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一.docx
- 文档编号:27126670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48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一.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试题
(一)
综合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5、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
毛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A.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6、“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7、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8、《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9、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
D.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
10、“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
1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物质资料生产
D.扩大再生产
1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B.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C.使用价值与价值两者互相决定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
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交换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在()
A.简单价值形式与扩大价值形式之间
B.扩大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之间
C.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之间
D.简单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之间
17、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指()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的工资是()
A.工人的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根据自己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20、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C.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D.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3、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4、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5、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日正式实施。
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
这一变,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6、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B.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
C.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生产的社会形式
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D.自然分工
8、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B.货币的价值
C.商品的供求关系
D.国家的经济政策
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降低
B.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降低
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是()
A.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B.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C.为加速资本的周转找到了途径
D.说明资本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周转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石兽是“镇水”用的。
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
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
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
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
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
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
“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服膺。
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块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
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6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辨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并举例说明之。
(9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
1、B
2、C
3、A
4、B
5、C
6、B
7、B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D
16、B
17、D
18、B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10分)
1、ABD
2、ABD
3、ABD
4、BD
5、ABCD
6、ABCD
7、AB
8、ABCD
9、ABCD
10、AB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
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综合 复习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