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7154516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8.30KB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x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附答案
2021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
考号:
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A.推崇绅士教育
B.推崇经院教育
C.推崇文雅教育
D.推崇骑士教育
2、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4、下列关于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定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
B.外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越大
C.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
D.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一定高
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A.高尚品质的培养
B.雄辩技巧的练习
C.优雅举止的训练
D.文雅风度的修习
6、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7、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于()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功能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8、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
A.中央教育审议会
B.临时教育审议会
C.学生管理局
D.教学局
9、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
此时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成就动机
B.认知动机
C.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10、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11、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
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
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
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
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
13、科举制度区别于察举制度的根本之处在于()
A.开设繁多的考试科目
B.建立完备的防弊制度
C.自愿报名、逐级考选
D.地方推荐、中央考试
14、在研究“二战”期间在华犹太人的教育状况时,研究生只查阅了上海档案馆。
指导教师让该生继续到哈尔滨档案馆查阅资料。
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
A.全面性
B.准确性
C.勤于积累
D.善于思索
1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16、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17、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A.教育立法独立
B.教育教学权独立
C.教育内容独立
D.教育督导独立
18、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轮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19、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认知失调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效果律
D.准备律
20、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1、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22、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23、行动研究的旨归是()
A.理论工作者指导实践工作者
B.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C.由理论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
D.由实践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
2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25、泰勒原理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
A.课程实施原理
B.课程设计原理
C.课程评价原理
D.课程组织原理
26、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27、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西塞罗
2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陕北公学
B.延安大学
C.华北联合大学
D.抗日军政大学
29、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科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是()
A.“相关”与“集中”
B.“平行”与“分配”
C.“均衡”与“差异”
D.“连续”与“顺序”
30、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31、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32、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
A.难度低
B.效度低
C.信度低
D.区分度低
33、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
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
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
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
34、某团队在进行职业教育调查时,将×职业高中里没上课的老师都召集到一个会议室进行访谈。
这种形式是()
A.结构性访谈
B.非结构性访谈
C.重复性访谈
D.集体访谈
35、“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36、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37、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A.学友制
B.小先生制
C.学徒制
D.实习制
38、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39、某校“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小组成员依据“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观察记录表”,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
这属于()
A.半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B.半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
40、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思潮中有一派认为,“工读”只是用自己的劳动换一些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王光圻
41、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
A.问卷设计
B.问题的形式
C.答题的形式
D.答案的格式
42、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43、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
这类学院被称为()
A.初级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院
D.技术学院
44、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45、“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
”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书面化
B.词义含糊
C.带有暗示性
D.涉及敏感性问题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精细加工策略即记忆术。
2、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3、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2、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3、17-18世纪德国的新大学运动。
4、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5、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研究者欲对某县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他计划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个规模大约为80人的“初中科技夏令营”上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1).指出该研究在取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之前,研究者需要从若干维度分解研究课题。
试为这份学生问卷设计至少四个维度(指标)。
(3).下面是该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的四个问题,请指出各自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请回答以下问题:
(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C
2、A
3、B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关系。
实验的内在效度愈高,其结果愈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愈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愈大。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高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
因此,实验设计必须重视这两种效度。
但是,在实际情形中,要同时兼顾两者是很难做到的。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5、A,解析:
在教育目的上,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故本题选A。
6、C
7、B,解析:
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
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
故本题选B。
8、B
9、C,解析:
本题选C。
教师本人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榜样。
10、A
11、C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圆满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奖励。
这是典型的内在强化,无需任何外在的奖励物。
12、C
13、C
14、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资料的检索。
首先,检索要全面,即全面性,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
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其次,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掌握若干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主要观点。
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表现为:
(1)曲解引申,主观臆断。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
(3)脱离实际,追赶时尚。
这名研究生违反了检索的全面性原则。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15、A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16、B
17、C
18、C
解析:
教育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受到教师“修剪”、“塑造”等方式影响下形成的“花朵”,这是典型的外铄论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C。
19、C
20、A
21、A
22、C
23、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24、B
25、C,解析:
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确定教育目标)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人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组织教育经验)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能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评价编制的课程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主要探讨了课程如何编制,(评价教育计划)在得以实现C项。
26、C
27、C
28、D
29、A,解析:
赫尔巴特在课程论中根据统觉原理指出,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
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由此他提出了相关和集中原则,故本题选A。
30、D,解析:
本题选D。
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
31、C考查的是东方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
32、D,解析:
本题选D。
标准差各量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验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通常情况下,用于选拔和鉴定分等的测验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者有较高的鉴别力。
区分度低的题目,好生与差生的得分无规律或差不多。
33、D
34、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访谈调查的类型。
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以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35、C
36、D
37、B
38、B
39、C,解析:
本题选C。
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被观察对象的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可采取公开的。
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合理设计,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的可控性观察。
40、B,解析:
工读主义分为三种:
一是做工的人求学;二是求学的人为了实验学理而劳作;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而半工半读。
以胡适等为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
故本题选B。
4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问卷调查法中的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有三个环节:
问卷设计、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在这三个基本环节中,问题的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问卷本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2、A
43、C
44、C
45、D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解析】错误
1.精细加工策略指:
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通过把新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2.记忆术指记忆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
所以,精细加工策略包含记忆术,但是不局限于记忆术,还体现在练习生活,利用知识背景和做笔记等。
2、答案要点:
错误。
虽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
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
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3、【解析】错误
1.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1)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3)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共享共创;(4)心理关系:
宽容理解。
2.惩罚的含义以及惩罚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3.良好的师生观不代表就要废除惩罚,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只是惩罚学生的时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身心健康。
但不是说良好师生观中老师不能惩罚学生。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
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只有当实验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所致,一个实验才是有效的,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所以又可以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在实验设计中,常常会由于变量的混淆而影响实验结果,即实验结果不仅仅是实验操作变量的结果,而是操作的变量与未控制变量相混合的结果。
心理学家把由变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型错误概括为心理效应。
影响实验效度的典型效应如实验者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实验主试情感的某种偏向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干扰。
霍桑效应也被称为被试效应,指实验对象情感上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
2、答案:
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
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3、答案:
17到18纪的德国,国家影响的加强,实科教育风气的增长,特别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出现,一群科学家、思想家新思想的传播等,使现代理念的大学首先出现在德国。
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学。
在这些背景下,发展新大学的运动,具有如下特点:
<1)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为此大胆选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奠定了大学的高水平科研和教案的基础。
<2)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
<3)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
<4)注重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5)上课采用讨论、实验观察等新的教案方法,即使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抛弃了背诵、模仿等做法。
德国的新大学运动为后来的柏林大学、德国大学的成立都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4、答题要点:
(1)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
明确地将“开民智”与“兴民权”联系起来,认为“今之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2)他提出教育应当确立宗旨,应建立在对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有所分析选择,并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培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的“新民”
5、答案: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
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答案:
第一题:
问题:
样本代表性不高。
理由:
抽样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避免取样偏差。
第二题:
维度:
①时间:
在校时间的课业负担;离校后课后作业负担;每天晚上休息时间(睡眠时间);课余自由支配时间;
②作业:
不同或单科的作业量;难易程度;所耗费的时间;
③教师:
教师作业评判,对各个学生的作业负责度;
④家庭:
父母作业指导,关心度,帮助程度;
⑤效果:
对自己的成绩的影响,对自己个人发展的影响等。
第三题:
判断:
①错误:
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
②错误:
问题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③错误:
问题用语通俗易懂,容易回答。
④错误:
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避免诱导性用语或带有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的用语在问卷中出现。
2、【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凯程专门押中的题。
问题1解析:
新观念其实主要指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即凯程课堂中专门讲过得“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问题2解析:
(1)教育制度的体现主要指1922年学制,男女共同受教育。
(2)教育方法的体现主要指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实用主义思想,突出做中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
(3)教育内容的体现主要指学习白话文,学习科学知识。
3、Ⅰ.答案要点:
(1)基本过程
①理解与表征阶段:
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
②寻求解答阶段:
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订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在对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强化训练试题B卷 附答案 全国 教育学 专业 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 强化 训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