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7207761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KB
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docx
《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研究报告
草堂镇中心小学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武术是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劳动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数千年的千锤百炼中造就了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水平,随着人体生命工程对武术的渗透以及高科技在竞技武术运动中的广泛运用,武术运动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它作为一种本土项目又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武术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中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普遍存在受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开设武术课的学校不多,已开设了武术课程的学校,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武术教育认识有偏颇。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体育工作长期坚持“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设体育课,特别重视武术健身活动。
早年这里的人们就非常崇尚武术,雷鸣寺的陈和尚武艺高强,受人敬佩。
现在又有很多年轻人外出习武,真算得上武术之乡。
,武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引以为自豪的民族文化瑰宝,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对中华武术情有独钟。
可是,学生们对中华武术内容却知之甚少。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传统,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武术文化的魅力;如何使学生享受武术教育所带来的文明与力量,使学生从小埋下爱武崇德的种子;如何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与失败的韧性,使武术在我国校内放奇光出异彩,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思考和欲实践的课题。
我们将通过开展武术教育,使学生知道我国武术教育的历史,激发学生习武的热情,在满足学生习武愿望的同时,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武术教育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
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要求新学期伊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二)《中国学校武术教育》
《中国学校武术教育》一书中,以邱丕相老师、王占春老师、陈雁飞老师为代表的众位体育和武术教育大家们十分强调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认为,“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每一个民族的个性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很重要。
体育课中增加武术内容,不仅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应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要按照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来推动武术的发展。
”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
“我们要坚实推进武术进学校工作,武术的普及只有通过进学校这一条途径,这将是武术研究院的一大任务,武术管理中心要联合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共同推进这件事”。
(四)我县结合科学发展观开展的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特别是武术,我校学生到奉节,重庆多次拿到金牌,银牌和铜牌达到三十多枚。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的“个”:
其中一项就是练就一套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
武术: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教育:
是指通过武术锻炼对学生进行: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
武术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和弘扬中华武术,促进学生关爱国家和民族,领会武术修身养性、健身防身、终身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涵,体验武术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灵敏、韵味,强健学生体质,使学生了解武术特有的技击、防身、自卫的价值,展示正义、自信、挑战、超越的个性。
本课题所涉及的武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
1、以民族英雄为典范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2、以拳术、剑术、棍术等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传统武术教育。
3、以游戏对练、拳术对练、器械对练为重点加强武术技击教育。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的研究
张茂于《关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调查与研究》中指出:
武术教学只有少数中小学开展,武术及其它项目只作为介绍内容;目前教材中武术内容太少,教材内容老化、陈旧,开设武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学校对增强武术教学的呼声很高,希望把武术纳入体育达标内容。
陆根秀、倪进《对小学、中学、大学开展武术课情况的调查》表明:
小学以武术基本功、武术操、少年拳为主,中学则以武术操,少年拳为主;结果表明小学生对套路技术较感兴趣,尤其是器械套路占总数的34﹪,而中、大学生却对攻防技术更感兴趣(分别为36﹪、45﹪)。
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的教师普遍认为,开设武术课首先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其次对学生陶冶情操和培养终身锻炼意识都有较大的帮助。
2、关于武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呼美兰、李萍在《武术新课程改革的教法探析》中说: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不断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要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学习难度动作或复杂动作;重点分节教学;武术教学中要应用接触教育。
王建华、王晓东、高嵘《对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
对构建面向21世纪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构想是:
要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教材内容的整合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提升教材的科学性。
《武术普修课程中总体目标和教学形式的改进构想》、《小学三、四年级武术教材钻研》、《也谈教材教法》等从不同的侧面对武术教育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我们创编武术教材、改进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关于武德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
王星霞在《中华民族精神与教育》一文引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所总结的“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界定了民族精神的本质。
李斌《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认为:
武术的精神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第一个层次为个人的武德修养,第二个层次表现为集体的道德观念,第三个层次为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武术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则体现在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对追求真理、强调独立人格精神的塑造,对中华民族兼容精神的塑造等。
苗志良在《崇尚武德与精神文明建设》中说:
武德是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把弘扬武德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必将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4、关于学校武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1)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大西街小学,在2002年9月将“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确立为德阳市教育科研课题,2007年5月22日发表。
通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少儿武术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系、探究少儿武术教学规律和方法,形成适合少儿身心发展的、可供教师参考的少儿武术教材,为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内容、模式、方法和经验。
(2)上海市宝山区罗阳小学2003年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和研究”为课题,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课题展开深入研究,2007年11月发表,其结论如下:
※通过开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和研究,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宏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通过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更促进了教师需要专业自主发展和学校需要自主的办学特色形成。
※武术作为学校长期的校本课程,在一定时期的探究下,要给教师一定的探究空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学生健康成长。
(3)湛江地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湛江地区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针对湛江地区中学武术教学存在主、客观因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根源,提出对策,为推进武术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参考:
※要发挥传统武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要创新武术运动,使它为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新时期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
※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选取典型的武术爱国人士的事例进行历史的重温与民族精神的再现。
※尽快制定出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武术教材和武术教法。
上述这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许多可借鉴的成果但也有不足之处:
1.课题都谈到了激发学生习武性趣。
但是,怎样激发学生习武兴趣才是最根本有效的方式,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2.武术校本教材研究成果多样。
但是,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众说不一,缺少系统性。
3、对武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都一致认同。
但是,如何去操作和实践,找不到明确的途径。
我们的研究创新点在于:
1.侧重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尚武精神的渲染,激发学生习武兴趣,端正学生习武态度。
2.简化武术套路教学内容,侧重武术技击教学,使学生感受武术技击的魅力,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的精神和善于竞争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武德教育和武术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武术教育实践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3.武术特色教育作为我校发展的一面旗帜,用课题“垫高”学校的地位,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利用一年的时间总结经验,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草堂镇中心小学打造成一所具有特色的优质品牌学校,最终实现我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武术强校”的目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学生对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
2.“个十百千万”工程与校情的有效结合。
3.加强学校硬件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使武术教育得到有力保障
4.以兴趣小组教学为主渠道,逐渐普及到全校学生,全面推进我校武术教育的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身体测试,了解学生对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
在实施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中,针对师情、生情、班情、社情等,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随时调整研究措施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
由于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参研人员要深入课堂教学实际,与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
研究者还应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完善行动方案,在良性的变革之中达到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达到研究和行动的完美结合,把武术教育落到实处。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了解学生对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
草堂镇中心小学,2010.9对五年级自然抽取100名学生(未开武术校本之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为:
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在40%左右。
草堂镇中心小学,2011.3对五年级自然抽取100名学生(参与武术校本学习)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为:
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喜欢程度在73%左右。
具体项目统计如下:
武术内容
喜欢人数
一般
不喜欢人数
对武术整体喜欢程度
73%
23%
6%
武术基本功
22%
40%
38%
武术操
75%
20%
5%
太极拳
53%
34%
13%
剑术
70%
27%
3%
拳术对练
62%
25%
13%
刀术
45%
40%
15%
棍术
65%
27%
8%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学生对武术的整体喜欢程度较高,达到了73%,喜欢接触性武术练习,如:
拳术对练等在60%以上。
学生更喜欢能够表现速度、力量性、近似于真实的武术对练,如:
棍术喜欢人数达65%;剑术70%,不喜欢的都在10%以下。
(二)“个十百千万”工程与校情的有效结合。
自奉节县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我校便深入落实,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尤其注重“个”里面的体育技能培养,学校制订了武术特色项目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学生特长生计划。
制订了一系列的监督、检查、考核措施,对训练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凡参加组织领导、训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确保学校武术工作安全、有序、有效地开展。
很好的将“个十百千万”工程与武术特色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引进专业教练与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使武术教育得到有力保障
2007年秋,学校从新疆石河子聘请了一名专业武术教练,曾担任过石河子武术协会教练、石河子飞龙武馆副馆长兼散打教练——何健。
他曾多次获全国、市级武术技能比赛、拳击比赛冠、亚军。
硬件方面,校长想尽各种办法,拉赞助(奉节发远船运公司赞助2万元人民币),筹资金。
2009年,学校共投入5万多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起了一间武术训练房。
后来又一并添置了专用垫子,若干把刀、剑、棍、沙袋、手靶、脚靶和拳套,还配置了影像,灯光,风扇,自来水等。
(四)以兴趣小组教学为主渠道,逐渐普及到全校学生,全面推进我校武术教育的开展。
最初,我校只把武术作为一个兴趣班来开展,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然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武术是感兴趣的,所以决定以此为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并进行推广。
为使武术教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让每名学生都能受到民族文化熏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011年3月我校决定扩大武术教育的舞台。
创编武术操,利用课间操做好武术教育这篇文章。
我们深入研习传统武术,精心设计、反复排练,创编出《旭日东升》这套武术操。
本套操以身心修炼为指导思想,以武术的精、气、神为训练手段,以长拳推广套路和象形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歌曲《旭日东升》的激情节奏为主要表现形式,突出对学生内在品格的培养。
本套操一经推出,备受学生的喜欢,有效地激发起广大学生的习武热情。
我们走的是一条“大众武术”与“竞技武术”相结合之路。
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我们把一部分对武术有浓厚兴趣,身体素质好,武术基本功扎实的学生组建成武术竞技队和表演队。
为了提高成绩,首先,保证训练时间,我校武术队和表演队坚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专业训练,还经常对武术训练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组织队员外出交流,通过与同行切磋,互相取长补短;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等等。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例如《草堂镇中心小学武术队管理制度》、《武术队员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有效地调动了武术队员、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我校武术队和表演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成果
2009年6月:
奉节县“体彩杯”青少年武术比赛,荣获男子、女子团体第二名;
2009年8月:
参加县“健康奉节”2009“国土杯”武术比赛荣获男子团体第五名,参赛9名队员分获单项奖;
2009年11月:
参加重庆市第七届传统武术精英赛,荣获8银,6铜。
2010年5月:
奉节县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女子得第1、2、3、5名,男子得第2、3、5名的好成绩;
2010年6月:
参加重庆“宗申杯”第八届传统武术精英赛,获2金,8银,9铜;9月代表奉节县参加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全县6名运动员,就在我校选拔了5名)。
2011年10月:
奉节“个十百千万”工程成果展示大赛,获一等奖,一周后再次参加重庆第九届传统武术精英赛,获2金,9银,13铜的佳绩。
2012年4月:
云南“国际武术大赛”,获4金,6银的佳绩。
2.教师成果
课例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将经验总结等撰写成论文,多篇获市县级奖。
朱洪森老师的《谈谈个十百千万工程中的“千”》获市级一等奖;黄列常《“个十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伴师生共成长》县级一等奖;易洪英《村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县级一等奖;易洪菊《让“个十百千万”素质教育的阳光照进村小的校园》县级三等奖;吴家富《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提升学校办学的品味》县级三等奖;刘彬《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县级三等奖;张秀珍《》获县级三等奖。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讨论
(一)体育教学工作岗位,工作量太大:
体育课、跑步、广播操、运动队训练、市武术比赛、县体育运动会、单项赛、体育节、技能考核、体质健康标准等任务太重,致使体育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踏踏实实的进行武术校本的研究实践。
(二)武术科研课题组的专业人才少、武术科研能力参差不齐,三年来,又在不断的更换,严重影响着武术教育科研的质量和进度。
(三)武术科研课题成果偏少,武术教育内容的实践研究课题没能得到创新性发展。
(四)今后研究设想:
将校本课程集中在部分教师身上,给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探索、创编、完善武术校本课程,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
集中精力打造二、三个校本特色项目,使其打得响、禁得住。
逐步提高校本课程的知名度,争取在今后有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武术校本内容,使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九、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武德教育和武术文化教育,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
我校武术教育注重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员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如一代宗师黄飞鸿、爱国大师霍元甲、李小龙是我国武术界的精神偶像,他们勇斗帝国主义拳师,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民族的国威。
例如:
武术基本功训练是比较艰苦的内容,有的学员常常会出现坚持不住的现象,这时教师会及时激励,跟他们讲民族英雄故事,或标榜身边刻苦锻炼的学员,学员们听后会很震动,决心向他们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那些怕苦怕累的学员逐步变得坚强起来,融入集体活动之中,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也能咬牙坚持,完成训练任务。
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对学员进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日常的训练或外出活动过程中,要求学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起初部分学员,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意志弱、自由散漫,怕苦怕累,总是以自己为核心,不愿帮助别人。
我们通过武术集体表演、集体比赛、集体迎检等活动,激发学生为班争光、为校争光的热情,引导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团结一心,艰苦训练,把祖国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现如今,不论是在武术操的演练中、还是在外出的武术表演中,还是在武术比赛的竞技场上,同学们都会自发肺腑的为场上队员呐喊助威,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不断壮大。
(二)通过武术教育实践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我校以校本科研为依托,积极发挥武术的健体功能,通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的练习,充分发挥武术屈伸、回环、平衡、跳跃、滚翻等动作的多样性,加强学生身体各部肌肉、关节、韧带、器官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能,使学生软、硬、笨、晕的体质弱点,得到明显的改变。
三年来,我校五1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调查如下:
时间
2010
2011
2012
肺活量
64%
65%
76%
柔韧、力量
76%
82%
86%
耐力
97%
100%
100%
速度、灵敏
71%
72%
79%
2010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9%;2011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99.5%;2012年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100%。
在对学生的武术问卷中,我们经常看到:
“我不爱得病了”“精力旺盛了”“会保护自己了”“变得勇敢了”等类似的答案。
在习武健体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武术技击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武术攻防技击的演练,增强学生斗智斗勇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武德与修养,使学生养成健康、冷静、果断、坚毅、豁达等品德,使学生向健康、自信、勇敢、多元的方向发展。
现如今,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和活力,为学生终身从事武术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武术教育实践,课内外成果显著,武术特色初具规模。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院长,在中国学校武术教育一书中指出:
“武术外在的杀伤力并不是我们唯一热衷的。
武术的终极目标是一种人的修炼,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一种源自东方文明对精神的修炼。
”我校的武术创编操《旭日东升》突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健身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习武热情,掌握武术基本技能为目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内容上,以长拳推广套路和象形动作为主;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练习重点。
动作编排上,遵循运动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既注重锻炼的全面性又注重锻炼的趣味性。
队形变换上,不但连贯流畅而且寓意深刻,既有武术的攻防练习又有武术的阵法练习。
本套操的编排使全身的各个部位的关节、大小肌肉群都相应得到适宜的锻炼,特别是学生平时活动较少的上肢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
所编动作还特别注意身体的左、右、上肢与下肢、胸部与背部、腰部与腹部及各个关节、韧带的相互结合,使身体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通过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
学生在做本套武术操时心血管功能为:
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55次/分左右。
本套武术操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积极借鉴舞台艺术表演的风格,注重武术动作与音乐的搭配,力求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其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通过对本套操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更能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四)研究建议
武术作为学校长期的校本课程,在一定时期的探究下,要给教师一定的探究空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2007年5月7日。
2、高楚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上海:
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3、体育学院武术通用教材.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4、陈雁飞主编《中国学校武术教育》.北京出版社,2005.7
5、董新伟王智慧撰写《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应策略》.体育与科学刊物,2010年第2期,总第183期。
6、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马爱仙张明等等教师撰写的小学阶段进行“太极拳”普及教育的实践研究
7、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大西街小学黎能录何志明刘凡树刘微陶立新吴湘黔等教师撰写的《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课题
8、上海市宝山区罗阳小学:
周玲褘撰写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和研
9、广东省中山市东方小学武术科研课题构建以武术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特色研究结题报告
10、山东省青岛市香港路小学毛小园张培欣撰写的武术科研课题:
“关于开发中国武术作为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体育技能武术培养的探究 研究报告 学生 体育 技能 武术 培养 探究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