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7153619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8.32KB
金融学论文.docx
《金融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论文
郑州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指导教师:
职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完成时间:
年月日
中英文摘要…………………….…………………………...…..……………
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3
二、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及政策…………………………..…………
3
(1)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业…………………………………………..…………
5
(2)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政策的研究………………..………….…..…….………
5
三、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构想、措施与建议.………….…..…………
7
(1)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的构想…….…..…….….…..………...…..……………
7
(2)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措施与建议………………………….…..……..……
8
(3)以郑州为例分析………………..………………..….………….….…..…….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中英文翻译……………………..…………………...………….….…..…….
14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认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企业成长;中原经济区
Abstract
Takingtheresultsandproblemsof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inCentralEconomicZoneasexample,thispaperanalyzedthedirectandindirectimpactsof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onfinancialindustrydevelopment,andbelievedthatopti-mizing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hasimportantstrategicsignificanceimprovingHenan’sfinancialstructure,andpro-motingfinancialefficiency.Meanwhile,thepaperproposedthepolicysuggestionsthatitisnecessarytostrengthenthegov-ernments’supervisionfunction,reducethegovernment’directinterferenceoverthebanking,acceleratethebuildingofcreditsystem,standardizethecreditorderoffinancialecology,enhancethecooperationbetweenthegovernment,andfinancialsectors,andenterprises,aswellaspromote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platform.
Keywords:
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enterprisegrowth;CentralPlainsEconomicZone
一、引言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发布,其中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北依京津冀,具有独特优势、经济基础较好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对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配置资本资源。
要科学地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抓紧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
二、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及政策
(一)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业
1.经济区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金融发展将促进经济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靠吸引资本与经济总量扩张的良好互动循环,实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本的快速积累,为区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金条件。
实践表明,同样的,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利用金融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资金引进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使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两型社会都需要金融支持。
2.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欠佳
(1)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原经济区现有金融资源配置失衡。
一是金融机构发展失衡。
经济区现有的金融机构仍以银行业为主,企业和项目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高度依赖性。
目前,全国13家股份制银行已有八家进驻河南,银行组织体系结构中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股份制、地方性银行所占比重不大,并且现有金融体系中非金融机构规模较小,证券机构数量较少,缺少金融租赁、财务公司及资信评级等金融机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处于空白,融体系还不健全。
二是金融机构主要集中于郑州市。
现有股份制银行网点设置上主要以郑州为中心,有中信、浦发、兴业、光大等金融机构开始进驻洛阳、南阳、安阳、焦作等省内经济较为发达地市。
总体而言,份制银行非省会网点设置数量仍然较少,域覆盖面较小。
三是信贷投放不合理。
银行体系内大量的资金投向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小企业及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时也因借贷资金过于集聚而增加了银行机构的经营风险;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县域金融、农村金融发展较为滞后,仍然是以四大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只有浦发银行展开破冰行动,于2009年9月成立了巩义浦发村镇银行,踏出河南村镇银行发展第一步。
但是,从总体上看,以城市金融反哺农村金融、以城带乡的金融效应还未显现,中心城市为主、县域市场补充的金融市场格局还未形成。
(2)金融资金总量不足
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中原经济区境内金融资金总量不足。
一是经济区内信贷资金总量规模较小。
截至2009年底,河南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883亿元,仅占全国各项存款余额3%,大大低于河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7%比例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河南GDP占全国GDP约58.%比例的水平。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人均水平还是单位GDP平均水平,银行信贷资金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同时,由于具有逐利性、避险性的特征,资金会从高风险地区流向低风险地区。
中原经济区资金集聚力较低,大量资金从中部地区流向外部,尤其是流向东部资本高收益地区。
同时,由于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间市场,形成了巨额存贷差,大量的货币资金并未相应地转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拉动资本。
二是中原经济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利用资本市场聚集资金的能力较弱。
截至2010年8月,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总计2119其中河南省49家,仅占23家,就已上市企业而言,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也不强,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恢复到2427万亿元,河南境内上市企业总市值为32226亿元,仅占13%。
由于资产货币化、金融租赁等融资方式操作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金聚集能力。
(3)金融生态环境欠佳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区域金融业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近些年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其他发达经济区相比,金融生态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本的流入与聚集。
一是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金融信用支撑严重缺失。
部分个人、企业信用缺乏,导致逃、废债务时有发生,其中不乏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利用政府信用帮助非优质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最终导致银行贷款成为政府信用的牺牲品。
二是金融依法维权不到位,金融资产防范失保障。
在依法执行判决清收的过程中,由于司法判决中向政府倾斜、执行力度不到位、司法执行费用较高等原因,往往最后清收效果不佳,普遍存在判决执行率偏低、执行时间过长的问题。
三是中介机构发展不规范,金融服务能力较差。
现有的评估和会计审计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司法部门指定,存在垄断经营行为,缺乏竞争,收取费用过高;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中介机构受到利益驱使,容易出现评估作价不实、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由此造成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对情况掌握不准确,加大了贷款的风险。
(4)存贷差总量大.
存贷差总量大说明储蓄存款滞留银行没有转化为有效投资。
与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危机相比,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次预演。
10年前我国政府应对亚洲金融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与2008年以来到2009年国家采取的应对政策相比,也只是一次小小的预演。
与10年前相比,我国金融机构积累的资金更加丰裕,全国金融存贷差已经超过18万亿元,以河南为例,河南金融机构的存贷差已经超过6000亿元。
河南存贷比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金融效率不高。
衡量地区的存款增量资源利用率可以用存贷增量比来反映,反映存款增量转化为贷款增量投放的比例。
这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地区金融市场的效率,可以用来表示某个地区信贷资金拥有情况和使用效率。
目前,全国存贷比率平均水平远高于河南的存贷比率。
这就反映了河南地区的信贷资金不是流入,而是大量外流,这无疑加重了河南地区内融资的困境,使得河南金融资源在本身就匮乏的情况下更加匮乏。
因此,河南存贷比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金融效率不高。
危
(二)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政策的研究
河南2010年金融相关比率为1.7,居中部六省末位,金融发展深度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
二是证券业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水平低。
河南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数量少,而从国家层面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配套政策。
建议“一行三会”研究制定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意见,或者分别与河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国家层面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配套政策体系。
支持中原经济区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业实力。
支持河南省整合金融资源组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支持以部分城区农村信用社为基础组建中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到河南设立分支机构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支持设立社区类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
支持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地方保险机构。
支持发展农业投资基金、农村信用担保公司。
支持商业银行后台中心落户河南。
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交易品种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IPO上市融资。
支持河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
支持中原经济区开展融资创新试点。
建议“一行三会”在开展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方式、银行间直接债务融资模式、“新三板”改革、激励政策等领域创新试点时重点考虑中原经济区,并积极协助中原经济区出台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拓展商业性信贷品种,扩大新农村建设类贷款的范围。
支持邮政储蓄银行河南省分行尽快实现全面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支持中原经济区在涉农、小微企业、科技、文化、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金融创新试点。
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财税政策扶持。
建议提高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2%的奖励标准,提高部分由中央财政负担。
增加对河南省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品种范围、提高中央财政承担比例。
对小额贷款公司执行同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定向费用补贴标准。
1.融需求特性的划分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来自不同产业和领域的金融需求互不相同,但从市场调节机制的角度,可以将看似错综复杂,其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市场领域的资金需求,这一领域的项目具有盈利性,比如部分中小企业创建、大型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部分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项目,符合逐利性金融的投资条件,但由于现行金融体系和制度供给不充分,使得资金需求主体缺乏利用现代金融体系融资的具体途径。
二是准市场领域的融资需求,这一领域内的项目,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或必备条件。
这些项目,由于处于转型初期,短期具有高风险、信息不对称以及资但从长远看,又具有资金流的自我补金回收周期长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商业性金融在初期不愿介偿性甚至是盈利性入,但等项目运转成熟后,却符合其营利性投资条件。
三是纯市场失灵领域的资金需求,比如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资金需求,以及部分扶贫性质的建设项目。
2.供给结构的匹配
根据金融需求的市场性与准市场性,应有不同类型的金融供给与之相匹配。
第一,针对市场性领域的资金需求,应主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体系和资本市场来满足。
根层次、信息及风险等特征,又可区分为成熟的据融资企业的规模、大企业、传统中小企业及科技创新型企业三种类型。
对于成熟的大企业,由于其资金需求规模大,而且能够提供健全的财务报表等硬信息,适合通过商业性大银行或资本市场进行可以依靠各种类型的中小金融机融资。
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构融资。
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由于其风险及潜在收益较高,主要通过创业板资本市场或风险投资基金来实现股权性融资。
第二,针对准市场领域的融资问题,传统方法是依靠政策性金融,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引导利用民间资本,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正在向新兴的开发性金融转化。
“开发性金融”是指政府或政为特定需求者府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政府信用的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融资,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和自身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
这里要强调的是,开发性金融并非专指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行为,而是一种金融制度,这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用市场化的资金配置与收回方式来实现政府的财政转移和支持目的。
除了融资与市场建设功能外,开发性金融强调资金的配置与发展规划的融合性,其以全社会或地区的规划为前提,是通过融资手段对国家或区域发展规划的积极推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无序性,这也是商业性金融所难以实现的功能。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在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下的新发展,其运用政府组织优势的资源和高能量,以市场化融资推动市场和制度建设,在政府和市场之间
促进良性互动发展,使完善的市场机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更高的效率。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中原经济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地区金融支持体系。
新的金融体系,应由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两大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
其中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核心职能在于弥补准市场领域的资金不足,并最终实现商业性金融的顺利承在该领域创建和完善市场,在这一方面,政府的政策重点和难点是构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原则运营的金融机构或载体;商业性金融体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系则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经营领域,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制策重点是创造不同类型,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管。
三、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构想、措施与建议
(一)中原经济区金融支持的构想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是深化中原崛起战略、统筹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
金融业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聚集超经济规模金融资源,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手段,做大做强金融业,积极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
1.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原经济区的金融市场建设,要以推进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增强金融服务为着力点,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妥发展期货市场,加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注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的协调发展,建立各市场之间稳定的资金流动渠道,促进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
一是积极发挥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作用,为中小型企业筹集资金和实现生产要素流动提供资本市场平台。
河南省产权交易所作为中部六省唯一一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要充分发挥产权、债券、股权交易平台作用,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提供新途径,逐步成为立足经济区、辐射大中部、具有特色的区域产权交易市场。
二是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功能;针对已上市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配股增发新股等形式将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注入上市公司,扶持上市公司进行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升级,发挥其再融资和市场放大功能;针对未上市、具有增长潜力及产业关联度高的公司,要重点培育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经营权和资产转让、联合兼并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
三是积极发展债券和期货市场,鼓励大中企业利用发行债券筹集、改善财务结构,鼓励商品流通领域企业利用期内、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2.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积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诚信体系,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依托,整合工商、税务、司法、交通及公共事业单位等部门信息,建立全国联网运行的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库,实现跨行政区域的信贷和政务信息共享。
加强对重点行业、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状况的评估,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反馈相关情况,更新信用库。
要配套建立信用惩戒和信用激励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失信行为成本。
同时,尝试对具有高信用度的个人、企业在金融服务上给予优惠和便利,营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
培育和引进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实现金融机构与评级单位的功能互补。
建立以人民银行监管为中心、融机构内控为主题、银行协会监控为制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立体式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监管的力度和审查的深度与严格程度,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
3.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平台
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总量和货币化程度远远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不足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自筹资金和民间信贷仍是实现融资的重要手段。
因此,构建中小企业投资和融资平台、规范融资渠道,是金融支持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首要工作。
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主要是抵押担保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成立中原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心,以中心为枢纽,连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及金融机构。
通过具有政府机构性质的中小企业中心筛选出一批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强、业绩良好的优质担保机构,吸收为融资平台的担保成员。
由中心的担保机构成员筛选符合条件的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初评意见,上报中心融资风险评审机构进行项目预批。
对于审核通过的企业,再由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中心向合作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由银行机构进行最终评审,通过后向中心发放贷款。
最后,中心把从银行机构统一贷得的款项通过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的形式转贷给用款企业。
此外,财政预算可以尝试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补偿,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
4。
郑洛双核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具有吸引和辐射性,是引起金融要素区域流动和金融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力量,建立郑州、洛阳双核金融中心,发挥金融腹地效应对中四、郑州建设中原经济区金融中心的研究:
原经济区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郑州、洛阳地处中部腹地,是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
双核拥有与生俱来的农业与人口资源、优越的区位位置、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大的经济实力及良好的金融基础,可通过提升双核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辐射中原腹地的金融服务网络。
因此,中原经济区要以双核发展为依托,以经济区金融供求为拉动,将郑州、洛阳建设成为汇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外汇等交易于一体,积极吸引更多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在两地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河南地方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成辐射整个大中原的金融资源集聚、金融服务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5.中原区金融建设
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载体,建立园区金融,依据集聚区发展特点,整合、新金融服务手段,加快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是金融支持经济区建设的又一可行路径。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产业集聚区特色的金融工具,服务于区内重大项目的建设,重点支持主导产业、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为承接转移产业提供专项贷款,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实行园区企业联合互保体系。
支持园区产业链金融的发展,通过对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的延伸,立足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合作,开发金融产品,解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同时,还要注重创造优质的园区金融环境,多渠道、多形式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成立融资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中原区经济区建设的金融至此搓和建议
为破解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中的金融困境,我们“三化”以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框架为基础,结合中原经济区既有的金融组织和制度条件,认为政府应着力创造政策环境,支持区域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并构建新的国有区域投资集团。
1.造政策环境,支持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区域商业性金融机构
区域商业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建,应围绕两个方面进组建区域级别的行。
一是通过整合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实行区域内跨市经营,并尝试通过参股或在区域外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
2.鉴“重庆模式”,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构建国有区域投资集团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机构作为投融资平台,由其代表政府统一对外融资、统一管理、统一归还借款以及负责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沟通协调,这种模式实际就是开发性金融原理的现实应用。
地方投融资平台创建及运行后,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融资以及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多数平台与地方政府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平台公司并未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以及对融资项目没有进行分类处理等原因,导致地方平台自我约束严重不足,一些平台公司过度负债,形成了巨大的隐性债务风险。
由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准市场领域的融资问题会格外突出,所以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需要融资平台这一载体,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应用开发性金融原理,对原有平台的组织形式、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造。
实践中,可以借鉴较为成功的“重庆模式”重新构建统一的区域性国有投资集团以八大国有建设性。
“重庆模式”通过公司化、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整合打企业为主体,配之与相应的制度框架,以市场化的方式规范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问题。
其“八大投”分别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供排水、城市路桥、高速公路、高等
土地开发,电力能源、轨道交通和水利工程领域的建级公路。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导向+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引导社会资金”通过投资集团这一载体,将政府原有的担保贴息模式转化为市场运作模式。
按照这种思路,中原经济区可以尝试整合原有分散的地方融资平台,构建区域统针对过程中的准市场性融一的综合性国有投资集团,“三化”
资领域,分别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农地流转融资、农业产业化投资、等专业子公司,以规模化和新型产业投资专业化来提高融资信用水平及风险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