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习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7121487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0.70KB
翻译学习方法.docx
《翻译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学习方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译学习方法
同声传译学习方法
1.同声传译概述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
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国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的几所高校在国内率先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口译课程,进行了同声传译教学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
大量的国际会议引发了市场对同声传译的旺盛需求。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次将口译课列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
随后国内各高校外语院系纷纷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口译课程,一些院校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翻译专业或翻译系,专门培养口译人才。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
目前在我国高校任教的口译教师绝大多数都属于“半路出家”,他们既非专业译员出身,又非口译专业毕业。
尽管他们目前承担着口译教学工作,但却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同传训练,也不曾有过任何同传实践,所以对同声传译非常陌生急需“脱盲”,否则将难以胜任同传教学。
除了师资原因之外,还由于课时、设备、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各院校基本上只教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则教得很少或者不教,有的即使教了,也只用几周时间一带而过。
鉴于以上原因,我国每年从院校毕业的同传译员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由于同声传译的高难度和高回报,为数众多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译从业人员和口译爱好者们都迫切地希望了解和学习同声传译。
但是由于社会上具有资质的同传教学机构严重不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注定无法通过系统的院校进修来学习同传。
由于同声传译对从业者的双语能力和个人素质要求很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它抱有某种神秘感,因而对学习同传敬畏有余信心不足。
但是从笔者自学和教授同声传译的经历来看,具有良好双语基础和灵活反应能力的同传爱好者,只要有科学的方法和顽强的毅力,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同声传译技术的。
当然,自学同传必须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学员若没有经过循序渐进成效可见的前期训练便直接尝试同传,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同传的自我训练方式按操作的难易可以分为影子练习、倒数练习、视译、广播电视同传和网上同传等几种。
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自学同传时的经验和体会,对上述五种训练方法逐一加以介绍,以期对同传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2.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
2.1影子练习(shadowing)
影子练习要求学员在倾听源语讲话的同时,以落后于讲话人2至3秒的时差,如影随行般地用同一种语言将讲话内容完整准确地复述出来。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学员可以将时差逐渐拉大到落后于讲话人半句到一句话,复述的材料也宜从母语发言转为外语讲话,方式则应从对源语讲话所有字词的忠实复述,改为对讲话内容的概括和综述。
影子练习的目的是要使学员适应“一心多用”的同传工作方式,初步具备能同时处理听辩、理解、记忆、复述、监听等多重任务的能力。
影子练习虽然不要求学员进行实质性口译,但它作为一种同声传译的入门练习手段,却一直受到中外口译培训机构的青睐。
2.2倒数练习(backwardscounting)
倒数练习的做法如下:
1)学员听一段讲话录音或合作伙伴的现场发言,同时从一个百位或十位数(如200或90)由大到小匀速地倒数下去。
训练过程中若源语讲话还未结束但数已数完,学员应接着从某个数开始继续倒数,直至讲话完毕。
2)待一段讲话结束后,学员随即复述刚刚听到的讲话内容。
复述应力求准确详实,为了便于核实倒数是否有误以及复述是否完整准确,学员可将上述过程录音或请他人见证。
倒数练习也是口译培训机构惯常采用的一种入门阶段的同传训练方法。
倒数练习与影子练习相比难度明显加大,它强制性地在译员听辨源语的过程中设置了注意力干扰,以进一步促使学员养成边听边说的工作习惯。
倒数练习较为真实地模拟了同传译员在处理源语听辨、理解、记忆和译语发布、监听等多重任务时可能面临的注意力分配危机;此外,倒数后的复述练习也迫使学员因为短时记忆力的不足而抛开源语词语外壳记忆语篇意义,随后“以独立于语言等值的方式自由地表达思想”。
所以在复述源语信息的方式上,倒数练习与同声传译也非常相似。
由此可见,倒数练习使学员向认识和体验同传又迈进了一步。
2.3视译练习(sightinterpreting)
视译练习有以下三种不同方式:
1)学员手持讲稿,边默读边连贯地大声说出译文,做到看到哪儿说到哪儿,中间不得有过多的犹豫和停顿。
2)合作者和学员各执一份讲稿,前者朗读文稿,后者根据前者的朗读速度和节奏,对照着文稿轻声译出讲话人已说出的内容。
3)待上述练习做得比较熟练后,合作者在朗读过程中故意偏离讲稿适度临场发挥,为学员的听辨和阅读过程设置障碍,学员则随机应变悉数译出。
在视译练习的起始阶段,学员应先认真阅读讲稿,待扫清了理解和语言障碍后再进行看稿口译。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学员应逐渐压缩译前准备的时间,最终做到拿起讲稿便能口译。
做视译练习时学员的声音不能盖过合作者的声音,否则便听不清源语讲话,无法跟上讲话人的节奏。
与影子练习和倒数练习不同的是:
视译练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同传训练手段,也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工作方式,因为“在我国各地举行的国际会议上,90%左右的发言者都有发言稿,至少也有发言提纲。
”尽管视译练习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形式,但它与同声传译仍有诸多不同。
1)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同传箱里戴着耳机接听会议发言,并通过话筒将口译文同步传达给听众;而学员在做视译练习时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这样做。
2)视译训练通过文字和图像刺激使译员获得源语信息,同声传译则通过语音刺激使译员辨识和理解源语讲话的意义和情感,因此视译训练从工作方式上看仍有别于同声传译。
3)听、看、译同时进行的视译练习,迎合了中国人学外语时先将声音符号转换成文字后再领悟其意义的习惯;同时由于文字和图像对人脑刺激后产生的激荡和停留期要比语音刺激长,所以做视译练习时译员易受源语文稿的词序和句子结构的干扰,难于迅速脱离源语词语外壳的束缚,进行法国释意学派所倡导的“解释性翻译”。
尽管如此,视译练习与同声传译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1)视译要求译语产出与源语发布同步进行,因此译员在听完一段讲话后,无法按目的语表达习惯对源语词序先作出较大调整,然后再给出译文,他只能按源语讲话的句子顺序将先听到的和看到的先译;此外由于时间的限制,译员也无法对刚刚发布的译语进行过多的修正和补充,他必须尽量让译语的产出一次成型。
这一点与同声传译非常相似。
2)由于时间限制,视译与同传译员都必须做到眼、耳、口并用,以便在同一时间处理好双耳分听、信息预测、断句、试译以及译语的重组、发布、修正与监听等多重任务;同时译员还需灵活运用推理、概括、解释、挪位、添加、删简、重复等技巧,保证译语的顺利产出。
3)通过视译练习,学员学会在领受口译任务之后认真分析讲稿,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积累主题知识,扫除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和术语障碍,并尽可能地事先准备好发言稿的译文(至少也应打好译文腹稿),以取得更好的传译效果。
这一过程与同传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非常相似。
以上各点正是视译练习对于同传学习的价值所在。
2.4广播电视同传(radioandtvinterpreting)
即学员对正在播报或事先录制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同声传译。
具体操作如下:
(1)广播同传。
学员收听bbc、voa或chinaradiointernational等电台的广播节目,边听边进行同声传译。
(2)电视同传。
学员对正在收看或事先录制的电视节目进行同声传译。
目前大陆地区的学员可以利用的英语电视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cctv-9)以及部分省市电视台的英语节目。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广东省,学员还可以通过收看cnn、bbc、abc、cbs或香港的pearl、world等电视台的英文节目进行英汉同声传译训练。
广播电视同传,尤其是电视同传,也是一种真实的口译工作方式,在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曾被中央电视台频频用于对战事的直播。
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很强,而且含有极为丰富鲜活的语言素材,节目本身涉及的也是一些能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因而易于激发学员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
1)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异常丰富,并非所有的节目都适用于同传练习。
初学者宜从访谈类节目(如cctv-9的“dialogue”)开始练起,再逐渐过渡到对整点新闻类节目进行同声传译。
因为新闻节目的稿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其语体正式、结构复杂、信息频密,初学者若试图对其实施同传,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对初学者而言,若其传译努力频频受挫,会使他们对同声传译“望而生畏”,丧失信心。
而访谈类节目轻松活泼口语色彩浓厚,加之其语法结构简单语意明确,信息的密集度也远不像整点新闻那么高,所以学员的传译更易于取得成功。
2)由于大多数同传学员的母语水平要明显高于其英语水平,因此广播电视同传宜从英译汉开始再慢慢过渡到汉译英,以降低训练难度,培养和保护译员的自信心,同时这也符合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使用译员时坚持的一条原则,即:
同声传译应该是从外语到母语的单向口译。
3)为了确保节目收听与译语发布互不干扰,改善学员源语听辨和译语监听的训练效果,受训者应戴上耳机工作,从而使训练的技术手段更接近同声传译。
4)与视译和电视口译相比,广播口译更具有挑战性。
因为做视译和电视口译时,译员听力的不足可以通过阅读文稿或辨认字幕来弥补,同时电视画面还可以提供包括讲话人的表情、手势、语音、语调和现场气氛等在内的丰富的副语言信息,使学员置身于动态的交际环境中,这必然有助于学员对源语信息的理解,使其译语的产出更加简练准确。
但是广播口译却缺乏上述有利条件,因为“译员看不到讲话人,只能凭借耳机内传来的声音进行口译,这是对译员听力的考验,也是对他的挑战。
”
2.5网上同传(internetinterpreting)
网上同传是笔者在自学同声传译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条全新高效的训练途径。
其具体做法如下:
在国际互联网上登陆某些特定网站,借助mediaplayer、realplayer(或realoneplayer)等播放器,对其提供的视频节目进行同传。
网上同传方便快捷、节目内容生动丰富、操作不受时间限
制,因而具有另外四种训练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
下面笔者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英语网站,供同传爱好者参考。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
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
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都是件好事。
目前,相关的统编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
这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的编写思路。
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行练习。
这是一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
因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译句,而是篇章的翻译。
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的工作实际了。
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带来一些不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缺乏认识。
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页“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中提到参考书,明确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瑞昌等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句为单位探讨翻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
我们如果把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
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
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为其中对话,描述,心理描写,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
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上都有差异。
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都有粗略的说明。
请学员认真看一下,并可结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的掌握。
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可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正式体,非正式体等。
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很清楚。
如“汤姆病了,今天没去上学”,如果说tomdidntgotoschool,becausehewasill.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而如果说tomwasill,sohedidntgoto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
beingill,tomdidntgotoschool或tomdidntgotoschoolbecauseofillness.都是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因从句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
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
如accordingto和inaccordance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isimportant和itisof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体。
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horseisausefulanimal;ahorseisausefulaninal;horsesareusefulanimals。
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
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
所以,我们在接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句子:
afteranhourofclimbing,wefinallyfoundourseluesatzhurongpeak,theveryapexofmt,hengshan,towering1,296mabovethesealevel.我们可以从after?
?
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afterwehadclimbedforan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体,另外,apex,顶峰,巅峰,与之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summit,更高于top.再有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ittowers1,296mabovesea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可译为:
“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祝融峰。
”而不译作:
“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公尺”。
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义学等方面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
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息引导出未知信息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rheme)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语言就不那么顺,也就是破坏了衔接与连贯。
例如:
atnoon,wepicnickedinadenseforest,throughwhichranamurmuringcreek.thewaterwassoclearthatwecouldseereflectionsofbamboosandtreesandsoftlazycloudsdriftingacrossthesky.
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间(中午)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视为已知信息。
在新信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的信息。
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
可译为:
“正午时分,我们野宴于密林深处,林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
”这种译文就意思上连贯,读起来顺畅。
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
例如: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
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
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然插进一个“烈士们”,有些突兀,故应改为:
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一角奉献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
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
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的模式也有好几种,不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以上几点很重要,故
此多说了几句。
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这些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
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要求高一些。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一般不构成很大问题。
”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
其实,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解,它与翻译中的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
所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对汉语原文一定要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手便译。
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英时理解的困难。
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章,说:
“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
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
如“挑选”译为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
实际上,这种情况,“挑选”可不译为动词,而“时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
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visitedandrevisitedthefamousmountainsalloverthecountryindifferenthoursofadayanddifferentseasonsofayeartoobservetheever-changingscenes.
另外,选择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即确定译词。
例如,下面一句:
三年前,他因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sentencedto3yearsimprisonment.这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
实际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imprisonment)而是“劳改”,(reformthroughlabour)。
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thereform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这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应译为whentheworkedonthereform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点。
故此这句话应译为:
threeyearsago,hewasarrestedandsentencedtothreeyearsreformthroughlabour.whenheworkedonthereformfarm,hebehavedhimselfsowellthathegotreleasedoneyearearlier.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sentencedto前又加了一个动词,bearrested,这是因为在英语中直接说besentencedto令人感到太突兀。
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triedandsentencedto?
?
等。
当然,这方面对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
但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特点。
实际上,中国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时,理解问题出得多的并不是英译汉,而恰恰是汉译英。
当然,汉译英的表达就更有难度了。
因篇幅所限不再多说。
四、如何使用新教程,并抓住难点和重点
看惯传统翻译教材的学生看不惯这本教程,就是没接触过翻译教材的学生也不知该怎样使
用新教材,更谈不上该怎样把握其难点和重点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使用新教材和如何把握难点以及重点。
1、翻译课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它不仅是一些知识,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上。
这就是翻译的实践性。
这就要求学习者一定亲自动手。
这本书共分十个单元,有三十个课文,其中英译汉占三分之二(计20篇),汉译英占三分之一(计10篇),此外还有一些供练习的原文,没有附参考译文、而前面的三十篇双语阅读则附有参考译文。
学习者可以根据文后提示,即介绍某文体特点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但先不去参考所提供的译文,待自己译好后再去对照,这样极易找出自己译文的差距与不足。
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译文不好,问题存在在哪儿?
这样经过一段学习、实践能会有较大提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更清楚。
对没有附译文的短文翻译练习也要做,如不知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通过社会助学,请教老师,或与别人共同商讨等方法来解决。
因为考试的短文很可能从书外或这部分中选题。
2、认真研究“提示”和“解说”及“小结”的内容。
应一句一句地仔细琢摸,一个词一个词地思考,我们细心的学生会注意到,考试题是以句子为主的,而大部分要从书上选择句子,而这部分又恰是翻译的难点,是极易成为考试的具体内容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关注这些内容的,主要是因为它们也是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问题的地方。
3、关于翻译理论和语言对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