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竞赛题doc.docx
- 文档编号:27201155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4.83KB
防震减灾竞赛题doc.docx
《防震减灾竞赛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震减灾竞赛题doc.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震减灾竞赛题doc
“科技馆杯”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试
题
题
库
第一部分判断题
地震常识
1、地震三要素分别是:
发震时间、地点、震级。
(对)
2、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错)
3、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对)
4、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对)
5、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距。
(对)
6、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称浅源地震,在60~300公里的称中源地震,在300公里以上的叫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小。
(对)
7、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震中位置。
(对)
8、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对)
9、通常情况下,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
(对)
10、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
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
(对)
11、震级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对)
12、震级是描述地震大小的一个标准。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对)
13、震级的大小与其所造成的破坏和遭受的损失是一致的,即震级越大,对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大。
(对)
14、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错)
15、通常情况下在地震发生时,震中距的大小与遭受到的破坏程度成反比。
也就是说,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近,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对)
16、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
(对)
17、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
(对)
18、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对)
19、在室内避震,一般应选择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对)
20、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求救。
(错)
21、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的智利8.9级地震。
(错)
22、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大地震。
(对)
23、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
(错)
24、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错)
2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
(对)
26、1976年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
(错)
27、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下的地方。
(错)
2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不严重的国家,原因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地震分布并不均匀。
(错)
29、解放后,我国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如邢台、海城、唐山都在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地震分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
(错)
30、按地震成因分,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诱发地震。
(对)
31、在天然地震中,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对)
32、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对)
33、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塌陷地震。
(错)
34、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火山地震。
(对)
35、由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称人工地震。
(错)
36、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天然地震。
(错)
37、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人工地震。
(对)
38、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是我国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错)
39、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全国地震系统面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的统一专用号码。
(对)
地震监测预报
40、地震观测:
对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形变动等相关现象的观察与测量。
(对)
41、地震监测:
以防震减灾和监测地下核爆炸为目的的地震观测。
(对)
42、地震预测:
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
(对)
43、地震预报:
政府向社会公告可能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对)
44、地震预警:
灾害性大地震发生后,通过自动技术系统,抢在地震波袭击设防地区之前,提
前几秒至几十秒向设防目标发出警报,以减小或避免灾害损失。
(对)
45、地震速报:
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
(对)
46、地震预报包括4种类型:
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对)
47、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对)
48、地震部门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他作出的地震预报意见。
(错)
49、任何一个科学家或地震台站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
(错)
50、地震监测设施是指用于地震信息检测、传输和处理的设备、仪器和装置以及配套的监测场地。
(对)
51、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对)
52、除另有规定外,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
(对)
53、除另有规定外,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
(对)
54、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置高频电磁辐射装置;(对)
55、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
(对)
56、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置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观测标志。
(对)
57、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对)
58、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对)
59、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对)
60、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对)
61、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先后发生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损失。
周恩来总理几次赴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向地震工作者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伟大号召。
因此,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
(对)
62、群测群防的根本含义是群众性的预测和群众性的防御。
“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是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63、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对)
64、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
(对)
65、1930年建成的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是我国第一个自建地震台。
(对)
地震灾害预防
66、地震动: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
表征地震动的物理参数叫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
(对)
67、抗震设防要求: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对)
68、地震烈度区划图:
以地震烈度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
(对)
69、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以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
(对)
70、地震小区划:
根据地震区划图及某一区域(场地)范围内的具体场地条件给出抗震设防要求的详细分布。
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等。
(对)
71、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形成震灾的原因主要有:
没有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将建(构)筑物建在活断层上、建(构)筑物位于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不合理、不按抗震设计施工、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等。
(对)
72、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
(对)
73、我国新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扩建与改建的建设工程不必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错)
74、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对)
75、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对)
76、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
是否年久失修?
对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
(对)
77、检查和加固住房时,住在不宜加固的危房居民要撤离。
(对)
78、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对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对)
79、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对)
80、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对)
81、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伤人。
(对)
82、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下”。
(对)
83、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清理阳台护墙,把花盆杂物拿下来。
(对)
84、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对)
85、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对)
86、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
(对)
87、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首要准备的是水、食品和自己的常用药品。
(对)
88、减轻地震害措施包括减轻震灾的工程性措施和减轻震害的非工程性措施。
(对)
89、地震区划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和基础资料。
(错)(正确答案是:
地震安全性评价)
90、地震安全性评价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和基础资料。
(对)
91、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地震烈度复核、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曲线)、地震小区划、场区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对)
92、经审定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确定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对)
93、经过专家评审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做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对)
94、农村地域辽阔,分布广泛,有的地区人口密度很小,在防震减灾工作上容易被忽视。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防震减灾工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对)
95、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
(对)
地震应急救援
96、“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对)
97、应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对)
98、在室内避震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对)
99、在室内避震应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对)
100、在室内避震应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对)
101、在室内避震,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对)
102、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对)
103、地震时应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对)
104、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对)
105、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对)
106、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不要回到教室去。
(对)
107、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对)
108、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等地震过去后,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对)
109、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对)
110、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对)
111、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对)
112、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对)
113、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对)
114、在野外避震,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对)
115、在野外避震,应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对)
116、在野外避震,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对)
防震减灾综合
1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对)
118、《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是: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对)
119、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
“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对)
120、各级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成为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
121、防震减灾规划一般可包括:
规则纲要、地震小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震前综合防御规划、震前应急准备和震后早期抢险救灾对策、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规划实施细则等几个部分。
(对)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地震常识
1.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A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
2.地震三要素是C。
A.震中、烈度、震级B.震源、震中、震级C.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3.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4.地震是A的结果。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B.地下水过度开采C.天气突然变化
5.让人产生震感而又不会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通常称为有感地震,它的震级范围一般是
B级。
A、2~3B、3~4.5B、5~7
6.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B倍。
A、10B、30C、100
7.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A类型。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人工地震
8.建筑物地基应选在B地方。
A、旧沙滩或古河道上B、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C、活动断裂带上
9.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B、地下水过度开采C、天气突然变化
10.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B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
A、20公里B、60公里C、100公里
11.一个地震发生,C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A.震源深度B.震中距C.震级
12.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B。
A、横波B、纵波C.面波
13.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C。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
14.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
B。
A、次生灾害B、直接灾害C、诱发灾害
15.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B。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 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16.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
17.A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
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
18.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属于B。
A、塌陷地震B、人工地震C、火山地震
19.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它的厚度约A。
A、30―40公里B、100―1000公里C、10公里
20.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A跑离。
A、沿逆风方向B、沿顺风方向C、不选择方向尽快
21.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B地震。
A、1920年中国海原8级B、1923年日本关东8.3级C、1990年菲律宾7.1级
22.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C。
A、尽快告诉亲戚B、立即组织家人到开阔地,同时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C、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23.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A。
A、10~20秒B、1分钟左右C、几分钟左右
24.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由A发明的。
25.A、张衡B、李善邦C、古登堡
26.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C引发的。
A、1960年智利8.9级地震B、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
C、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8.7级地震
27.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B。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B、1556陕西华县8.0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
28.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29.我国处于A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
A、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
30.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A时候。
A、夏朝 B、秦朝 D、汉朝
31.2008年5月12日,A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A、四川汶川B、四川芦山C、青海玉树
32.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地震约有_C__次左右。
A、10000B、5000C、1000
33.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
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
一般情况下,B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2级B、3级C、4级D、5级
34.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 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35.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B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36.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37.公元1556年1月23日,我国陕西华县发生A级地震,死亡人数约83万。
A、8级B、6.8级C、8.2级D、8.5级
38.1966年邢台地震,共造成A人死亡,38451人受伤,560多万人受灾。
A.8064B.24万C.2万
39. 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40.76、1998年我省张北地区发生B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A、5.8B、6.2C、7.1
4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C、地震火灾
42.据统计,20世纪全球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我国占D左右。
A、25%B、35%C、45%D、50%
43.我国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D。
A、24%B、34%C、44%D、54%
44.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C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20多万人。
A、8.0 B、7.5 C、8.7 D、9.0
45.53.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C。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A.十几米B.二十几米C.数十米
4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于A上午当地时间8时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A.2004年12月26日B.2005年12月26日C.2004年11月28日
47.在农村,当地震突然降临时应B。
A. 首要工作是保护财产其次是选择生存
B应迅速躲到坚固支撑物底下,再伺机跑到户外
C. 应立即躲到墙根下
48.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C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应该B、必须C、不要
49.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B或趴在排椅下。
A、站立B、蹲下C、快跑
5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5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52.抗震设计的重要构件是C。
A、木柱 B、檩子 C、圈梁 D、地基
53.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54.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A。
A、头部B、腹部C、胸部
55.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震 减灾 竞赛题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