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7193708
- 上传时间:2023-06-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6.14KB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单元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2-5-1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
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本课内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策略:
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
师:
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
正面看得清。
生2:
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
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
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
答得真棒!
掌声鼓励。
师:
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
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
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
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
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
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
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
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
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
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
师:
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
××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
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
答得真好。
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
(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
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
师:
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
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
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
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
师: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
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
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
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
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
[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
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
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
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
师:
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
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
(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
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
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
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
’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
’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
(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
牛的左边。
生2:
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
找位置
师:
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规则是:
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
(三)看图连线
师:
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
师:
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
知道吗?
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
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四、小结全课
小测:
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下面的房子哪一面是小红看到的?
(图略)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后记:
2-5-2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P68。
教材分析: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创建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种变换形式。
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不要求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策略:
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感知“对称”
1.首次探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图形王国中的一种现象──“对称”。
你听说过对称吗?
说说你印象中的对称。
2.再次探底:
出示组图(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是对称的?
跟同桌说说为什么。
3.交流反馈: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①:
多数学生能判断正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②:
少数学生能判断正确──展开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两方争辩,陈述理由)
4.引出验证:
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蝴蝶、狮子脸、枫叶的两边一样,只有椰树的两边不一样吗?
(预设:
学生代表上台分别折一折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
5.师小结: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刚才同学们把图形对折后留下的这条折痕,我们把它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在黑板上用点划线范画对称轴)你能找出剩下图形的对称轴吗?
你觉得对称轴有什么特点?
6.即时生成资源并共享:
在教室里找找有没有对称图形,指指它们的对称轴。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7.欣赏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指指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意图:
教学伊始,开门见山地结合课题进行探底,把握学生认知起点,以四幅色彩鲜艳的图片为纽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以“动手折一折”为依托,引出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及时拓展到生活中去寻觅与欣赏,以学生现场找到的对称图形为资源,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对称概念和对称轴概念的巩固。
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
细想之下,整个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吗?
而这样的过程又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多样化活动中进行的。
)
二、实践深化“对称”
1.讨论:
刚才我们找出了很多对称图形,也欣赏了很多对称图形,老师也想来动手制作一个对称图形,你觉得我可以制作一个什么图形?
……
2.探究方法:
师从学生回答中采纳一条意见,“大家能指挥老师做一做吗?
”……(预设①:
多数同学会──集体指挥教师后请学生小结方法;预设②:
个别同学会──请同学上来演示,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
3.你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
学生个体独立活动,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制作的对称图形最有创意、最漂亮。
4.展示生成资源:
把你的作品先露一半让大家想想可能是什么图形?
再全部展开贴在黑板上,指指它们的对称轴(生生互动交流、评价)。
(意图: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给老师出主意、动手做一做、互动评评议议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学生自主探求制作方法、创造对称图形之中,并对这些生成资源加以利用,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
)
三、练习内化“对称”。
1.出示常见图案。
判断,如果是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独立完成,反馈)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对称轴(动手之前先进行猜想:
你觉得他们可能有几条对称轴?
动手实践验证)。
(意图:
这里主要借助于画一画的方法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提升。
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的意识,而且有助于“猜测、验证”及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觉得学了对称图形后有什么用处呢?
其实,对称还有很多种类型,以后我们将继续去学习。
2.数学百花园:
欣赏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感受对称美。
(意图:
课已接近尾声,这里的两个环节目的在于梳理数学知识、升华数学知识,催生学生对生活中对称艺术的赞美,实现从轴对称图形──生活中其它对称现象的跨越,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又一次经历了灿烂文化的熏陶。
)
小测:
下面的图形那些是对称的?
是对称的请在()里打“0”并画出它们其中的一条对称轴。
(图略)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教学后记:
2-5-3镜像对称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9、70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
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策略: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
(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
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
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
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
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
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
(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
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
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
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
(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
(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
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
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
”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
生:
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圈出来。
(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
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板书设计:
镜像对称
教学后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观察 物体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