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080941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24.73KB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食物腐烂C.糯米酿酒D.石蜡熔化
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3.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B.蒸馏水C.矿泉水D.雨水
4.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B.NH4NO3C.浓硫酸D.NaCl
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将氯化钠、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6.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很小
C
50m3页岩气加压后装入0.5m3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A.AB.BC.CD.D
9.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A.锌ZnB.硅SIC.氯clD.贡Hg
10.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1.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2.下列是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取一定量粗盐B.
溶解
C.
过滤D.
蒸发
二、填空题
13.
(1)科学佩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具有预防作用。
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里外两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
中间的熔喷层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熔喷无纺布,可以捕捉粉尘等,如含有新冠肺炎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无纺布后,会被静电吸附在无纺布表面,无法透过。
这在原理上与化学中的______(填一操作名称)相似。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常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
过氧乙酸能杀灭病毒的主要原理是具有强氧化性,让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变质,致使病毒死亡。
强氧化性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4.元素周期表中,某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周期有_______种金属元素
(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15.【最新】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粒子”)组成的化合物.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水的硬度大或者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16.“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第6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第3周期第IA族元素的原子与第17号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查得资料: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Li和NaBC和NCB和MgDNe和Ar
(4)第8号元素的气体单质与第12号元素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18.水是生命之源!
“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其中a管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如图2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D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4)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__。
19.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实验题
20.下图为实验室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G的名称:
_____________。
(2)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该操作中用到的仪器除A、B、E外,还需用到上图中的__________,该操作中,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时,需要取用25mL稀盐酸,他先用仪器D准确量取了50mL稀盐酸,将所需的稀盐酸倒入制取氢气的装置后仰视量筒内剩余稀盐酸凹面最低处为25mL,他倒进制氢装置中的稀盐酸的体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mL。
(4)若要将50mL水加热煮沸,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填序号)作为容器,实验中除了上图提供的仪器以外,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1.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kg,试计算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现有等质量的铁和铜,它们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纸张燃烧过程中,纤维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油脂等发生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糯米酿酒,淀粉转化为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石蜡熔化,石蜡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2.C
【详解】
A、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不利于节约用水,故C错误;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故选C。
3.B
【详解】
A、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选项A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B正确;
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C错误;
D、雨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选项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选项B错误;
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并不会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的运动的,选项A错误;
B、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此时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选项B正确;
C、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后会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形式在溶液中存在,蔗糖溶于水后不发生电离,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
选项D错误。
故选:
B。
6.A
【详解】
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牛奶属于乳浊液,果粒橙、豆浆属于悬浊液,它们不均一、不稳定;糖水是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考点:
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7.D
【详解】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固态与液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小,错误。
故选D。
8.D
【详解】
分子原子性质有质量小、体积小、有间隔、能运动;
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叙述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很小,叙述正确;
C、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叙述正确;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分裂,叙述错误。
故选D。
9.A
【解析】
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是“一大二小”。
A、正确;B、硅元素表示为Si,错误;C、氯元素表示为Cl,错误;D、汞元素表示为Hg,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11.B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12.C
【详解】
A、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注意:
溶解、过滤、蒸发都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13.过滤化学
【分析】
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过滤的方式很多,使用的物系也很广泛,固-液、固-气、大颗粒、小颗粒都很常见,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还原性、腐蚀性、氧化性、酸碱性、活动性、稳定性、毒性等。
【详解】
(1)病毒飞沫无法透过无纺布,空气能透过,无纺布将病毒飞沫和空气分离,原理与化学中的过滤相似。
(2)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14.3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
由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从左向右,元素是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
【详解】
(1)该周期中含有钠、镁、铝三种金属元素。
(2)该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5.元素煮沸
【详解】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因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推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煮沸不仅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还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点睛】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观粒子构成,注意区分。
16.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
【详解】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2)地球表面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运动引起的。
17.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氯化钠或NaCl离子A、D镁+氧气
氧化镁化合反应
【详解】
(1)第6号元素是碳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碳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2)第3周期第IA族元素的原子是钠原子,通常显+1价,第17号元素的原子是氯原子,通常显-1价,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填:
离子;
(3)A、Li和Na位于同一纵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C和N在同一周期,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B和Mg不在同一纵行,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Ne和Ar位于同一纵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AD;
(4)第8号元素是氧元素,气体单质是氧气,第12号元素是镁元素,单质是镁,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18.正极8:
1水
氢气+氧气肥皂水D乳化作用
【详解】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观察到a管产生的气体和b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
2,故a管产生的是氧气,连接电源的负极,b管产生的是氢气,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8: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键康,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
(3)A、沉降操作可以加入明矾作絮凝剂,吸附悬浮性杂质,使之沉降,A正确;
B、用于吸附的试剂可以是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正确;
C、吸附后的水要进行消毒,然后运送到千家万户,C正确;
D、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后的水,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D错误;
故选D。
(4)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大油滴化为小油滴,随水冲走。
19.不是23.8
【解析】
(1)乙烧杯中加入5g的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2)甲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
,故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8%。
20.托盘天平过滤F引流小于B石棉网
【详解】
(1)仪器G的名称是托盘天平;
(2)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故除A、B、E外,还需用到上图中的F,该操作中E(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仰视量筒内剩余稀盐酸凹面最低处为25mL,则实际体积大于读数,即剩余稀盐酸的体积大于25mL,所以倒进制氢装置中的稀盐酸的体积会小于25mL;
(4)若要将50mL水加热煮沸,较多量液体的加热,应选择烧杯作为容器,故选B作为容器,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石棉网。
21.
(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故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2)解:
设铁原子、铜原子个数分别为x、y,则:
56x=64y
答:
铁和铜的原子个数比为8:
7
【分析】
【详解】
见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内江市 威远县 凤翔 中学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化学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