课件第三屏)有一种感情,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
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2.简介中国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第四屏)
出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深情的描述激起学生
爱国的情感。
板书: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指名交流,指名补充。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展示课件第五屏)
3.检查自学情况:
在自学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这些生字在书写中要注意什么?
4.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祖国山川秀美的语句。
四、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共有几小节?
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全文共有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
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第二小节:
祖国的名山大川;
第三小节:
为祖国发展设计的宏伟蓝图;
第四小节: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着妈妈。
五、配乐朗读,总结全文
1.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说说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细读第一小节。
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
观察中国版图的形状、位置,在教师的描述中增加知识。
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音乐烘托、渲染
气氛,使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逐步培养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观察,学习书写。
和着优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把品读之意、体味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对读理解。
3.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
(展示课件第六屏)教师适时点拨和必要讲解。
(二)精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热爱?
2.你最喜欢读哪个句子?
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
么?
3.除了诗中所描述的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河山?
(可以是自己见过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到的,还可以是书中读过的。
)
4.欣赏壮丽河山的图片。
(展示课件第七屏)
5.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珠穆朗玛峰、泰山、三峡、五岳等地的诗句。
6.小结:
看到这些美景,你有什么话想说?
(三)自读三、四小节。
1.自读三、四小节,出示思考题:
(展示课件第八
屏)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疑。
3.提问:
经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四)配乐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三、展开想象,创编诗歌(展示课件第九屏)1.笔下生辉:
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的诗句,试着仿照课文学写诗歌。
可以写几句,也可以写一小段。
2.美文诵读:
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当你驻足于雄伟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
面对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
(生齐读)“祖国
妈妈,我爱您!
”
师生合作,便于教师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学。
拓展延伸至平时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
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14陈嘉庚办学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搭建阅读平台,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情感,让“文心融我心”,与文字为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加深理解,在学得充分、学得深刻的前提下,体验人物的爱国情,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精心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学习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会认“侨、涉、耽、赚、范”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蓄、犹、豫、赚、范、欺、侮”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犹豫、赚钱、师范、欺侮”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
通过抓住描写陈嘉庚的语言、行为、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搜集陈嘉庚的照片和厦门大学的图片,了解陈嘉庚的生平。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疑激趣
1.板书课题:
陈嘉庚办学
2.朗读课文题目。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你知道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示课件第三屏)
2.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解疑。
(展示课件第四屏)
(1)读句子,画出重点的词语。
(2)根据重点的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设疑,如:
“为什么是爱国?
”)
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识字方法,再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
3.认识新词,引导理解。
(展示课件第五屏)
4.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涉、隆、蓄、赚”等字。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过渡:
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初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记住字型,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得到发展。
题。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2)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
(1)想一想:
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
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找出课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以简单作批注。
(2)同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语句。
5.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
(展示课件第六屏)
(1)“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
“很着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陈嘉庚焦虑的心情。
词句来理解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习惯。
学生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这些重点语句,以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把理解内容与朗读
(2)“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
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以读
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
陈嘉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学上,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
(3)“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
陈嘉庚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
(4)“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
写出了陈嘉庚对家乡、对教育的热爱。
6.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
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7.齐读第9自然段。
(展示课件第七屏)
(1)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陈嘉庚为什么要办这么多学校呢?
(展示课件第八屏)
生讨论,师小结:
这是陈嘉庚办学的思想动力,也是他创业打拼的动力。
三、朗读全文,加深印象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促思,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受到熏陶感染,进而迸发出爱国热情。
通过畅谈体会,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以培养
今天,当我们步入厦门大学,看到这么美丽的厦门大学时,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正确
(展示课件第九屏)我们会情不自禁的缅怀起这位爱国华侨老人
——陈嘉庚。
(展示课件第十屏)面对这位可亲可敬老人的画像,
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样做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煅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支援家乡
振兴祖国
节衣缩食
兴办学校
陈嘉庚办学
板书设计:
作为一个小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五、课外延伸,深华情感
学完本课,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学生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15舞动的北京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个理念,在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力求落实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
4.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文本与课外延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要求会认“徽、韵、协、届、乃、旨、媒”等7个字,会写“舞、徽、揭、讯、纱、协、乃、致、旨”等9个字,掌握“会徽、揭晓、通讯、协调、乃至、别致、主旨”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前准备:
1.搜集奥运小知识及历届奥运会会徽图案。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展示北京申奥成功系列图片。
(展示课件第三屏)
2.是什么场面如此激动?
如此振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3.你对奥运会有哪些了解?
(1)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信息。
(2)随着申奥的成功,奥运会徽就成为本届奥运的标志,我们的奥运会徽有哪些匠心独运的设计?
怎样展示中国风采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会徽揭晓的一刻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师生交流。
(1)生字的识写。
学生分小组自由认读,交流识记方法,认真书写,教师相机点拨。
(2)词语。
图片的直观展示拉近了学生与奥运的距离,调动了积极性,使学生顺利走进文本的氛围之中。
从总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概括能力。
揭晓:
公布、发表。
人头攒动:
许多人拥挤在一起晃动。
韵味:
情趣、趣味。
主旨:
主要的意义、用意和目的。
浑然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不约而同:
事先没有商量,彼此的行为或言论完全一致。
3.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会徽公布的时间、地点和人们的心情。
(抓住“人头攒动”“激动而又急切”等词语理解人们对会徽的关注。
)
2.有感情朗读。
3.会徽就要揭开神秘的面纱,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采集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搜集历届奥运会会徽图案和设计理念。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1.2008年8月3日晚上8点,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北京奥运会会徽终于掀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睹它的光彩面容吧。
(展示课件第四屏)
通过信息采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开阔了思维、丰富了文本内涵。
学生在
2.
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五屏)读、说、议、赏、演等环节中自
(1)
读:
用不同的记号画出描写会徽图案的句子和表示象征意义的句子。
(2)说:
小组内说说会徽是什么样的。
(名称叫“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是一个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是个向前奔跑、舞动双手迎接胜利的运动员的图案。
人物造型是用篆体书写的一个新“京”字,下面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的字样和奥运五环标志。
)
(3)议:
你认为会徽的设计怎么样?
你找到哪些中国的特色?
(中国的文字、篆体、毛笔书写、红色、中国印章)
(4)赏:
会徽的设计怎样体现出“动感与活力”“文明与历史”“奥运与北京”?
(5)演:
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会徽。
(表达方法的总结:
怎样介绍才有条有理?
)
(总分总的介绍顺序)
3.齐读课文,内化情感。
(展示课件第六屏)
4.会徽的设计带来了怎样的反响呢?
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抓住“无疑”“出色”“不约而同”等词句感受世人的赞美,并练习用“出色”和“不约而同”说一句话。
)
二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1.会徽的设计成功,坚定了中国人的信念,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读自悟、合作互动,兴趣盎然,顺利突破文本的重难点。
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具体的句子中,并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树立大语文观,注重信息的搜集和能力的迁移。
中国特色奥运精神
舞动的北京
板书设计:
2.带着自豪感和自信心朗读全文。
三、课外延展、学以致用
1.交流大家搜集的历届奥运会会徽。
(展示课件第七屏)
2.用学到的表达方法介绍这些设计巧妙
的会徽。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16*大使馆妈妈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浅显易懂。
讲的是中国小伙子“陈小龙”在我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得到帮助,从而体会到祖国母亲的爱,坚定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力求实现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
课前安排预习环节,要求学生自学文中字词,并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
课堂上采取自主品悟的学习方法,采取多种形式读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培养其语言感受能力。
围绕重点问题——“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会认“驻、逗、厨、鞠、躬、衷”6个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知道陈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
(1)认识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不了解的词语,弄清词义。
(2)熟读课文,弄清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
(3)对不懂的词汇或语句进行相关的资料搜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曾说:
“慈母的胳膊是慈
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黎巴嫩文坛
骄子”纪伯伦也曾说: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
以与母亲有关的名
人名言为导语,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吸引孩
是啊,“妈妈”,是世间最亲密的称呼;母爱,是世间
最伟大的力量!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大使馆妈妈”。
(板书课题)
子们的注意力。
2.你对“大使馆”有什么了解?
指名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3.过渡: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大使馆”
的资料。
培养学生自主
题目为什么叫做“大使馆妈妈”呢?
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学习的能力。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展示课件第三屏)
2.学生自由读文学习。
3.检查初读情况。
自学不能盲目,教
师要做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
三、汇报预习成果
1.从刚才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你还有哪些预习成果没有展示出来?
学生需要肯定和赞誉,展示预习成果这种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点。
(展示课件第五屏、第六屏、第七屏。
)
方式更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采用课件展示的方
式,配以图片,更生动
直观。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质疑激趣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祖国比作母亲?
那是因为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词汇,比
“母亲”这个词更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
洁、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陈小龙把我们中国大使馆叫做“妈妈”,
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并放手让学生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找出相关词句,读一
自己领悟文章大意,培养其对文章总体把握的
能力。
读。
2.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
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并读一读,感受陈小龙得到的关爱。
3.陈小龙在大使馆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母亲一样的呵护。
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
4.小组讨论:
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
对文章重点问题采
使馆妈妈”呢?
(展示课件第八屏)
教师总结:
人们总把祖国比作妈妈,而对于远离祖国的游子们来说,大使馆就是祖国妈妈伸向他们的
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坚韧臂膀!
大使馆就是祖国妈妈的化身!
5.陈小龙写给“大使馆妈妈”的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句或段落是这封信的
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对于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们来说,最能表达
他们心声的歌曲莫过于《我的中国心》。
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使这首歌传唱了二
十余年长盛不衰。
让我们来听一听。
课堂中穿插适当的歌曲,有助于情感的升
华。
(展示课件第九屏)
2.同学们,现在我们在祖国母亲怀抱中快乐地成长,幸福地生活;待我们的羽翼丰满,本领学成,
一定好好报答我们的祖国妈妈!
因为祖国母亲的强盛才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大的幸福!
五、课外延伸,巩固情感(展示课件第十屏)
推荐阅读《可爱的中国》全文、《钱学森》《祖国
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篇章,并简要写出读后的感受。
语文教学不应只局
限于课内,应让学生走
出课堂,在更广袤的土地上汲取营养。
大使馆—祖国—母亲
大使馆妈妈
板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语文百花园四
版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百花园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综合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采用活泼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段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2.在学生搜集、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积淀。
3.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发展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能说会道”练习。
5.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区分形近字。
修改病句。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自己独立阅读,理解古诗。
3.引导学生会观察家乡变化、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家乡的未来进行习作,表现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理解古诗,独立阅读文章。
教学难点:
1.观察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2.描绘家乡的现在,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或设想家乡的未来,写一篇想象作文。
课前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信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以快乐开始上课,
“百花园里知识多,百花园里真快乐!
”同学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13 16 课文 百花园 教案 教学 设计 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