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x
- 文档编号:27118518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73KB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
总课时数:
单元学习54课时
实践活动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总计60课时
一、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空间与图形:
5、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7、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统计与概率:
8、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
单元
序号
单元专题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1
数据收集和整理
1、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2、学习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3
2
表内除法
(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整理和复习
10
3
图形的运动
(一)
1.轴对称图形
2.平移和旋转
3.剪一剪
4
4
表内除法
(二)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解决问题
3.整理和复习
5
5
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解决问题
7
6
有余数的除法
1、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的竖式
4、试商
8
7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4、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5、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2
8
克与千克
1、克与千克的认识
2、认识常见的秤
2
9
数学广角——推理
1、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2、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3
10
总复习
对本期内容进行整理、巩固。
4
三、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学期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在评价中我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不同的评价形式。
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地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具体评价如下:
(一)评价指标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行为及各种表现(课上活动、课外活动和家庭活动)进行评价;
2、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学生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成绩进行评价。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尤其是小组评价,小组成员针对活动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自评或互评,指出别人的优缺点,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小组成员人人进步。
(三)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
1、课堂评价
(1)我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坐立行言的表现以及上课的发言情况作为重要的评价之一,设定“坐立行言小标兵”“积极发言小明星”两个星级,对于上课坐姿端正、听讲认真以及发言积极的学生,我将采取加星的办法,每次奖励1颗星,依照评比方案各满10颗星可评为“坐立言行小标兵”“积极发言小明星”。
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由组长负责,组内互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由小组汇报结果,这些活动老
师不可能观察得很仔细、全面周到,可能导致片面、独断。
评价的权力放给学生,同学之间互相了解,这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同学互评完成,特别针对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每次都发言,能指出小组同学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别人学习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的合作小组,将在每周评出“优秀合作小组”以此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互相启发,不断完善自我。
2、作业评价:
我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特点,学生的作业习惯、格式书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需要针对书写的情况和学习的效果(也就是正确率)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作业写得干净并且全对给予表扬性语言评价。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对于口算、估算、计算、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等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注重开展活动:
如计算比赛、解决问题比赛,以活动促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数学综合素养。
具体实施评价方法:
(1)计算技能评价:
措施:
1、每节课前进行5分钟的分块口算训练,有目的地选择口算,做到训练有针对性。
2、过滤出后进生,单独进行指导,让这些学生对每一种类型在速度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
评价办法:
1、实行口算天天练制度。
采取小组评价方式。
把全班学生划分成几组,一列是1组,设置组长1名。
每人每天练20道由组长设计的口算练习题,要求记录上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组长负责每天认真批改,批改情况及时记录在口算天天练表格中,错几道就写几,全对的划对号。
改完后老师检查批改和记录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
组长的老师批改。
2、课堂上的计算天天练,采取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专门准备了一个计算练习本,可进行听算或视算练习,每次两道。
采取“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做完后前后两个人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
如果对方做的又对,字写得又好,加5分,如果做对了,字体不行,加3分。
3、期末笔试评价:
在20分钟内完成100道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95%及以上的同学获优秀等级,答对80%-94%的同学获优良等级,答对80%以下的同学需努力。
4、综合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笔试,评选出5—10名“口算小能手”颁发奖状。
(2)解决问题能力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
从学
习数学的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
1、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2、抓好辅导
我将利用每天中午辅导的时间,每天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采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价或全班集体评价的方式进行。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课本习题天天批改,天天评价,共同讲解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做到一节课、一小结、一单元一把关一反馈。
三、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将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学会在分类的基础上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给定的统计表呈现和整理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通过对周围显示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使学生初步体会调查所得的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将采取以下措施: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价值。
2.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取的措施是: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4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使学生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采取的措施是: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
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5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让学生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采取的措施是: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生已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数目大了些。
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由具体到抽象。
例2及“做一做”,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直观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由抽象回到具体。
当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初步认识后,可让学生摆学具表示:
12是3的4倍。
3.加强基本练习。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7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采取的措施是:
1.重视学生正确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本单元主要体现:
(1)处理好情境图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2)建立好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灵活运用好联系,做好学生的分层指导。
(4)把握好教学要求。
2.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
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脉络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采取的措施是: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
2.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
3.认真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的知识基础。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采取的措施是:
1.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主要体现:
(1)在现实素材中感受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2)体会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进行估计。
(4)会用万以内数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和交流信息。
2.突出教学的重点,切实解决难点。
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数位等。
难点:
(1)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
(2)多位数中的数位的意义,以及十进关系。
(3)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2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采取的措施是: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
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
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简单的事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能按照一定方式整理信息,进行推理;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通过游戏,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推理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观察、猜测、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由条理地阐述自己推理过程的数学表达能力。
采取的措施是:
1.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切实理解逻辑推理。
2.把握教学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有条理地阐述推理过程,但要把握好教学的“度”。
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我采取的措施是:
进行系统复习。
1、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
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生互助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
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
5、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重点指导学困生,缩小他们与优生的差距。
7、复习时有张有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8、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9、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
做到每天堂堂清,不拖欠。
10、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四、教具学具
1、表内除法练习表
2、万以内数位表
3、建议天平
4、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
5、口算练习表
6、计数器、教学算盘、方木块、小棒、钉子板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课程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