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各章节题目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7125213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60.84KB
马克思各章节题目汇总.docx
《马克思各章节题目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各章节题目汇总.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各章节题目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 )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B.继承者C.主要内容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B.崇高理想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剩余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23.()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论》
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相对和平 B.世界大同C.对话与对抗
D.发展与不平衡E.联合与竞争
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 B.唯意志主义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E.存在主义
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
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
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改革开放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E马克思的理论创造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是:
( )
A.继承B.创新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E.与时俱进
9.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
( )
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E.祖国的未来
10.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要有()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12.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
1.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
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联系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实事求是的方法D.矛盾分析法
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A. 可知性B.客观性C.偶然性D.随机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B.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社会规律的间断性D.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
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
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22.马克思说: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这说明了()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
这种说法违背了()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
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6.新事物是 ( )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7.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意识的创造性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A.不可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
2.“我思故我在”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
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
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
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
A.直接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
这件事说明( )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D.反映论E.先验论
2.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
A.抽象性B.间接性C.直接性D.内在规定性E.形象性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表明()
A.感性认识不可靠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一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5.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7.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
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
C.逻辑证明和实践并列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
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
8.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2.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
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
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各章 题目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