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7048159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53KB
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docx
《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
环境评价期末考试题
考试题:
A声级
温度层结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
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及流程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的信息及获取途径
多因子指数评价的数学方法
计算:
水环境评价:
Bod模型,对渔业的影响?
大气:
下方向45°,so2浓度最大的地方和浓度
除了大题以外的所有
大致看大题重在理解
计算
绪论
1、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
①一个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周围的自然状况或物质条件②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
2、系统具有的五个特征:
1集合性——(系统是由若干个部分结合而成)
2关联性;——(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特点的功能)
4环境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5整体性——(系统内部的联系和关系要服从整体的要求)
系统按照成因可以分为: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但是生态系统不等于环境系统
3、环境质量:
既指环境的总体质量(综合质量),也指环境要素的质量。
(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
4、环境评价: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
{环境质量参数:
用环境介质中的物质的浓度来表示。
}
5、环境评价的分类:
1按环境质量的时间属性分:
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2按环境要素分:
综合评价(涉及区域所有重要环境要素)、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
3按评价的区域类型分:
行政区域评价、自然地理区域评价。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对某一区域某一历史阶段的环境质量的历史变化的评价,评价的资料为历史数据,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发展趋势。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利用近期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环境规划的基础内容包括:
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社会经济、人口、工业与能源、农业与土地利用、交通运输、人文景观、人群健康等
3)环境影响评价:
对拟议中的重要决策或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免这些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6、环境影响评价:
意义:
1不可替代的预知功能2导向作用3调控作用
目的:
在开发活动或决策之前全面的评估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显著变化并提出减免措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做到:
①适应所有可能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
②对各种替代和管理方案进行比较
③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④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⑤能为决策提供信息
分类:
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公共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程序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
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分析和调查
正式工作阶段:
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
报告书的编制阶段:
汇总分析数据和资料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影响预测的方法:
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7、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分类管理
4评价以工程项目和污染影响为主
备用大题:
1.你如何理解环境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人类以外的自然环境具有工作价值,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木材和其他工业原料,甚至可以作为欣赏对象。
而环境本身也具有独立于人类的价值,即内在价值。
我们遇到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有机体部分、无机体本身或由集体组成的群落,他们的组分是用网格形式排列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正是不同层次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系统的网格共同维系着地球上各种功能的运转,保证了生命的持续繁荣。
我们不能砍掉生命之网的任何一个环节。
由物种进化论可知,大多数个体在生命的早期死去,这对于所涉及的个体是“恶”,但这对于它所属的物种或生态系统的繁荣是必要的,是“善”。
当然,这种“善”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的利益,即它们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
从伦理上说物种具有内在价值,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无意或有意的引起一个物种的灭绝是不道德的。
2.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论述:
1工作等级的划分2评价大纲的编制3工程分析4所在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5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篇章:
第二章环境评价基础知识
1、环境保护标准:
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简称为环保标准或环境标准。
包括: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和地方两级)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执行四类两级,四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两级:
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标准。
(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
1、大气环境标准体系2、水环境标准体系3、部分其他环境标准)
2.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基准有何区别?
是什么?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订的标准的总称。
是什么?
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待定对象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
(比如so2超过0.155对人有健康影响,这个值为——)
区别:
环境基准是依据科学实验的结果制定的,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影响。
而环境标准则是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环境基准,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规定。
它是环境保护政策的决策结果,是环保法规的执法依据。
3、污染源:
是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污染物:
是指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或能量。
污染源分类:
1按污染源的产生性质分:
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2按污染源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
大气污染源(点、线、面源)、水体污染源(地面、地下、海洋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
3按污染源性质分:
物理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生物性污染源;
4按生产行业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
(根据污染的产生过程:
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4、环境评价模型:
环境质量指数模型、环境质量分级模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半定量模型
5、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建立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建立评价集
找出因素论域和评价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
综合评价
6、主要污染物的确定标准:
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将污染源按等标污染物负荷和排列,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
7、污染源评价方法:
(1)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负荷比
(2)主要污染物的确定(3)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8、环境评价数学模型:
单因子评价指数、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多要素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9、非指数评价模型:
类比调查法、列表清单法、生态图法、矩阵法
备用大题
判断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标准是什么?
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将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大小排列,从小到大计算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将污染源按等标污染负荷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物列为主要污染源。
(P=G/S;P:
等标负荷比,G:
年排放量t/a,S:
评价标准mg/lmg/m3)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定义:
Gi污染物年排放量,S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Pi=Gi/Si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n是其污染物的等标负荷之和Pn=∑Pi
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P为该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P=∑Pn
污染物占工厂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Pi/∑Pi=Pi/Pn
污染源占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n=Pn/∑Pn
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时,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多因子环境质量分指数对每个待评价的环境要素,对该要素中的多个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将多因子目标值组合成一个单指数。
计算方法是对多个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权后,再将其综合。
1)加和型分指数:
将多个具有可比性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和后得到的综合指数。
(1)简单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将多个单因子评价指数简单加和的综合分指数。
n参与该环境要素分指数综合计算所涉及的评价因子的数目,Ii
对应的单因子评价指数I=∑Ii
(2)矢量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将多个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矢量加和I=√(∑Ii2)
(3)加权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根据不同评价因子的环境特性,对每个单因子评价指数乘以权值系数后进行简单加和或矢量加和。
Wi各单因子评价指数对应的权系数。
I=∑WiIi/∑Wi或I=√(∑WiIi2/∑Wi)
与简单加和相比,矢量加和更能突出Ii较大者的贡献率。
2)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
将多个具有可比性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加和后去幂函数方式映射得到的综合指数I=a(∑WiIi)b
分指数反映各单因子评价指数加权加和的结果,结果的数值范围更符合指数设计者的要求。
由于分指数最终还要进一步综合成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幂函数加和型分指数在后续处理上不如一般加和型分指数的环境意义明确。
3)兼顾极值的加和型分指数。
不仅考虑Ii的平均值,还适当兼顾Ii中的最大值
I=√[(maxIi2+Ii2)/2]或I=√(maxIi·Ii)
(补充:
单因子评价指数:
Ci第i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Si第i种评价因子评价标准Ii=Ci/Si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无量纲数,表示某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观测值相对于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程度。
1)采用环境质量标准绝对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数:
主要针对环境中的污染物。
Ii表示对应污染物的超标倍数,Ii越大,第i种因子的单项环境质量越差。
Ii=1,环境质量处于临界状态。
2)采用环境质量标准相对值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数:
针对非污染生态因子。
Bi植被生长量、生物量等,Boi植被标定生长量、标定生物量等,Pi标定生长系数、标定相对生物量等Pi=Bi/Boi
3)采用环境质量相对百分数作为单因子评价指数:
景观生态学评价和生物多样性评价。
H景观多样性指数,m景观类型数,Pi某类型景观所占百分比面积H=-∑(Pi·lnPi)
4)采用经验公式直接计算的单因子评价指数:
根据实测资料中污染参数与污染危害的关系,建立类似经验公式的指数计算公式。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最简单的环境质量指数,只能代表单个环境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不能反映环境要素以及环境综合质量的全貌,但它是其他环境质量分指数、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基础。
)
6.专家调查法直接求解权重系数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有何共同点和差异?
应用专家调查评分法确定权值这种方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
由于专家对分指数中各种环境因子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能够根据评价的目的、范围、等级和规模给出各种环境因子在分指数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最终确定各因子的权值。
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专家评分法的,与之相比,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层次性。
该法数量少、评分花费的时间短、计算工作量小、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大气有什么成分组成?
大气层垂直分布是怎样的?
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悬浮着颗粒(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以及大气污染物质组成。
垂直分布:
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由地表向外,依次划分为对流层(0-15km)、平流层(15-55km)、中间层(55-85km)、暖层(85-800km)和暖层以上的散逸层(800km以上)。
(15、55、85、800km)
2、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一般污染气象参数、大气平均场参数和湍流扩散参数的观测
3、主要大气要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云、能见度。
4、干绝热温度递减率:
由于气温在垂直方向的梯度变化,使大气产生垂直对流运动(r=-dT/dz)。
干空气绝热上升,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98K。
5、逆温:
当r<=0(r=-dT/dz)时,叫逆温。
填空:
6、大气污染源:
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化学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物理的(放射性、光、热)、生物的(病菌、病毒等)及其他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
分类:
1点源2线源3面源4体源
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一般型大气环境指数评价方法:
①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②上海大气污染指数2)分级型大气环境指数评价方法:
①污染物标准指数②大气监测评价方法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烟气抬升高度、大气边界层高度、大气稳定度的分级、扩散系数
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①一级,自然环境保护区②二级,农业、工业③三级,特定的工业(皮鞋)
2)评价范围的确定:
①一级,不小于16-20km②二级,不小于10-14km③三级,不小于4-6km
10、环境气象参数调查:
一般污染气象参数、大气平均场参数、湍流扩散参数的观测
11、污染气象参数:
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调查的时间跨度、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大题:
4.温度层结与烟羽形状有何关系?
(a)波浪型。
γ>0;γ>γd。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烟羽呈波浪状,污染物扩散良好,多为白天。
(b)锥型。
γ>0;γ≈γd,烟羽呈圆锥形,污染物扩散比波浪型差,发生在中性或弱稳定状态大气中。
(c)长带型(扇形)。
γ<0;γ<γd,出现逆温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烟羽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它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
俯视时,烟流呈扇形展开。
它发生在烟囱出口处于逆温层时。
(d)屋脊型(上扬型)。
排放口上方:
γ>0;γ>γd。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排放口下方:
γ<0;γ<γd大气层是稳定的,它一般在日落前后,地面有辐射逆温层时出现。
在高空受冷空气影响大气不稳定。
(e)漫烟型(熏烟型)。
排放口上方:
γ<0;γ<γd。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排放口下方:
γ>0;γ>γd大气层是不稳定的。
这类烟羽出现在日出以后,由于地面增温,底层空气被加热,使逆温从地面向上逐渐破坏,不稳定大气从地面向上逐渐发展。
当不稳定大气发展到烟羽的下边缘或更高一点时,发生烟羽向下的强烈扩散,把污染物带向地面,而烟羽的上边缘仍在逆温层中。
计算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1.水体是如何分类的?
水体污染源、污染物是如何分类的?
水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水体,水体是水汇聚的场所又称水域
水体分类:
地面水水体、地下水水体和海洋
水体污染源分类:
1)按排放方式:
点源和面源
2)按污染性质分类:
①持久性污染物②非持久性污染物③水体酸碱度④热效应
2.水环境评价参数有哪些?
1)物理参数,包括温度、臭、味、色、浊度、固体(总固体、悬浮性固体)
2)化学参数,可分为有机和无机成分。
无机指标有含盐量、硬度、pH值、酸度、监督及铁、锰、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重金属类、氮、磷;有机指标有BOD5、CODCr、DO、酚、油
3)生物参数,如大肠杆菌
填空:
3、地面水质量评价方法:
①水环境指数法②生物学评价方法③概率统计方法
6、常用的河流水质模型:
完全混合模型、零维模型、一维水质模型、二维水质模型、河流PH模型、BOD—DO耦合模型
7、水环境质量生物学评价:
以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知识为基础,有:
一般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
公式掌握:
如何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评价水环境质量?
P99~100
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选择河流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浓度?
P110
S-P模型?
P113
如何估算纵向弥散系数DX,耗氧系数k1,大气复氧系数k2?
P119
如何用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
P128
第五章土壤环境评价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省长职务的疏松表层。
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和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组成)
2、土壤黄静质量评价分为:
土壤资源评价(判断土壤受侵蚀退化沙漠化的程度)和土壤—农作物的污染评价(土壤对植物的危害性)
3、参数选择:
1)重金属有毒非金属物质:
汞、铬铅
2)有机毒物致病菌:
化学农药洗涤剂致病菌
3)酸碱度、全氮、全磷
4、土壤调查包括:
资料调查:
自然环境特征、土壤及其特性、土地利用情况、水体侵蚀类型、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当地植物种类及生长情况
现场实测:
布点、采点、确定评价因子
5、评价方法:
单元型污染指数、分级污染指数
备用大题
1.土壤特点?
土壤评价的特点?
1)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
2)
2.土壤环境影响主要有那几方面?
对土壤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有哪些?
1)地下水过量开采,石油或天然气资源开采,或者是露天或地下采掘等活动
2)大型工程施工需要的建筑材料
3)施工区的土壤侵蚀
4)在特别地区开采过量或不适当开采
5)在地震带或地质不稳建核电厂、化工厂等
6)露天开矿
7)沿海岸线建防坡堤
8)与军事训练相关的项目
9)可能产生局地酸雨的项目
10)把选址地土壤和地貌作为选址条件的项目
11)沿海岸区域开发的项目
12)单一蓄洪或多目标拦蓄水资源等项目
13)在合同承包或租用土地上种植庄稼或放牧
14)大型管道工程
3.减轻土壤污染措施?
1)提出拟建工程应采用的控制土壤污染源的措施
(1)工业建设项目应首先通过清洁生产或废物最少化措施减少或消除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量,同时在生产中不用或少用在土壤中易积累的化学原料。
其次是采取排污管终端治理方法,控制废水和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保证不造成土壤的重金属和持久性的危险有机化学品(如多环芳烃、有机氯、石油类等)的累积。
(2)危险性废物堆放场和城市垃圾等团体废物填埋场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施工,并确保工程质量,使渗漏液影响减至最小;同时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工程,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提出针对受污染影响的土壤监测方案,作为受拟建工程影响的土壤环境管理的依据。
2)提出防止和控制土壤侵蚀的对策
(1)对于在施工期破坏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应即使覆盖砂、石和种植速生草种并进行经常性管理,以减少土壤侵蚀
(2)对于农副业建设项目,应通过休耕、轮作以减少土壤侵蚀;对于牧区建设,应降低过度放牧,保持操场的可持续利用
(3)在施工中开挖出的弃土应堆置在安全的场地上,防止侵蚀和流失;如果弃土中含污染物,应防止流失、污染下层土壤和附近河流;在工程完工后,弃土应尽可能返回原地
(4)加强土壤与作物或植物的监测和管理,在建设项目周围地区加快森林和植被的生长
3)选址方案。
任何开发行动或拟建项目必须有多个选址方案,应从整体布局上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小的方案
第六章环境噪声评价
1.环境噪声评价等级?
工作内容?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①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③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组的变化程度;④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评价等级的工作内容:
(1)一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2环境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得出最终降噪效果。
(2)二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1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
2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他阶段的噪声级。
5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3)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
1噪声现状调查可看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
2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
2.我国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
(1)根据拟建项目多个方案的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拟建项目各个方案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采用环境噪声影响指数对项目建设前和预期建设后的指数值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判断影响的重大性。
根据各个方案噪声影响的大小择优推荐。
(2)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估计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①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某区域规划人口数;②若无规划人口数,可以用现有人口数和当地人口增长率计算预测年限的人口数。
(3)分析拟建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其主要原因。
(4)分析拟建项目的选址。
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效果。
(5)为了使拟建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该项目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6)提出针对该拟建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第七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类型:
新经济区开发、老工业基地
2.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流失重量控制法):
是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吧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
(容量、目标、行业)
3.环境功能分区的方法:
对城市环境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图、城市现状图这三张图
第八章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特点:
不确定性、危害性
2.分类:
化学风险、物理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
3.程序:
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环境对策和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评价 期末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