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docx
- 文档编号:27066940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1.80KB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docx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和把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宗教政策,以及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程学习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二)进行新课
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内容,思考我国的民族状况、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77页内容,思考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怎么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首先是因为我国实行了正确地民族原则
3、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含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图表,思考图表内容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
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相关链接",思考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说明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积极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内容,思考分析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以及如何巩固、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
(1)国家性质决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3)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4)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乘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3)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民族状况、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以及我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
要从中体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
这段话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②不存在利益差别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④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例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维护民族团结B.实现民族平等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
D[例3]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D.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答案B[例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我国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已经消失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权利平等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答案:
C★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我国各民族在共同创建社会主义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原因及意义。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第80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主要有: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第81-82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自觉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地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几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和各族干部之间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能够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坚持党的领导B.设立自治机关
C.坚持民族平等D.保障自治权答案:
D[例2]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政府③人民检察院④人民法院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例3]2004年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有利于()
①维护国家统一②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③促进现代化建设发展④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3我国的宗教政策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
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
因此,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进行新课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内容,思考两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教材用三个镜头展示了我国的宗教现状。
我国各种宗教千百年以来和睦相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们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爱国的传统,都倡导服务社会。
造福人类,也为增进国际宗教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它自身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
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义: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实质: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这说明,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说明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简单讲就是: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可见,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对立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4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邪教不是宗教。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话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长期以来,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我国政府既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又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不是。
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权力,维护民族团结。
因此,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含义: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2)原因:
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2)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弘扬科学精神
我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何认识根源,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这是解决在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3、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
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答案:
D[例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指()
①要求宗教信徒放弃宗教信仰②要求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结合起来③宗教活动要遵守宪法和法律④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迷信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C[例3]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为它()
①符合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③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③有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④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课余作业
分组讨论、综合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