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7088365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297
- 大小:231.04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docx(2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一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
"辛苦了!
",因为你们历经了几个小时,为我们这些竞聘的老师进行指导。
(站着)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
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卓有成效"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文本,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
(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自学法、演示法等)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写话训练、说话训练、搜集资料、做小调查等等)好处: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好处:
巩固知识点(知识类)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二
各位评委:
早上好!
我叫,来自。
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
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册第组的第篇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围绕,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的精神。
表达了的感情。
(歌颂了、、、、、、)。
由此看来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年代久远,因而我们可用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正面描写以及环境的描写来突出,让形象随着学生情感升华而越来越高大。
(具体的词“静静”等)同时此篇课文语言真挚感人,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第二环节——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第、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X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
第二个模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像感悟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通过的换位思考,___的问题,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像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境教学法:
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歌曲(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研读时,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4、评价激励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第三个模块--说教学程序
1、(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和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体验带入阅读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2、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像,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爱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再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3、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4、这一设计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的想像,在无限的想像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
5、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朗读的时候,我作适时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6、美妙的音乐配上优美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再次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
7、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之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
8、学生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体验,回忆生活中问路的情景,能较快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有助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9、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
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10、学生对语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11、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同时采用或设计,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12、本环节的教学,以"董存瑞怎样逼近暗堡"为引子,抓住描写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董存瑞为了革命英雄气概.以读悟情,读思蛤理,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3、学生在入境体验的同时,想像和联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发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凶猛,老百姓处境的危难,学生对"无家可归"这一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语言真正得到了内化.
好的朗读能传达许多语言之外的含义,好的朗读能唤起听者的共鸣,当学生对洪水充满憎恨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控诉,把握了学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时机.
14、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里,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情感的基调,同时通过对__的介绍,接近了学生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在换位思考中深入)
15、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前期经验)
16、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对"水"十分熟悉."镜头"闯进了学生的经验世界,自然会唤醒储存在脑海的"水"印象.学生一定会"情动而辞发".这时让学生畅谈所见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机,迎合学生的心理奢求,同时也留给学生张扬修改的空间.在学生"词穷"时安排自由读课文.让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诗文意境的碰撞,与作者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比较,体验情感,感悟语言美.
17、通过配乐图片(录像)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感悟、体验、领略)
(直观的感受--转化为情感的体验--深化为内心的感悟.)
18、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样对__的词语理解就深刻、鲜活起来了.
19、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角色意识",从而突破难点,利于学生能说会写.
21、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童趣出发,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鸟岛,在介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背诵全文这个重点也迎刃而解了.
22、课文的情境图清新优美,可谓"画中有诗",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大自然夏天的声音更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而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又引发了学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这首诗对儿童心性的陶冶此时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第四板块:
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第五板块:
说教学评价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
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想象为散发点,以情这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
说课完毕,谢谢!
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课文:
32
精读课文:
24略读课文:
8选读课文:
8
单元——导语、课例(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
以专题组织单元:
八个专题:
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维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现代特点:
蕴涵教育价值:
字:
认识200
会写300
语文园地栏目:
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机动栏目——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
注音:
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中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多音字随文注音,并用[]标出。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
揭示单元的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
2、加强单元内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度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方法和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如:
第四单元“细心观察”
花钟——开花的不同时间
蜜蜂——有辩认方向能力
找骆驼—发现骆驼的特征
玩出了名堂—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口语交际——说观察到什么和新发现
习作——写观察日记
日积月累——读背四季瓜果蔬菜韵文
宽带网——收集阅读发明、发现的故事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识字和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如: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安排“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
在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
交流在课余做了什么
习作:
写课余发生的事
读读背背:
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
展示台:
收集邮票、阅读课外书,合作办图片展。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
确定具体内容
选择学习伙伴
自定活动计划
按计划开展活动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课文两种类型。
选文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新选课文超过一半
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
反映领袖、科学家品质——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
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
反映中华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等
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启迪学生思想的——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
精读和略读的区分: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资料袋的作用:
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变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前、中、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有的在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
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②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③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①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
②教材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词语积累的重视。
③加强了朗读、背诵的训练,增加了自由度。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注意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但不要拔高要求,不要把它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五)改进“语文园地”的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
语文园地的内容依次为: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由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交错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1、口语交际
全册共分八次口语交际。
分别是:
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
秋天的快乐、观察中的发现、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
内容安排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
2、习作
安排八次。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写身边熟悉的人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写一则观察日记
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编一个童话故事
自由习作
在训练中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有可写的内容。
题目由学生自己定。
交流
展示
评改
教材多处提到:
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你写得怎么样。
读给同学听。
读给大家听。
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
如:
语文园地四在习作提示中写道:
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
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八建议学生:
把一学期来的习作进行一个归纳整理,保存好。
3、我的发现
由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认识一些语言现象。
如“语文园地”二给出三个句子: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掬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
然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
“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全册安排八次“我的发现”:
多音字、引用人物说话的不同形式、描写颜色的词、区别形近字、成语中的反义词、一字多义、词的褒贬义、ABB的构词形式。
发现的内容都是从单元中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或生发出来的。
意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乐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4、日积月累
含:
读读背背—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采,丰富语言文化积淀。
读读认认、连连认认—归类识字、迁移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我会填、读读记记—训练词句,了解不同的句子形式,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
5、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
①“趣味语文”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创设生动有趣的形式。
②“成语故事”丰富形式的知识积累。
③“宽带网”拓宽学习渠道,加强课内外联系。
④“展示台”主要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
展示图片、邮票、手抄报、春联等。
六)注意体现弹性,增加实用性。
1、弹性:
课后安排八篇课文。
2、实用性:
《盘古开天地》让学生找神话故事读读
《孔子拜师》合作收集孔子名言
《古诗二首》读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蜜蜂》查资料,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陶罐和铁罐》让学生演一演
《赵州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及历史
三、学习目标(13个目标见详案)
本册与低年级在学习目标上的比较:
低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册—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低年级—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意思
本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学习中。
2、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渠道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强化合作学习。
3、指导写字,教师要板书示范。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凭借。
①加强词句训练。
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
②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③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
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④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⑤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
⑥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
⑦组织好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内容:
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方法:
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步骤:
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
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从启发兴趣、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
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与人交往能力
培养良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新课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