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117717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537.48KB
解析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docx
《解析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3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二)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
位置上.
14小题,每小题
5分,计
7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
1.(5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
i是虚数单位,复数
对应的点在第
四象限.
考点:
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
∵
=
所对应的点为(
2,﹣1)位于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四.
点评:
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5分)(2013?
镇江二模)设全集U=R,集合A={x|﹣1≤x≤3},B={x|x>1},则A∩?
UB{x|﹣1≤x≤1}.
考点:
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由于两个集合已经化简,故直接运算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
解:
∵全集U=R,集合A={x|﹣1≤x≤3},B={x|x>1},
∴?
UB)={x|x≤1}
∴A∩(?
UB)={x|﹣1≤x≤1}
故答案为{x|﹣1≤x≤1}
点评: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补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规则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了推理判断的能力.
3.(5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2n﹣1,则数据a1,a2,a3,a4,a5的方差为8.
考点: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专题:
概率与统计.
分析:
先根据数列{an}的通项公式得出此数列的前5
项,再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
解:
数列{an
n
12
3
4
5
}的通项公式为
a=2n﹣1,则数据
a,a
,a
,a
,a即数据1,3,5,7,9,它们的平
均数=(1+3+5+7+9)=5;
则其方差=(16+4+0+4+16)=8.
故答案为:
8.
点评:
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方差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4.(5分)(2013?
镇江二模)“x>3”是“x>5”的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填空)
必要不充分
.
条件(请在“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由题意,由前者不能推出后者,由后者可以推出前者,故可得答案.
解答:
解:
若“x>3”,则“x>5”不成立,如当x=4.
反之,“x>5”时“x>3”,一定成立,
则“x>3”是“x>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
必要不充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四种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5.(5分)(2013?
镇江二模)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则
此双曲线方程为.
考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专题:
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不妨取双曲线x2﹣=1(a>0)的右焦点F(,0),利用点F到其一条渐近线y=x的距离
为可求得a的值,从而可得答案.
解答:
解:
∵双曲线方程为x2﹣=1(a>0),
∴其右焦点F(
∵点F到渐近线
y=
,0),y=
x的距离为
x为它的一条渐近线,
,
∴
==
,
∴a=3.
∴则此双曲线方程为:
x2﹣=1.
故答案为:
x2﹣=1.
点评:
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考查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求得a的值是关键,属于中档题.
6.(5分)(2013?
镇江二模)根据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输出的结果T为.
考点:
程序框图.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不满足
循环条件n≤4时,变量T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用表格对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进行分析,
不难得到输出结果.
解答:
解: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
是否继续循环Tn
循环前/12
第一圈是3
第二圈是4
第四圈是5
第五圈否
故最后输出的T值为:
故答案为:
.
点评:
求一个程序的运行结果我们常用模拟运行的方法,但在模拟过程中要注意对变量值的管理、计算及循环条件的判断.必要时可以用表格管理数据.
7.(5分)(2013?
镇江二模)在1和9之间插入三个正数,使这五个数成等比数列,则插入的三个数的和
为.
考点: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设出插入的三个正数,输出构成等比数列公比,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公比,然后分别求出插
入的三个数,则答案可求.
解答:
解:
设插入的3个正数分别为a,b,c,构成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则,9=1×q4,所以,
3/20
则
a=
,
b=
,
c=
.
所以插入的三个数的和为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基础的运算题.
8.(5分)(2013?
镇江二模)在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所有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
数的点称为格点)中任取3个点,则该3点恰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概率为.
考点: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
计算题;作图题.
分析:
根据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找到可行域内的格点,然后求出从所有格点中任取三点的取法种数,排除共线的取法种数,然后利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求解.
解答:
解:
由,得到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
则阴影部分中的格点有(2,1),(2,2),(3,1),(3,2),(3,3)共5个点,
从中任取3个点,所有的取法种数为种,
其中只有1种情况共线,即取(3,1),(3,2),(3,3)三点时共线,不能构成三角形,
则3点恰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概率为p=.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解答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找到可行域,并求出格点的个数,是基础题.
9.(5分)(2013?
镇江二模)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相邻两边所成的角为α,β,则cos2α+cos2β=1.类比到空间中一个正确命题是: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C1与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为α,β,γ,则有cos2α+cos2β+cos2γ=2.
考点:
类比推理.
专题:
规律型.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类比推理,由在长方形中,设一条对角线与其一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所成的角分
2
2
别是α,β,则有cosα+cosβ=1,根据长方体性质可以类比推断出空间性质,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
解:
我们将平面中的两维性质,类比推断到空间中的三维性质.
由在长方形中,设一条对角线与其一顶点出发的两条边所成的角分别是
α,β,
则有cos2α+cos2β=1,
我们根据长方体性质可以类比推断出空间性质,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
对角线AC1与过A点的三个面ABCD,AA1B1B、AA1D1D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
∴cosα=,cosβ=,cosγ=,
∴cos2α+cos2β+cos2γ
=
=
=2.
2
2
2
γ=2.
故答案为:
cosα+cosβ+cos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类比推理,在由平面图形的性质向空间物体的性质进行类比时,常用的思路有:
由平面图形中点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里的线的性质,由平面图形中线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中面
的性质,由平面图形中面的性质类比推理出空间中体的性质,或是将平面中的两维性质,类比推断
到空间中的三维性质.
10.(5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圆C:
(x﹣a)2+(y﹣a)2=1(a>0)与直线y=3x相交于P,Q两点,
若∠PCQ=90°,则实数a=.
考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
直线与圆.
分析:
(d为圆心C到直线y=3x的距离)即可得出.
利用∠PCQ=90°?
解答:
解:
设圆心C到直线y=3x的距离为d,
∵∠PCQ=90°,∴
.
∴=,又a>0,解得a=.
故答案为.
5/20
点评:
正确得出∠PCQ=90°?
(d为圆心C到直线y=3x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1.(5分)(2013?
镇江二模)分别在曲线y=ex与直线y=ex﹣1上各取一点M与N,则MN的最小值为
.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专题:
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
欲求MN的最小值,我们先平移直线y=ex﹣1与曲线y=ex相切,如图,则切线与直线y=ex﹣1间的
距离即可所求的MN的最小值.利用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求出切线的斜率,再利用导数在切点处的值是曲线的切线斜率求出切线斜率,列出方程解得切线的方程后利用平行线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
∵切线与直线y=ex﹣1平行,斜率为e,
设切点M(a,b),
又切线在点a的斜率为y′|x=a=ea,
∴ea=e,∴a=1,
∴切点的坐标M(1,e),
∴切线方程为y﹣e=e(x﹣1),即ex﹣y=0;
又直线y=ex﹣1,即ex﹣y﹣1=0
∴d==.
则MN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在切点处的值是切线的斜率.属于基础题.
12.(5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向量,满足,,且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则与的夹角大小为.
考点:
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专题:
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
由已知利用模的计算公式得,化为
,即,
由于对一切实数
x,
(即上式)恒成立,必须满足
+4
≤0,解出即可.
解答:
得
,化为
解:
由
,
∵,.
∴,
∵对一切实数x,(即上式)恒成立,
∴+4≤0,化为
,
得,
∵,∴.
故答案为.
点评:
熟练掌握向量模的计算公式、数量积运算、恒成立问题的等价转化是解题的关键.
13.(5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x,y均为正数,,且满足,
,则的值为.
考点:
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
专题:
转化思想;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7/20
分析:
由,两边同乘以x2+y2得到;把
代入上式得,可化为,
利用立方和公式可以把cos6θ+sin6θ化为1﹣3sin2θcos2θ,可化为,与
sin2θ+cos2θ=1联立,即可解得sin2θ与cos2θ.再根据得
,即可得出sinθ与cosθ,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
∵,∴,化为
,(*)
∵
,
∴
,
,代人(*)得
,
化为
,
6
6
2
2
4
4
2
2
2
2
2
﹣3sin
2
2
θ]=1﹣
∵cos
θ+sin
θ=(cos
θ+sinθ)(cosθ+sin
θ﹣sin
θcosθ)=1×[(cosθ+sinθ)
θcos
3sin2θcos2θ,
∴
,
化为
,与sin2θ+cos2θ=1联立
,解得
或
.
由
得
.故取
.解得
,
∴
.
故答案为
.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单调性、平方关系、立方和公式、配方法、方程思想等基础
知识与基本方法,需要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变形能力、计算能力.
14.(5
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a为正的常数,若不等式
对一切非负实数
x恒成立,
则a的最大值为8
.
考点:
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
综合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依题意,可将
a分离出来,构造函数,f(x)=4(1++
)(x≥0),利用该函数的单调递增的性
质求其最小值,即可求得
a的最大值.
解答:
解:
∵a>0,x≥0,
≥1+﹣,
∴≥1+﹣==
∴0<a≤4(1++)对一切非负实数x恒成立.
令f(x)=4(1++)(x≥0),则0<a≤f(x)min.
∵f′(x)=4(+
)>0,
∴f(x)=4(1++)(x≥0)在[0,+∞)上单调递增,
∴f(x)min=f(0)=8.
∴0<a≤8.
故a的最大值为8.故答案为:
8.
点评:
本题考查函数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a,构造函数f(x)=4(1++
=,
)(x>0)是关键,也是难
点,考查创新思维与转化思想,属于难题.
二、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计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内.
15.(14分)(2013?
镇江二模)如图,在△ABC中,,角A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设∠BAD=α,
.
(1)求sin∠BAC和sinC;
(2)若,求AC的长.
9/20
考点:
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
专题:
解三角形.
分析:
(1)利用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倍角公式、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出;
(2)利用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即可得出.
解答:
解:
(1)∵
,
,
∴
.
则sin∠BAC=sin2α=
=.
∴cos∠BAC=cos2α=2cos2α﹣1=
.
sinC=
=
=
=
.
(2)由正弦定理得
,∴
,∴
BC,
∵,∴.
由上两式解得.
又由,得,解得AC=5.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倍角公式、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与方法.需要较强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16.(14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SAB是等
边三角形,侧面SCD是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1)求证:
CM∥平面SAE;
(2)求证:
SE⊥平面SAB;
(3)求三棱锥S﹣AED的体积.
E为
CD
的中点,
M
为SB的中点.
考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专题:
计算题;证明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MN∥AB且MN=
AB,而正方
(1)取SA的中点N,连接MN.△ASB中利用中位线定理,证出
形ABCD中E为CD中点,可得CE∥AB且CE=AB,从而得到CENM为平行四边形,得CM∥EN.最
后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CM∥平面SAE;
(2)Rt△SCD中,E为斜边中点,可得SE=CD=1.△ESA中算出SA2+SB2=5=AB2,从而得到
ES⊥SA,同理△ESB中证出ES⊥SB,结合SA、SB是平面SAB内的相交直线,可证出
SE⊥平面
SAB.
(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S△AED=
S△ABE,从而得到VS﹣AED=
VS﹣AEB=
VE﹣SAB,由
(2)得
SE是三棱锥E﹣SAB的高,从而算出
VE﹣SAB=,由此即可得到
VS﹣AED=
VE﹣SAB=
.
解答:
解:
(1)取SA的中点N,连接MN,
∵M为SB的中点,N为SA的中点,∴MN∥AB,且MN=AB,
又E是CD的中点,∴CE∥AB,且CE=AB,
∴MN∥CE,且MN=CE,∴四边形CENM为平行四边形,
∴CM∥EN,又EN?
平面SAE,CM?
平面SAE,
∴CM∥平面SAE.
(2)∵侧面SCD为直角三角形,∠CSD=90°,E为CD的中点,∴SE=CD=1,
又∵SA=AB=2,AE=
,
2
2
2
,可得ES⊥SA,同理可证ES⊥SB,
∴SA+SB=5=AB
∵SA∩SB=S,SA、SB?
平面SAB,∴SE⊥平面SAB.
(3)根据题意,得VS﹣AED=VS﹣AEB=VE﹣SAB,
∵SE⊥平面SAB,可得SE是三棱锥E﹣SAB的高
∴VE﹣SAB=S△SAB×SE==
因此,三棱锥S﹣AED的体积为VS﹣AED=VE﹣SAB=×=.
11/20
点评:
本题在四棱锥中证明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并求三棱锥的体积.着重考查了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锥体体积公式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17.(14分)(2013?
镇江二模)已知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不为零,且
,a2=a4+a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满足Sn﹣2an﹣20>0的所有正整数n的集合.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函数特性;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
专题:
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1)由
,a2=a4+a6.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建立关于
d,a1,的方程,解方程可求
a1,d,
进而可求an
(2)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
sn,代入已知不等式
Sn﹣2an﹣20>0可求n的范围,进而可求
解答:
解
(1)由
,a2=a4+a6.
可得
联立可得,d2+5d=0
∵d≠0
∴d=﹣5,a1=35
∴an=35+(n﹣1)×(﹣5)=﹣5n+40
(2)
∵Sn﹣2an﹣20>0
∴
整理可得,n2﹣19n+40<0
则
即
∵n∈N*
∴所求的n的集合{3,4,5⋯16}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8.(16分)(2013?
镇江二模)如图,设A,B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
过原点O作直线交线段AB于点M(异于点A,B),交椭圆于C,D两点(点C在第一象限内),△ABC和△ABD的面积分别为S1与S2.
(1)若M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OM的方程为,求椭圆的离心率;
(2)当点M在线段AB上运动时,求的最大值.
考点: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椭圆的简单性质.
专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
(1)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A,B的中点M,把M坐标代入直线
y=得到a与b的关系,结合a2=b2+c2
可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出C和D点的坐标,求出直线
AB的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
C和D到直线AB
的距离,因为△ABC和△ABD同底,所以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转化为
C,D到直线AB的距离比,
然后借助于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
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江苏省 苏锡常镇四市届高三 教学情况 调研 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