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SE体系审核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7162620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30.10KB
QHSE体系审核标准.docx
《QHSE体系审核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HSE体系审核标准.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HSE体系审核标准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标准
标准要素
审核项目
审核内容(通过询问、查阅与观察)
审核发现
结论
5。
1领导和
承诺
◆最高管理者对其建立和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承诺
◆高管理者对建立、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做出了哪些承诺?
◆最高管理者是否认识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采用什么方法向组织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
◆领导层如何落实有感领导?
◆领导层个人安全行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了解公司的绩效、公司的QHSE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等。
5.2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
方针
◆QHSE方针的制定
◆组织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QHSE方针?
◆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QHSE方针的内容
◆QHSE方针是否与组织的风险性质和规模相适宜?
◆QHSE方针是否与上级组织保持了一致?
◆QHSE方针是否包含对事故预防、持续改进、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和清洁生产的承诺?
◆QHSE方针是否阐明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的总目标?
◆如何向组织全体员工和承包商员工传达的?
◆QHSE方针的传达与管理
◆采取了哪些方式?
◆员工是否了解QHSE方针?
◆为相关方获得QHSE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相关方如何获得QHSE方针?
◆QHSE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施?
◆QHSE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是否有定期评审QHSE方针的规定?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过QHSE方针?
◆如何对QHSE方针进行修订?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5.3。
1对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是否建立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有无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是否按程序要求辨识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是否规定辨识的范围和对象?
◆是否有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清单?
◆受审核部门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哪些?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
◆是否规定辨识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方法?
◆方法是否适宜?
◆辨识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
◆辨识危害因素及其应把握的要点
◆是否考虑三种状态?
◆是否考虑三种时态?
◆是否考虑了各种类型的危险情况?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带来的QHSE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评价
◆有无规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
◆有无重大危害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价?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
◆是否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
◆对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对潜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否制定了应急措施?
◆危害因素能否及时更新
◆有无更新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在制定QHSE方针、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危害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
◆哪些重大风险列入目标?
◆其他风险如何控制?
5.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收集、识别和更新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程序
◆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适合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
◆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收集、识别、保存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律法规变更信息的跟踪及负责人?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方面的方法和职责?
◆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
◆是否建立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
◆有无遗漏?
是否将适用的法规及要求应用于危险危害因素如何对应?
◆法律法规信息是否及时变更
◆由谁负责?
多长时间进行更新?
如何传递,传递的途径是什么
◆做得如何?
◆如何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
◆法律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
谁负责?
◆询问员工是否了解本岗位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员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律法规的后果?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及守法证明性文件
◆是否清楚健康、安全和环境相关标准?
有无违背情况?
◆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噪声的监测数据等?
5。
3.3目标和指标
◆组织是否设定了QHSE目标和指标
◆目标和指标是否形成文件?
◆目标和指标是否经领导批准?
◆目标和指标是否分解到相关的职能和层次?
◆设定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的内容
◆目标和指标的内容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
◆目标和指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目标和指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重大危害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
◆目标和指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员工和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承诺?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考虑技术上的问题、财政及运作上的要求?
◆目标和指标是否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有无测量目标和指标的方法?
◆是否包括了结果性和过程性两类目标和指标,占比是否合理?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
◆受审核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是否制定了实施目标的方案?
◆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是否明确了执行部门和负责人?
◆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有无目标和指标实现的证据
◆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目标和指标是否得到实现?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目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
5.3.4管理
方案
◆是否制定了QHSE管理方案
◆如何理解管理方案的表现形式?
都有哪些?
◆管理方案是如何制定、批准的?
管理方案与目标及重要因素的关系是否一致
◆受审核部门有否相应的方案?
◆QHSE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是否明确了责任人?
◆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措施、方法?
◆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
◆是否规定了资源保证?
◆QHSE管理方案是如何监督实施的
◆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
◆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QHSE管理方案能否保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
◆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QHSE管理方案是否及时修订
◆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
◆方案是否进行过修订?
5。
4.1组织结构和职责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结构、职责和权限
◆是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图?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尤其是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受审核部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职责是什么?
职责是否体现属地管理、直线责任与部门的工作实际是否相符
◆职责和权限
◆各级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QHSE职责与权限?
◆各级管理者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有感领导”?
◆各职能部门是否有明确的QHSE职责与权限,职责分配是否体现了“直线责任”?
◆各岗位人员是否明确的QHSE职责权限,职责分配是否体现了“属地管理”原则?
◆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者是否为实施、控制和改进QHSE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如何表明其对QHSE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是否指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员工代表,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
◆管理者如何参与和支持健康、安全和环境活动?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如何传达的?
◆各岗位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QHSE方针之间的关系?
5.4.2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是否指定了管理者代表?
◆是否恰当地明确了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代表正确履行了其对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的职责?
◆是否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5。
4。
3资源
◆组织怎样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
◆组织所需要的资源有哪些?
如何确定?
◆组织是否规定了提供资源的途径?
◆归口和分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清晰?
◆提供的资源能否满足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
◆是否配备足够的资源?
◆资源配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时如何解决?
◆是否定期评审资源的适宜性?
5.4.4能力、培训和意识
◆是否确定了可能产生QHSE风险和影响的所有人员的能力要求
◆了解有多少工作岗位,这些岗位有哪些具体要求(QHSE),是否包括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
(具体为岗位规范或评价标准)
◆多长时间对人员能力胜任进行评价?
◆评价不胜任的人员如何处理,有哪些方式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组织是否制定、评审和修订了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风险的不同情况的要求?
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
◆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
◆有没有进行QHSE方针、目标和指标、意识、程序、制度、规程的培训?
有没有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的培训?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包括可能具有重大QHSE风险岗位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
◆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对承包方是否进行了培训?
◆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是否有记录?
◆培训后是否考核?
◆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实际效果如何?
◆承包方和供应方的培训及其效果
◆是否进行过培训?
◆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培训的效果如何?
◆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QHSE风险的岗位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可能产生重大QHSE风险的岗位有哪些?
是否明确?
◆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培训?
效果如何?
◆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5。
4.5协商和沟通
◆是否制定了协商和沟通的程序
◆组织是否有协商和沟通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对协商和沟通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
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
◆内部协商和沟通的内容
◆员工是否参与QHSE方针和程序的制定、修订与评审?
◆员工是否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QHSE变化:
如引入新设备、原材料、新技术等?
◆员工是否参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事务,包括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员工是否了解谁是健康、安全与环境员工代表以及管理者代表?
◆内部协商和沟通
◆是否同员工进行过信息交流?
◆涉及重大危害因素的外部信息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
◆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
◆是否将QHSE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
◆信息通报采取何种方式?
异常、紧急信息如何通报?
◆受审核部门涉及到哪些信息交流?
◆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是否从政府、上级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获取有关信息?
◆是否参加有关机构组织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活动?
◆是否同供应方和承包方交流QHSE信息?
5.4。
6文件
◆QHSE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核心要素并符合其要求?
◆QHSE管理手册的内容是否满足Q/SY1002.1—2007标准的要求?
◆QHSE管理体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与受审核部门相关的文件有多少?
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
电子形式文件的使用是否有效?
◆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文件是否便于查阅?
5.4.7文件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
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
◆外来文件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
◆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
◆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文件的使用处是否得到了现行的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
◆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
◆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
◆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
是否满足要求?
◆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
◆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外来文件的控制
◆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发放、使用等作出规定?
◆作废文件的管理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5.5.1设施完整性
◆是否建立设施完整性控制程序
◆是否规定了设备设施从设计、建造、采购、安装、操作、维护和检查等的操作准则?
◆设备设施各个阶段的实际操作过程是否与相应的准则要求相一致?
◆设备设施在设计、建设、运行、维修过程中与准则之间出现偏差,是否对偏差
进行评审?
◆对产生的偏差是否找出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
◆是否规定了设备设施在首次使用前、停用较长时间恢复使用前、维修后重新使
用前的检查、试验、评估、验收和确认等工作?
报警、防护、检测、医疗、连锁、急救、逃生、安全附件、限位、隔离等关键设施是否有相应标准,并实施检查
◆是否对主要的设备设施进行风险管理
◆是否建立主要设备设施清单?
◆是否对主要设备设施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关QHSE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和
风险评价?
◆是否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是否建立各类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规范和计划?
◆是否建立了主要设备设施的检查记录和验收记录?
◆是否对项目建设、设备设施各个阶段进行相关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评价
◆项目建设、设备设施购置及建造前是否进行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相关评价?
◆各个相关评价工作是否有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中是否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和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过程中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将如何处理?
5。
5。
2承包方和(或)供应方
◆是否建立承包方和(或)供应方管理程序
◆是否规定组织与承包方和(或)供应方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是否规定对承包方和(或)供应方是如何管理的?
◆进入组织区域开展工作的承包方必须具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
◆组织如何选择、监控和评价承包方和(或)供应方
◆是否有选择、评价、重新评价承包方和(或)供应方的准则和文件?
◆查阅供应方和承包方的资质、业绩、能力和QHSE管理状况等方面的文件资料。
◆与供应方、承包方签订的合同或QHSE协议,是否明确了双方的QHSE责任?
◆是否有对承包方和(或)供应方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记录?
◆是否建立合格承包方和(或)供应方名录?
◆是否对承包方、供应方的事故报告情况、绩效、培训、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
◆是否定期对合格承包方和(或)供应方进行评审?
◆是否根据监控情况及时对合格供应方和承包方台帐进行调整。
5.5.3顾客和产品
◆顾客有关需求的确定
◆如何确定顾客有关QHSE需求?
◆顾客QHSE需求是否有记录?
如何解决的?
◆如果顾客QHSE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处理?
◆产品信息的评估和传递
◆是否对与组织有关的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的QHSE风险和影响进行评估?
◆上述风险和影响如何进行管理?
◆如何将与产品有关的QHSE信息资料(如MSDS)传递给顾客?
5。
5。
4社区和公共关系
◆组织有关QHSE风险和影响与社区的沟通
◆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QHSE风险和影响如何与社区各相关方沟通?
◆采取何种形式?
◆组织有关QHSE风险和影响与社区的沟通
◆如果组织与社区相关方就个别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如何处理?
◆社区相关方是否有投诉?
投诉是否有记录?
如何解决的?
◆出现异常、紧急情况如何与社区相关方通报?
◆是否通过适当的规划和活动,向社区各相关方展示组织的QHSE绩效?
◆组织就有关QHSE风险和影响的某些方面如何获取社区各相关方的支持?
5.5。
5作业许可
◆是否建立作业许可程序
◆是否结合组织作业风险实际情况明确了作业许可的范围?
◆是否规定作业许可类型和证明、申请、批准、实施、变更和关闭相关信息?
◆是否对可能存在的动火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管线打开作业、移动式吊装专项作业许可证明明确了管理要求?
◆是否对作业人或监护人等现场关键人员出现变更、正在进行的工作出现紧急情况、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没有完成工作等特殊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
◆作业许可的申请
◆作业申请的材料是否齐全有效?
◆作业许可申请前是否进行风险评估?
是否编制安全工作方案?
◆作业许可证的填写
◆安全工作方案中是否包括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有针对性?
◆许可证的填写是否错项漏项?
◆工作类型是否确定?
是否有相应的专项作业许可证?
◆危害识别与控制措施项是否选择正确?
◆作业许可的审批
◆申请作业人员是否有相应资质?
◆是否有现场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是否有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申请方和受影响的相关各方的签字?
◆是否确定作业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和延期次数?
◆若作业许可审查未通过,是否对其进行原因分析?
是否对查出的问题有记录?
◆作业许可证的管理
◆在控制室、值班室或现场是否建立张贴许可证的地方?
◆正在执行的许可证是否按标准要求分别张贴?
◆许可证是否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关闭并存档?
5。
5.6运行控制
◆是否确定了与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有关的活动和任务
◆与重大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相关的活动和任务有哪些?
◆如何确定的?
◆对确定了的与风险有关的活动和任务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
◆对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活动和任务是否制定和保持了管理程序?
◆对组织所购买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QHSE风险是否制定了管理程序?
◆对组织活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是否制定了管理程序?
◆对确定了的与风险有关的活动和任务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
◆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准则之类内容?
◆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需要监测的内容和控制限界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
◆运行控制是否充分?
能否达到控制重大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目的?
◆运行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有关的程序和要求是否通报承包方和供应方?
采用何种方式通报?
◆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员工是否了解运行标准?
◆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执行?
是否超越控制界限?
◆是否按要求记录?
有关的运行记录是否证明其遵守程序?
◆是否向承包方和供应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QHSE信息?
◆清洁生产
◆主要排放的有害物质以及污染物有哪些?
◆有害物质及污染物现行控制方法有哪些?
◆有无高耗能的设备、工艺与过程?
采取了什么样的控制手段?
◆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力所能及的选择和采用了更加清洁的原料、能源、工艺、过程、设备和产品?
◆是否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是否建立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有无社区居民投诉?
是否有记录?
如何解决的?
◆人员目视化管理
◆员工(含操作运行类承包商)劳动保护用品穿戴合格率是否达到百分之百?
◆进入生产作业场所的所有外来人员是否佩戴入厂许可证?
◆进入生产作业场所的外来人员,其劳保着装是否符合该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
标识是否醒目?
◆从事特种作业及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其安全帽上是否粘贴相应的目视标签?
◆工器具目视化管理
◆生产作业场所所有的工器具是否有检查合格标签或标识?
◆所有工器具的使用者是否在使用工具前再次进行目视检查?
◆相关工器具是否进行了定置管理?
◆相关工器具是否明确了相应的属地主管?
◆工艺设备目视化管理
◆已投用的设备是否在明显部位标注明确的设备名称及工位号?
◆已投用的设备是否使用设备状态指示牌?
(“在用”、“备用”、“待修”、“在修")
◆设备控制盘上按钮及指示装置是否有标注?
有英文标识的是否翻译为中文?
◆控制开关是否指明了控制对象,和现场设备标识是否对应?
◆已投用的设备是否制作设备管理卡、待检修设备牌及区域责任牌?
◆对设备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操作,现场是否有操作警示?
◆已投用的压力容器是否在明显位置粘贴压力容器检查牌?
◆润滑油、导热油、冷却水桶等是否分类摆放并标识?
是否对盛装各类油品的加油桶及设备的家有点统一进行标识?
◆油品外包装名称及化学品危害等级标识是否齐全完好?
现场是否有MSDS?
◆工艺管线是否按标准刷有安全色或色环,并标明介质名称、工艺流向?
阀门表面是否刷有安全标志色?
◆工艺、设备现场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等指示仪表是否标识正常工作范围?
◆防雷、防静电接地是否按标准要求刷有安全色?
◆消防、应急设施目视化管理
◆消防设施、管线是否按标准刷有安全色?
◆消防器材是否悬挂检查卡?
是否按要求填写?
◆现场消防报警、控制按钮是否有标识?
◆是否有现场消防设施布置示意图?
◆生产作业现场目视化管理
◆地面是否使用红、黄指示线标识出危险区域、警告区域?
◆是否标识消防通道、逃生通道、逃生设施?
是否畅通?
◆急救设施是否摆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位置?
是否有标识?
◆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应设置在醒目的地方和它所指示的目标物附近;应使操作人员能识别出它所指示的信息属于哪一类对象;安全标志应保证在夜间也清晰可辨。
◆废旧物资的处理是否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作业现场是否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油气生产、炼油化工等高危工作场所重要巡检点是否设置巡检牌?
◆是否有厂区平面布置图(标明危险区、警戒区、急救设施存放点、逃生路线等)?
◆作业或工作区域的隔离和标识
◆行人或车辆存在危险(风险)的任何地点或作业区域,如坑、可能发生高处坠物、高温、腐蚀液飞溅和泄漏的地方等,是否进行隔离及标识?
◆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维修工作区域,是否进行隔离及标识?
◆是否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隔离?
隔离区域是否按标准要求正确挂签标识?
◆各种工器具、便携式仪器、消防器材、急救设施、应急设施、卫生设施、车辆停放等是否实行定置管理?
5。
5。
7变更
管理
◆是否建立变更管理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对人员变更、设备设施变更、技术或工艺等变更的管理方法?
◆如何确认变更信息?
◆是否对变更进行评审
◆由谁确认变更信息?
◆是否对变更及其实施可能导致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进行评审?
◆是否针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HSE 体系 审核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