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
- 文档编号:27117163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85KB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肢体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界定和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特殊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是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研究对象。
1.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界定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特殊语言,是教学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课堂教学语言;二是个别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反应出课堂教学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个别教学语言是在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之一,也包括了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等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会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融人到教学活动当中,以便于学生的更好理解和学习。
2.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从使用目的来看,可分为两种类型:
目的语教学语言和媒介语教学语言。
目的语教学语言是最受推崇的教学语言,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汉语教学中都使用的是汉语教学,社会培训机构大多数也使用汉语教学,因此,目的语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媒介语教学语言也是非常普遍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适应于大多数汉语的初学者,有利于汉语初学者对汉语的学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的意义
1.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语言作为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教学语言不仅具有组织功能和负载功能,也承担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不但具备了以上教学语言的功能,而且还承担了学生可理解语言输入的重要功能。
对外汉语的学习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语言。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对外汉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它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教学计划,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掌握汉语,实现教学目标。
2.理论意义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近几年随着“汉语热”而出现的一个新语言,对其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加强汉语变体理论的建设,而且有助于强化我们对汉语本体的认识。
3.现实意义
就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来看,仍存在了诸多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受,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对外汉语教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研究,可以增强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意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功能类型
1.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双重性、受限性和阶段性。
(1)双重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汉语,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把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师生的共同目标,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具有双重性。
(2)受限性
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汉语基础和接受能力,使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对外汉语教师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语言,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又要高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学习新的知识。
由于汉语学习者大都是成年人,而且汉语基础较差,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编制时受到较大的限制,具有受限性特点。
(3)阶段性
对外汉语教学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也具有阶段性。
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学语言在语言形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零起点、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的学生,教学语言有明显的阶段性。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也在随之调整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阶段性特点。
2.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功能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的功能类型有:
课堂语言、教学用语和交流语言。
(1)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是用的语言。
课堂语言的主要组成有:
导入语、指令语、说明语和结束语。
(2)教学用语
教学用语是是对外汉语教师在传授学生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的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对其进行示范和解释。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示范主要是领读,解释则是对生字词的发音、语句、语法等进行剖析。
(3)交流语言
交流语言就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语言,包括谈话、问答以及讨论等。
交流语言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和反馈语言。
四、肢体语言教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1、肢体语言的概念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不同角色不同情况下的肢体语言也大不相同,丰富准确的肢体语言能帮助演员更好的诠释不同角色。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学生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
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辨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2、肢体语言教学法的概念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约瑟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学生Asher在1966年提出“全身肢体反应法”(Total学生Physical学生Response,简称T.P.R.),是在教学中,用肢体行为表现语言的意义,同时对肢体行为与语言之间进行紧密互动,通过肢体动作教授外语的教学方学生法,也叫领悟法(Comprehension学生Approach)
肢体语言的精髓为:
以口头发号施令,给了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做示范帮助理解指令的意义。
等学习者充分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做出正确的回应。
3、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1)肢体语言具有极强的快乐性,能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汉语的复杂性以及汉语学习的难度,使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肢体语言克服了语言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缺点,且迎合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快乐性和吸引力,能带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这种方法在学习新词语时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学习汉语,词语尤为重要。
学生们对词语的学习,因为一词多意,感觉学习很困难。
他们都认为学词语挺枯燥,又难记。
学习词语时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们自己去判断词语的意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踊跃参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记忆。
有教师在教学中就发现,以肢体语言引导学习新知识时,所有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跟上学习节奏,并模仿进行学习,继而学习效果也是十分不错。
(2)肢体语言具有易模仿性易操作,能有效地运用在课堂上。
适用于教学的肢体语言不像其他专业肢体语言学习一样苛求,只需神似,且易辨别,同时不需要借助任何教具(如卡片挂图等),简单易操作,往往不需做任何课前准备活动,这些特性使得肢体语言教学深受教师欢迎。
汉语课堂,学习的知语繁多,教师要花大把时间备课,做各类教具,这是由于外国学生文化差异较大,生活习惯不同,造成学习接受能力差等的特点决定的。
如,学习词语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做词语卡片,开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比较浓厚,可是不久之后就会淡下来,教师还得变花样来利用游戏吸引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往往是既需要做足够多的课堂教具,又需要设计游戏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然而利用肢体语言却省去了这些麻烦,只需要学生们利用自己的身体模仿教师的肢体语言进行学习,笔者在教学中这样做时,发现学生们都乐意去模仿,而且一直都很热衷于此。
(3)肢体语言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在肢体语言帮助下完成的学习效果,往往使学生易记难忘,肢体语言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过程,这与被动接受相比,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优化。
通过肢体语言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就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利用肢体语言教学能够较好地表达汉语的语境,词义的效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既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学生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汉语变为积极学习汉语。
这样他们不但汉语的学习兴趣不减,学生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以后对汉语的学习。
(4)学生肢体语言运用于交际教学更能突出交际教学的特性
交际教学法倡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以交际为中心进行交际活动,活动的内容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让学生在交际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水平;交际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显示语言使用的交际过程,这一特性主要是通过模拟真实交际过程而进行相关的信息填补、自由交际和信息反馈等,交际教学法强调学生所从事的交际活动必须有信息交换,而不是简单的句型操练,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自由交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引导主持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力求让学生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判断对方语言、语气和态度的能力,提高自己做出相应的语言反应能力,以求达到自己的交际目标。
居于以上交际教学这一特性,如果能更充分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更能符合语言教学情境的需要,从而真正达到交际教学的目的。
学生
(5)学生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能更好地创设交流互动情境学生
交际教学是以交际为中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交际环节之后,学生的主体角色必须得以充分体现,教师不仅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交流的主体也由教师转换为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课堂的导入,因为在教学导入的时候,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导入太生硬,课堂活跃不起来,学生的状态跟不上,那么教师不仅有可能驾驭不了课堂,更可怕的是营造不出交流互动的情境,交际教学课堂有可能变得极为安静,教学环节有可能陷入一筹莫展境地;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充分合理利用肢体语言,结果会大相径庭,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而且肢体语言是最具直观作用的,它有助于教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官印象,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利于共同营造交流互动的氛围和情境。
学生
(6)学生肢体语言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角色的转换学生
交际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目标,因此交际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极大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断变化。
首先教师作为交际过程的促进者,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和学会运用适合于变化的交际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行为的制约,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教师积极的体态语会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而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授、加工和储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会令教师情感倍加丰富,个人更具魅力,更能自如地指导、促进学生开展交际活动,并能在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加入活动的角色中更自如地转换,从而不“喧宾夺主”,不干扰交际,而学生也会从一个观察者而自然地运用肢体语言默契地进行交流回应,完全沉浸于一种自然愉快的情境中,交际教学不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而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
现代交际中的教学主角应该是相应变化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而并非简单的语言练习。
学生
(7)学生肢体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
教师的肢体语言无形中能让教师类似于演员的演技。
演得越生动、形象,越富有表现力,也就给学生创设了越宽阔的想象的空间。
哪怕是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体态语游戏;或是看动作,猜词语,或是教师在台上表演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猜它的意思,都会不同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会凭借他们想象思维,充满创意地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去交流,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交际教学才会具声具色,越学越活,相反如果少了肢体语言的配合,课堂教学就像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察觉不出任何亮色和活力。
五、肢体语言教学的运用
1、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学生
在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中,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一般是通过指导学生的发音口型、舌位等变化来完成,因此体态语就成了初级阶段语音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学生
(1)手势法学生
在语音教学中,留学生一般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个别音发音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手势配合,用双手摸拟发音器官,直观展示发某个具体音时器官及舌位的变化。
舌面前音j、q、x学生是声母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学习时,教师可将右手掌心向下弯曲成弓形,手背隆起的部分代表舌面,向下的指尖代表舌尖部分,以此来展示准备发音时的舌形;左手掌心也向下,代替上颚部门,并向学生展示手指部分代表上齿和上齿龈部分,手心前半部分表示硬腭,后半部分表示软腭。
将右手手背隆起的部分抵住左手手心的前半部分。
教师开始发音时,要将右手手背隆起的部分略微放松、向下,使右手手背与左手手心之间略微打开一条缝隙,这样学生就能直观了解到j、q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在教授x时,因为x是擦音,教师演示时应注意右手手背与左手手心始终不要接触,留出一条缝隙,这样就能使学生直观地区别出来j、q学生与x学生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
学生
在语音阶段,声调几乎是所有留学生学习的难点。
有的学生母语本身就没有声调,有的学生尽管其母语有声调,但是受母语声调的干扰,他们很难发准四个声调。
在教授四声时候,有的老师会按照五度音谱边发音,同时伴随手部动作:
第一声手掌平伸并在水平方向平移,第二声手臂上扬,第三声手臂下压再挑起,第四声手臂用力下压。
学生根据教师手势的变化进行操练,要比单纯重复进行声调发声练习更为生动易懂。
学生
(2)夸张口型法学生
为了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发音部位并让学生感知发音过程的变化,对外汉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运用夸张口型的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在对前、后鼻音韵母进行对比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发ang,努力将嘴巴张大发a[a],学生然后让学生看到舌尖逐渐向下收拢,同时舌面中后部隆起向后缩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看到ang的发音过程;然后再发an,将口型变小发a[a],然后让学生看到舌尖逐渐翘起并前伸,最后与上齿龈接触,这样学生就会形象地感受到an与ang学生发音时的不同。
学生
2、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学生
汉语词汇不仅是语法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教学贯穿于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在初级汉语学习阶段,受汉语水平所限,仅靠有声语言的讲解很难实现学生对词义的充分理解,而体态语的强化语义作用能使学生有效地将语音和含义相结合,有助于留学生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词义并加深记忆。
学生
(1)通过动作理解方位词学生
课堂上,教师除了可以用体态语诠释一些动作形象、指代明确、感情色彩鲜明的词及短语外,还可以用动作演示方位词,这也是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的体态语教学方法。
如“上、下、前、后、里、外”,教师除了用自己的身体作示范,也可以借助一位同学来做演示,通过走到学生身体所处的不同方向进行方位词的讲练。
在方位词的课堂教学中,方法越直观、学生参与性越积极,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就越强。
学生
(2)用手指表示数字学生
对于初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数字的表达方式贯穿于他们购物、存款、汉语学习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始终,因此数字的掌握尤为重要。
中国人用一只手表示十个数字的方法与外国人一般用两只手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这常常会引起留学生的好奇。
教师有必要在对外汉语课程开课伊始,通过手指的变化来直接教授数字,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数字的听辨和记忆能力,同时使留学生熟悉了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对于数字的表达方式。
学生
3、语法教学中的运用学生
由于语法意义和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因此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语法理论转化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直观感受。
学生
(1)通过动作、手势、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副词学生
副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
“副词是介于功能词和内容词之间的词类,词汇意义相对空灵,内部成员虚化程度不同”。
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副词学习更是抽象难懂。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体态语的直观化、形象化,结合适当的语境便于学生理解、应用。
如在讲解副词“突然”时,教师可以猛地用力拍击一下讲桌,意外的声响会吸引多数学生的目光,此时教师可以立即加重语气提问“突然,老师做什么?
”然后再次重复拍打的动作并说出:
“突然,老师拍桌子。
”又如在学习“差不多”时,教师可以用手势表示出程度相近的语义。
教师可以平伸出两手,左右手平行靠近,伴随着例句“A和B差不多高”,两只手在竖直方向稍微交错移动,使两只手掌的高度不相上下。
学生
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动作、手势辅助讲练某些范围副词,如“都”、“全”、“只”,还可以通过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某些程度副词的变化,如“有点儿”、“稍微”、“很”、“非常”、“更”、“最”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示出“有点儿高兴、很高兴、更高兴、最高兴”,从而形象地展示出程度副词的强弱差异,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
(2)通过动作演示趋向补语学生 讲授趋向补语时,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进行口头语言解释外,通常采用身体的动作来表达“走进来”“走出去”“走过去”“走出来”“走进去”;用手势来表达“拿出来”“抬起来”“放进去”“装进来”等等。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造句,让学生通过实际演练来掌握所学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课堂记忆,收到超出预想的效果。
学生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除了交给学生必要的语法结构,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课堂资源,设置形象、具体的语境,使学生理解语法意义,而体态语是形象、具体语境设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
4、对外汉语课堂体态语运用原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体态语的使用相对更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大。
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态语都会传递出有效信息,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师运用体态语应遵循一下原则:
学生
(1)教师体态语应避免文化冲突学生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
”仅仅是手部的体态语,文化内涵大相径庭,这恐怕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体态语时较容易忽视的环节。
在一些国家左右手是有严格分工的,右手接触净物体,左手接触秽物。
若用左手指示某人或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受到蔑视或某人怀有恶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预先了解某些体态语在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
学生
(2)使学生了解汉民族体态语学生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不同国家的体态语,在避免使用有文化冲突的体态语时,还应该积极介绍中国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普遍使用的体态语所传递的信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使学生理解某些汉语常用体态语及其相应的文化涵义。
比如: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跪拜、磕头等在中国古老文明中源远流长。
至今,在一些传统家庭,当传统节日或者长辈寿辰时,小辈依然会行跪拜礼以示敬爱。
汉语体态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民族体态语必不可少。
学生
(3)适度运用体态语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过犹不及”。
对外汉语教师也应遵循适度原则,应适当、准确地运用体态语,避免过度、夸张、频繁的身体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教学实质和重点内容,甚至影响教师形象,从而影响教师对课堂秩序的掌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学生们的年龄差异。
对于一些年龄较长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不接受老师运用那些面对年轻人所做的过于活泼的体态语。
总之在对外汉语交际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得到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愉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用汉语交际的习惯;做到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开心交际,并不断延伸到课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肢体 语言 对外汉语 教学 中的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