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pptx
- 文档编号:2707857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格式:PPTX
- 页数:17
- 大小:2.11MB
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pptx
《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ppt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城市群空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引言1模型设立与数据说明2模型运用于结构分析3结论与政策含义4一、引言一、引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围绕着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这一主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城市规模分布及演进模式做了大量的探讨。
然而,鲜有学者对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使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是否优化缺乏经验证据和相应的判断标准这种标准的缺失使相关区域规划缺乏科学依据,无法给出明确的政策含义,导致潜在的效率损失。
那么,就经济绩效而言,最优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是否存在?
这种结构是否随城市群规模的扩张而变化?
进一步,不同的空间组织结构对空间效率影响的具体差异及其内在机理是什么?
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对于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单中心结构与多中心结构反映了集聚经济和拥挤效应的权衡取舍城市群空间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单中心多中心特点特点城市间是垂直等级联系,主次分明,核心城市突出,居于主导地位。
主次关系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层次结构,其他城市环绕核心城市形成复杂交通网络。
典型代表典型代表英国的伦敦城市群、法国的巴黎区、韩国的首尔区以及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德国的鲁尔区以及我国的海峡西岸城市群(福州、泉州、厦门)优劣势分析优劣势分析优势优势:
集聚效应强;降低交通成本和资源消耗,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关联。
劣势劣势:
城市规模扩大后产生集聚不经济因素,即拥挤效应,产生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激烈竞争、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以及高犯罪率等问题。
优势优势:
较小的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劣势劣势:
交通成本高,通勤效率低,不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规模经济优势无法发挥;空间功能缺乏整合;文体娱乐休闲活动少。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特征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且规模分布存在均等化现象,我国城市体系整体上呈现扁平化趋势,城市结构呈现“大城市发展不足,中小城市过多”的失衡状态即城市和城市之间规模差距偏小,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这种“扁平化”特征不利于发挥城市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使劳动分工和产业空间组织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并引发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困难。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并没有被很好地定量研究过。
事实上,经济绩效是判断空间组织结构优劣的重要标准,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节约交通成本、强化集聚经济,提高空间效率,促进经济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模型设立与数据说明二、模型设立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模型的设立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经济绩效的主要测度指标,被定义为总产出与全要素投入的比值。
其中,Y、K、L分别为各城市群历年的总产出、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
和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满足规模报酬不变的约束,其中=0.4,=0.6。
取对数,就全要素生产率TFP而言,主要解释变量包括区域规模、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府规模以及空间结构特征等。
其中下标i表示城市群,t为年份,是主要解释变量,反映了各城市群的单中心程度,为其他控制变量集合。
(二)数据来源说明选取中国十大城市群2000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对“地区”统计口径的城市数据进行加总。
(三)变量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的是城市群样本数据。
产出变量产出变量由各城市群的实际GDP来表示,根据各城市所属省份的GDP平减指数分别调整为2000年不变价格。
投入变量投入变量中,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折旧率设为10.96%,基期资本存量以2000年各城市GDP占所在省区GDP份额为权重乘以该省基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按2000年开始出版的中国区域经济年鉴,获得较为全面的就业数据。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eduedu)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能够增强劳动者对信息的获取与运用能力,提高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模仿,使生产函数呈现报酬递增的特性。
采用各城市群中等和高等学校在校生总人数占该城市群总人口的比例作为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各城市群每年所获得的实际外商投资额占当年GDP的比重作为一个城市群经济活动开放程度的度量指标。
其中,实际外商投资额按照历年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格折算成人民币。
财政支出比重财政支出比重(gov)采用各城市群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政府对经济活动参与程度的影响,并预期这一变量的符号为负。
产业结构。
采用一个城市群第二产业第二产业(ind)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ser)增加值在其总产出中所占比重来反映城市群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
以各城市群每平方公里等级以上公路通行里程的对数(lnroaddens)及固定电话与总人口之比(telephone)来反映该城市群的交通可达性和信息基础设施存量。
引入了人均实际邮政电信业务总量的对数值(lnpercom),包含之一变量模型的时间区间为2001年-2009年。
城市群规模城市群规模(lnpop)采用各城市群年末总人口的对数值来衡量该城市群的规模。
这一变量主要用于捕捉一个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的密集程度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位序规模法则位序规模法则,其中,是第i位城市的人口或就业规模,C为常数,为城市位序。
q为最小二乘回归斜率的绝对值,若q1,表明核心城市很突出,城市群服从单中心首位分布;若q1,城市规模分布比较集中,高位城市很突出,中低位城市发展不够,尤其是在趋于无穷大时,就表示只有一个城市;如果q1,高位城市不突出,中小城市发展较好,尤其是当趋于0时,就表示所有城市一样大。
mono指数指数测量了十大城市群2000-2009年的单中心程度,利用城市群规模最大的前两位、前三位和前四位城市计算所得q值的平均值。
当mono和s增大时,说明城市群中核心大城市增长快于中小城市,呈发散增长态势;当mono和s减小时,说明城市群中中小城市增长快于核心大城市,呈收敛增长态势;当mono和s保持不变时,说明城市等级体系相对稳定,呈平行增长态势。
s指数指数计算了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城镇就业占城市群城镇总就业之比。
城市群规模与空间结构的交乘项lnpop*mono和和lnpop*s考察城市群的最优空间结构是否随人口规模的扩大而变动。
三、模型运用与结构分析三、模型运用与结构分析检验结果:
一、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衡量城市群单中心程度的mono指数和指数和s指数均显著为正指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从经济绩效的角度来看,家庭和企业向核心城市集中,可以产生显著的城市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满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多样性偏好,形成更加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更加紧密的产业关联效应,更有利于面对面的交流和知识的溢出,提高土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二、交乘项交乘项lnpop*mono和和lnpop*s的系数显著为负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取决于城市群规模的大小。
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绩效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
随着人口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一中心发展策略的优势逐渐减弱,无法避免核心城市企业对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激烈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高房价和高犯罪率等集聚不经济因素,从而制约了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城市群应考虑向多中心结构扩展。
三、一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个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较大的城市群规模提高了市场潜能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人口集聚所产生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技术外溢和本地市场效应能够显著地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率。
而教育水平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教育水平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原因可能在于教育水平在城市群和城市层面的经验研究中较难直接测度,教育投入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成果容易外溢,中西部城市群难以从教育提高中得到应有收益。
检验结果:
四、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用。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非农产业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农业生产率,因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显著地提高一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
fdi的回归系数为正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致的知识溢出和前后向关联效应提高了国内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对城市群的经济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
过多的政府支出会挤出私人投资、扭曲资源配置功能,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
道路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道路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影响,说明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费用,扩大市场规模,吸引优质生产要素流入。
电话普及率和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电话普及率和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充分说明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能够降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成本,有助于克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经济主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组织生产,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的运行效率。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结论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单中心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城市群规模较小时尤为明显。
这意味着我国城市等级分布体系我国城市等级分布体系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差异仍然较小,呈现核心城市偏小,中小城市偏大的扁平化特征。
因而,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是提高空间效率、促进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研究结果还表明城市群规模、产业结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城市群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
(二)政策含义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投资政策的区域分布化政府公共投资政策的区域分布,通过土地和户籍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城市规模从扁平化分布向特大城市集中分布的转化,不断优化和重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二、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成熟的城市群,宜引导人口和资源向核心城市集中中西部地区发展不成熟的城市群,宜引导人口和资源向核心城市集中,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以特大城市为增长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结构。
三、对于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应适度分散核心城市的低端制造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东部地区城市群应适度分散核心城市的低端制造业职能,提高城市间产业分工的精细程度业职能,提高城市间产业分工的精细程度,防止单一城市过度扩张和无序蔓延带来的拥挤效应,有效降低集聚不经济因素。
四、政府应加大对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城际间资源和功能的整合,提高城市群整体的经济绩效。
THANK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群 结构 特征 经济 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