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docx
- 文档编号:27145926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21KB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docx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
近观: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方式。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
我国的零售业态,具体包括以下九种类型:
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家居中心。
除此之外,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并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和发挥重要作用的杂货店、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等经营方式,也是多元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其发展的基本趋向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主力业态显凸,多业态并存。
所谓主力业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占有市场份额大、发展迅速的业态。
从单一企业角度看,这方面日益突出的是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诸如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连锁企业以及国内的上海“华联”和“联华”超市集团企业,还有来自台湾的“好又多”,其所实现的销售额与营利额都是其他业态的企业所无法比肩的。
如果从业态的整体发展上,国内外连锁超市的销售额增幅都是最高的,特别是我国这些年以来,超市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发展。
与此同时,其他业态虽然受到超市突飞发展的市场挤压,但并未从根本上扼杀这些业态。
究其因,一方面在于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受有限的商圈内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是再有竞争力的业态也难于排除其他业态的存在,这是由于非主流业态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消费群体的分层化,偏好的多样性、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特征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依附于某一种业态而生存。
这可以从当今之世,作为最原始经营方式的“杂货店”依然遍布城乡市场而得到佐证。
如果从连销超市极具扩张力的原因看,它主要以低需求弹性的生活必需品为经营内容,通过大规模连锁经营低成本扩张,这也就决定了它难以完全取代其他业态而独步天下。
而“杂货店”之类的小店,大多分布在居民生活小区,虽然局限于一定的社区内,但它的存在是不容替代的,比如说一些家用的小工具、极小的生活用品是在大超市里难觅踪迹的,而在小店里是随处可见;而且大超市一般离居民区有一段距离,在居民急需的情况下,到自家楼下的杂货店买东西,是居民的首选。
其二,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突出。
传统的商业相对于其他生产行业而言,所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是落后的。
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市场竞争不断呈白热化状态。
这就迫使商业特别是零售业态不断引进、发展新的管理理论,不断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零售业高科技的特征日益突出。
经营与管理理论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而技术手段的日益现代化,为敏感发现市场变化,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指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换言之,技术手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中介手段。
它有力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实践深入,从而也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在零售业中各企业纷纷引入与应用更为现代化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谁能争胜于市场,技术手段是否现代、先进、应用是否切合实际,就成为决定性因素。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零售业态的竞争与发展已进入“技术决定率”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业态的变革与创新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明年1月,沃尔玛将全面使用被俗称为“电子标签”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以代替现行的条形码。
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预计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沃尔玛70%的货物都源自中国,RFID运用对作为世界制造中心和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而言事关重大。
”根据相关部门对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的EPC应用市场调查分析,未来在电子标签的使用上,中国大概需要的数量在30亿个以上。
RFID尽管在迅速发展,但其在全球的应用总体处于观望状态。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安装了约5000个RFID系统,但它仅在宠物与野生动物跟踪、公路和停车收费等有限的领域使用。
其他领域则多处于测试状态,其年销售额也仅为9.64亿美元。
随着使用时间的日益临近,中国的RFID标准正在酝酿出台,年内可望有说法。
在零售领域,这一技术因其能够降低偷窃和假冒产品的风险以及具有快速扫描的优势,有望全面取代目前在零售等领域广泛使用的条形码技术。
但是,实行“电子标签”的费用可不少,这对于资金薄弱规模较小的零售业超市来说,无疑是次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短期内也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全球油价上涨,制造业的物流运输费用增加,使本来就利润微薄的“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们叫苦连天。
(注: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电频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其适合的行业应用领域也将十分广泛。
)
其三,各种零售业态相互渗透与融合。
早期各种零售业态的生成与发展,主要是基于其他业态的缺陷而发挥扬我所长、击其所短的作用。
但随着实践的深入、竞争的加剧,各业态之间为避短,纷纷引入其他业态的优点,业态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一大特点。
例如,传统百货店过去都采用封闭式售货,使顾客自主选择权大受限制,而今开架售货已成为百货店采用的基本经营方式。
这种从自选超市学习的经验,不仅降低了百货店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
反观超市业态,则对贵重商品和小件商品采用了柜台式售货的方式,这明显降低了商品的丢失率,也扩大了商品的经营范围。
这种各取所长、相互渗透的作法在其他业态都可以明显地看到。
各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更为突出,现今超市引入专卖店等如药店、茶叶店、小吃快餐已成潮流,百货店则更是如此,不仅有超市,还有餐饮、娱乐、健身等项目,俨然有购物中心的面貌。
总之,这种相互学习,各取所长的变化,对于各零售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综合优势是必不可少的。
现今在广州各种KTV量贩店都纷纷实行“边吃边唱”的销售模式,颇受消费者欢迎;餐饮业推行自助餐形式,也引来不少食客光顾,人气颇旺,餐饮业的人气是很重要的;百货业采取货架敞开式的自选销售模式,增加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其四,通过商品结构调整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的趋势明显。
现今百货店传统经营的许多项目已退出百货店的经营范围,如大家电、自行车等,而服装、服饰、鞋帽、箱包类商品已成为百货店的主营商品和利润的增长点,使百货店的传统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超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已成为超市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标志。
显然,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这实质上是各零售业态中的企业在市场中不断调整经营定位,更准确地与自己目标市场的需要相吻合的过程。
远望:
我国加入WTO后,零售业将成为完全开放的行业,这无疑对国内的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如何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大竞争,从中找出自身差距加快发展成为我国零售业未来的目标所在。
1、国际商业巨鳄加快进入国内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知名的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零售业巨头,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全都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入世后,为了抢占中国这一潜在巨大市场的份额,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将加快开店的速度和数量,如沃尔玛去年在中国新开8家店,家乐福扩张6家,麦德龙新开8家;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百盛集团,计划今后5年内在中国新开100家店。
国内零售业与国际商业巨鳄的全面碰撞已无可避免。
我国入世后1年,外商便可进入批发业;零售业市场禁入限制将在2004年12月11日取消;关于代销、批发行业的产品禁入,烟草和盐将继续实行国家专营制度,不存在市场逐步放开问题,除此之外的进口、本地商品将在5年内全部取消限制。
对于外资资本禁入的控制,中方承诺,不超过两年,外资可以控股,取消地域、数量限制;不超过3年取消股权比例限制。
此外,还有一些附加承诺:
我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分销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外国服务提供商还可以提供全套相关辅助服务,包括其分销产品的售后服务。
这意味着,入世后,我国零售企业最多将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全面迎接境外竞争者。
目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世界零售业巨头将逐步占领市场份额,抢夺零售企业的市场利润(绝对利润和相对利润同时下降),使得竞争出现白热化。
国外零售业拥有资金、人才、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以及先进的现代化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国内企业无法做到对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无法有效控制成本,在企业制度和经营理念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无法达到与国外零售业巨头的全面竞争。
2、中国零售业面临抉择
面对世界众多零售业巨头在我国零售业“圈地”迅速扩大的势头,我国的零售业应建立与之抗衡的“巨航”以寻求突破。
(1)首先是实现资金扩充。
我国零售业资金短缺,难以形成大批量采购和低成本扩张策略,连锁店扩张速度缓慢、市场份额难以扩大。
针对以上情况,我国零售业的资金扩充应使用资本积累,在上市融资、资产兼并的基础上,进行行业整合,达到向商业资本的转化,加快商业资本规模扩大的速度,以达到商业资本“几何级”的增长方式。
(2)选择零售业态。
从全球商业零售业来看,连锁经营是发展的主流。
我国连锁业态也从超级市场、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家居广场发展。
近几年由于外资的充分介入,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发展迅速,但由于体制不完善,往往是缺乏特色,竞争力较弱,同时在规模扩张上难以实现突破。
入世后,特许连锁经营作为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潜力巨大,可能与超大型购物场所和较具规模的超市类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营业网点布局。
未来的零售商业布局应由市中心向城郊结合部转移,呈集中化、规范化形态,中心城区出现空心化倾向,可以采取辐射型的营业网点设置,实现由点到线,继而形成全面结合的方案。
(4)达到“与狼共舞”。
面对沃尔玛这头“巨狼”咄咄逼人的进攻,北京本土的新燕莎、供销合作总社、物美等13家零售业“领头羊”在北京共同注资10亿元组建连锁超市集团,全力抵御跨国零售巨头的冲击。
(5)要从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中挖掘出具有潜在投资价值的公司,以缓解入世对该行业的冲击波。
3、中国零售业进入连锁经营时代
从国外的零售业态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以百货和超市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零售经营体系,但这两种主导业态并没有取代其它多种业态。
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大型连锁超市,主要是通过配送中心辐射一批超市形成的区域化经营网络,例如武汉的“中百仓储连锁集团”;二是以大型超市为核心,在城乡结合部或高速公路边、连接众多专卖店的规模化购物中心;三是以大型百货商店为主,包括餐饮、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这是大中城市主要的一种零售业态;四是以中小型超市、便民店、折扣店、专卖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
目前,国内的零售业态大致分为8种:
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
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
连锁经营渐渐成为国内零售业态主流。
连锁经营和超级市场,被称为是“现代流通革命”的两大标志,采取连锁的形式实现规模化销售,以控制零售终端,通过控制终端,可以达到控制厂家、掌握销售主动权的目的。
2000年,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以92.3%的增长率取代了一直稳坐中国零售业龙头地位的上海第一百货(增长率为-3.8%),标志着中国零售业进入连锁经营时代。
根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的调查,2001年上半年,商业连锁企业前20家销售排名中,上海联华超市有限公司以75.89亿元的业绩排列第一,上海农工商超市有限公司、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三联商社、北京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分别以38.95亿元、36.06亿元、35.99亿元和32.08亿元,排名第2至5位。
据统计,这20家连锁企业去年上半年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平均增长48.8%,约为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0.3%的5倍。
其中,增长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国美(增长187.5%)、北京华联(增长78%)、南通文峰(增长77.8%)、北京物美(增长66.4%)和天津家世界(增长57.8%)。
去年上半年连锁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些连锁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通过开设直营店和加盟店不断扩大规模。
这20家企业门店数量同比增长42.6%,直接带动了销售额的增长;上海联华超市门店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7%,目前,已经达到1020家;上海华联超市门店数量同比增长41%,达到743家。
大型仓储式超市和专业店受到青睐。
北京华联、上海麦德龙以及山东三联、北京国美、江苏五星电器、上海华联电器等企业销售额增长迅速。
入世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将形成“超市连锁业代替传统百货业”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源于超市业态的先进性:
低价装修有效降低成本、集中的物流配送渠道、连锁产生的规模效应,从而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进一步获得市场份额。
对零售业来说短期面临一定的压力,一些规模小,经营方式和理念落后的企业必将遭到淘汰,但是长期看这更加有利国内零售业的并购重组,朝着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弊端及影响:
2004年12月11日,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这一天将宣告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更意味着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承诺的兑现。
那么近来外资商业企业有何动作呢?
近来外资商业企业又一轮违规开店的举动,已引起国内业界和政府的强烈关注。
有关专家在呼吁政府加大对外资违规行为整治力度的同时,提醒国内商业企业抓住入世过渡期最后一年多一点的宝贵时间,尽快发展壮大自己。
据悉,为遏制中外零售企业实力差距一天天扩大的势头,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查研究,以在入世过渡期最后的关头给国内商业留出做强做大的机会和空间。
有关人士透露,新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管理办法可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与之配套的《大店选址法》等法律法规也正在加紧制定当中。
外资违规开店变本加厉
“一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来得及在保护期内享受切实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为在2004年底之前能够占领比较有利的地位,则继续违规操作。
目前,外资已完成它们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高端布局。
更可怕的是,还有大量外资流通业继续违规进入,中国本土商业企业正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方家园董事长张宏伟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实际上,外资违规开店从1998年就开始了,之后经过政府的强令整改有了一定效果,但近段时期不仅死灰复燃,而且从违规的频率和数量上大有变本加厉之势。
据悉,目前在中国的300余家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真正经商务部批准的只有70多家,有近80%是违规操作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分析,外资零售商违规的形式主要包括“假合资”、“假内资”和“假中资”等手段。
“假合资”就是表面上是合资,实际上却是签署经营承包协议,保证中方固定利润却不允许参与经营。
“假内资”是由中国企业引进国外公司品牌,以加盟的方式经营;或者由外国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咨询公司,并以咨询公司的名义承包加盟企业,进行独立经营。
“假中资”则是直接由地方政府批一个新名额,表面看是中国企业,但将整个企业承包或租赁给外资零售企业独资经营。
还有些是“一夫多妻制”,等保护期一满再全面兼并。
眼下,一些外资已经在中国做起了无本生意,用中国人的钱抢占中国的市场。
据了解,一些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开店初期时是投了资的,之后有的直接跟中国的房地产商结成所谓的战略联盟,中国的房地产商到银行贷款建房,建完租给它。
有的外商连流动资金也是从中国的银行贷来的。
更有甚者,靠拖欠货款、向中国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赞助费等手段,玩起了“零成本”开店的伎俩。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任意突破零售开放时间表,擅自扩大开放区域,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许多好的商业地段被拱手让给外资企业,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将原来一些国有商业企业在黄金地段的店铺拆了以后让给外资企业。
原国家经贸委和新成立的商务部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加紧制定商业网店规划,没有规划的,对于外资开店不予批准。
但一些地方以种种理由搪塞,甚至干脆地方政府自己就批准了,使中央政府一直强调的商业网店规划成了给外资腾网点的规划。
广州、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繁华商业地段,“洋超市”拉走了大批客流。
我国最大商业城市的上海,目前单店规模最大的是外资,大卖场这个主力业态销售额最高的还是外资。
北京物美集团副总裁吴坚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其他一些主要城市也正出现这种情况。
过度开放和违规开店已使外资商业的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张。
吴坚忠认为,必须看到,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能掌握工业命脉。
一个民族必须拥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自己的流通业,现在中外零售企业的力量对比应该说是很悬殊的,不管有没有WTO,流通渠道如果完全放开,出现被外商垄断的话,必然影响到对上下游的供应链,从而形成对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控制,最终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中国市场还是中国商业的
尽管国际零售集团发动猛烈攻势使中国商业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但国内商业企业不能因此就悲观,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尽快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整体素质。
黄国雄表示,应该看到中国的一些特殊性。
中国地大面广,情况复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别大,构成消费的分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不是几个资本集团、几种经营形式所能满足的。
所以说,任何一个外资企业都不可能取而代之,外资企业只能在部分地区、部分业态、部分城市占领一定市场。
同时,黄国雄分析认为,从外资本身看也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
第一,外资资本运作的目的是要盈利,不赚钱的地方他们不会去,比如像农村他们就不会去。
第二,任何一个外资本身都有一两个专门的业态,他们只会在自己熟悉的业态中发挥优势,不可能也经营不了所有的业态,面对所有的消费阶层。
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外资之间还有一个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制衡的作用。
任何一个外资集团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对手的实力、网点布局、业态的选择,而且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利益冲突,必然形成相互牵制的力量,谁也不可能独吞市场。
况且,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中国自己的商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各种力量都在迅速崛起。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磨合,中国已涌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商业集团和连锁公司,加上民营商业的兴起,已构成中国商业的主体。
黄国雄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资不可能轻易地将中国商业吃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尽管外资的势头很猛,但绝对不是说外资进入以后就和民族商业是对立的。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陈文玲认为,加入WTO以后一个基本的理念应该改变,不管哪个国家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只要在中国经营,在中国纳税,都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企业,只是所有制、所有级别不同而已。
当然,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
比如说我们的商业网点规划,形成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不仅规范外资企业的开店行为,同时也制止内资企业重复开店、不合理开店的行为。
中国零售业最后的机会在哪里
目前,大型跨国商业企业已经做好了在我国市场进行全面竞争的准备,并确定了以大型综合超市及专业店、便利店作为主要业态的发展战略,过渡期一旦结束,他们将加快在全国布点并建立相应的配送体系。
同时,外资集团已加强了对企业和市场的控制力。
有的已准备在过渡期后独资经营,加快了供货商的选择,为其进一步扩张做好商品采购准备。
有的外商还与房地产商、银行建立了长期发展战略联盟。
对此,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董事长张文中认为,眼下对外资商业企业违规行为的整治要真正落实。
同时,不要盲目追求引资数量,应把引资重点转到引进国外先进经营业态和管理技术,提高本土企业经营水平上来。
尽管说,中国的市场还是中国商业的天下,任何一个外资企业都不可能取而代之。
但黄国雄同时指出,外资大规模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的冲击是客观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修订对外资的有关管理办法,制定一些网点规划法、大店选址法等等也是非常正常的。
黄国雄指出,我们的主导思想应该明确,规划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因为任何一个外资进来都是地方引进的,地方政府不点头外资是不可能进来的,现在出现的过度开放、提前开放,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利益的种种驱动,采取不规范行为造成的。
因此,制定法律重在规范自己,规范自己是长期的,也是必然的。
自己都不规范,地方不按照中央的规定办事,又怎么去规范别人呢?
我们制定法律、规划,不仅仅是保护我们自己,也是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利益。
黄国雄表示,规范主要是规范程序,规范合理布局,控制总体规模,指导引资方向。
针对有人提出现在应该对外资进入进行限制的观点,黄国雄强调,我们的思路一定要明确,大门要敞开,后门要关死,小门的门槛要提高。
这个小门的门槛,那就是由各个城市根据当地购买力、人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商业规划,明确、具体地提出店铺的数量、大小、位置,用规划来限制中外企业的盲目开店,这在国际上哪儿都是能说得通的。
但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只有北京、上海、重庆、青岛、宁波、哈尔滨、沈阳、郑州、南昌、海口等10个城市完成了规划,并履行了法定程序。
其余大部分城市正在组织制定,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起步。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方面特别是各地商贸主管部门一定要对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加快进度,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飞认为,我国入世过渡期的零售业竞争对策,决不能采取简单限制外商进入,或是不限制、仅凭企业自然发展的单一思路,应该采取双向推进的策略:
一是刺激中国重点零售企业的超速扩张,二是限制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过度发展。
两方面同等重要,必须双管齐下同时采用才能显效。
仅凭中国零售企业自身的力量竞争与发展,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调整政府的相关政策,即在遵循世贸组织零售业开放条款要求的前提下,为我国零售业发展争取更多的非过度竞争的时间,为外国零售集团进入和扩张设置最后一道门槛,为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解开政策枷锁。
离过渡期结束也就剩下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内资商业是最后的宝贵资源。
吴坚忠认为,目前修改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办法,制定法律法规,要按照整个WTO的框架来研究整个流通业的开放问题,一方面要限制外资的违规开店。
更重要的是,保护期过后的政策措施如何制定?
他认为,在不排斥外资守法进入的同时,扶持自身发展;在不保护落后的同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现在很多人往往一说,就是要求政府赶快对外资进行限制,不限制不行了。
制止外资违规的行为当然应该,但竞争的关键在自身力量上。
黄国雄提醒国内企业,最根本的是要从自己做起,要立足于自己尽快做强做大。
竞争是同一个商圈的竞争,是同一个业态在同一地区的单体企业之间的较量。
中国的哪一个零售企业要想做到规模上与沃尔玛对抗,那至少是50年以后的事了。
所以,从这点来说,竞争的结局不取决于整体规模的大小。
国内企业应从一个地区、从一个单店做起,树立起一个在当地能够与外来国际巨头对抗的单体店,那么这个地区就不会被别人占领。
况且,从零售行业来说,企业也不需要都达到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那样的规模。
一定规模一定效益,适度规模适度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零售业 发展 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