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docx
- 文档编号:27091395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6.81KB
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docx
《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集训
专题三 2018说明文阅读集训
第1类 热点关注(3篇)
一、(2017徐州改编)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3题。
(8分)
5G≠4G+1G
喻思娈
万物互联,海量的数据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来支持,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向我们走来。
5G的商用将推进哪些领域的发展?
日前在英特尔(中国)举行的“加速通向5G之路”行业沙龙上,学界和业界专家给出了解答。
英特尔(中国)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说,5G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4G上加1G,5G不仅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高的网络带宽,也将带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
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
“5G时代,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都将连成一体,将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说。
当前一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需要的高可靠性、低延迟,4G没法满足,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bps(比特每秒)。
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让5G能够像第六感一样近乎实时地获取与周围环境的信息。
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虚拟现实将改变人们认知现实的方式。
许志远说,从计算到传感,特别是在通信上,虚拟现实目前还没有做到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准备,5G将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
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为未来5G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由于以往的2G、3G、4G系统主要服务于通信,所以存在多制式标准并行的情况。
工信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推进组专家罗振东表示,进入5G时代后,市场将迎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我国已经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中国5G试验也是全球首个由政府主导和规划的国家5G试验。
今年美国通信运营商Verizon宣布将在美国11座城市进行5G试验性运营;中国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也计划于今年正式开启。
业界普遍预计,标准化的5G网络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6日,略有改动)
1.“2G、3G、4G、5G”中的“G”指的是什么?
(2分)
网络传输速率,网络带宽。
2.“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因5G而释放巨大的潜力。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3分)
无人驾驶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与路上其他汽车以及包括路灯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沟通”。
(2)大大改进虚拟现实的体验,并让无处不在的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等都将成为现实。
(3)在全球统一的标准下,无论中国还是欧洲的智能设备都能正常接通。
3.“5G能够实现延迟低于1毫秒,峰值传输速率高达10Gbps(比特每秒)。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简要分析。
(3分)
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5G超低延迟和大数据文件的高速传输的特点。
二、(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8分)
情感机器人将会成为人类的伴侣
①最近,中美科学家开发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因拥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引发关注。
充满个性、形状各异的机器人是许多科幻电影中的重要元素,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的一些专业技能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能扫地下棋,甚至写稿。
但是,机器人最终能与我们人类愉快地谈心吗?
②能聊天的机器人,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它的名字叫作“伊丽莎”,能够模仿心理治疗师问一些开放而模糊的问题。
③“伊丽莎”只能完成针对特定领域的对话,远远称不上“智能”。
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一些聊天机器人问世,如1972年能模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帕里”以及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对话程序“艾丽斯”、Jabberwacky等。
④如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有一个十分大胆的预测:
以聊天机器人为主的人机对话系统将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美国谷歌、脸书、微软等各大巨头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
苹果公司的Siri、亚马逊的Alexa等语音助手,也是一种聊天机器人。
⑤和机器人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把人的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能听懂的指令,这就需要自然语言理解。
除了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研究者也致力于挖掘话语的“弦外之音”,希望机器人能理解人的情绪。
⑥中国清华大学黄民烈等人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刘兵教授合作的“情绪聊天机器”,在“拟人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步。
具体来说,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这个系统可表达出快乐、伤感、愤怒、厌烦、好感五种情绪。
⑦刘兵说,关于机器的传统观点是它们没有情感,不能与人类有情感地交流,但他认为这句话的第一个部分有待争论,而第二个部分可能就是错的。
⑧“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语义层面,‘理解’的核心恰恰是意图和情感。
”曾任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的简仁贤说。
他希望开发出能识别与理解谈话者情绪情感、了解对方意图和需求、达到情感和认知交互的情感机器人。
⑨专家们一致同意,要让我们人类感觉到聊天的智慧与快乐,机器人尚需勤加“修炼”。
⑩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彼得·斯通教授对记者说,“但要可靠地做到这一点,始终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聊天机器人而言”。
美国南加州大学米林德·坦贝教授认为,虽然能完全理解人类情感的机器似乎还相当遥远,“理解人类情感领域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带给我们惊喜”。
⑪简仁贤的愿景十分“科幻”,希望将电影《她》中所描绘的具有丰富情感,能读懂、看懂、听懂、有记忆的人工智能带入现实世界。
1.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情感机器人展开说明。
(2分)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机器人进行了说明?
(2分)
机器人能聊天、机器人的情感、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解析】阅读全文,由题干筛选出答题范围,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内容的简要概括,进而可以明确答题范围主要在文章第②~⑪段。
然后细读这部分,可以明确②~④段写能聊天的机器人,⑤~⑧段写机器人拥有了情感,⑨~⑪段写机器人的发展前景,最后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选文第③段中“‘伊丽莎’只能完成针对特定领域的对话,远远称不上‘智能’”中的“远远”能删去吗?
为什么?
(2分)
不能删去。
“远远”从程度上进行强调,准确说明了“伊丽莎”智能程度极低的特点。
若删去,则与原文意思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举例子,举出谷歌、脸书、微软、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推出聊天机器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以聊天机器人为主的人机对话系统将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三、(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1分)
4D打印让科幻变成现实
①提到3D技术,您可能并不陌生。
那么,您知道什么是4D打印技术吗?
②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借助于3D打印技术,在打印之后对原有物体进行转化,生成了一种强度比钢强10倍而密度只有钢的1/20的新型轻质材料,让4D打印成为打印历史上又一里程碑。
③4D打印技术除了拥有3D打印的“长宽高”三维结构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就是“时间”。
这意味着,4D打印出来的东西,不再只能以固定的形态存在,而是可以根据前期设定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之下,自动发生形状等方面的改变。
④早在2015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自动组装实验室曾设计出了一件镂空的4D连衣裙,这种裙子会根据穿戴者的体形自我调整、变化,从一定程度解决了“量体裁衣”的问题。
不久,该实验室又打印出了世界上第一双4D鞋子,它可依照人脚的形状和大小动态调节,而且富有弹性的材料减少了制鞋的成本。
⑤2015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4D打印水凝胶,它材质坚硬并且能根据水温不断改变形状。
用它打印出的一个水阀,能根据水温自动调节粗细,实时改变通水量。
据悉,这种水凝胶未来可能在城市水网改造、医学器官再造和航天器等方面发挥作用。
⑥2016年3月,宝马公司尝试将4D打印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用4D打印车轮上的一种柔性覆盖板,它能根据环境调整大小,发挥了非常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⑦目前的4D打印需要外部能量来刺激内在变化,它的主要应用场景仍在实验室里。
因此,为4D打印研发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复杂性的设计软件、更为智能的复合材料以及兼具精确性和灵活性的4D专用打印机,将是4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⑧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设想:
在不久的将来,利用4D打印技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就会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周围:
一个咖啡杯可以根据咖啡的温度做出调整;你的沙发可以根据客人的体型变换大小;汽车也可能真的像变形金刚那样变成飞船。
1.4D打印与3D打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分)
3D打印的东西都是固定的形态,4D打印出来的东西可以根据前期设定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之下,自动发生形状等方面的改变。
【解析】根据题干可定位到文章第③段。
分析可知,4D打印的特点是相对比3D打印而言的。
3D打印的东西只有“长宽高”三维结构,即固定的形态。
4D打印在“长宽高”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就是第③段所说的“可以根据前期设定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之下,自动发生形状等方面的改变。
”据此整合答案,语言通顺即可。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4D打印材料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
3.第⑤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不能删去。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一定会发生,说明这种水凝胶未来在城市水网改造、医学器官再造和航天器等方面发挥作用只是一种推测,不是绝对会发生的。
这个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4.结合文章分析,4D打印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生活需要攻克哪些难题?
(3分)
①研发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复杂性的设计软件;②更为智能的复合材料;③兼具精确性和灵活性的4D专用打印机。
【解析】阅读文章可知,第⑦段说明了4D打印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实验室里。
后面的三点“重要议题”就是4D打印技术走出实验室,广泛应用于生活所要攻克的难题。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第2类 科普奥秘(3篇)
四、(2017衡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8分)
说一说好声音
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
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
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
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
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
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
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
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1.仿照下面给出的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2分)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声音传播抵达耳道——耳膜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
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2分)
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因此是“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由大脑对声音先进行处理再做出反应,因此是“有所取舍的”。
3.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不能删去。
因为“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它表明能量的表现形式是有多种的,振动只是其中的一种,删掉“之一”,就改变了原意,不符合实际情况。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毛状声音感知细胞的数量。
五、(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①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
由于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茶黄素、茶褐素,久置的茶汤会呈现黄褐色甚至发黑,味道也变得更加苦涩。
“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有很多人担心隔夜茶会出现细菌、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的问题,甚至有人说它致癌。
那么,科学地来看,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
②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有苦涩味的茶多酚、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提供甜味的可溶性糖、提供苦味的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
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
③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
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
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内喝掉。
而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温,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
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
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
④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
经检测,一杯绿茶、红茶或龙井茶(240毫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毫克,普洱茶也差不多。
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上升数倍,不过依然很少,一杯大约仅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⑤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腌腊肉中的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30毫克。
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
⑥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摄氏度,几乎所有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
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
但用普洱茶做的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数量依然很低,和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的卫生要求相当。
⑦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
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实验表明,隔夜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
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如果茶汤有异味或汤色发浑就别硬喝了。
⑧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
有的人怀疑这是茶水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
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金属无关。
⑨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间存在一些差异。
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
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
中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铅的限量为每升50微克,管得最严的婴儿奶粉的限量相当于每升奶19微克。
因此可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要另说了。
⑩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
(3分)
本文从“隔夜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细菌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解析】从文章第④⑤段可以看出第一方面应为亚硝酸盐含量;从文章的第⑥⑦段可以看出第二方面应为“细菌含量”;从文章的第⑧⑨段可以看出第三方面应为“重金属含量”。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2.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列数字,用“0.03”“0.2”等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隔夜茶亚硝酸盐含量少,不会致癌的特点。
3.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照应文章标题,点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4.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为怎样处理隔夜茶提出三点建议。
(3分)
示例:
①用隔夜茶漱口;②用隔夜茶浇花,为其增添养料;③用隔夜茶洗手,达到除菌的效果。
六、(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
养成一种习惯真的很难吗?
①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一个说法:
“只要坚持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这是一个被过度解读的言论。
原本一位美国的整容医生在书中写到,他发现整容后的人平均需要21天来习惯他们的新面孔,截肢病人具有的“幻肢”体验往往需要21天才消退。
特别要注意的是,习惯某个状态或者物体与形成一个习惯是不一样的,也许这两个概念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混淆,才有了今天的这个说法。
②那么,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
③2010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直接考察习惯的养成过程。
他们让被试(参与实验的人)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持续84天,看有多少人可以形成习惯。
被试可以选择晚饭前做50个仰卧起坐、早餐后散步10分钟或者饭前做15分钟的运动,但完成这些运动不会给予被试额外的奖励。
被试需要每天登录一个网站,报告他们是否完成了前一天的任务,并填写量表。
量表的题目包括“我想都不用想就完成了”等选项,以测试被试的自动化程度。
结果发现,坚持到最后的被试都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早期的重复在自动化行为形成中至关重要,随着行为的不断重复,自动化的水平将逐渐达到稳定,这时则认为习惯已经形成。
平均而言,全部被试需要66天的时间来形成这些习惯。
但是这项研究总共只有96名被试,66天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化差异仍然存在,有的可能只需要18天,有的则可能需要200多天。
④但是,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
一般认为该问题跟早期家庭教育有关。
同时,神经科学领域对于习惯形成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基底节(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和前额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基底节与维持下意识的行为相关,而前额叶和行为控制相关,比如,某人看到甜食就想吃,这时候基底节让他不自主地动手去拿食物,而前额叶的工作是控制他自己不要去拿。
相信大家都希望基底节在好习惯中发挥作用,前额叶在面对坏习惯时发挥作用,但如何实现现在不得而知。
⑤习惯养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习惯的难度。
本身难度小的习惯更容易习得。
这里要提到斯蒂芬·盖斯写的一本书《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当你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时,不是立刻让自己开足马力,而是对新习惯进行大幅缩减,让其成为一个极小的动作,一定是“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比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这些都是微习惯。
⑥书中提到,微习惯不需要消耗我们大脑前额叶的很多资源,所以更加容易做到;同时从心理层面来看,当我们动力十足地去做一件事时,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的阻碍,然而当我们动力不足时,谁也劝不动我们去努力。
微习惯由于心理认定简单,所以所需要的动力较少,那么也就更容易养成。
此外,人们还要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即使是微小的习惯或者步骤,如果不适合自己,也会变得要消耗很多意志力,这样就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容易半途而废。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选文围绕“养成习惯”,主要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请简要概括。
(2分)
①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久;②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养成新的习惯;③习惯的难度
2.第④段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不能删去。
“一般”是指普通、通常,删去后意思就变为容易养成新习惯的人与早期家庭教育一定有关,不符合客观事实,语言表达也不够准确。
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3.选文第⑤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举例子,列举每日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写50个字的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是微习惯。
4.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怎样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分)
养成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利用大脑的“基底节”在好习惯中发挥下意识作用,利用“前额叶”在面对坏习惯时发挥控制作用;养成一种习惯,需要我们从“微习惯”入手。
第3类 传统文化(3篇)
七、(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共12分)
宣纸的“前世今生”
曹天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
“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
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
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
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
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
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显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
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
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
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
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
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
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4分)
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
②宋末到明中叶之前,“宣纸”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
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
④如今,“宣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面对面 专题 说明文 阅读 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