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干货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7110209
- 上传时间:2023-06-2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29.03KB
历史干货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docx
《历史干货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干货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干货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第一类:
限制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紧扣限制性条件
限制性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
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
如:
[例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C)
2.挖掘隐含的条件
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面,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
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
如:
[例2]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
“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3.重点关注程度词
题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
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
如:
[例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C)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4.运用阶段性特征
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
如:
[例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第二类:
最佳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程度比较法
程度比较法就是把试题所示的四个选项从程度上进行比较,按程度排列出四个选项的频率、大小、高低、长短、重要性等,找出最佳答案。
排列应从试题的限制词、关键词着眼。
如:
[例5]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2.题眼突破法
题眼突破法就是对试题中的重点词进行分析,这些重点词往往是着重强调某些方面的要求的,突破了这些重点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题眼。
如:
[例6]《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D)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3.史实排除法
史实排除法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史实),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来。
如:
[例7]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
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人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
4.假想推论法
假想推论法就是先假设某一备选项的结论是正确或错误的,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如:
[例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D)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第三类:
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重点确立比较项
比较型选择题要求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求考生选择出正确的或符合题意的选项来。
有的题目是从单一的知识点出发去比较,而有的题目则是从全面的角度去比较。
因此,确立比较项,是辨别其正误的首要条件。
如:
[例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C)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把握比较的侧重点
有的题目只要求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其中一方面的内容,此内容就决定了题目的正确答案的得出,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侧重点。
如:
[例1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明确比较的时空范围限制
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范围的,与之相联系的比较型题目,也不可避免地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入手设计陷阱。
如:
[例11]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D)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第四类: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运用排除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意,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得出正确的结论。
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
如:
[例12]历史学家陈寅悟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C)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人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首尾两端确定法
这一解题方法主要用于排序选择题的解答,是先确定两端的序号再确定中间的序号排列的
筛选法。
如:
[例1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人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
的是:
(A)
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3、注意组合方式
一般的组合型选择题,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会有意确定一个甚至两个序号代表错误的内容这样,利用这一组合方式确定不符合题意的序号数量,对解题至关重要。
如:
[例1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A)
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4.逐一落实法
有的组合型选择题无法从两端或组合方式去判断,这就要求对每一个序号所示内容进行透析判断,最终摈弃错误的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
[例15]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C)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五类: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关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往往隐含在所示材料的几个关键性词语中。
抓住这些关键性词语,就找到了正确进入题境的途径。
这些关键性词语具有提示性,体现着题目与正确选项之间的必然联系。
如:
[例16]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该查阅的历史地图(局部)是(C)
2.联系材料之外的有效信息
为了使试题完整,命题者在选定材料后,还要给以适当的补充。
这样,这些补充就成了材料之外且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有效信息,它进一步明确了解题指向,缩小了分析的范围。
因此,必须紧扣这些信息,将其用在分析和解题中。
如:
【例17】下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D)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3.明确材料所反映的名人或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观点。
这对于解答材料型选择题非常重要。
如:
[例18]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D)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4.留意材料所显示的时空范围
一般的材料型选择题,时间和空间范围是通过材料所携带的信息显示出来的。
时空范围制约着解题的取向,对解题起着规定性作用。
如:
[例19]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D)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第六类:
变换叙述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运用阶段特征排除迷惑性叙述,去伪存真
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其变通手法通常是用与题目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不相符合的史实来迷惑考生。
同学们如果运用历史阶段特征,就能够明晰所变通的选项的叙述所存在的缺陷,从而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结论来。
如:
[例20]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D)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运用史实对照法逐一分析选项,多角度推导结论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思维形式单一,或者是眼界较为狭隘,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判断。
其如果运用史实从多角度推导结论,就能够有效地避免这样的失误。
如:
[例2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C)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运用逐项比较法分析各项,存优汰劣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程度(最佳)选择题。
其做法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题中的选项逐一比较,排出程度的顺序,存优汰劣,找到正确答案。
如:
[例22]宋人刑昺上疏称:
“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C)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干货 高考 选择题 题型 22 解题 技巧 例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