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7060482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7.71KB
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docx
《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18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
“滚!
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
“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
”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或写汉字。
弄________脏 单薄________ 蒸lóng________ 处fá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____ 虔诚——________
(3)用“横线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7)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
“模糊”说明了什么?
【答案】
(1)nòng;bó;笼;罚
(2)思考(思量);恭敬
(3)如: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
(7)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解析】【分析】
(1)①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②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6)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
即对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7)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心服务。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nòng、bó、笼、罚
(2)思考(思量)、恭敬
(3)如: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
(7)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点评】
(1)①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②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此题主要考查对外貌描写方法的掌握能力。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7)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二)引路人
雨淅渐沥沥地下个不停。
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
”我连声道撒。
“噢,噢,不要紧。
”
哎呀!
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
“大伯,我扶你回去吧!
”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你了,小姑娘。
”他很感动地说。
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
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
“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
”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
“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
”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
“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
会绊倒的。
”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
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
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
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
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
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事件的起因是“我”撞到了________,后来“我”发现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于是“我”决定________。
(3)当发现水泥板被拿开后,“我”和“他”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4)题目“引路人”一是指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
(5)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案】
(1)文质彬彬;得意扬扬;仪表堂堂
(2)身旁的一个行人;扶他回去
(3)“我”不满地嚷着,并提醒大伯走一边|他”:
把水泥板盖到了下水道上。
(4)“我”是他回家路上的引路人;他是“我”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5)文中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心、为他人着想。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此题从给出的词语“小心翼翼”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
(5)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文质彬彬、得意扬扬、仪表堂堂
(2)身旁的一个行人、扶他回去
(3)“我”不满地嚷着,并提醒大伯走一边|他”:
把水泥板盖到了下水道上。
(4)“我”是他回家路上的引路人;他是“我”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5)文中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心、为他人着想。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3.课外阅读。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位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
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
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
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
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
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⑪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⑫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⑬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
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本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________→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________→改摘山果得了不少钱→________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分析。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金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5)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
【答案】
(1)满大街寻找工作
(2)寻工作不得,回老家;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3)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
(4)D
(5)略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儿时生活的情景。
故答案为:
(1)满大街寻找工作
(2)寻工作不得,回老家;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3)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
(4)D
(5)略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要做到想像合理,语句连贯。
4.现代文阅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杨红缨
①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
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
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里《鲁滨孙漂流记》。
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②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
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③下面落名吴敬山。
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
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④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生会存
赠缅儿
⑤下面落名是吴维。
⑥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⑦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孙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⑧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送到岛上。
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⑨后来,鲁滨孙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
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剔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做伴。
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⑩若干年后,鲁滨孙救下了一个俘虏。
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
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⑪又过了好几年.鲁滨孙在孤岛附近发一艘英国船。
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⑫我很喜欢《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上的确如此: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⑬我也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
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是这个样子的:
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像鲁滨孙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⑭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本文选自杨红缨《男生日记》,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孙漂流记》,小说主人公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经历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B.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C.这本书扉页上写有爷爷给“我”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D.这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2)下面这句话插入文章________比较合适( )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
A.第①自然段和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⑥自然段和⑦自然段之间
C.第⑦自然段和⑧自然段之间
D.第⑪自然段和⑫自然段之间
(3)吴缅非常喜欢鲁滨孙这个人物,是因为( )
A.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只有鲁滨孙活了下来。
B.鲁滨孙非常勇敢,救下“星期五”。
C.鲁滨孙身着羊皮短衣短裤,样子非常酷。
D.鲁滨孙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4)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读书笔记可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的。
(5)文章描写了“我”想象中的鲁滨孙样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先写出文中的一句名言,再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或读过的书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C
(2)B
(3)D
(4)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
(5)形象地体现出鲁滨孙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在字里行间衰达对鲁滨孙的崇敬之情
(6)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理解:
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与危险斗争的勇气。
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险的心理,因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
【解析】【分析】
(1)—(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6)谈自己的理解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C
(2)B(3)D
(4)书的来历、书的主要内容、读书的感受
(5)形象地体现出鲁滨孙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在字里行间衰达对鲁滨孙的崇敬之情
(6)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理解:
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与危险斗争的勇气。
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险的心理,因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
【点评】
(1)—(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
一棵合欢,纪念母亲。
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慈母 情深 同步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