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7090762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0.69KB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第1课第节新授课
倍数与因数
(1)
预习要求:
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倍数关系,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1、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倍数与因数,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过程方法:
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难点: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讲解新知识点—理解运用新知识点。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和倍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1.怎样计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
能列出算式吗?
2.在9×4=36这个算式中,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3.在5×7=35这个算式中,能不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在25×3=75,20×5=100这两个算式中,能不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板书:
倍数与因数)
学生口述练习。
导入新课:
了解了因数与倍数,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探究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吧!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25×4=100
以这两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75是25的倍数,100也是25的倍数,25是75的因数,25也是100的因数。
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强调: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
75÷25=3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
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
2、你写我说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
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个数的倍数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7的倍数的,把你的方法在下面写一写。
717771425
2.你能找到7所有的倍数吗?
试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7所有的倍数。
3.深入思考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4、0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
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五、课堂总结: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在应用这部分知识有哪些需要提示大家的?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9×4=36,36是4和9的倍数,4和9是36的因数。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2课第节新授课
2、5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要求:
熟悉求一个数的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方法:
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
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自主探索和发现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设计思路:
在百数表中找出2、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并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100以内的数表
教学过程:
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2、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3、你能向同伴解释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试一试:
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2、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教师指出: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能不能举一些偶数和奇数的例子?
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4.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三、练一练:
第3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
“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
第4题。
1、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第5题)
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吧。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3课第节新授课
3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要求:
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过程方法:
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通过归纳、类比猜测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提出猜想—举例验证—深入探究—运用新知。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1、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2、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学生可能会猜想:
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3、猜想后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猜想和验证的过程。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
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巩固运用: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
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3)30、45(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
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一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
五、课堂总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4课第节新授课
找因数
预习要求:
熟悉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知识技能:
在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课堂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1~100的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过程方法:
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形成主人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难点:
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问题情境:
拼图游戏——交流拼图的方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巩固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小正方形20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
1、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再交流不同的拼法:
你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你是怎样拼的?
2、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3、学生一般会用乘法思路思考:
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2?
然后找出:
1×12、2×6、3×4。
这种思路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活动二:
勇于尝试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请学生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2、思考问题:
(1)怎么样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全部因数找齐,一个都不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地找)
(3)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3、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吗?
三、巩固运用:
(课本第38页练一练)
第1题:
(1)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
(2)写出16的全部因数。
第3题:
(1)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
(2)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
(3)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第4题:
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将想到的排列方法列出来,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有条理的思考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48=1×48=2×24=3×16=4×12=6×8,48有10个因数,就有10种排法。
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人,排12行等。
37只有两个因数,只有两种排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序思考、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2=1×12
12=2×612=3×4
面积是12的长方形有:
6种
1×12=1212×1=122×6=126×2=123×4=124×3=1212的因数有:
1,2,3,4,6,12
9的因数有:
1,3,9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5课第节新授课
找质数
预习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知识技能:
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方法: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知道100以内的质数。
难点:
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小正方形20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
1、游戏要求:
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
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3、宣布比赛结果。
那这个组(有12个小正方形)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
你们同意吗?
为什么?
4、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
(11、29、7、13、17)
5、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6、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几个自然数分类;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可能有:
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3)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它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
总结概念: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4)从概念出发理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5)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
(出示一组数据:
2、8、9、13、51、37、91、52)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游戏。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
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
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
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
如:
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巩固运用:
小结与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
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请质数出教室;
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板书设计:
找质数
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练习:
第40页第1—4题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6课第1节练习课
练习四
(1)
预习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技能:
1、熟悉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练习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熟悉相关概念:
1、回顾倍数、因数、合数、质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并举例。
2、这些概念可以分成哪几组?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二、综合理解运用:
(练习四相关习题)
第1题。
1、四人小组内合作交流。
2、全班指名交流。
第2题。
1、动手用小正方形摆一摆。
2、独立在课本上完成填写。
3、汇报交流,订正思考方法。
第3题。
1、结合2、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鼓励学生描述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第4题。
1、独立自己完成。
2、学生交流自己找的方法。
3、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先列出6的倍数(24以内)、列出24的所有因数,然后再回答问题。
第5题。
1、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
2、独立按照所学的概念进行填写。
(要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分层次进行,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
3、集体订正。
第6题。
1、与同桌合作完成习题。
2、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给同桌出题,并让对方猜猜。
第7题。
1、让学生分别找出27的因数和7的倍数。
2、交流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观察27的最大、最小因数;观察7的最小倍数、最大倍数。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练习四
奇数偶数(分类标准:
是不是2的倍数或能不能被2整除)
质数合数(分类标准:
因数的个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6课第2节练习课
练习四
(2)
预习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1、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史料详细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名族自豪感。
知识技能:
1、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
3、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百数表上用筛法找出100以内质数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找100以内的质数。
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名族自豪感;接着带领学生在熟悉筛法找质数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第8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还有其他的包装方式吗?
”你是怎样想的?
第9题。
1、提出问题“像123、234、456、789……这样的数都是3的倍数。
”为什么?
2、学生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自主探索。
(类似这样的数有什么特征?
怎样求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
3、交流研究结果。
二、拓展练习:
第10题。
1、结合史料详细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和名族自豪感。
2、让学生自己再举一些例子,感受哥德巴赫猜想。
三、探究活动:
寻找质数。
1、看课本学习筛法找质数的过程。
2、教师示范:
划掉1;划掉除2以外所有2的倍数。
3、学生按照筛法的操作步骤继续操作……
4、交流操作完成后百数表中留下了哪些数?
5、在百数表中,将所有的质数用彩色笔圈起来。
6、回答课本上的问题。
7、介绍一百以内的质数快速记忆法:
猴皮筋,我会跳,
一百以内的质数,我知道:
二、三、五、七、一十一,
一三、一九、一十七;
二三、二九、三十一;
三七、四一、四十七;
四三、五三、五十九;
六一、六七、七十一;
七三、七九、和八九;
还有八三和九七。
板书设计:
练习四
100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9、17、23、29、
37、31、41、47、43、53、59、61、71、67、
73、83、89、79、97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7课第1节复习课
整理与复习
(1)
预习要求:
提前让学生做一些准备,提醒学生回忆前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知识技能:
1、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内容,通过巩固应用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整理前三个单元的内容,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过程方法:
回顾前三个单元知识内容,经历知识的整理归纳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
PPT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回顾
1、师:
说一说通过这阶段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顾前三个单元学习的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整理。
2、我的成长足迹
“我印象最深刻的数学活动是什么?
”“我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等。
3、我提出的问题
思考: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哪些问题我还没有解决?
“我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
活动二:
整理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顾所学内容,并简单记录。
(1)独立阅读教材,回顾内容。
(2)记录知识点。
2、组织学生小组内汇报,准备全班共享与交流。
活动三:
全班交流。
1、请小组代表汇报,每汇报一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互相补充说出具体内容或计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板书。
学生汇报:
相关知识点如下:
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等。
2、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请小组之间进行及时的补充并强调注意事项。
活动四:
巩固练习(完成46页1-5题)
针对理论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作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与拓展知识面,监督学生独立完成,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第1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第2题。
1、让学生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订正得数。
3、讨论:
当除数是小数时为什么可以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4、思考:
1000÷40,2÷0.5,22.5÷5能不能用商不变的规律?
第3题。
1、独立审题,分析直观图中的数量关系,获取数学信息。
2、集体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3、列式解答并订正答案。
第5题。
1、引导学生判断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2、独立分析错误的原因后集体交流。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