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190773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61.99KB
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docx
《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
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
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
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
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
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
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
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
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
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
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
“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
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
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
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
”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
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
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荫:
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 制敕:
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 銮舆:
即銮驾,天子车驾。
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 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 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
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 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
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 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
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②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答案】
(1)C
(2)B
(3)D
(4)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解析】【分析】
(1)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
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
故答案选C。
(2)选项B,制敕:
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说法有误。
制敕:
指皇帝的诏令。
故答案选B。
(3)选项D,“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
故答案选D。
(4)本题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①“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②“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D;
⑷①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②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
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
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
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
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
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
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
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
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
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
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
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
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并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
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人数不限。
刚收复京师时,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当时李岘任三司使,坚持说:
“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
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只是杀掉他们首恶,胁从不问。
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身陷贼中,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如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
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困兽犹斗,何况数万人呢!
”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明大体,一点都不知变通。
朝廷争议了数天,才听从了李岘的奏请,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免去知政事。
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
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
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
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
再迁为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
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
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
政乃大理。
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
玄宗赋诗而饯之,曰:
“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
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
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
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
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
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
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
然崇信释典。
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
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
十四载卒,年七十五。
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
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
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
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
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否则不可,张说按这种说法予以施行。
B. 裴宽不惧权贵,敢于秉公执法。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尽管权贵王毛仲想出卖官爵,枉法断案,但身居刑部员外郎的裴宽依然逮捕了马崇。
C. 裴宽关心百姓,深得皇帝赞赏。
他刚来到蒲州任职,久旱的蒲州就下了一场透雨,这件事从侧面表现了裴宽对百姓的体恤,唐玄宗曾赠诗予以褒扬。
D. 裴宽受累被贬,试图躲避灾祸。
裴宽因受韦坚的牵连被贬安陆,罗希奭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
②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
【答案】
(1)C
(2)C
(3)D
(4)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解析】【分析】
(1)本题中,“友爱”是说裴宽性情友爱,而“宦达”是说裴宽的“弟兄”,也就是说“弟兄”应是“宦达”的主语,故应在“弟兄”前断开,排除BD两项;“宦达”的主语是“弟兄”,而“亦有名”的主语是“子侄”,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在“宦达”和“子侄”之间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项,“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错误,“蕃酋”应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故选C。
(3)D项,“裴宽因怕死上表辞官,出家为僧”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意思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是“上表请求出家为僧”,且皇帝不准。
故选D。
(4)第一句,句首添加主语“韦铣”;“引为判官”省略代词“之”,应为“引之为判官”,“引”,引荐,“为”,动词,做,担任;“清干善于剖断”的主语是“裴宽”,“清干”,清廉干练,“剖断”,剖明决断;“重”,看重;“其”,代词,他的,指裴宽的;“以”,介词,把;“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他为妻子;“之”,代词,代裴宽。
第二句,“以……为”,用(凭借)……处理“清简”,清廉简约;“故”,所以;“所莅”,所字结构,“莅”,到,“所莅”,到的地方;“之”,代词,代裴宽;“望”,希望;“望”后省略代词“之”,即“裴宽”;“为宰辅”中“为”是动词,担任。
故答案为:
⑴C;⑵C;⑶D;
⑷①(韦铣)将他引荐为判官,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铣着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②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到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⑵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
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
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⑶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语段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试题首先要总观全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然后把试题选项带入原文相应答题区间进行对照比较,即可找出得失。
设题者常常会从语言的准确与否,因果关系,时空关联,张冠李戴人物事件错位或无中生有等角度出题。
⑷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积累语感。
【附参考译文】
裴宽父亲名无晦,任襄州刺史。
裴宽通晓谋略,凭借文章出任官孽,骑射、弹棋,投壶等技艺特别精通。
景云年间,任润州参军,刺史韦铣担任按察使,将他引荐为判宫,裴宽清廉干练,善于剖明决断,韦镜看重他的才干,将女儿嫁给他。
裴宽转任太常博士。
礼部打算在皇帝的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事情交给太常,裴宽深明礼节,特意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庙尊忌卑就可以登堂而歌,庙卑忌尊就应当禁止音乐。
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见识高明,都按他的想法施行。
经过两次升迁,担任刑部员外郎。
有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周公王毛仲受皇帝宠幸掌握权柄,准备收受贿赂,出卖官爵,枉法断案,裴宽逮捕马崇,没有回复。
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对,外甥和诬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被选吏部侍郎,等刘玄宗返回京城,又改任蒲州刺吏,州里久旱,裴宽来到这里,雨才下透。
升为河南尹,不阿附权贵,致力于救济苜姓,政事于是治理得非常好。
改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
担任太原尹。
被赏赐紫全鱼袋。
唐玄宗赋诗赠给他,说:
“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年,任陈留太守,兼任采访使。
不久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任御史大夫,裘宽就接替他破任命为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
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依仗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和太监通好,恣意贪求财物,裴宽依法查办他。
檀州刺史何僧献上几十个俘虏,裴宽都让他们回家,所以少数民族部落感动高兴。
裴宽以清廉‘简约为政,所以他列哪里,人们都爱戴他,当时希望裴宽担任宰辅。
等到韦坚遭遇灾祸,裴宽又因亲属关系多次被贬,任安陆别驾员外置。
李林甫派罗希奭到南方杀掉李适之,绕路经过安陆,打算恐吓裴宽,让他自杀,裴宽叩头请求,希奭没住下就离开了。
裴宽又怕死,上表请求出家为僧,皇帝下诏不准。
但他崇信佛典,经常与僧徒往来,焚香忏悔,老而弥笃。
多次升迁担任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朝任礼部尚书。
天宝十四载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诏赠太子少傅,赙赠帛一百五十段、米一百五十石。
兄弟八人。
皆考中明经,在朝中和地方任职的有五人。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孙傅)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A.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答案】A
【解析】【分析】句中“使者”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同”的内容是“苏轼”,不是“苏轼奏”。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附参考译文】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
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
“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
”皆喜听命。
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
明年稔,偿不愆素。
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纮每议狱,必傅经谊。
又论:
“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
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
请治妄谳者。
”不从。
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
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且不跪受诏。
纮责之曰:
“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
”夏人畏惧加敬。
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
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
纮曰:
“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
”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
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
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
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
“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
彼无能为也。
”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
在郓州闻讣,泣曰:
“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
”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
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B.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C.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D.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 郎中,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为尚书锜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C. 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用以表示年份。
D. 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纮体恤百姓,重视亲情。
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渡过饥荒;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兄长的家人。
B. 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
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懦弱无能的官吏,他建议朝廷加以惩处。
C. 杜纮忠君爱国,不辱使命。
担任夏国母祭奠使时不卑不亢,维护国格;面对西夏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严辞驳斥。
D. 杜纮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有人妖言惑众,妄图引起民变,他以静制动,成功阻止了动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②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答案】
(1)C
(2)A
(3)D
(4)①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
②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像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
【解析】【分析】
(1)“医”是“视”的主语,排除A项、D项。
“或”作为“以为嫌”的主语,“不自恤”是不顾惜自身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
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等待选官调职,在旅社中卧病,杜纮接他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
马随最终死亡,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
有的人认为犯忌讳,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啊!
故选C。
(2)A项,“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故选A。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错。
结合文本内容“知郓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石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黄石市 统编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复习题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