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7140837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7.97KB
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
四、加和减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一、复习回顾
教师多媒体出示:
25+40=50+35=
34+5=4+29=
教师:
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导出新课。
出示教材第39页情景图
教师:
从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①你能任选两种玩具,并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
数学问题吗?
板书算式:
44+25=44+38=
25+38=
②观察这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③不计算,你能一眼看出哪种组合花费最
贵,哪种组合花费最便宜吗?
为什么?
(2)探索算法
①口算44+25
你是怎么样算的?
自己想一想,算一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4+25=69
a.4+5=9
40+20=6044+25=69
b.40+20=60
4+5=944+25=69
小结:
不管是第一种方法还是第二种方法,都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板书: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②口算44+38
44+25大家都会算了,那44+38你会算吗?
板书:
44+38=82
a.4+8=1240+30=70
70+12=82
提问:
个位上4+8=12,遇到了什么情况?
谁能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
b.40+20=604+8=12
60+12=72
…
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他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③口算25+38
④“想想做做”第一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第4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你会估
计他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吗?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5+25=(元)44+38=(元)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
欢迎小朋友再次光临玩具店。
上一次我们在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应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38-25=44-25=44-38=
二、主动探索: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
你最喜欢那种算法?
2、用上面的方法完成44-25。
3、比较38-25和44-25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在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5、小结。
二、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玩具客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38-25=13(元)
玩具火车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
44-25=19(元)
玩具火车比玩具客车贵多少元?
44-38=6(元)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一)
一、情境导入。
谈话:
今天。
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吗?
这节可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
出示裤子标价28元。
营业员阿姨说:
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妈妈问:
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你从中知道那些信息?
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
(2)谈话: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那么,你们想一想,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
(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让学生在书上化除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最后根据问题写上问号。
(3)谈话: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做在草稿本上。
(4)交流:
你是怎么列式的?
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5)有不同的算法吗?
(不要求一题多解)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把问题改成“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问:
问题改了,线段图要改吗?
怎样改?
(3)学生解答。
做完后交流。
3、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
完成想想做做1-3题。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方法一:
28×3=84(元)
84+28=112(元)
方法二:
1+3=4
28×4=112(元)
(2)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方法一:
28×3=84(元)
84-28=56(元)
方法二:
3-1=2(元)
28×2=56(元)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
一、基本训练
(1)完成教材第44页第五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检查,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2)教师投影出示。
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梨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①画线段图表示题目意思。
②列出算式
③解答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4页第6题
①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②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③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45页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交流汇报解答过程。
③教师强调:
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要先求出中间的问题。
(3)完成教材第45页第8、9题。
①先画出线段图
②列出算式并解答
③教师:
你能够用几种方法解答
(4)思考题
投影出示教材第45页思考题情景图
①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答方法。
②尝试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小组合作解答
④汇报交流
三、全科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梨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
梨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方法一:
50×4=200(千克)
200-50=150(千克)
方法二:
4-1=3(千克
50×3=150(千克)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五课时练习五
(一)
一、基本训练
(1)先口算,再比一比。
55+32=55—32=55+35=
55+38=55—38=90—35=
(2)教材练习五第2题
教师用数字条卡分别出示两个数,要求学生口算这两个数的和与差。
(3)教材练习五第3题
估一估,算式的结果比50大,还是比50小?
(4)教材练习五第5题
①教师投影出示题目中的情景图和表格。
教师:
你从表格中知道哪些信息?
②教师:
根据表格的数据信息,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五第6题
①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情景图中的信息。
②独立解答情景图中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③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2)练习五第7题
(3)练习五第9题
①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②教师:
“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是什么意思?
你能够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
②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怎样计算白天鹅的只数呢?
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练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六课时练习五
(二)
一、练习指导
(1)教材练习五第10题
要求先口算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填上适当的符号。
(2)教材练习五第11题
①出示情景图,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②教师: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上板书出要解答的问题:
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三班借的书比一班和二班的总数少24本,三班借书多少本?
③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信息,然后解决问题。
(3)教材练习五第13题
①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各种物品图和价格,组织学生观察,说说各种物品的饿饿价格。
②教师:
100元可以买哪两种体育用品?
还剩多少钱?
(4)教材第48页思考题
①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师:
你从上面的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99-45=5499-54=4599-63=3699-72=27
99-81=18…
②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二、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练习中,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记录
课题
五、24时记时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某一时刻。
2.理解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会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3.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掌握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个时刻。
2.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某一个时刻。
难点:
1.会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24时记时法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今天田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提问,如:
14:
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⑴问:
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
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
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⑵出示红蓝色彩带,说明:
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
00——中午12:
00用红色彩带表示,把中午12:
00——夜里12:
00用蓝色彩带表示。
⑶问:
中午12:
00是白天还是晚上?
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情况,了解0:
00和24:
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
0:
00和24:
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结束,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始,如果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3、 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察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
⑵练习:
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
00 16:
30 下午5:
00 夜里11:
30
上午8:
00 下午4:
25 21:
34 0:
00
4、 练习:
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
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
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 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问:
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
你能把它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想想做做3、4
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想想做做5
观察火车票,问:
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讨论:
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7
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流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想想做做8
小组讨论:
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
再在班级内交流。
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 阅读课后常识部分:
“你知道吗?
”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
上午8:
00晚上8:
00
8:
0020:
00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计算时间的经过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⑴出示节目表
⑵问:
从节目表上说说“六一剧场”是几时播出?
几时结束的?
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呢?
⑶讨论计算方法。
⑷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⑴问:
你还想知道哪个节目的播放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计算“金色的童年”播放时间多长?
⑵师生共同进行计算。
强调书写的格式要求。
⑶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问:
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了几段?
应该怎样求出每天借书的时间呢?
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讨论。
2、想想做做2
提出观察要求:
图中有几家不同的商店?
它们各自的营业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
分别分成了几段?
尝试完成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并组织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算一算。
评讲交流做法和想法。
教师小结。
五、全课总结
你在今天的课中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16-14=2(小时)
(2)“金色童年”播放多长时间?
8时9时
开始结束
“金色的童年”播放30分钟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练习
一、两种记时方法的互换
1、 将下列时间改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下午2时 晚上7:
20 中午12:
00 上午8时30分
2、 将下列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21:
00 15时10分 9:
50 13:
40
二、计算经过时间
1、 8:
00——15:
40
2、 9:
30——22:
00
小结互换方法。
三、实际应用
1、 下面是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
商场:
9:
00——20:
30
超市:
6:
30——21:
00
歌厅:
12:
00——次日2:
20
分别计算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各是多长?
哪家营业时间最长?
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第三种情况的解题思路。
2、 想想做做P54.4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
里?
怎样计算?
3、 想想做做5
出示火车时刻表,问:
从这张列车时刻表张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独立完成第1、2两题,做好后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集体反馈。
问:
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一、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阅读“你知道吗?
”中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
阅读了这段文字,
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记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周末一天的安排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上个周末你们时怎样度过的,和大家说说好吗?
指名回答。
看来同学们周末的生活还真是丰富多彩呀!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好吗?
(板书课题:
周末一天的安排)
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引导学生研究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出示挂图“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引导学生观察。
问:
你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在小组里讨论。
再交流。
(1)小华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
(2)小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3)小华购书用了多少时间?
(4)小华参观动物园用了多少时间?
(5)小华制作航模用了多少时间?
在班上交流解答方法和结果。
问:
看了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你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生自己设计一张安排表。
设计好后,在小组里交流,再调整自己的活动,使活动安排更合理,更有意义。
选择一些贴在黑板上展览。
谈话:
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表安排得最合理、最科学?
三、总结评价
学习“你知道吗?
”通过刚才得认真学习,同学们都给自己周末一天做了详细的安排,希望今后你能把你的周末安排得更丰富、更科学、更合理,周末过得更愉快、更充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检查记录
课题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
5课时
教学目标
1.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和理解掌握它们的周长意义。
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周长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新课导入
1、这本书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长方形)我们用手来摸一摸,发现是平平的。
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平的)
2、出示长方形,这是___?
(引答)
3、这块手帕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正方形)这块橡皮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正方形)
4、出示正方形,这是_____?
(引答)
5、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上下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
二、新课教学
(一)研究什么
你觉得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可以来研究他们的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家想要研究的真是多,但是呢,今天我们暂时只先研究它们的边和角。
还有的我们放到以后研究。
(左右板书:
边、角)
(二)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今天老师给了你们许多纸,你能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吗?
小朋友自己找,老师也来找,你们找到了拿在手里,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老师找到了把它帖在黑板上。
2、小朋友真聪明,都找对了!
要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数、量、折、比,量了以后把结果写在你手中的长方形上)
3、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找书本帮忙。
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巡视指导)
4、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和小朋友亲自动手观察,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
谁来向全班小朋友汇报你们一组讨论的结果?
5、指名汇报:
(1)(指名说)第一个有几条边。
提问: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数)那小朋友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2)(指名说)第二个边的特征。
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叫它们是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我们就可以说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大家一起说一遍: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提问: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
(教师板书方法:
量)你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果然,你量出来的数字可以说明对边相等的。
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看。
(教师演示量)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板书方法:
折。
)问:
你是怎么折的呢?
能折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吗?
(学生上前面来折)哦,老师明白了,长方形的对边重合,所以相等。
我们一起来折一折,我们先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我们摊开来,再这样对折,这两条对边也重合,说明,这两条对边也相等。
恩,小朋友真聪明,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很有趣哦!
原来,折纸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知识。
(4)(指名说)第三个有几个角。
提问:
长方形有4个角,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指名回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
果然,长方形有4个角。
(5)(指名说)第四个角的特征。
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比)好,我们来比一比(教师演示)。
6、我们的小朋友真是棒,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有哪些啊?
我们一起说,语句说完整。
(教师板书)
7、那长方形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叫什么,你们能分别为它们取一个名字吗?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长,你能用手指指出你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把长方形纸拿出来,我们一起指一指(教师拿出长方形纸和学生一起指长宽长宽,再幻灯演示长长宽宽)
8、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吗?
(三)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来认识正方形特征。
老师这儿有一张正方形纸片,你们有没有?
(没有,只有长方形纸片。
教师把正方形纸贴上黑板。
)谁会动手将一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2、学生演示。
你的手儿真巧,老师告诉大家,他变的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
为什么说它是正方形呢?
正方形有些什么特征呢?
我们还是分小组研究,先把你手中的长方形纸照刚才那位小朋友的方法变成正方形,再用刚才我们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
数,量,折,比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得出结果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
(教师巡视指导)
3、谁来汇报你们一组的结果?
(幻灯出示)提问:
你是怎么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