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docx
- 文档编号:27155700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44KB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docx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马建明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204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
——《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马建明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阿柄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
本课的教学目标重要有:
一是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二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欣赏、感悟课文的精彩语段;三是引导学生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问题教案】
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
.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
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
个问题:
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
.老师要求大家课前收集有关阿炳的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第二个问题:
这首乐曲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
.轻声朗读1~4自然段,要读正确、读通顺。
.分节指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点拨。
.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
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
.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地点——二泉,环境——月光、流水,心境——想到……听到……
.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语都用上,完整地说说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境。
.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什么叫“静影沉璧”?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这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③小组讨论。
④请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相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第三个问题:
这首曲子表达了阿柄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又能对谁说呢?
此时此刻,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学生自读自练。
学生互读互评。
.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学生自读自悟。
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音乐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在这段话中,你还有哪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开展朗读比赛。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呢?
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
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
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
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
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练习背诵。
指名试背。
三、因课设练,迁移写话
同学们,我们刚上节课时,老师让大家欣赏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并且凭直觉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再来欣赏这首乐曲,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想,此时你想对阿炳说些什么?
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诊断意见】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特别是这两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是把握教材,落实目标。
该教案从三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品读课文,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又把具体的教学目标融入各个环节。
如落实“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这个目标中,在读的设计上体现了出层次感:
首先,在教师的激发下让学生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语言内含的意蕴与表达的特点,从而深入地感悟语言、读出情感;最后,通过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并在此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再如落实“引导学生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这个目标时,设计的主要策略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相互交流、深入体会,并结合音乐与画面的渲染来促进学生的感悟。
二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激思导学”,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上课伊始,便“先声夺人”——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创设一个基于课文的情境,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课文。
然后,让学生说说关于这首乐曲还想了解些什么,从而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第二个环节是“围绕问题,探究品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着重抓住“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这首乐曲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这首乐曲表达了阿柄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品读,重点围绕第三个问题展开。
第三个环节是“因课设练,迁移写话”。
纵观整个教案,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挖掘不深,教学浮光掠影。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交融、情感与情境辉映,展开一幅回忆与苦痛、追求与执着、向往与憧憬的人生画卷。
但是本教案没有很好挖掘这些内在的东西,只是停留在表层,读懂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体会阿柄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时也只是读读课文,围绕关键词语讨论一下,以集体讨论代替了个体感悟,没有真正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
所有的教学活动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痛不痒,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是教学环节琐碎,不能推进升华。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问得碎”、“读得碎”、“练得碎”的毛病,本教案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有些教学环节还显得琐碎。
比如关于教学话题的选择,本教案是以三个问题为抓手,逐个解决,特别是第二、三两个问题,这样一来势必把课文分裂开来一段一段地去读,在解决问题时又是以词语为突破口,势必又把语句进行肢解,整个教学环节不能浑然一体。
我想:
本课教学无论是情感还是语言,无论是节奏还是韵律都应该同《二泉映月》的旋律一样,委婉曲折、升腾跌宕、步步高升,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情感的高潮,在这方面本教案也显得不足。
三是学习方式注重形式,缺乏具体指导。
本教案在学习方式方面考虑得比较全面,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讨论、问题探究、搜集资料等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但是在具体指导上还显得不够扎实有效。
如让学生互读互评,学生怎么听、怎么读、怎么评从教案中很难看出。
再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确定小组讨论的话题,怎么组织小组成员有效地参与讨论,怎么吸纳别人的观点等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所有这些环节也只是走走过场,只要能“听取蛙声一片”就可以了。
【改后教案】
一、师生谈话,走进音乐
.打开《二泉映月》教学主题网站的主页,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欣赏了这优美的音乐,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了解这首乐曲吗?
.打开“阿炳简介”的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了解这些内容,你想说点什么吗?
.关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谈起读书,我最崇拜我们的古人了。
今天,我们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虽然要求高了点,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想读给别人听吗?
和身边的伙伴来一次合作学习,你读一段给我听,我读一段给你听。
我们要学会“赞赏”,读得好的地方,你就给他一个大拇指;还要学会“帮助”,读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读完后再给他提个建议。
.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吗?
学生分段读课文。
~4自然段让学生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
第5自然段推荐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
第6自然段推荐一个平时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读书的同学来读。
.课文读了几遍,我想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谈谈吗?
三、品读课文,赏析音乐
.是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
那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让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二泉映月》乐曲的句子;用“”画出乐曲表达阿炳内心世界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交流“起初,琴声……人生道路。
”这一句群。
读读这一句,读得还不够味,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那么,这段乐曲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一小句。
A.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二泉的句子读一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打开“二泉景色”网页,让学生欣赏二泉的图片和文人墨客赞美二泉的有关诗句。
阿炳从小就受到二泉优美景色的熏染,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每每想起家乡优美的二泉,阿炳心里充满着怎样的情感?
可现在,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心情怎样?
于是,在阿炳的手指间化作了这样音乐。
c.欣赏音乐,指导读书:
我们的古人说得好:
“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
”课文的语言好像就是从我口中说出来一样,课文蕴含的情感就好像发自我的内心一样,要一边读一边想像,好像自己就来到二泉边,仿佛自己就是阿柄一样,再读读看。
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读读另外两小句,看看自己能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交流品读“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
你读懂了什么?
师父在阿炳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是今天,阿炳再也看不到师父了,再也得不到师父的关心与疼爱了,想到这里,阿炳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品读“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这一小句。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来读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
打开“苦难人生”网页,了解到这些,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阿炳的生活?
配乐朗读:
能把这所有的情感化作声音读出来吗?
.交流“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这一句群。
配乐过渡:
想着,想着,阿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愤,音乐变得步步高昂,这段音乐又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
你想联系哪些内容来读这一句?
你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想到这些,阿炳心里充满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音乐的追求、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阿炳小时候为什么听不到,而现在却听到了?
他叹息什么?
哭泣什么?
倾诉什么?
呐喊什么?
是啊!
我的生活为什么这样苦痛?
我的命运为什么这样不幸?
这个社会对我为什么这样不公平?
为什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体会。
四、诵读课文,赞叹音乐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诵读好,再让学生自由练习。
要在理解的基础诵读,要带着我们品味出的情感来诵读。
要把课文熟读以后再诵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
诵读实际上就是脱离课本后一种美读。
.一边欣赏一边诵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有这样的感觉: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啊!
多么伟大的音乐啊!
那么,阿炳是用什么谱写了这不朽的乐曲?
.是啊!
阿炳是用自己心里流淌着的爱、是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不朽的乐章。
齐读第6自然段。
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
打开“不朽乐曲”网页:
这是一首千古绝唱,它曾在美国获得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殊荣,还荣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我们应该自豪地说,阿炳是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走向世界的一个民族音乐家。
法国音乐家听到此曲后,曾赞叹这是东方音乐中最神秘的旋律了。
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
“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
我更想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二泉映月》的赞叹: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
.读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五、拓展阅读,感悟音乐
.音乐对于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具有独特的魅力。
我除了喜欢《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以外,还喜欢另一首中国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散文,在此献给大家。
.如果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音乐,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课后请同学们也尝试着欣赏一首音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名师点评】
仔细品读这个教案,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味,一起赏析,一起感悟;仿佛自己的心也随着《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升;仿佛自己和学生的情思在教室的上空飘荡,伴随着音乐的旋律飘到那江南水乡,飘到那凄苦岁月,飘到那月下二泉……虽然本教案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围绕话题,涵泳体悟
首先,围绕话题、化碎为整。
教案一改过去一段一段地讲下来或者提出若干问题一个一个地去解决这种思路,而是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联系,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话题。
这个话题能起到“牵一而动全身”的功效,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课文对《二泉映月》音乐旋律与包涵情感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阿柄一生的写照——对惠山二泉的赞叹与回忆,对师父的追忆与怀念,对流浪生活的悲恨与苦痛,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与呐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对民族音乐的执着与追求……那么,如果紧紧地抓住这个话题不是能很好地感悟全文的内容了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汉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把握。
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能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地落实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
其根本措施就是以话题统领课堂教学,扩大各个教学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因此,本教案以“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为话题,辐射全文、化碎为整、整体把握。
其次,熟读精思、涵泳体悟。
“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
”
教师要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
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乐曲和乐曲表达阿炳内心世界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与提供的资料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等语句。
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阿柄生活的时代,在体会语句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孔子曰: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与古人怎么朝夕相处、情感交流呢?
当然是通过“设身处地”地切己体察,含英咀华,揣摩探究,想像领悟,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
夏丏尊曾指出,学生在课堂里的阅读,目的不在悲愤、流泪和激动,而在于激动平复之后“用了‘玩’的心情,冷静地去对付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诱导与音乐、画面等媒体的渲染,把孩子放置于课文中“涵泳”,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怀,进入“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
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的境地,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二、立足文本,适度拓展
两份教案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它们都重视通过搜集资料帮助阅读课文。
前者在操作上更注重形式上的东西,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与汇报,而后者则立足文本,挖掘教材潜在的资源,同时对课文进行适度的拓展。
结合本教案的几个例子试作分析:
在“师生谈话,走进音乐”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阿柄的简介:
“……阿炳天资聪明,自小学习十分刻苦。
冬天,为了弹好琵琶,他用冰块摩擦双手锻炼指功;夏夜,他在练二胡时将双脚泡在水里,以防蚊虫的叮咬……”不仅让学生了解阿柄的有关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尽快地走进阿柄的内心世界;不仅对阿柄音乐天赋的赞赏,更重要的是从阿柄身上获得人生感悟。
在品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这一句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惠山二泉的句子读一读,并让学生欣赏惠山二泉的图片与文人墨客赞美二泉的有关诗句:
“唐代诗人李绅在《别泉石》中写到: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北宋文学家苏轼有诗赞曰: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样,学生能很快体会到阿炳从小就受到惠山二泉优美景色的熏染,给他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每每想起家乡优美的二泉,阿炳心里充满着赞叹与留念,可是现在,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心里又充满着悲伤与痛苦。
在“诵读课文,赞叹音乐”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前面的品读感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悟不断步入高潮、渐进佳境。
此时,如何再将学生的情感掀起狂澜?
这里,教师又相机出示一组对《二泉映月》乐曲的赞誉,特别是“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次聆听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
‘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
“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柄说点什么呢?
”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慨,一定会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尽情地倾诉出来。
三、学法渗透,扎实有效
“过程和方法”成为三维目标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学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用。
与“问题教案”相比,“改后教案”显然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一是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学习方面,首先是体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
学习目标的确定,长期以来都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参”上的要求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确定的。
学习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
“关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教师没有向学生交代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其次是体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看看自己能读懂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地品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不断地冒出创造的火花。
再次是体现感悟体验的自主性。
第斯多惠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是啊,阿炳是用自己心里流淌着的爱、是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这不朽的乐章。
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
”“此时此刻,你想对已经离开我们的阿炳说点什么吗?
”让学生通过品读、想像、感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的赞叹。
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一切都是那么欲罢不能。
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相机设置合作学习,而不再是课堂的“摆设”。
“想读给别人听吗?
和身边的伙伴来一次合作学习,你读一段给我听,我读一段给你听。
我们要学会‘赞赏’,读得好的地方,你就给他一个大拇指;我们还要学会‘帮助’,读得不理想的地方,等他读完后给他提个建议。
”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走出“一提到合作学习就认为是几人一个小组在一块儿讨论”这个误区,我们为什么不把一个班级看作是一个合作学习的群体呢?
这样,整个课堂不就成了师生自由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了吗?
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他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探究学习方面,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进行探究性阅读的关键。
本教案中,“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
表达了阿炳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阿炳是用什么谱写了这不朽的乐曲?
”“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
”
在这里,这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师生推上真情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带进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踏上一个未知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二是注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文字转化为语言。
朗读有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本教案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课文的语言就好像从我的口中说出来一样,课文蕴含的情感就好像发自我的内心。
启发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像,好像自己就来到二泉边,仿佛自己就是阿柄一样。
再加上教师的不断催化:
“果然能读出一点感觉来了,其实是你的心已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阿炳,走进的音乐!
”促进学生感悟课文。
默读是一种视读,是视觉器官与大脑共同参与,将文字转化为信息储存到大脑中,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思考。
本教案中,教师多次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如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语句,默读时能联系上下文内容思考某个问题,还要求默读能有一定的速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
目前诵读训练情况不是很好,朗读时能做到声情并茂,一旦要求诵读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腔调,变成了死背书、背死书。
怎样诊治这种通病呢?
本教案作了很好的尝试。
,“必须理解在先,然后谈得到传出情趣与畅发感兴。
”
本教案中,教师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诵读,要带着情感来诵读。
而前面的“品读课文,赏析音乐”这个环节就是为诵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
达到“吟咏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第二,讲究诵读的方法。
本教案中,教师让学生明白“要把课文熟读以后再诵读,这样才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诵读实际上就是脱离课本后一种美读”等要领。
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话中能找到“美读”的真谛: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
。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泉映月 音乐 学生 心底 流淌 教案 诊断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