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7142131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6.82KB
说课稿.docx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课稿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
这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本课针对小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简单介绍,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各个硬件的功能,学会正确开机、关机。
从而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
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简单了解其功能,并能对各种硬件进行识别;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学习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计算机的三个组成有哪些?
确定依据: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小学阶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计算机产生感性认识,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学生能指出名称。
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初次接触,而且相对来说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认识,所以对计算机的各部分硬件的功能的认识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阐述
计算机硬件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
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谈话法”,“讲授法”,“对比法”,“演示法”,“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
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
有40台机器的机房,投影仪
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自制导课课件,学生自学指导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师简单枯燥的讲述,学生是不能深刻体会的,我设计了“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的环节,请两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好朋友,在学生介绍后,我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它认识一下?
”用投影仪出示课题: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
设计意图:
将计算机以“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课堂教学在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二)、认一认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你能叫上你朋友的名字,我们的新朋友——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它有哪些功能?
你知道吗?
请认识的同学到教师机指给大家,比如键盘、鼠标,这些能叫上名字,功能说不准确,教师出示学生所指硬件功能,并请这名同学读给大家,不能叫上名字的硬件,教师出示它的名称及功能,并指名学生读一下。
最后教师小结:
一套常见的微型计算机,从外观看,它是由显示器,主机,键盘和鼠标组成的。
我们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设计意图:
先由学生说,再由老师总结,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准确。
(三)、讲一讲
在这一环节,在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对各部分硬件的功能的了解,主要采用老师讲解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理解计算机各部分硬件的工作原理,比如老师通过人体的功能来对比说明,计算机的CPU就好像是人的大脑,控制其它部件工作,计算机的内存相当于人体的记忆功能主要用来存放东西,计算机的主板相当于人的心脏,主要用于支撑其它部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一点的了解。
(四)、试一试
1、启动计算机:
教师“我们认识了计算机这个新朋友,要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首先要学会启动计算机。
”按照教师的指导,依次打开相应设备的开关,教师用投影展示windowsxp桌面这一画面,告诉同学们看到这一画面,表示成功了。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启动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自由探索尝试:
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自学关闭计算机,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后,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何关闭计算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六)、作业
学生在课余时间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硬件,掌握开关机步骤。
Word2000文字格式美化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信息技术12号考生,说课的内容是“word2000文字格式美化”。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Word2000文字排版是小学《信息技术》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上节课已经讲了word的基本操作,比如说:
word2000程序的打开,输入文字等操作。
这节课就是对上节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美化文字格式。
新教材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等等。
新教材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教学内容,我制定的
(1)教学重点是:
使用word2000美化输入的文章。
(2)教学难点是:
word2000中字体、字号、居中等文字格式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为体现新教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灵活运用word2000中文字格式的美化文字版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观察对比,提问讨论的方法进行新课的导入;运用教师演示法让学生对word2000中字体、字号、居中的概念有个清晰的了了解。
在结合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这节课中掌握word2000中字体、字号、居中的使用方法。
之后布置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word2000中字体、字号、居中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加强学生合作理念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化的多元化,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学生的分析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这一时期的学生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工具也感兴趣。
抓住学生这样心理的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生理上他们注意力易分散,喜欢和同伴讨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直观生动的教具作为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布置主题作业,让学生自由的讨论,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2、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发展积极因素。
我在教学过程中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
(1)“观察对比——动手操作——相互讨论——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采用观察法、示范法、问答法和练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使用练习法时,特别注重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和互相探讨中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课堂对话,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制作了两张图片,一张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字体不一,字号大小不同,文字排列不很随意的图片,一张是经过了文字格式美化的图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同学观察对比。
由此导入新课。
2、细化教学,合作探索
用启发式提问法,这两幅图画中的文字有什么区别吗?
你们觉得哪副画看起来更舒服呢?
由于学生用直观法就能回答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提问方式给了每个同学参与教学和表现自我的信心的机会。
我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1)、打开了word2000程序。
我采用示范法,对上节课输入文字进行字号,字体及居中的设置。
布置任务:
要求他们花10分钟把他们上节课输入的文字按照我示范的格式设置一次。
学生在设置的过程中,我会加以适时引导。
(2)、完成任务后,同学分小组相互讨论作品。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操作,肯定会出现些常见的问题,比如:
在设置居中的时候,有几个字没设置居中,或是在设置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文字,怎么办?
怎么修改呢?
(3)、这个时候我就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问他们,如果你们在写作业的时候写错字了,会怎么办呢?
老师我会用橡皮擦,擦掉重写。
引出撤销和恢复工具,同学们试着用用。
(4)作业布置:
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相互协作,花10分钟输入一首同学们喜欢的唐诗,设置其格式。
完成后小组间相互交流和讨论,比比哪组的格式更美观大方。
其实,每组学生作品都是各具特色,符合新教育的理念是提倡个性发展。
3、归纳提升,完善认知
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及其过程,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概括分析。
由于经验不够、操作不熟练。
操作的过程中多少存在一些细节问题,误删字啊,文字选择不全等等,这就要强加练习了。
教学总结:
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参与;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互动、交流、协作的良好人际氛围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阶段:
为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请学生们为新来的老师制作一份全班人员的通讯录,其中包括同学们的姓名、学号、家庭的联系电话和详细住址等等,在下节课上课前提交作业,请老师在全班进行评比,将制作最漂亮的通讯录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赠送给新老师。
快到了母亲节了,运用你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张献给母亲的贺卡,下节课交上了,老师要看看那个同学风格最具特色。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内容的讲授和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我已全面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本人经验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以及自我学习的提高,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浏览信息
大家好!
今天我就《浏览信息》这一节课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农远资源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浏览信息》是科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零起点)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用。
本节旨在让学生认识IE浏览器,学会使用浏览器在网上浏览信息、收藏网站和分类管理网址,通过体验浏览网上信息,让学生理解网址、超链接等概念,掌握IE工具按钮和设置主页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1.这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所以本节课本章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基础和重要的。
2.我校学生是农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到互联网,这个时候的学生对互联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互联网应用有很大的兴趣。
3.在使学生学会上网同时使网络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工具,并培养其充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使用农远资源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
依据考虑到学生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有一下两点:
1、情境设计
自己用电脑演示:
由于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
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
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
四、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本节课教学目标包括
1.认知目标
(1)能通过网址访问因特网;
(2)能应用超链接浏览网上信息;(3)掌握收藏网址,整理收藏夹的方法;(4)掌握设置默认主页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能熟练掌握从网上获取信息,收藏网站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管理信息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
六、重点难点
本课程重点:
如何正确打开网站;(IE的使用)
本课程难点:
网址的分类管理。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教学课件。
网站导游——用导航栏与超链接组织网页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网站导游——用导航栏与超链接组织网页》。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媒体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辽师大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创建超链接这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教材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完成一个个独立的页面,要做网站,就得通过超链接这根线把独立的页面连接起来,通过超链接这个“睛”点活整个网站。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并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A)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导航栏和超链接的添加方法。
B)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能力。
C)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
3、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导航栏属性的设置难点:
电子邮件超链接的创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微机充满向往,甚至崇拜。
2、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感性知识。
3、学生善于相互交流,能够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三、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任务驱动”和“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求我们传授知识应以“典型任务”为主,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自己思考探究,发展能力。
2、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要认真加强直观性原则,为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采用“讲解演示法,分层推进学生思考。
四、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主动性,具体就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之,要体现出“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学法和谐统一。
五、媒体手段分析: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改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交待目标、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小结与作业”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2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网站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它和平面杂志有什么区别?
这样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深厚兴趣,成功引起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交待目标:
3分钟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明确本节课任务。
(三)探究新知:
20分钟
1、设置导航栏:
任务一:
教师讲解导航栏的作用(采用旅游接待处为例)。
任务二: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导航栏设置的三个步骤(定义导航结构、插入导航栏、设置导航栏属性)。
任务三:
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自主设置自己网站的导航栏,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并将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记录,共同讲解
2、创建超链接:
任务一:
教师通过访问某网站,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超链接的概念和对象(多种)。
任务二:
学生分组学习把文字、图片、电子邮件建立文字超链接的方法,并且总结建立超链接的步骤,同时对于先做完的同学,还可以做别组的作业。
这样设计是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学生参与为标志,在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直接塞给学生,而是自己得出结论,然后补充,教师总结,这样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协作提高:
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布置让学生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将自己的网站加上导航栏和超链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本环节是本课内容的升华,在这既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又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五)观摩欣赏:
5分钟
学生通过屏幕广播欣赏学生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取长补短,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小结与作业:
5分钟
观看课件,总结回顾: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作业:
各位评委辛苦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板书设计:
网站导游——用导航栏与超链接组织网页
一、设置导航栏:
(定义导航结构、插入导航栏、设置属性)
二、创建超链接:
(文字、图像、电子邮件)
第8课改变计算机的设置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三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题目是《改变计算机的设置》。
我主要从一教材分板、二学情分板、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五课后总结、六课堂练习、七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改变计算机的设置》是四川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9课。
前面学生们主要学习了对文件夹的操作方面的技能。
这里要让学生进入到奇妙的计算机日期时间音量设置的世界中。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进入了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时期,年龄特征更为鲜明。
此阶段的学生在机房相较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
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
因此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及学生情况,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如下安排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中日期、时间及音量控制的设置。
(2)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设置的技能。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深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
自己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强与周围的同学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
日期、时间的调整方法及音量控制的方法。
(2)难点:
理解在“音量控制”对话框中部分设备类型的含义。
(3)突破方法:
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如下的方法:
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
而本节课既涉及到理论性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操作性方面。
鉴于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演示后,再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本节的知识,掌握计算机设置的基本操作。
2、运用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此教学过程中,先将学习的内容细化设计成任务:
学习计算机中日期与时间的设置?
学习音量控制的设置?
利用“控制面板”调整音量和系统时间、日期的设置?
三个任务。
让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浍和贯通
(二)学法:
学法上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观察下桌面,从桌面上你们能知道现在具体的时间么?
等到学生们将现在的时间回答出来后。
于是就引出了本节课第一个任务:
学习计算机中日期与时间的设置。
(二)、讲授新课与任务驱动: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演示的方法,再让学生以3-4人小组进行练习,让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最后再通过课件展示的方法将改变设置的内容总结展示给学生)
第1个任务、学习计算机中日期与时间的设置
1、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已尝试将鼠标指向任务栏区的数字,观察鼠标指针上方的变化情况。
(这里给2-3分钟的小组操作讨论时间)然后教师抽一个小组派代表将观察到的情况总结表述给全班。
2、完成后。
教师对于其中正确的部分给以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指出。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最后教师再通过课件的方式总结:
任务栏指示区的数字表示计算机内部的时间。
计算机内部有日历和时钟,默认情况下在任务栏里只显示时间,当鼠标指向时间数字时,在鼠标指针上方会显示当前的日期。
不同的计算机的日期和时间可能会不一致。
3、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快速的知道2020年的今天是星期几呢?
于是教师进行演示:
双击任务栏指示区的时间数字,打开日期、时间属性对话框。
。
教师演示完毕后。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在学生机上进行时间的设置。
4、此期间教师要在机房中巡视,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指导。
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操作情况再进行补充说明:
年份的设置可以直接在对应框内输入年份的数字,回车即可;月份的设置可以从下拉式列表按钮中单击一个数字;天数的设置则直接单击天数中对应的数字。
5、最后教师还可以补充提到的是:
除了单击的方法打开对话框。
还可以直接采用在任务栏指示区的时间数字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调整日期/时间”命令进行演示。
第2个任务、学习音量的控制的设置
1、这里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在放音乐时,如果觉得音乐过大时怎么办?
有哪些方法能实现呢?
对于学生可能的回答:
音箱上音量旋钮进行调整;直接通过播放软件调节。
首先要给以肯定,于是教师就引出第2个任务的知识点:
利用音量控制对话框实现。
2、这里教师采用先演示如下的操作,学生再进行操作的方法
教师以先播放一个音乐文件,然后再通过双击任务栏右侧的“小喇叭”进行调整,以调节系统音量为例进行演示。
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其他滑块进行调节。
(这里给3-5分钟的小组时间)最后教师抽小组回答问题:
“其他滑块有什么作用?
”对于学生回答的好的地方给以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请其他的小组代表进行补充,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方式进行总结:
名 称
功 能
说 明
Volume
调整系统音量。
如果选择“静音”,则关闭系统声音
可以和其他音量滑块配合使用
Wave
调整Wave文件播放音量。
如果选择“静音”,则关闭Wave的播放声音
CDPlayer
调整CD播放音量。
如果选择“静音”,则关闭CD的播放声音
教师指出:
在“音量控制”对话框中有各种设备,如Volume音量控制、Wave波形、CDPlayerCD音频等,每种设备下面都对应了音量控制滑块。
滑块往上调整,声音变大;反之,声音变小。
对于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播放文件需要调整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