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材料经典作品与英雄人物.docx
- 文档编号:27151893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88KB
高考阅读材料经典作品与英雄人物.docx
《高考阅读材料经典作品与英雄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阅读材料经典作品与英雄人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阅读材料经典作品与英雄人物
《星火燎原》:
精心打造传世经典1
《星火燎原》:
精心打造传世经典
■朱冬生
彰显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历史、传承党和人民军队红色基因的《星火燎原》,作为一部回忆人民军队23年战争史的丛书,承载了讲好中国革命故事的使命。
1956年7月,为纪念建军3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活动,出版一部反映我军30年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录文集;由贺龙元帅担任该书的筹委会主任,并在原总政治部设立一个具体领导这个工作的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编辑部”(以下简称“30年征文编辑部”)。
原总政治部立即向全军几乎各大单位发出了征文通知。
很快,全军成立了将近300多个编辑征稿组,1000多人参与了30年征文的编辑征稿工作,全军几乎所有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参加到这项工作中。
此时的30年征文编辑部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系统一个专门负责征集党史军史回忆史料的指挥部门,既负责全军征文工作的组织协调,又负责全军征文的编辑加工,还要负责元帅、大将、上将、中将等领导同志回忆录的写作。
“征文启事”一公布,很快形成了撰写革命回忆录的高潮。
从中央到地方,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从元帅、将军到基层首长,参与写稿的人数成千上万。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应征稿件3万余篇,经过各级征稿组的层层挑选,送到30年征文编辑部的回忆录文章就有11000多篇。
到1966年,征文稿件达8万多篇,送到编辑部的就有4万多篇。
1957年,编辑工作开始。
1958年9月,以征文稿件选编而成、命名为《星火燎原》的第1集上下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66年前,除第5、8集的文章未最后定稿,第1集修订本未发行外,其他7本先后与读者见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军委决定,《星火燎原》继续选编修订出版。
经过5年的工作,到1982年6月10日,《星火燎原》丛书全部出齐。
该书共编入632篇文章,373万字,累计印刷超过700万册。
在30年征文编辑部,反映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文章都是由原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亲自审定批准的。
国务院副总理以上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大将以上军队领导同志撰写的文章,或撰写反映大将以上军队领导同志的文章,都必须送呈各位元帅或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亲自审定。
从1956年征文到1982年《星火燎原》10集全部出齐,用了26年,主要是这部丛书特殊的组织方式和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严谨的编辑程序决定的。
也正因为如此,《星火燎原》丛书10集才达到了在史实上绝无差错、评价分析上绝无偏颇、事件交叉人物关系上绝无矛盾的相对完美。
在那个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的年代,徐向前的《奔向海陆丰》、陆定一的《老山界》、杨得志的《强渡大渡河》、杨成武的《飞夺泸定桥》、吴先恩的《党岭山上》等文章相继在报纸上发表后,当日的报纸都被抢售一空,买不到报纸的读者强烈要求加印,报社只好将有革命回忆录文章发表的当日报纸进行大量加印。
有些报社门前、报刊销售点,买报纸的老百姓拿着小板凳排队,队伍延及数里之长。
一遇到这种情况,当地派出所民警就主动出来维持秩序。
当时的30年征文编辑部无出版权,编辑部书籍出版的联系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便以《红旗飘飘》为书名,将部分稿件先期结集出版。
《红旗飘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这种状况客观上为当时全国军事文学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有些回忆录题材像《红色娘子军》《党费》《杜鹃山(潘虎)》等征文稿,还没等到编辑部结集出版,很多单位就已经把它们改编成电影或戏剧了。
这种情况的处置还得益于当时负责30年征文工作的萧华、刘志坚两位领导。
他们预见到,这些好的题材如果进行深度的艺术加工,将会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带来推动。
因此,他们指示,要把征文中好的题材广泛推向小说、电影、戏剧舞台上。
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产生的影响仍然非常大。
这部鸿篇巨制《星火燎原》记录的那些老革命家记忆中的生死征途、红色故事,从一个个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灿烂的历史。
淮河风雨舟
岳春普
一九四七年秋的一个雷雨天,一位无名的渔家嫂,为援助刘邓大军渡淮河,倾尽了全力,无私地献出了仅有的一只小船和她的独生幼女的生命……
这桩往事,我铭刻心间,永世不忘。
那是八月的下旬,刘邓大军二纵六旅抵达淮河北岸,近两万人马沿河展开,准备渡河。
由于上游遇雨,下游暴涨,水深流急,徒涉困难。
这时,空中敌机仍在头顶上空盘旋俯冲,轰炸扫射。
后面大量敌人紧紧追咬,五旅部队正在阻击,拼死血战。
我纵队如不迅速抢渡,势必背水一战,眼前形势非常紧张。
“同志们,赶快过河啊!
过河就到大别山啦!
”周发田旅长和刘华清政委扬鞭策马,一路高喊着,沿北岸自西向东驰去。
先头部队分十几路泅水南去,陆续登上宽两华里的南河滩。
旅参谋长王树棠指挥司令部和直属队随马队有组织地渡河。
突然,我远远望见河心有一只小渔船起伏不定,时隐时现地向北划来。
身边侦察科的任科长告诉我,渡河前,他派出侦察连沿河跑了几十华里,才找到这只小船,这只船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渔家大嫂,领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她丈夫被抓丁,生死不明,剩下孤儿寡母凄凉度日。
几天前,敌人为阻我渡淮,下令将河上船只烧毁,她冒着生命危险将小船驶入河汊芦苇中才躲过敌人。
这次她不顾国民党“资共者杀”的严令前来支援。
那渔船渐渐靠岸。
我见大嫂手持双桨,默默地站立在船尾。
她表情安详、坚毅。
小女儿拉着她的衣襟儿,偎依在她身边。
虽然小孩穿得很旧,但十分整洁,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十分逗人喜爱。
船头上还有两个护送的战士,招呼着把文件、药品搬上船。
大嫂顾不得歇息一下,又掉头南渡。
听在场的人说,大嫂已往返六七次了,看着大嫂远去的身影,我不由肃然起敬。
船还没驶出多远,突然起了风,大浪一个接一个地向小船打去,大嫂沉着地应付着。
小船慢慢驶向河心,风浪把小船打得左右乱晃。
眼看就要驶过河心了,突然一个像小山似的浪头向小船扑去,船身猛烈颠簸了一下,小孩没抓紧妈妈,掉入河里。
见到孩子落水,大嫂刚要去救,汹涌的浪头又险些把渔船打翻,她赶紧稳住桨,停都没停,继续吃力地向对岸划去。
船头的两名战士见孩子落水,立刻跳水营救,追了几十米也没见人影。
小船继续向前驶去,但看得出,大嫂的身体在左右摇晃。
不知过了多久,小船又划了过来。
我看着大嫂那瘦弱的身体和满含泪水的双眼,心里十分难受。
她脚步沉重地登上岸,什么也没说就瘫坐在那里。
我知道,她已经再没有力气了,她把该献出的、不该献出的都献了出来。
部队领导取来一些光洋送给大嫂,大嫂没有接,她说:
“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不需要什么钱了,随便怎么样都能过,你们留着吧,队伍上更需要。
”听到大嫂的话,在场的许多同志都哭了,大家都在默默地发着誓言:
大嫂!
放心吧,我们一定要用消灭敌人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
黄昏,大部队基本过完,北岸只剩下政治部的于主任和我等几个人还没渡河。
当我们告别大嫂,登船离开北岸的时候,只见大嫂仍静静地站在那里。
我望着大嫂,忽然感到她是那样的高大,小船离开北岸很远,岸边一切都看不清了,可我觉得她的身影仍在我的眼前。
艺术再现光辉征程
——品读报告文学《中国海军》
■李彦钦
《中国海军》(中译出版社)是一部全景再现人民海军建军70年成长足迹的文学纪实长卷。
全书共16章,开篇先以《三分钟读懂人民海军》的《序言》形式,直观地为广大读者解读人民海军70年的风雨历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两位作者黄传会、张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几乎走遍中国沿海,翻阅了大量文献史料,采访了许多海军老兵和其他海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耗时十年而成。
可以说,这是一部比较系统、完整书写海军历史的文学长卷。
《中国海军》重点描写了人民海军70年的光辉历史,展现了几代海军人艰苦创业、英勇奋斗、薪火相传、奋发图强的历史故事,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书中记录了诸多人民海军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事迹,也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作品视角多样、视野开阔、史料翔实、论述精深,以“高像素”军史为读者解析了人民海军的成长史,对深入研究我海军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为庆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光荣诞生。
随着解放战争逐渐接近尾声,建设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海军也被提上了日程。
作品讲述了中国人民海军的诞生过程。
解放军占领南京当天——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奉命正式组建华东海军。
于是,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
24日清晨,细雨蒙蒙,张爱萍率领先遣人员到达八圩港,隔江相望便是江阴要塞。
在小渡船上,张爱萍把大家召唤在一起,清点了人数后说:
“同志们,我们是华东军区海军的先头部队,5名干部加8名战士,一共13人——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支海军部队了!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人民海军诞生了。
“4·23”,是个永载史册的纪念日,承载着历史的光辉,它掀开了人民海军光荣史的第一页,也从此开启了人民海军的航程之路。
在当时的背景下,凸显了人民海军建立的必要性。
海军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体现之一,海军的强大能为国家海防筑起一座钢铁长城,同时也彰显了海军对国土和海防安全的重要意义。
艰苦创业。
作品描述了海军创立之初的艰难。
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想利用海、空军优势封锁大陆海区,摧毁大陆经济。
此时的中国海军不仅面临着装备老旧、人才紧缺的问题,祖国海疆还盘踞着国民党残部和沿海河口密布的水雷。
在这重重考验下,如何加快培养海军人才,快速形成战斗力成了面临的首要问题。
我人民海军成立华东海军扫雷大队,掀起了突击练兵热潮。
一次次的总结经验、寻找原因、分析教训,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最终打破封锁、清扫残匪。
万山群岛海战成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这也是我陆、海军首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开创了先例。
新中国的海军为保护我国疆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从陆军向海军转变,从量变到质变飞跃,是我人民海军脱胎换骨的蜕变。
这支海军既能保卫我国海防,又能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从中也反映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我人民海军所付出的心血。
奋斗发展。
走过最艰难的时期,中国海军开始了向现代化发展的努力。
现实条件决定人民海军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航空兵、潜艇和快艇为发展重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由于自身的基础薄弱和技术的缺乏,想要成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才能纵横海疆、威震敌胆。
1954年6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独立大队正式成立,并拥有了“新中国11号”“新中国12号”“国防21号”“国防22号”四艘潜艇,开启了中国海军发展的新纪元。
正是有了这种奋发图强、自立自强的精神,凭借不屈的意志和过硬的军事素养,人民海军才有了后来的激战一江山、炮震金门、“六八海战”中的辉煌战果。
这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把握海上作战的特殊规律,才是战胜一切来犯之敌的最终保证。
逐梦深蓝。
波涛翻滚,军旗猎猎。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开启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新征程。
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带着国际社会对和平的期许,一条白色的航迹,由中国东海、南海,向着遥远的亚丁湾延伸而去——这是一条用护航官兵的奉献精神连接而成的航迹,是一条用护航官兵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凝聚而成的航迹。
有人说,当今中国海军最出色的舰长和最能干的士兵都在亚丁湾海域经历过摔打和磨炼,中国海军最优秀的战舰也大多犁开过亚丁湾诡谲莫测的海水。
军舰是“流动的国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不仅仅代表中国海军,更代表中国。
“流动中我是国土,护航时我是利剑”。
正是有了中国海军强大的实力,才有了也门撤侨、中国海军环球航行——给地球系上“中国蓝丝带”。
中国海军追着梦想出航、起飞。
“辽宁舰”航母的出世,弹拨着国人的心弦,背负着民族的期望,牵系着近百年的中国梦,见证着中国海军百年追梦的旅程。
《中国海军》一书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历史回顾,使人民海军的成长历程再现读者眼前,读后使人感动、热血沸腾。
《中国海军》是一部蓝色历史的延续,它告诉人们:
人民海军驶向深蓝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梦想与追求。
展望未来,建设一支强大人民海军的重担落到了新一代革命军人肩上,我们要接过前辈的火炬,薪火相传,砥砺前行,时刻激励自己在担当使命中实现价值。
《吕梁英雄传》:
“革命英雄小说”的范本力量
来源:
解放军报作者:
杨靖媛责任编辑:
马嘉隆
2019-09-0102:
380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讲述了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中国现代文学史里,佳作涌流、各领风骚。
《吕梁英雄传》何以能成为红色经典?
今天,我们廓清历史的烟尘,将作品放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来裁量,更能感受到《吕梁英雄传》独有的范本意义。
这部作品创作于1944年,1945年6月开始在《晋绥大众报》上连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团结抵抗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战时期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受到晋绥边区群众的喜爱。
但这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恰好处在“延安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交叉时期,既不能代表以戏剧、诗歌、小短篇见长的“延安文学”,又无法归入新中国成立后声势浩大的长篇小说阵营,因而渐渐处在文学史研究和阅读的“隐蔽地带”。
但当我们多年之后再回首,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对“英雄主义叙事”的开拓作用和“文学生产方式”的定型作用,方能知晓它承前启后的独特价值,知晓它对日后诸多红色经典小说的启示意义。
《吕梁英雄传》标志着“延安模式”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功实践,也为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英雄小说”的写作提供了范例,是深入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收获。
《吕梁英雄传》对传统的“英雄主义叙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作诞生和风靡的时期,距离新中国成立已非常接近。
风云激荡的中国现代史,终于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于历史而言是珍贵的记录,于现实而言是生动的讲述,于日后的文学创作而言,则是可资借鉴的范本。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英雄主义叙事及时记录生动表现了战争中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成为许多创作者的主动选择。
该作上承传统小说章回体式结构,便于英雄群像的塑造和战斗故事的展开,使小说在描绘单个战役时显得从容不迫,推进故事节奏时也有条不紊;下启《林海雪原》等作品的传奇叙事,在革命战争题材中融入更多民族形式和民间元素,血性胆魄与生活景象并存,峥嵘战事与绚烂柔情同在,故不失为英雄叙事的重要拓展。
对马烽、西戎而言,土地所带来的灵感与经验,是他们最宝贵的写作资源。
他们对农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乃至口头禅都烂熟于心,故事细节也饱含着民间智慧。
创作内容扎根于作家成长的环境,创作成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他们的写作就仿佛一滴恰合时宜的露水,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辉。
新中国文学于今走过70年,当我们重探延安时期、“十七年文学”等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学作品,重读那些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革命历史小说”,应当回到历史现场,把文本放到中国波澜壮阔的现当代史实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家书写的根系,理解这些时代经典内蕴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价值。
《吕梁英雄传》诞生在社会革命与文学革命同时面临关键转折之时,作者心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热情,听命于时代的召唤,面向工农、服务大众,从而让这部真实展现晋绥边区人民联合抗日的小说,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中的一个范本。
今天,重读这部长篇小说,我们更能深刻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作家们塑造人民群众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刘文飞:
为中俄文学友谊持续努力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1405:
28
【爱国情 奋斗者】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光明日报通讯员蒋佳倩
今年6月,在光明日报社与俄罗斯塔斯社共同举办的“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动中,有一位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获得了这份殊荣。
他是刘文飞,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我国著名的俄语文学翻译家。
当然,这只是刘文飞获得的诸多荣誉之一。
2012年,刘文飞获得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14年9月6日,在第二届“阅读俄罗斯”奖颁奖典礼上,刘文飞是“诗歌”奖项唯一获胜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奖项。
时间拉回到2015年11月,克里姆林宫内,刘文飞接过了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发的“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
“把友谊勋章颁发给从事文学、文化研究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文学比政治、商业更能体现友谊。
”刘文飞在颁奖现场说,“我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为中俄之间的文学友谊继续努力,因为文艺最能加强中俄友谊。
”
1977年,刘文飞本打算报考新闻系,但因为外语分数高而被“抢”到了外语系。
1984年研究生毕业,刘文飞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此后他便一直在学术研究这条路上阔步前行。
作为学者,用“著作等身”恐怕已经不足以形容刘文飞的学术成就。
尚未花甲,刘文飞已经著有《苏联文学史》《俄苏文学简史》《布罗茨基传》等专著,《悲伤与理智》《俄罗斯文化史》《文学与革命》《普希金诗300首》等译著,总数超百部,论文和各类文章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自己从事的翻译工作,刘文飞用“神圣”二字概括。
“我一直认为翻译是一件高度神圣的事情,为此我甚至宁愿少翻译一点。
出于对作者的崇敬和对汉字的敬畏,我才去翻译一些东西。
”他强调。
对于中俄文化交流,刘文飞所做的远不止翻译这一件事。
现在,刘文飞还是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
这个研究中心是首都师范大学为聚合国内外斯拉夫学者、强化学科交流融合、为国家对外交流和战略研究提供学术咨询而成立的,不仅出版中、英、俄三种语言的学术刊物,创办了用中、英、俄三种语言编排的“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网站,每年还会举办1至2次高水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学术活动。
对此,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
“希望通过开设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拉近中国人民和斯拉夫人民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作为教师,刘文飞不常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是喜欢坐在第一排的桌前。
“刘老师希望能够离学生近一些。
每次上课,刘老师总会向大家讲述他最新的学术见闻,交流他独特的学术观点。
同时,课程中他也总是给学生们带来最前沿的一手学习资料。
”学生苏雅楠说,能遇到刘文飞这样的师长是自己的“欣喜和荣幸”。
对于课堂的时效性,首师大博士生郑晓婷也同样有着深切的体会。
时至今日,她依然清楚地记得:
“2015年10月的一天,刘文飞老师在午后走进教室,分发给同学们一份长长的俄文资料,一看才知道是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关于一场输掉的战争》,而这位白俄女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前几天才刚刚揭晓,我们不禁感叹刘老师课堂的时效性。
我们一起品读、翻译、分析,在刘老师的带领下逐渐认识了这位纪实文学作家。
”
学术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备至,是刘文飞对待学生的准则。
2015年9月,刘文飞指导的博士后文导微不幸患上红斑狼疮,后因肺部感染住进中日友好医院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病危通知和日均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让这个来自贵州黔南普通家庭的女孩不堪重负。
刘文飞得知消息后不仅愿意在经济上帮助她们,还牵头发起众筹项目,在数月内为文导微募款30多万元。
文导微病愈后致谢说:
“正因为众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的帮助,我‘才能挺过寒冬,等来花明’。
”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4日 04版)
吴文俊:
科研报国创新为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1504:
13
光明日报记者齐芳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俊院士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吴文俊曾经这样写道: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他的一生,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数学领域锐意创新,堪称科研报国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这样介绍吴文俊:
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国际数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影响深远。
他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分析,同时提出用计算机自动证明几何定理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方法”。
言词虽简单,但吴文俊的研究内容对数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国外留学期间,吴文俊提出的“吴示性类”“吴公式”等,承前启后地为拓扑学开辟了新天地。
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的“吴方法”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纯数学领域,更对人工智能等有所启发,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席布莱索等知名科学家称吴文俊“独自使中国在该领域进入国际领先地位”。
“吴方法”是创新,也是传承——吴文俊正是在汲取中国古代数学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这一领域。
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不同于西方传统公理化数学,它是构造性的、算法性的,因而是最符合数学机械化的。
他用算法的观点对中国古算作了正本清源的分析,不仅开辟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也与机械化数学的开创密切相关。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张平文院士说:
“吴先生用科学的方法和创造性的见解,指出中国数学的发展途径和独特的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肯定了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
吴文俊曾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东方数学的使命》。
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
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
吴文俊不仅是研究者,也是教育家。
他曾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他的班上人才辈出,十几位学生都成为教授、研究员、工程师,还出了一位院士、一位将军。
吴文俊对数学的基础教育也提过诸多有益建议。
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回忆说,2000年讨论初中课程改革时,有人说几何定理都已经能用机器证明了,何必还要为难孩子们?
吴先生严肃地说:
“几何机械证明是科研课题,中学要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教育课题,不能混为一谈。
”他出席了教育部的数学新课标座谈会进行表态,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
他说这就好比养孩子,有了汽车难道孩子就可以不学走路了?
他的观点最终被大家接受了。
”
作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吴文俊身体力行地带领、引导中国数学、中国数学家走向世界。
他曾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任期内,他领导中国数学成功加入国际数学联盟,极大提高了我国数学界的国际地位。
曾有人问吴文俊:
为什么要回国?
回国是否后悔?
吴文俊总是这样回答:
“你去留学,学成归国,这好像就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大家都是这样子。
所以人家问我什么原因,我都说不出来。
”
回答不出“为什么”的吴文俊,是天真的。
这也是吴文俊留给很多人的性格印象。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南华院士说:
“吴先生对数学、对生活都有一颗单纯的心”,“今天的我们能否做到像他那样单纯?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我们需要。
当我们感到迷失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吴先生留下的珍贵的数学和精神财富中得到启示。
吴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楷模,我们深深地感谢他。
”
韦声略:
只身勇斗两歹徒血染青山铸警魂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1504:
13
在广西融安县雅瑶乡大琴村桐甲屯的一座山脚下,一条上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赶圩常走的山间小路已荒废多年。
在这条长满荒草的小路上,融安县森林公安局民警蒙萌依然能很快找到一处地方,就是在这里,他的一位战友只身与两名歹徒搏斗,不幸身中四刀,壮烈牺牲。
他,就是韦声略。
韦声略,1963年出生在广西融安县雅瑶乡。
1981年,18岁的韦声略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先后9次受嘉奖。
1985年,韦声略退伍后加入公安队伍,历任融安县公安局河东派出所治安员、雅瑶乡政府干部、雅瑶派出所乡警、雅瑶派出所民警。
1985年,韦声略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阅读 材料 经典作品 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