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docx
- 文档编号:27054334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24KB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docx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
课题创意:
1.欣赏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
2.观赏丰富多采的现实世界和各种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了解艺术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
3.再现与表现在书法与篆刻中的应用。
4.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5.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参加人员:
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美术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
作品欣赏,观赏自然,讨论交流,艺术作品评述。
[背景分析]:
“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采用欣赏与评述的形式展开教学实践,是通过欣赏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活动,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活动兴趣,多角度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内容特征。
启发学生欣赏时注意找出范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哪些地方真实地表现了场景和静物的本来面貌,哪些地方与真实面貌不同,并进行评述、讨论,使学生感受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创作思维过程,意识到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对生活素材原型进行艺术提炼加工的结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艺术感染力。
在表现性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
理想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着,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物象,追求感觉的内容和观念。
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
[设计思路]:
这一课题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出发,利用中国的“书法”及“篆刻”艺术来欣赏、评述,再现与表现在书法及篆刻中的表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理念]: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索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在欣赏·评述中注意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本课的基本内容。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欣赏·评述,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描述]师生共同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美术作品的欣赏,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
通过对作品形象的分析、评述,使学生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应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程实施一.开源导流,激发兴趣。
[设计思路]:
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真实场景视频资料片及其对应术作品,指导学生加以分析,逐步导入新课,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现在让我们进入艺术作品的殿堂,感受达芬奇臻于完美的生动人像;希施金弥漫着野花芳香和枯叶气味的橡树林;凡高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蒙德里安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二.欣赏艺术作品,体验视觉感受。
[设计思路]:
应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多媒体展示:
由具象作品到抽象作品的过度欣赏,到向性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再现性艺术作品及表现性艺术作品的特点。
进入作品欣赏,由具象的作品入手,逐渐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渡,师生共同从作品中寻找、分析,讨论作品所包含的造型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递的感情表现意味。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判断,从而了解表现性艺术作品与再现性艺术作品的区别,了解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基础特征。
在和学生共同欣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比、分析作品中的再现与表现。
2.你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3.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
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4.再现与表现的基本特征。
提出问题:
从作品欣赏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有的作品真实,有的作品抽象……。
引导:
我们把表现真实的艺术作品称为再现;而抽象夸张的作品称为表现。
提出问题:
从两组作品中,同学们发现了再现与表现作品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再现偏重于写实。
逼真。
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再现现实。
表现偏重于表现自我,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及抽象等艺术语言……。
提出问题:
我们了解了再现与表现性美术创作,想一想在中外美术史有哪些作品是再现性美术作品,哪些作品是表现性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
再现性作品有《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唐宋山水花鸟及人物画,希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术,大多使用再现和偏重再现的手法。
表现性作品有《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大刀门神》……表达理想,情感起主导作用,自由创造,不受技法约束,带有较大随意性。
结论:
再现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
在再现性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对他所认识的对象或社会生活进行描绘,感性的,理解的因素比较显着。
但艺术的再现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复制现实,艺术的再现离不开艺术家的认识、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体现艺术家的目的和本质。
表现是美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着重反映作者主观感受。
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着。
三.讨论、交流、结论。
[创作思路]:
通过视屏让学生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及蒙德里安作品的对比分析、评述及探讨,得到结论:
再现与表现在同一副艺术作品中不能截然划分。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感情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式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再现与表现性美术作品提出问题在一幅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是否能截然分开?
一组学生回答:
再现与表现在同一作品中能截然分开。
另一组学生回答:
再现与表现在同一作品中不能截然分开。
达.芬奇《蒙娜丽沙》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苍茫,为达芬奇烟雾状笔法的极致,对于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他特别着重掌握精却与含蓄的辨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沙的微笑含义无穷,再加上背景山水渺茫宛若梦境,左右两边在透视角度上且有微妙差别,更增加了画面灵通幻变的气氛。
达.芬奇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人象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最光辉的体现。
蒙德里安一望无际的大海,海面上波光鳞鳞,闪烁的波光逐渐模糊,成了垂直交叉的横线、竖线。
结论:
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
同时,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也有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含具象因素,因此再现与表现在同一幅艺术作品中不能截然划分。
无论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他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四.综合探究活动[设计思路]:
这一课中介入中国书法及篆刻作品,让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
进一步说明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在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及篆刻中也有所表现。
我们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分析、叙述了解了再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
再现与表现在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中也有所表现。
我以学生常见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探究再现与表现在书法篆刻中的应用。
1.楷书欧体:
严谨──体现唐朝法度严明柳体:
力度──体现唐朝的强大、国民尚武精神。
颜体:
肥美──体现唐朝的审美。
2.颜真卿《祭侄稿》颜真卿的行书《祭侄稿》是在评判“安史之乱”后给在这次战乱中英勇死去的侄儿写的一篇祭文,从作品中再现了颜真卿从书写开始到结束的激动心情。
3.篆刻作品将军印:
紧急大刀阔斧强调速度,以冲刀为主。
再现了自时的战事紧急。
文官印:
庄重平稳的铸造法治印,以切刀为主。
再现了文官的稳重之气。
从多元化的视觉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主题欣赏,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课题扩展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各类美术作品图片,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注意分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创作方法。
六.教学小结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唤醒了学生的自觉探究意识,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2.注意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3.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蕴涵人文精神。
[教学反思]这次美术综合性学习是该校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之一,是实行课程改革,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很显然,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了成功,不乏可取之处。
一、欣赏、评述,综合性学习选题好。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选题《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要求学生从多元化视角进行艺术作品赏析,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欣赏的方法,并具有初步的鉴别、讲述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欣赏中学生自主的发表自己对探索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合其他艺术门类,拓展学生欣赏思路。
在进行美术欣赏的同时,了解书法、篆刻。
了解人类文化艺术成就。
当然,这次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还有一些应改进的地方。
例如学生在收集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否还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及相关美术信息。
能否关注校园及社区环境,评价身边环境等。
在推进新课标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都在实践中逐渐的暴露出来,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资料1.《新课程标准》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丰富多彩 现实 多种多样 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