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7117113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45KB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docx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
1、研究原则:
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量法
定义
通过感官或借助其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取得事实材料。
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优点
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比较自然和客观性。
对实验条件控制严密,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便于精确分析。
在自然的情景下,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可以找出实践中的不足,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缺点
消极被动的期待某种行为,很难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
研究环境和条件的特殊从而使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可靠性取决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调控和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会随心理主观意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章
1、1、加涅:
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
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
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Eg:
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
6、发展性教学:
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
实验:
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建构:
3种倾向:
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
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
前运算阶段布鲁纳:
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
(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
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2、
席勒/斯兵塞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格罗斯
博伊千介克
弗洛伊德
皮亚杰
伯莱恩
怀特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补偿说
同化说
觉醒论
权力——效果论
3、儿童的需要:
A、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B、对新体验的需要(探究体验的需要)
C、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成就性动机对立)
D、对责任感的需要(成就性对应)
4、儿童游戏动机:
A、活动性B、探究性C、成就性D、亲和性
5、幼儿游戏的特征是象征性游戏,其主要形式是角色游戏。
6、幼儿游戏类型P186的图表
7、幼儿游戏指导策(或小的名解)
A、平行游戏法;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
B、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但仍然有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力展开游戏情节。
关键在于:
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
C、指导游戏法;适合还未进入角色的儿童。
便于教师对游戏过程的调控,弊端:
儿童可能终止游戏。
D、“真实发言人”;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智力游戏。
目的:
促进儿童按照现实生活的客观逻辑展开游戏过程,减少游戏的虚构成分。
A、B和C是一种情景内指导,(基于虚构情景)D是一种情景外的指导,这就是创造的真谛。
A和B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暗示原理,C和D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示范和讲解,用于有组织的游戏。
8、A、游戏准备:
1)、游戏时间;时间必须充足,每天30—50分钟的自由时间,游戏的时机也很重要,要在幼儿精力充沛和头脑清醒的上午,避免就餐或午睡之前开展。
2)、游戏地点;不要过于空旷或狭窄,表演游戏:
空地大一点智力游戏:
安静的环境
3)、游戏材料:
富有童趣,能满足好奇心。
4)、经验准备:
是指儿童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集体性的合作游戏具有较高的游戏水平。
游戏准备工作的核心就是创造条件。
B、游戏观察:
不仅提供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而且构成了准备工作和成人介入游戏的桥梁。
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第六章
1、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性学习
2、技能学习包括:
动作技能——外化和智力技能(感知、思维)——内化
3、技能学习的特点:
A、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
B、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4、亚当斯——闭合回路理论;施米特——图式理论
5、幼儿动作技能形成四个阶段动作技能的训练
A、动作定向A、动作定向的训练
B、动作模仿B、动作模仿的训练
C、动作的整合C、动作整合的训练
D、动作的熟练D、动作熟练的训练
6、儿童动作技能发展表现A、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B、躯体运动的发展(走、跑、跳、平衡、钻爬和攀登)
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A、知识经验
B、讲解与示范
C、练习
8、运动教育:
莱本
9、蒙台梭利:
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基本的动作(身体概念、准备动作)、大肌肉动作(全身运动、团体运动)、小肌肉动作(准备工作、日常生活活动)。
10、智力技能五阶段:
11、智力技能的培养==表征能力的培养
A、表征能力的发展:
遵循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表征发展(质变),幼小儿童的表征主要是程序性表征,只限于支配自己的动作和感知行为,不能用于真正意义的思维。
有两个重要因素:
对象征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加入。
B、模仿与游戏:
幼儿的模仿是表征性的模仿,它和感知性的模仿不同。
幼儿游戏的典型方式是象征游戏。
12、运算:
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13、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是表征的形成。
14、内化、表征
15、模仿和游戏是两大手段。
总之:
幼儿的智力技能的发展其实是表征能力的发展。
表征能力的发展就是从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变。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模仿和游戏。
第七章
1、两种理论:
特征说:
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结合而成。
原型说:
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来表示。
2、概念种类:
抽象属性和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初级和二级、概念形成的途径——前科学和科学
3、概念的学习:
联结理论和假设理论
4、概念学习的方式:
A、概念形成(幼儿主要的形成方式):
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B、概念同化:
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过程。
包括的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相关学习
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A、概念学习的操作化;幼儿的概括特点是内容比较贫乏,多是外部的,不精确,儿童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就是外部物质活动内化的过程,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直觉行动性,离开一定的形象和动作,其注意就可以转移,思维可能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操作减缓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
B、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C、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6、错误概念,(小题)
EG:
扩大、缩小、利用变式
7、检测方法:
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第八章
1、社会性、社会化、幼儿的社会性学习、社会性学习
2、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化的和外化的:
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
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大众传媒
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A、观察学习B、认知加工C、角色扮演D、自我强化E、社会合作
3、埃里克森:
主动性对内疚;获得主动性,获得性别角色。
4、幼儿社会型学习的特点:
A、随意性和无意性(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在无意中伤害孩子)
B、长期性和反复性;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缓慢过程。
C、实践性;幼儿社会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考过)
A、观察学习法B、强化评价法C、体验思考法D、言语传递法E、角色扮演法
F、移情训练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名称即可)
A、综合渗透性原则B、生活随时性原则C、时间参与性原则D、适宜发展性原则
E、时代性原则
7、道德品质:
又称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使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身上的表现。
包括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动力)、道德意志(坚持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关键)。
道德认知:
皮亚杰:
1)无律阶段2)他律阶段3)自律阶段
柯尔伯格:
1)前习俗水平——以惩罚和服从未定向,以工具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2)习俗水平——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3)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以普遍的伦理道德为定向
8、道德认识的特点及教育(应用)(仔细看一下,大题)(研究最为透彻)
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他们不仅道德知识不多,突破难关是道德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
是非观不稳定的状态,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方法:
1)要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
2)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理渗透到有趣的故事或其他形式。
3)教育者对幼儿行为应及时提出要求并进行评价。
9、道德情感:
依恋、移情、羞耻感和罪错感
情感形式发展的三阶段:
原伦理(0——1.5、2)、前道德(1.5——2、2——3、4)、道德情感的他律性(4——6、7)
10、道德情感的特点与教育
A、要创始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1)有积极、适时、适当的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应答
2)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及其情感氛围
B、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讲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C、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11、道德行为阶段:
前道德时期或适应社会行为发展期、萌芽性道德行为发展期、服从性道德行为发展期
12、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可能是论述但认知更重要些)
A、要进行道德行为训练B、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动机C、要培养幼儿言行一致的品质
第九章
1、创造性:
(创造性包含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2、高智力可能有高创造性
3、华莱士:
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明朗阶段4)验证阶段
邓克:
1)一般范围2)功能解决3)特殊解决
4、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A、发现问题(动机)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
5、创造性层次:
幼儿属于表现性创造,主要特征
6、影响因素:
1)认知——场独立的人创造性高2)环境因素有:
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7、创造性学习:
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作用。
包括学习方法的创新性和学习的新颖性。
8、创造性学习的表现特征:
1)幼儿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游戏中。
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
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
9、幼儿创造性测量的原则(填空)
1)适用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
10、幼儿创造性测量的方法
1)主观评定法(组成评定小组/加以评析/合成)——指有相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2)作品分析法——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起创造性水平。
3)测验法——通过心理测验的形式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1、托兰斯(稍微看一下,去年看过)
12、创造性培养:
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创造性游戏(比较重要)
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径
A、自我表现材料
1)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少干预。
2)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结果。
3)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4)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
5)教师要对表现材料本身进行评价,在选择创造性材料是也要考虑到美观性。
B、创造性思维训练
论述:
概念怎么样获得、创造性怎么样来培养、技能怎么样获得
第十章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
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园据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景,以长期达成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五大领域:
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
(填空)
按照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可分为:
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教学活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分为:
自由游戏、活动区游戏、全班集体游戏、
4、设计观的名称和定义:
课程决策论: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是结合本地区、本园和本班幼儿的具体特点,把最高层次的课程决策即国家看课程政策具体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论:
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进行。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系统观
戴维斯:
罗米索斯基:
6、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综合课程取向——主题教育活动(名称即可)
7、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即可)
8、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四种模式
1)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2)放射式——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
3)立体式——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在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
4)网络式——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
第十一章
1、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定义:
显义——指令性。
隐义——引导
2、层次——宏观、微观
3、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即可)
A、对应教育目标的活动模式:
乔以斯和韦尔——信息加工类、社会交往类、个人发展类、行为训练类
B、对应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
皮特斯——呈现模式(陈述性)、行动模式(程序性)、探究模式(条件性)
4、发现学习的类型:
系统指导、自我发现、自我指导(教师指导性由强到弱的排列)
5、学习过程的指导原理:
加涅:
期望、接受、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语义编码、长时记忆、检索提取、行为表现、反馈
6、个性化教育定义:
承认儿童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展每一个幼儿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7、教育活动情景创设的原则
活动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特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即可)
8、教育活动情景可分为
背景型——指以某个主题领域或某个但愿教育活动主题为时间单位的教育活动情景的设置:
空间、时间、内容、材料、气氛
对象性——指以某个或某类具体的教育活动为时间单位的教育活动情景的设置:
认知型、行为型、能力型
9、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中的作用:
A、建构教育活动情景
B、监控教育活动情景
1)以物质情景为媒介
2)以幼儿群体为媒介
3)以教师自身为媒介
4)实行教师角色转换
C、调节教育活动情景
1)调节物质情景
2)调节教育活动情景气氛
第十二章
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定义:
它吧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产生(或即将产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
2、按照活动过程评价分为:
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按照幼儿发展性评价:
相对性、绝对性、个人内评价、
4、对于幼儿园活动情景的评价:
教师——儿童的关系、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材料与设备、幼儿园自然环境
5、学习环境及课堂行为评价:
沃斯克—戴:
6个变量:
场所、小组领导人、组内人数、动作、学习行为、交往
6、根据个体需要与进步评价
发展状况鉴别目的:
鉴别式补救
参与评价的协约:
能提供关于特定儿童的日常生活动与进步的书面计划与记录,向儿童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材料,也是儿童对他们自己的进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检查他们的进步,并和幼儿一起评论当日的活动。
(自我评价)
活动记录(日常生活,帮助跟踪)
第十三章
1、互动:
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2、师幼互动: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园人际互动的核心)(填空)
3、符号互动论:
米德
4、构成师幼互动的要素:
A、外显行为因素
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
【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
教师——正向、负向、中性
幼儿——进取、畏惧、平和
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B、内隐心理要素:
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
5、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
A、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
1)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2)早期人际关系经历
B、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
1)教育观念2)受教育水平3)反省能力
C、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
D、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
6、我国
7、教育活动的互动过程:
迎接、确立、进行教学任务、确定关系、分离
注视、姿势(填空)
8、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这是指导系统观察的分类体系,运用于通过时间取样观察法记录与解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9、有效互动特点:
A、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B、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C、教师的职业态度
D、教师的教学风格
E、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0、塞里的三阶段:
警觉、抵抗、衰竭(填空)
11、教师的什么行为和应激关系很大?
——完美主义因素
12、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A、幼儿教师的能力
1)观察与领悟能力2)言语表达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研能力
B、幼儿教师的性格
1)同情心强、富于爱心2)有恒负责、细心周到3)外向乐群、和蔼可亲4)情绪稳定、自制力强5)想象力强、敢于创新6)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C、幼儿教师的气质
第十四章
1、家庭互动:
家庭中个成员之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2、良性家庭互动特征:
稳定性、凝聚性、适应性、支持性、滋润性、(开放性、完整性)
3、亲子互动的基础:
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
4、不良的亲子互动:
辅导策略
拒绝型
1)多与孩子交流,多听,少拒绝,多理解;
2)了解孩子兴趣、特长,加入到其中
3)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站在孩子的立场
支配型
1)不要动辄使用命令行为,用温和的方式处理
2)要求父母主动培养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尝试错误的机会
3)不要以大人的尺度衡量孩子
过度保护型
1)要有让孩子吃苦、长见识的心理准备
2)对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判断
3)把尊重和宠爱孩子区分开来
服从型
1)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矩和守则
2)一定要分清是非善恶,不能迁就孩子
矛盾型
1)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
2)批评和表扬要一贯性、不自相矛盾
3)管教孩子要注意自己情绪安定性
4)夫妻生活上有一个和谐的气氛不迁怒孩子
5、父母的心理健康:
健康成熟的人格、正向的人生观、稳定的情绪
6、教养类型:
两个维度
A、情绪维度:
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B、控制维度:
过度限制、要求——放纵、不要求
威信、独裁、纵容、疏忽
温暖、接纳
敌意、拒绝
过度限制、要求
威信
独裁
放纵、不要求
纵容
疏忽
7、亲子关系:
在家庭生活中的建立起来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安斯沃斯——依恋:
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母子关系:
儿童的依恋(密切)
父子关系:
儿童的性别角色(密切)
8、家庭生活情境:
要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气氛
9、心理误区:
私有性、情绪性、主观性、虚荣性、补偿性、侥幸性(原因稍看)
10、心理特点和成因:
智力发达、知识面广、乐观、活泼
原因:
1)在经济、物质上有可靠的保证2)被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3)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抚养子女
独立性差、自我中心、办事缺乏恒心、撒娇任性、自私、嫉妒心强、胆怯、情绪不稳定
原因:
1)缺乏必要的“儿童伙伴”2)家长过度溺爱3)家庭教育不一致
11、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A、以儿童教育儿童
B、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C、教育要求一致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0882 学前教育 心理学 学习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