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5000字.docx
- 文档编号:27182652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13KB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5000字.docx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5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5000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5000字
小学生数学日记大全
篇一:
紫砂虎
今天,爸爸买了一只紫砂虎,我看了看,从前面只看得见头,从后面只看得见象教鞭一样的尾巴,从侧面只看得见它的一面,妈妈让我站在椅子上向下看,这时我看到了紫砂虎的全部身体。
原来,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篇二:
下珠珠棋
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下跳棋吧!
我把棋拿上来,我选了绿色的棋子,妈妈选红色的棋子。
妈妈说你先走,我一走就跳了三步,妈妈只走了二步,可给我搭了一步桥,我一下又走了五步,妈妈才走了三步。
没几下我的棋子全部到了终点,我一看妈妈还差三步,我战胜了妈妈。
篇三:
量高尺
我们家的墙上有个量高尺,每年我都用它量身高。
去年我身高是
1m10cm,今年量的身高是1m16cm,116-110=6(cm).我今年长高了6cm。
我问妈妈:
“我什么时候能长到姚明那么高?
”妈妈说:
“只要你天天
。
多吃饭,不挑食,坚持锻炼身体,将来就能长成像姚明那样的小巨人”
篇四:
口算
数学中,最简单的就是口算,可是,口算又是最难的,为什么说呢?
就听我介绍吧。
口算,要经过大脑的快速计算,是脱口而出的,可不能在草稿纸上等你
0.75除以3,算出来才说出来的,那样子叫计算,不叫口算。
而我却不一样,一道题目,像
我会脱口而出,答案是,对吗?
0.25
口算,其实很简单,加油!
篇五:
学好数学能省钱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牙膏。
到了超市,我们直奔洗化柜,
我们发现了同种竹盐牙膏有两种卖法:
1、3个110克的牙膏组成清新畅享装是17.9元;2、
克的牙膏是150一支重元。
8
妈妈对我说:
“书汀,我们今天打算多买一些牙膏回去慢慢用,你看这
两种卖法的牙膏买那种省钱呢?
”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妈妈又对我说:
“今天我们把17.9
元就当成18元你来算一算吧!
”我立即说:
“买清新畅享装省钱。
”妈妈问:
“为什么呢?
”我说我是这么想的:
18元买三盒,用18÷3=6(元)那么110克的牙膏6元每盒。
150克的牙膏8元每盒,
也就是多2元钱多买40克牙膏,照样算1元可买20克牙膏。
而买150克的牙膏1元买不到20克。
所以我认为买清新畅享装省钱!
妈妈听了以后高兴的对我说:
“太棒了!
学好数学真有用!
”
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还能省钱呢,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
篇六:
切西瓜
昨天晚上,天比较热,我拿出了一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
他给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
把这个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块皮,看你这么切?
这时,我想,这个吗,很简单。
于是,我去拿来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来。
我
切了一个“米”字形的,一数,有九块倒够数,可是,只有九块呀!
我不服气,又拿来一个
“哎呀,你这样要浪费几个西瓜呀?
还是我来切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指着我说:
吧!
”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
我在一旁仔细地看者,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该这么切呢?
等爸爸切完后,我数了数,也只有九块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
我望了
望爸爸说:
“爸爸,你切的还不是九块吗?
”爸爸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出了第十块皮的“藏身之地。
”原来第十块皮藏在“井”字中间那个“口”的下面。
到这时,我才恍来大悟。
这时,爸爸看着我因势利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就像这次切西瓜一样。
”我听了点了点头。
篇七:
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
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
今年平平多少岁?
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
哇,这太简单了!
于是就3×8=24(年)71-24=?
?
唉,
不对劲儿!
我左思右想,可还是不明白。
爸爸看看这题,说:
“我以前也碰过这种题。
71-24=47
而不是49我知道,说明了平平8年前还没有出生!
这样想多好!
”
我听了爸爸的提示,拿起笔便兴奋地做了起来:
那么平平今年是6岁,
(岁)妈妈的年龄:
=34爸爸的年龄是(71-6+3)÷2(岁)。
3=34-3
我验算了一下,哇,没错,果然是对的。
我想:
这些类似的数学题很容易迷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它,以
防被“骗”。
篇八:
24点游戏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
游戏规则很简单:
每人分别抽
四张牌,然后用“+、-、×、÷”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
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
唉!
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
你看,
四张都是a。
这时,只听扬文说:
“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
”第一轮,我输了。
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
我又
。
现在1=24,24÷3=2486-5=13856抽了四张牌“、、、”。
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
“,×平了。
”比是11
扬文说:
“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
”第三回合到了,
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
我一看傻眼了。
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
“6×4=24,
24+1-1=24。
2比1我赢了。
”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
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
很奇妙。
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
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24
篇九:
有趣的数学游戏
昨天,我看了《四年级提高班》上的巧猜年龄与口袋中的钱,它马上
把我吸引过去。
上面说了,把你的年龄乘以2,加上5,所得的数乘以50,加上口袋的
115就可以了。
钱数(不超过十元,要以角为单位),再减去一年(平年)的天数,加长
我看了这个题目,有点儿不相信,于是我就试一试,我的年龄:
9岁,口袋里的钱5元5角。
我先把9×2=18,18+5=23,23×50=1150,1150+55=1205,1205-365=840,840+115=955。
这样,我把955拆分两段是9和55,9是我的年龄,55是我口袋里的
钱。
怎么样?
这个数学游戏也挺好玩吧!
请你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对
的。
篇十:
摘松果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
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
松树爷爷很大方,说:
你想要多少摘多少。
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
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
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
小松鼠说:
哎呀,我忘了!
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
”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
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
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
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
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篇十一:
有趣的行程问题
今天,坐着无聊,我对爸爸说:
我们一起去做奥数题吧!
好的!
爸爸
满口答应了。
因为我行程问题没巩固,所以我先复习行程问题。
爸爸说:
让我先来介绍一下行程问题。
好的。
我高兴的拍了拍手。
爸爸便开始意味深长地介绍起来:
我们每天的生
活离不开步行、乘车,物体也无时不刻在运动,这即是所谓的'行'。
有'行'即产生距离,需要时间,这就构成了行程问题中的三个重要关系量:
路程、速度、时间,研究这三个量关
系的应用题称之为行程问题。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听完了爸爸的介绍,我们开始做例1.例1是这样的:
小华和李成家相
距4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0米,李成每分钟走
70米,,问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这题太简单了。
只要用小华和李成的速度和乘时间就可
分钟后两人相距多3以求出两人行走的路程。
然后用400米减去两人行走的路程就可以求出
少米了。
我骄傲地说。
爸爸笑了笑说:
我认为你考虑问题还不周全。
题目中没有说到底是相向前行,还是相背而行,还是同向而行。
喔,知道了。
这题的解答如下:
(1)相向:
400-(60+70)*3=1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10米。
(2)相背:
400+(60+70)*3=79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790米。
(3)同向:
小华在前400-70*3+60*3=37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370米。
xiaoxue123
(4)同向:
李成在前400-60*3+70*3=430米
答:
3分钟后两人相距430米。
啊!
行程问题真有趣!
篇十二:
“鸡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
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
个头;从下面数,有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94
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
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
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
(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
了47只;
(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
47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与总头数3535-12=23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只)了。
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篇十三:
跷跷板问题
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说: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
同学们都说玩过。
老师说:
怎么玩的,谁能给同学们讲讲?
过了一会儿,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天平称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老师在天平称的左边盘子里放了两个桔子,右边的盘子放了一个苹果。
老师说:
这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一样重。
这时,老师把左边盘子里的桔子拿走一个,只见右边的
盘子落下来了,左边的盘子翘起来了。
老师问我们:
这像什么?
“跷跷板”。
老师又问:
“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说:
苹果重,桔子轻。
老师说:
是几个桔子和几个苹果比?
只见老师
又把苹果拿下来,再把一小包饼干放在天平称的盘子里,结果,放桔子的一边落下来了,放
饼干的一边往上翘。
老师又问:
这又是为什么呢?
“桔子重,饼干轻。
”请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加了一包饼干,
还是翘起来,老师又加了一包,天平称两边的盘子平了。
老师又问:
为什么两边的盘子一样高呢?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
老师说:
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比,苹果重,桔子轻;一个桔子和一包饼干比,桔子重饼干轻。
同学们知道该怎么比轻重了吗?
篇十四:
“狡猾”的小表弟
今天去姑姑家,看见4岁的小弟弟一身唐装,妈妈就跟他开起玩笑了。
妈妈说:
“小胖,你的衣服真好看,借给舅妈穿好不好呀?
”
小胖眨了眨眼睛说:
“不行,这套衣服穿上以后很热的。
”
妈妈又说:
“舅妈最怕冷了。
”
小胖马上又装作很冷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
“我刚才说错了,这套衣服穿着真是冷。
”说着,还打了几个冷战。
妈妈忍住了笑说:
“冷点儿没关系,只要我里面多穿点儿衣服就可以了。
”
小胖着急了,他撅着嘴,大声喊了起来:
“可是衣服太小了,你穿不上!
”
大家听着全都笑了起来。
篇十五:
难题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
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
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50棵苹果树20倍,老王师傅每天给
下80棵没施肥。
请问:
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
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
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
树施肥。
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
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语句
篇十六:
采松果
今天我们学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老师教我们先把十位上的数字蒙着,再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最后把结果和十位上的数相
妈妈给我出了一道题:
操场上有加或相减就是他的正确结果。
一共有3人踢球,人跑步,25
小松鼠摘了人。
妈妈又给我出了道题:
有多少人在操场上?
我很快说出了答案28个松果,48
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
我说:
“用48-5=43。
”妈妈连续出了几道题,我都没出错。
妈妈开心的笑了。
篇十七:
唱歌
昨天,妈妈带我去唱歌,我唱了两首歌,陆伯伯也唱了两首歌。
陆伯
伯唱歌的时候,我和妈妈在旁边拍手,我还对陆伯伯说:
“陆伯伯,加油。
”陆伯伯的歌唱得很好,就是音响的声音太大,我的耳朵受不了,只好把耳朵捂起来,但我玩得很开心。
篇十八:
跳绳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玩,田晨和陈田田提议来跳绳比赛。
我们
来到院子里,请陈伯伯给我们当裁判。
我跳了46下,田晨跳了12下,陈田田跳了51下。
陈
“陈田田跳的最多,田晨跳的最少。
伯伯问我:
“你们谁跳的最多谁跳的最少?
”我说:
”田晨
说:
“我比陈田田少跳少跳39下。
”我想我要多跳几下才能得第一呢?
,我最5+1=651-46=5,
少要多跳6下才能得第一。
我以后一定要多练习,争取在运动会上得第一名,为班上争光。
篇十九:
数学难题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
题目是:
两棵
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
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
可
验算时却发现错了。
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
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
算式为:
(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
答案为:
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篇二十:
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
以前,我一直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与”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类似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
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爷爷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
我们爷俩坐的是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
好不好?
”突然笑着对我说:
”小溦,爷爷出个问题考考你,同时出发。
此时爷爷看着这两路车,
分钟发车5分钟发车一次,3路车每31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行!
””那你听好了,如果路车每我说:
”爷爷你出的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
”稍停片刻,一次。
1路车和3路”哦,是吗?
””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
这道题不能解答。
”爷爷疑惑地看着我:
笑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
”爷爷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个聪明秃顶的脑袋,
”我和着说:
”我这个'数学博士'也有糊涂的时候,出的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溦想得周全。
此时爷爷说:
”那好,爷爷开心地哈哈地大笑起来。
现在假设是同一个起点站,你说说用什么
”再过15分钟。
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方法来解答?
”我想了想,脱口而出:
(3х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也就是两路车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
”爷爷听了夸我:
”答案正确!
100分。
””耶!
”听了爷爷的话,
我高兴地举起双手。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句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数学 日记 大全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