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7129245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5.71KB
水质工程学练习题.docx
《水质工程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练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工程学练习题
水质工程学(Ⅰ)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管网末端出水浊度值应为()NTU左右。
A、3B、2C、1D、0.5
2、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混凝机理的是()。
A、混凝剂水解B、电性中和C、吸附架桥D、卷扫网捕
3、下列物质中,()为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硫酸铝B、磺化煤C、活性炭D、沸石
4、絮凝工艺中,在机械搅拌、水力搅拌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絮凝称为()。
A、异向絮凝B、同向絮凝C、结团絮凝D、接触絮凝
5、下列因素中,对于絮凝速率影响最小的是()。
A、颗粒粒径B、颗粒浓度C、水的pH值D、搅拌强度
6、下列絮凝池中,设计停留时间最短的是()。
A、隔板絮凝池B、折板絮凝池C、机械搅拌絮凝池D、小网格絮凝池
7、下列公式中,不能用于计算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度的是()。
A、斯托克斯公式B、牛顿公式C、肯奇公式D、阿兰公式
8、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中,雷诺数(Re)校核是为了控制()。
A、水平流速B、截留沉速C、水流流态D、重力影响
9、斜板、斜管沉淀池倾角一般取(),倾斜方向与进水方向()。
A、30°,相同B、30°,相反C、60°,相同D、60°,相反
10、下列情况下,对澄清池接触絮凝区工作稳定性影响最小的是()。
A、池内气泡的积聚B、原水浓度的增大
C、处理负荷的突然增大D、加药量的突然增大
11、与随机絮凝相比,结团絮凝工艺的优势在于()。
A、提高了絮凝速率B、提高了絮体有效密度
C、降低了加药量D、降低了出水浊度
12、下列机理中,不属于颗粒迁移机理的是()。
A、截留B、沉淀C、网捕D、扩散
13、滤池过滤周期与()无关。
A、滤速B、原水水质C、单池面积D、滤层水头损失
14、滤池反冲洗中,当滤料开始流态化之后,反冲洗流速的继续增大不会增大()。
A、水头损失B、滤层膨胀度C、空隙率D、最小流态化冲洗流速
15、下列滤池配水系统中,应用于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是()。
A、穿孔滤板B、穿孔管C、长柄滤头D、滤砖
16、给水处理工艺中,单层石英砂滤料滤速一般取()m/H。
A、6-8B、8-10C、10-12D、12-14
17、下列消毒剂中,需要与氯消毒配合使用的是()。
A、氯胺B、二氧化氯C、漂白粉D、臭氧
18、下列膜滤技术中,所需跨膜压差最高的是()。
A、超滤B、反渗透C、微滤D、纳滤
19、下列杂质中,可以通过超滤进行有效去除的是()。
A、细菌B、三氯甲烷C、溴乙酸D、Fe2+
20、在常温,低浓度条件下,()最先被钠离子交换树脂去除。
A、NH4+B、Mg2+C、Ca2+D、K+
二、思考题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哪几大类指标?
针对每一大类,试分别列举1~2项指标加以说明。
2、为何低温低浊水难于处理?
应对措施有哪些?
3、为什么斜管沉淀池,澄清池均能获得大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
试从机理角度加以分析。
4、图示说明为何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层含污能力优于石英砂单层滤料。
5、已知卡曼—康采尼公式如下所示,试分析等速过滤条件下过滤周期中过滤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说明通过何种方式保证过滤周期中滤速相等。
6、为何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工艺后还需要加氯进行消毒?
7、若原水铁锰较高,采用超滤工艺能否达到处理效果?
为什么?
若可行,试写出工艺流程,若不可行,试分析可行处理工艺流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通常可以分成()类。
A、1B、2C、3D、4
2、()通常采用光散射原理测定。
A、溶解性总固体B、浊度C、有机物D、悬浮物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是()。
A、CODB、BOD5C、CODMnD、TOC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水质常规指标中微生物指标有()项?
A、3B、4C、5D、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体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A、ⅠB、ⅡC、ⅢD、Ⅳ
6、假设消毒时的细菌灭活速率与细菌个数为一级反应关系,消毒过程中,细菌数量从n0减少到n0/2需要10s,则从n0/2减少到n0/4需要的时间是()s。
A、5B、10C、20D、40
7、对于一级反应,采用不同的理想反应器形式,达到相同反映效果所需反应时间最短的是()。
A、CSTRB、CMBC、PFD、CMB和PF
二、多项选择题
1、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的是()。
A、溶解性有机物B、细菌C、Ca2+D、胶体
2、微污染水源水可采用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有()。
A、常规处理加软化处理B、预处理加常规处理
C、强化常规处理D、常规处理加深度处理
3、在饮用水的预处理加常规处理工艺中,预处理可以采用()。
A、粉末活性炭B、颗粒活性炭C、生物处理D、膜分离
一、单项选择题
天然胶体中,胶体颗粒能长期处于聚集稳定状态,其主要原因是颗粒间下述()的作用?
A、范德华引力B、静电斥力C、重力D、浮力
2、如果能够降低胶体的(),就可以使胶体间的静电斥力降低,从而降低胶体间的最大排斥能峰。
A、总电位B、ζ电位C、吸附层D、扩散层
3、混凝过程中,影响水中憎水胶体颗粒相互凝聚的主要因素是()。
A.胶体表面水化膜的阻碍作用;B.胶体表面电荷的排斥作用;
C.胶体表面细菌菌落的阻碍作用;D.水中溶解杂质的布朗运动。
4、胶体表面的ζ电位在胶体稳定与凝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关于ζ电位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表面的ζ电位在数值上等于胶核表面的总电位;
B.胶体表面的ζ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吸附层中电荷离子所带的电荷总和;
C.胶体表面的ζ电位在数值上等于扩散层中电荷离子所带的电荷总和;
D.胶体表面的ζ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吸附层、扩散层中电荷离子所带的电荷总和。
5、关于胶体的ζ电位叙述正确的是()。
A.同类胶体在不同水体中表现出的ζ电位一定相同;
B.不同类胶体在相同水体中表现出的ζ电位一定相同;
C.胶体的总电位越高,ζ电位越高;
D.胶体的ζ电位越高,颗粒之间越不容易聚集。
6、下面对黏土胶体压缩双电层能力最强的离子是()。
A、SO42-B、Ca2+C、Al3+D、Na+
7、一些不带电荷甚至带有少量与水中胶体相同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可以通过()作用与胶体进行吸附。
A、静电吸附B、压缩双电层C、氢键、范德华力D、卷扫与网捕
8、原水中投加铝盐混凝剂形成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沉淀物直接吸附水中细小胶体颗粒,从而形成大的絮体,该混凝过程主要机理是()。
A、压缩双电层B、电性中和C、吸附架桥D、卷扫网捕
9、下列机理中,()不能被认为是混凝作用机理。
A、电解质水解B、电性中和C、吸附架桥D、卷扫网捕
10、下列混凝剂中,()是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A、硫酸铝B、三氯化铁C、聚丙烯酰胺D、聚合氯化铝
11、水处理工艺中,混凝工艺实际上分为()个步骤。
A、1B、2C、3D、4
12、混凝过程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一般为(),至多不超过()。
A、10~30s,2minB、20~40s,1minC、20~40s,2minD、10~30s,1min
13、以下关于水力混合与机械混合相比较的主要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机械设备,故不消耗能量;
B.水量变化对混合效果影响大;
C.维护管理简单;
D.管式混合可不设混合池。
>、在混凝过程中,扰动水体产生的速度梯度G值常常作为絮凝池的控制参数,以下关于G值的说法()是正确的。
A.在混凝过程中,G值大小与水质无关;
B.在絮凝过程中,G值应逐步由大到小;
C.改变水力搅拌絮凝池G值大小的工程措施是改变混凝剂投加量;
D.调整机械搅拌絮凝池G值大小的工程措施是改变水头损失大小。
15、在絮凝池设计中,一般要求絮凝过程中G值由大到小,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絮凝体相互碰撞机会;
B.减少流体搅拌功率;
C.增大流体剪切力;
D.减少絮体相互碰撞时的破碎。
16、絮凝池的动力学控制参数G值和GT值分别为()。
A、50~70s-1,103~104B、20~50s-1,104~105
C、20~70s-1,103~104D、20~50s-1,104~105
17、在异波折板反应池中,同一段水流的速度()。
A、均相等B、从大到小C、从小到大D大小交替变化
18、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一般采用()连接。
A、穿孔花墙B、渠道C、管道D、穿孔花墙后接管道
19、折板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A、12~20minB、10~15minC、6~15minD、10~30min
20、机械搅拌絮凝池沿池长方向一般设()级搅拌机,转速(),用栅墙或穿孔花墙分隔,水从其中串联通过。
A、最少3级,从大到小;B、最多3级,从大到小;
C、3~4级,从大到小;D、3~4级,从小到大
21、与絮凝剂接触的池内壁、设备、管道和地坪,应根据絮凝剂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A、防腐B、防锈C、防渗D、防护
22、絮凝池宜布置成()。
A.两组或多组串联;
B.两组或多组并联;
C.前边1组接后边2组并联;
D.前边两组并联后接1组。
二、多项选择题
1、胶体颗粒十分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由于在颗粒表面发生的一些反应,使胶体颗粒的表面带有电荷。
胶体颗粒表面带电的原因主要有()。
A.胶体颗粒表面对水中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B.胶体颗粒表面基团的溶解;
C.胶体颗粒表面分子的电荷;
D.胶体颗粒表面电荷的聚集。
2、对于胶体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由胶核、电位形成离子、反离子构成;
B.胶体由胶核、电位形成离子、自由反离子和束缚反粒子构成;
C.胶体由胶核、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
D.胶体由胶核及其周围双电层构成。
3、对絮凝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絮凝过程中颗粒逐渐增大,为进行有效碰撞,搅拌强度应逐步增大;
B.完善的絮凝不仅与搅拌强度有关,还与絮凝时间有关;
C.由于水流促使颗粒发生碰撞的絮凝称为异向絮凝;
D.用以衡量异向絮凝强度的指标为速度梯度。
4、硫酸铝投加到水中后,可起到()作用。
A、压缩双电层B、电性中和C、吸附架桥D、卷扫网捕
5、不同混凝剂投加到水中发生混凝作用时,会出现()现象?
A、分子量不同的两种电解质同时投加到水中,分子量大的先被吸附到胶体表面;
B、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的分子量小的电解质会被分子量大的电解质置换出来;
C、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的分子量大的电解质会被多个分子量小的电解质置换出来;
D、投加较多电解质时,胶体颗粒表面的ζ电位可能发生逆转。
6、对于凝聚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
B、在此期间发生的碰撞凝聚称为异向絮凝;
C、在此期间发生的碰撞凝聚称为同向絮凝;
D、颗粒间的碰撞主要受布朗运动作用。
7、下列关于饮用水处理中混合作用和要求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混凝作用是通过投加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相互聚集成大粒径颗粒悬浮物沉淀到絮凝池中国;
B、混凝过程是指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
C、在凝聚阶段,主要是机械或水力扰动水流发生同向絮凝;
D、在絮凝阶段,相互凝聚的悬浮颗粒随水流速度梯度的减小而增大。
8、提高水的pH值,可以向水中投加()。
A、石灰B、碱式氯化铝C、氢氧化钙D、碳酸钠
9、混凝中关于投加助凝剂的作用,正确的有()
A.聚丙烯酰胺(PAM)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
B.石灰、氢氧化钠主要促进混凝剂水解聚合,没有混凝作用;
C.投加氯气破坏有机物干扰,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
D.投加粘土颗粒提高颗粒碰撞频率,增加混凝剂水解产物凝结中心,既有助凝作用又有混凝作用。
10、处理低温低浊水时,可选用的混凝剂有()。
A、聚合硫酸铁B、三氯化铁C、硫酸铝D、聚合氯化铝
11、下列絮凝池中,()一般可用于小型水厂。
A、机械搅拌絮凝池B、隔板絮凝池C、网格絮凝池D、栅条絮凝池
12、设计机械絮凝池时,宜符合以下要求()。
A.絮凝时间为15~20min;
B.池内设3~4档搅拌机;
C.搅拌机桨板边缘处线速度宜自第一档0.5m/s逐渐减至末档0.2m/s;
D.池内宜设置防止短流的设施。
13、混凝剂投入水中后需迅速混合,不同的混合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有关混合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泵混合迅速,不必另行增加能源;
B.管式静态混合管道阻流部件扰动水流发生湍流混合,不耗用能量;
C.机械搅拌混合快速均匀,需要另行增加设备,耗用能量;
D.水力混合池利用水流跌落或改变水流速度、方向产生湍流混合,不耗用能量。
14、水力混合一般对()有要求。
A、投药点位置B、投药方式C、水流速度D、管径大小
15、利用水泵叶轮混合时,应符合的条件有()。
A.在水泵压水管投药;
B.在水泵吸水管投药;
C.取水泵距反应池一般在120m之内;
D.取水泵距反应池距离没有要求。
16、以下关于混合设施的叙述中,()是错误的。
A.混合设施应使药剂与水充分混合,一般采用长时间急剧搅动;
B.当处理量变化大时宜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C.当水厂远离取水泵站时宜采用水泵混合;
D.]机械搅拌混合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水厂。
1、某水厂采用精制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其最大投加量为35mg/L,水厂规模为105m3/d,自用水量为4%,混凝剂每日调制3次,溶液浓度按10%计,溶解池容积为多少m3?
2、原水总碱度为0.1mmol/L(以CaO计),投加精制硫酸铝(含Al2O3约16%)26mg/L。
若剩余碱度取0.2mmol/L,水厂石灰(纯度50%)投加量为多少Kg?
3、某水厂日处理水量12000m3,地面水源总碱度为20mg/L(以CaO计),三氯化铁(以FeCl3计)投加量15.4mg/L,剩余碱度取0.4mmol/L(以CaO计),则水厂石灰(纯度50%)投加量为多少?
若水厂采用NaOH代替石灰调节碱度,所需的NaOH投加量为多少mmol/L?
4、某水厂拟采用水泵混合,处理水量为Q=24000m3/d,经两条直径均为400mm,长度均为100m的并联管路送往水厂絮凝池,若正常工作时每条管道内总水头损失为0.45m,则管道内的水流速度梯度为多少?
(μ=1.14×10-3Pa•s,ρ=1000Kg/m3)
5、某水厂规模为720m3/h,水厂自用水量为5%,其中沉淀池排泥水为2%,滤池冲洗水为2%,其它生产用水1%,水厂内设有两个系列构筑物,每一系列采用尺寸完全相同的机械搅拌絮凝池串联,搅拌功率分别为120W、80W、40W,总絮凝时间18min,则絮凝速度梯度为多少?
(μ=1.14×10-3Pa•s)
6、有一流量为5000m3/d的机械搅拌絮凝池共分三格,每格容积174m3,在15°C时计算出各格速度梯度G1=75s-1,G2=50s-1,G3=25s-1,如果将该池改为三段流速的水力搅拌絮凝池,各格速度梯度不变,不计隔板所占体积,则第一格水力搅拌絮凝池前后水位高差为多少?
(μ=1.14×10-3Pa•s,ρ=1000Kg/m3)
7、一座机械搅拌絮凝池,顺水流分为3格,每格容积40m3,G值依次为G1=70s-1,G2=45s-1,G3=25s-1,该絮凝池平均G值为多少?
(μ=1.14×10-3Pa•s,ρ=1000Kg/m3)
8、某水厂拟建的机械搅拌絮凝池池宽4m,池长12m,平均水深2m,沿长度方向均匀布置3个搅拌机,电机所耗功率分别为233W、83W和17W,总效率为60%,则该池的平均G值和第一格G值各为多少?
(μ=1.14×10-3Pa•s,ρ=1000Kg/m3)
9、已知某水厂规模50000m3/d,自用水量5%,波纹板反应池设计两组,平均水深3m,每组分3段,各段池宽相等均为9.8m,其中前段共5个廊道,每个廊道宽0.55m,中段共4个廊道,每个廊道宽0.75m,末段共4个廊道,每个廊道宽0.95m,水流在波纹板间来回水平流动,波纹板反应池总水头损失0.4m,不计波纹板厚度,则反应池总停留时间为多少?
末段流速约为多少?
10、一组折板絮凝池流量Q=0.304m3/s,絮凝池分为3段,每段长与池宽相等为1.6m,第一段异波折板,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平行直板,已知异波折板峰速v1=0.25~0.35m/s,谷速v1=0.10~0.15m/s,则峰距和谷距各位多少?
11、某折板絮凝池分为3段,第一段为异波折板,絮凝时间3min,水头损失0.2m,第二段同波折板,絮凝时间6min,水头损失0.15m,第三段平行直板,絮凝时间6min,水头损失0.08m,则该池平均速度梯度为多少?
12、设计隔板絮凝池,单池处理水量为0.43m3/s,其首段水深不宜小于多少?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颗粒达到一定浓度,不论加与不加混凝剂,都可能产生()。
A、拥挤沉淀和压缩沉淀B、压缩沉淀C、自由沉淀D、絮凝沉淀
2、自由沉淀颗粒的沉淀速度依据所处的水流状态不同,有()个计算公式。
A、1B、2C、3D、4
3、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速度表达式有斯托克斯(Stocks)公式、牛顿(Newton)公式、阿兰(Allen)公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A、适用的沉淀池水深不同;
B、适用的悬浮物浓度不同;
C、适用的颗粒沉淀阻力系数不同;
D、适用的沉淀池水面大小不同。
4、密度比水大的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速度通常根据颗粒表面绕流雷诺数大小分别计算,其主要原因是()。
A、颗粒在水中受的重力不同;
B、颗粒所受阻力大小不同;
C、颗粒所受水的浮力大小不同;
D、颗粒沉淀时速度方向不同。
5、理想沉淀池必须满足()个假设条件。
A、1B、2C、3D、4
6、根据理想沉淀池基本假定条件,分析平流沉淀池的实际沉淀过程得出的如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随实际沉淀池沉淀深度增加,颗粒不易沉到池底,总去除率低于理想沉淀池去除率;
B、在水平方向的流速不相等,出现短流,部分颗粒带出池外,总去除率低于理想沉淀池去除率;
C、由于出口水流扰动,部分颗粒带出池外,总去除率低于理想沉淀池去除率;
D、沉到池底的颗粒因扰动会返回水中随水流带出池外,总去除率低于理想沉淀池去除率。
7、某理想沉淀池截留沉速u0=4.0cm/min,有一混合均匀的水流含有沉速分别为u1=2.0cm/min和u2=4.5cm/min的两种颗粒,进入该池后按理想沉淀池条件进行固液分离,若这两种颗粒的重量各占总重量的一半,则颗粒总去除率为()。
A、25%B、50%C、75%D、90%
8、某平流沉淀池出水堰长12m,该沉淀池处理水量不宜超过()m3/m•d。
A、2400B、3600C、4800D、6000
9、平流沉淀池长宽高分别为L、B、H,以下关于沉淀效率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容积和深度不变,长宽比L/B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率;
B、容积和深度不变,长深比L/H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率;
C、平面面积不变,长宽比L/B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率;
D、平面面积不变,长深比L/H增大后可以提高去除率。
10、平流沉淀池沉淀效率与深度无关,但深度又不能设计过浅,其主要原因是()。
A、较小的水深作用水头小,排泥不畅;
B、沉淀颗粒过早沉淀到池底,会重新浮起来;
C、深度方向水流分布不均匀;
D、易受风浪等外界因素扰动影响。
11、某水厂有2座平流沉淀池,处理水量和平面面积相同,分别处理水库水和河流水,则关于这两座平流沉淀池特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座池子表面负荷或截留沉速一定相同;
B、两座池子去除水中颗粒物的总去除率一定相同;
C、两座池子雷诺数一定相同;
D、两座池子长宽比一定相同。
12、为防止平流沉淀池出水带出悬浮颗粒,应采用下述哪种措施()?
A、增设纵向导流墙;
B、增加溢流堰长度;
C、增加进水穿孔墙孔口流速;
D、增大沉淀池水深。
13、异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水流方向与泥的流向()。
A、相同B、相反C、垂直D、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14、关于斜管沉淀池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上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
B、上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
C、同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水平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
D、侧向流斜管沉淀池中,水流向上流动,沉泥沿斜管壁面向下运动;
15、衡量沉淀池水力状态的参数有()。
A、雷诺数B、弗劳德数C、水力半径D、雷诺数和弗劳德数
16、上向流斜板沉淀池清水区的保护高度和底部配水区高度分别不宜小于()m和()m。
A、1,1.2B、1.2,1.2C、1.2,1.5D、1,1.5
17、按理论分析下述斜板沉淀中斜板构造对沉淀效果产生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斜板长度越长,沉淀面积越大,沉淀去除率越高;
B、斜板倾角越大,截留沉速越小,沉淀去除率越高;
C、斜板间距越大,沉淀面积越大,沉淀去除率越高;
D、斜板间轴向流速越大,截留沉速越小,沉淀去除率越高;
18、斜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是指处理水量与()的比值,该值与同样表面积的平流沉淀池表面负荷值。
A、沉淀池表面积,相差不大
B、各斜板总面积之和,相差较大
C、各斜板总水平投影面积值和,相差较大
D、配水穿孔墙面积,相差较大
19、斜板(管)的液面负荷是指()单位池面面积的处理水量,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一般可采用()m3/m2•h。
A、进水区,9~11B、斜板(管)区,5~9
C、沉淀区,9~11D、出水区,5~9
20、下列有关上向流斜管沉淀池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大于1.5m;
B、斜管的放置倾角为60°;
C、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
D、斜管管径为35mm。
21、有一座竖流式沉淀池,其上升流速为V,经加设斜板后为斜板沉淀池,如果斜板投影面积按竖流式沉淀池的4倍计算,则改造后斜板沉淀池的临界沉速和去除效率与原有竖流式沉淀池相比,下列观点何项是正确的()。
A、斜板沉淀池可全部去除的最小颗粒沉速是U0=V/4;
B、斜板沉淀池可全部去除的最小颗粒沉速是U0=V/5;
C、斜板沉淀池去除率是竖流式沉淀池的4倍;
D、斜板沉淀池去除率是竖流式沉淀池的5倍。
22、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mg/L的原水。
A、1000B、3000C、4000D、5000
23、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比平流沉淀池(),比斜管沉淀池()。
A、短,长B、长,短C、长,长D、短,短
24、气浮池一般宜用于浊度小于()NTU及含有藻类等低密度悬浮物的原水。
A、50B、100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质 工程学 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