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辅导39p.docx
- 文档编号:27177858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60
- 大小:219.15KB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辅导39p.docx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辅导39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辅导39p.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辅导39p
本章历年考题分值分布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工商企业的优势和弱势。
2.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3.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
4.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
5.工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职业培训等。
难点:
工商企业不同类型的划分与比较。
主要内容:
第一节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第二节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
第四节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
第五节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工商企业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现实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最具活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一)企业的概念
1.概念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一概念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早期的企业拥有的资源主要是资本、土地和劳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和信息也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是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
【历年真题】2012年单项选择题
1.企业能够独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
A.合法拥有必须的资源
B.依法完成注册登记
C.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D.享有正当的民事权益
[答疑编号5849010101]
【正确答案】A
【历年真题】2010年单项选择题
1.企业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A.成为独立经济实体
B.实现自负盈亏
C.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
D.拥有一定的资源
[答疑编号5849010102]
【正确答案】D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不是政府的分支机构和附属物,它是以追求经济效益、获取利润为目的,能够独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具有独立且完整经济利益的资金运动实体,基于自身的利益并根据市场信号变化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的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以自己的经营收入补偿自己的成本支出,并取得赢利,自负盈亏。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所要满足的“社会需要”,不仅仅指满足顾客和用户的需要,还应包括出资者、债权人、职工、供货者、政府及一切与之相关的社会团体的合理需要。
同时,企业还应承担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等相应的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历年真题】2011年单项选择题
1.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实体,企业存在的直接目的是( )。
A.参与市场竞争 B.扩大市场范围
C.满足社会需要 D.合法获得盈利
[答疑编号58490101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企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获取利润为目的。
【历年真题】2012年单项选择题
2.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 )。
A.配置社会资源 B.生产合格商品
C.实现自身盈利 D.增加社会福利
[答疑编号5849010104]
【正确答案】C
2.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正式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
(2)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场所和组织章程;
(3)具有独立的资产,实行独立核算;
(4)能独立对外开展经营活动。
(二)企业的形成
关于企业的形成,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和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
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企业形成的主要原因。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社会分工还没有出现,简单协作是基本的劳动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使用,劳动分工和私有制得到了发展,个人劳动能力不断增强,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个体劳动成了主要的劳动方式。
那时的生产单位主要是家庭和手工业作坊,并不存在企业这种生产组织形式。
15世纪至l8世纪的西欧,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得以急剧扩大,手工制品尤其是毛织品大量销往东方,使工商业的发展空前高涨,资本积累急剧膨胀,个体劳动和行会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急剧膨胀的世界市场对工业品的需要,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劳动方式迅速发展起来,这就是工场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工场手工业中,劳动者与行会制度下的小作坊一样,使用手工工具进行劳动,但由于工场手工业对劳动过程进行了细分,实行了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因而其劳动方式同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小作坊有着本质的不同。
18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需要成百上千人进行协作的工场代替了小作坊。
与手工劳动不同,在机器体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地生产出商品来,他们结合的劳动才能形成商品。
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或团队性质,要求各个局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保持统一性和整齐性,才能使在制品按计划准时顺利地通过各道生产工序;任何一个工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破坏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从而造成效率的损失。
而且,生产的规模越大,这种连续性的中断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这种要求对劳动过程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并实行严格的集中化管理的组织就是企业。
企业作为协作劳动的一种组织方式,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企业是对劳动过程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并实行严格的集中化管理的组织。
【历年真题】2011年单项选择题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企业的出现是( )的必然结果。
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私有化
C.生产资料公有化D.社会分工发展
[答疑编号584901010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它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的。
该学派认为,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
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次提出的。
(1)科斯认为,交易费用也称交易成本,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在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无论是原始物物交换还是后来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由于市场规模较小,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小到可以使人们几乎忽略不计,这时的商品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费用在日渐增大,有的生产者采用把一些生产要素集合在一个经济单位内部进行调配的生产方式,实现外部交易内部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这些经济单位逐渐演变成现代企业。
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用企业内部管理的方式来使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减去许多与外部单位不必要的往来和手续,从而节省人力和物力。
(2)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考察,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
市场是通过协议买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企业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
上述两种方式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市场发生的是交易费用,企业发生的是组织管理费用。
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企业在某种状态下可将外部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有监督、有奖惩的合作和交换行为,使组织管理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
【历年真题】2012年单项选择题
3.按照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企业是通过( )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
A.政府干预 B.内部管理
C.协议买卖 D.行业规范
[答疑编号584901010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照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企业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方式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组织生产的。
(三)企业的发展
企业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单位。
企业的发展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是“量变”和“质变”的动态过程。
重点阐述企业发展的阶段及规律。
1.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手工生产时期
①含义:
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家庭手工业不是典型的企业;工场手工业此时已具有企业的雏形。
②工场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区别:
生产经营的目的不同;经营者的身份不同;经营者的性质、素质不同;生产的形式、规模不同。
③工场手工业虽然创造了比家庭手工业要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但是,工场手工业的技术基础仍然是手工业劳动和手工工具。
④为了适应市场对商品日益扩大的需要和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场企业过渡到了大机器工厂企业。
(2)工厂生产时期
①机器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工业革命又推动了机器的运用。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西方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实现了大机器生产,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到建立工厂制度。
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飞跃,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历年真题】2011年单项选择题
3.纵观企业发展历史,企业真正形成的标志是( )。
A.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商品经济的产生 D.国家的产生
[答疑编号5849010201]
【正确答案】B
②工厂企业较工场企业的重大区别主要有:
>工厂以蒸汽、电能等为动力,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随着科技广泛运用于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发生了变革;
>工人的分工和协作受机器的制约;
>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发展。
(3)企业生产时期
(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①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生产时期,乃是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的最后确立和形成时期,也是企业成熟化的重要时期。
②企业生产时期的主要特征:
a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
b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
c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技术有了迅速发展;
d企业的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
e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加速了企业间的兼并;
f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
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历年真题】2011年多项选择题
61.企业发展和成长必备的基本要求有( )。
A.自由地获得各种资源
B.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
C.具有垄断的市场地位
D.政府的优惠政策
E.良好的企业素质
[答疑编号5849010202]
【正确答案】BE
①完善而灵活的经营机制
A.定义:
是指能够有效地协调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系。
B.包括内容:
动力机制;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a.动力机制
>强大的经济动力是形成经营机制的决定因素;
>资产和利益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动力源泉;
>包括所有者权益、经营者权利和劳动者积极性。
【历年真题】2011年多项选择题
61.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 )。
A.内部机构设置 B.政府直接扶植
C.所有者权益 D.经营者权利
E.劳动者积极性
[答疑编号5849010203]
【正确答案】CDE
b.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
供应、生产、销售是企业日常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
内容:
原材料商品自主选购、生产计划自主制定、产品或商品自主销售,以及调节投资主体、领导体制、内部组织结构、经济利益关系、内外部关系等。
c.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
遵守政府的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德,使投资、消费等方面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包括:
多重利益约束机制;
财务平衡约束机制;
权力平衡约束机制。
d.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
包括:
发展基金自我积累;
筹资渠道自主选择;
投资项目自主决定;
法人财产依法所有。
【历年真题】2011年多项选择题
62.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发展机制包括的内容有( )。
A.发展资金自我积累
B.组织结构垂直管理
C.筹资渠道自主选择
D.投资项目任意获得
E.法人财产依法所有
[答疑编号5849010204]
【正确答案】ACE
C.企业经营机制特征
先天性:
有什么样类型的经济形体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营机制。
本质性:
它是企业内部各种经济关系的产物,它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并发挥作用。
系统性:
企业既有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机制,又有一些反映各子系统结构和运行原理,以及各种制约关系的具体机制。
功能性:
企业机制必然产生自己特有的功能或机能,功能的大小、强弱是通过功能性来反映的,其中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D.经营机制的影响制约因素
>企业的经济地位
>企业所有制形式
>企业经营责任制
>企业人员素质
>企业财力、物质资源等②良好的企业素质
A.概念
定义: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内在的本质,即构成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要素及其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能力。
要素:
人员、物质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
各种要素有机结合综合表现的能力主要包括:
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物质技术设备能力和由此而形成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
这些要素及其能力可以归纳分解为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管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B.企业素质类别
a.人员素质: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把人才看成是企业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b.技术装备素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人不仅仅凭自己的双手进行劳动,还要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
这样,劳动工具就构成了生产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c.管理素质:
管理素质对企业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管理和科技一样,也是一种非物质要素的生产力,故要把管理水平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
d.文化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由于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合。
它是企业物质、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
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能对企业职工的行为起到规范的作用、凝聚的作用、激励的作用、强化的作用和榜样的作用。
【历年真题】2010年单项选择题
3.下列企业素质类型中,能成为企业灵魂和精华的是( )。
A.人员素质B.技术素质
C.管理素质D.文化素质
[答疑编号584901020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文化素质是企业物质、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
C.企业素质与企业成长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企业的健康成长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素质;
另一方面,企业的成长又会反过来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
(2)企业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
企业发展或成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多样化经营两条途径。
第一,技术进步。
它是技术知识及其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的进展。
企业的总产出和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技术。
企业生产是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其中最常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
技术可以说是生产要素的特定组合,在一定时期上技术所处的水平,决定着一定量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多少产出。
或者说,一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从一定量的资源中能得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极限。
第二,多样化经营。
①定义:
又称多角经营、多元化经营、多边经营。
它是指企业不只生产某一种类的产品或不只提供某一种类的服务,而是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
②适合企业:
现代企业特别是现代大中型企业
③原因:
既有内部因素的促进,又有外部因素的促成,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企业成长的要求。
④具体原因:
>企业规模扩展的要求
>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要求
>利用内部资源、减少经营风险的要求
>科技进步的影响
⑤途径:
企业兼并、合并;投资建立新厂;研究开发新产品等。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
(1)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
①传统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基础。
②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的继承和发展。
③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都是经济组织,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
(2)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
①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
传统企业的外部环境偏紧,企业要看政府脸色行事;
现代企业外部环境较松,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行事。
②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不同
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
现代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③企业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企业实行垂直式直接管理;
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式间接管理,企业具有独立性。
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企业要素的概念
企业要素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经济活动所需要并能构成生产经营资源的,具有一定开发性、利用性、选择性的天然或人造资源。
【历年真题】2012年单项选择题
4.一切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经济活动所需要并能构成生产经营资源的天然或人造资源称为( )。
A.生产资料B.劳动对象
C.企业要素D.劳动手段
[答疑编号584901020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要素的概念。
(二)企业要素的构成
1.企业系统流程
包括:
产品流程、价值流程、人事流程和信息流程4个部分。
2.企业构成要素(12项)
企业构成要素就是一个由各种资源所构成的“集合”。
(1)人力:
生产力的推动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物力:
企业活动的物资设备、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财力:
企业资产的货币表现。
(4)信息:
企业经营管理的耳目,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5)技术:
人类积累并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
(6)知识:
人们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7)时间: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8)空间: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伸张性的表现。
(9)市场:
实现价值的场所,获取资源的媒介。
(10)客户:
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商品或利润的提供者。
(11)环境:
对人或事物生存发展的影响因素。
(12)管理:
照管并约束人或事物的要素及质量与能量。
三、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
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过程中,企业和市场相比较,既具有优势,也存在弱势。
(一)企业的优势
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在生产和技术方面能够进行有效分工和协作,创造新的生产力。
(2)节约费用。
一是节约谈判费用,许多产品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和一个提供完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成本显然小于与多个零部件供应商谈判的成本;
二是降低信息获取费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更具优势,企业内部各协作单位可以以比市场更低的费用获取必不可少的信息。
(3)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企业内部各协作单位也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但在长期且相对固定的分工协作过程中,经过不断磨合,可以减少狭隘的机会主义行为。
(4)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
企业和市场相比,不仅有行政上的权威来控制合作和交易,而且可以运用评价、奖励和惩罚(包括收益、晋升、报酬、内部资源分配等)等多种手段。
(5)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
企业内部行政系统的命令和权威常常比市场讨价还价或诉讼更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6)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企业内部人际间不断的相互交往可以在人们心里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感觉。
(二)企业的弱势
企业的弱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递易缺失。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环节较多,传递者各自利益和动机的不同,以及信息接收者和处理者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都会导致传递的信息损失、失真或扭曲,致使企业遭受损失。
(2)监督成本增加。
企业内部下级员工通常是按照企业领导规定的奖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将企业整体利益和效率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产生监督成本。
(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
在企业内部,很难设计出一种机制或制度,像市场机制一样对下级的工作效率作出富有激励作用的衡量和评价。
(4)官僚内耗现象产生。
首先,企业内部交易的非一次性和稳定性,容易产生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原谅失误、相互包庇吹捧等行为,使企业的各项约束和激励失去效率;其次,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之间为了自身利益而争夺预算或投资,片面追求局部效益而不断地讨价还价,必然会引起种种官僚内耗现象的产生。
【历年真题】2012年多项选择题
62.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过程中,与市场相比,企业的弱势表现为( )。
A.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少
B.信息传递易缺失
C.交易成本高
D.激励机制效力弱
E.易产生官僚内耗现象
[答疑编号5849010301]
【正确答案】BDE
第二节 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
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
(一)按投资主体划分:
4个
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资产归国家或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所有的企业,以前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即企业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国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级 经济师 工商管理 专业知识 实务 考试 辅导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