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27123249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4.71KB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学案中图必修1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歌诀法记忆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地水生土之分。
相互作用与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2.歌诀法记忆自然带的分布
热雨湿热有雨林,南北十度赤道分;
热季热草都有草,西岸热沙沙尘滚;
大陆东西亚热带,阔叶硬叶要区分;
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漠草林;
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有此型;
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少居民。
1.自然地理要素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图表解读
[信息获取]
(1)撒哈拉沙漠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上,常年受副热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也在气候的影响下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特征。
(2)非洲的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同在赤道附近,却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主要原因就在于地貌的差异导致了气候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生物、土壤。
这说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问题探究
[典故中的地理]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大意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思考探究:
1.“蝴蝶效应”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提示:
整体性。
2.材料中说明了地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知识升华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荒漠环境。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理解方法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
关联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就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以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典题印证
[典例] (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思维流程]
[答案]
(1)C
(2)A (3)B
1.地域分异规律
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示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自然带
(1)定义: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称为自然带。
(2)特点:
各自然带各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也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每个自然带都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
3.理想大陆
地面上如果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的干扰,叫做“理想大陆”。
4.纬度地带性
(1)概念: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2)产生:
热量为基础、水分起作用。
(3)分布:
低纬度、高纬度。
5.经度地带性
(1)概念:
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产生
(3)分布:
中纬度。
6.垂直地带性
(1)产生: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垂直地带性。
(2)垂直带谱:
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7.非地带性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温馨提示] 不同自然带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而是存在一个过渡带。
图表解读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信息获取]
(1)图中植被带类型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_、C常绿阔叶林。
(2)该山地垂直变化的原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问题探究
[诗词中的地理]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思考探究: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什么地域分异规律?
提示:
纬度地带性。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热量。
知识升华
一、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比较:
比较项目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二、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2.基带与山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通过基带名称可确定山地所在热量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的因素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发育程度往往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相对高度及山体海拔有关。
具体如下图所示:
5.影响雪线的因素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坡向、降水量等。
具体分析如下:
三、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相应纬度为海洋)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地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线狭长延伸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方法技巧
分析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
解决该类问题一般有两个思路:
(1)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本因素
①热量条件差别大,水分条件差别小,则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②水分条件差别大,热量条件差别小,则为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③水热条件随高度而变化,则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依据自然景观(自然带)更替方向
①南北方向(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则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②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变化方向)更替,则为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③垂直方向更替,则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典题印证
[典例] (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思维流程]
[答案]
(1)A
(2)D
[对点训练]
对点练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解析:
1.C 2.C 图示反映了由于森林破坏,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点练二: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4.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光照D.海拔高度
5.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
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
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
D.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阳坡,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
解析:
3.B 4.A 5.C 第3题,从水平方向看,甲所在地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在纬度要高,根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甲处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4题,从水平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和山地自然带的倾斜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第5题,纬度越低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可能越多;纬度较高的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与其同纬度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同。
6.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
(3)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_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
第
(1)题,由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②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
(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自然带不同,但其气候成因都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第(3)题,没有画出的是中纬度内陆的温带荒漠带,因此不能详细呈现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4)题,理想模式下没有考虑洋流、地形起伏等因素。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②④ ④⑤
(3)温带荒漠带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4)洋流、地形起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三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区域 差异 地域 异教 学案中图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