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docx
- 文档编号:27044619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68KB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docx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活动纸桥大力士
大班科学活动:
纸桥大力士
(一)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纸桥承重本领与桥面形状有密切关系。
2.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动手制作及实验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纸,积木、统计表、笔、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看课件,猜谜语。
2、师:
你见过桥吗?
是什么样子的?
二、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1、师:
今天我们要用纸和积木来造一座桥。
2、幼儿尝试搭纸桥,教师提醒以积木为桥墩、纸为桥面。
三、探索纸桥承重力与桥面形状的关系。
1、师:
桥除了美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承载物体。
刚才你们造了各种各样的纸桥。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你设计的纸桥能不能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
2、抛出问题:
为什么有的纸桥能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而有的不行?
那怎样才能让纸桥承受住一块积木的重量?
3、幼儿尝试折各种形状的纸桥,并测验每种纸桥是否能承受1块积木的重量。
4、幼儿做实验,每种纸桥的最大承重是多少并记录填表。
5、幼儿交流,梳理经验。
(1)师:
刚才你们用了好几种搭纸桥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搭了哪几种纸桥?
它们能承重多少块积木呢?
你搭的哪种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大?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形状有关系。
(3)教师总结:
物体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在这几种形状中,波浪W形状的纸桥承重最大。
活动延伸:
讨论:
承重能力除了与桥面的形状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反思:
活动中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但是准备材料数量不够充分,最后导致幼儿不够尽兴。
当时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没能把成功的纸桥展示,孩子不够尽兴。
而在孩子尝试搭建小桥,来体验纸承受力,并用自己的制作方法进行讲述,当时,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以及教育环节,没能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
3月9日
大班科学活动:
纸桥大力士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2、持续激发幼儿探索纸桥的承重力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过做纸桥的经验、纸条,垫板,积木,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已经做过各种各样的纸桥,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座桥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得这两座桥哪座最牢固(幼儿猜想。
)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
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二、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1、师:
今天我们要试一试,宽宽的桥和窄窄的桥上放的积木一样多吗?
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尝试搭纸桥,教师提醒以积木为桥墩搭不同宽窄的桥,桥面一样。
3、幼儿做实验,哪种纸桥承重的积木多。
三、幼儿交流讨论。
1、刚才你们用了宽宽的桥和好几种搭纸桥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能承重多少块积木呢?
你觉得哪种纸桥承受的重量最大?
2、讨论:
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积木?
3、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形状有关系。
3、小结:
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四、延伸:
如果你要搭一座能放20块积木的桥,你会选择什么形状的桥面和怎么样的桥墩。
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反思:
活动一开始,因为幼儿对两种桥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也不拖泥带水,直接引出了两种桥,请孩子们比较这两种桥的不同之处。
可是我却忽略了判断桥的承重力的标准是什么?
到底是桥塌下来了?
还是桥倾斜了?
故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判断标准也不同。
好在两种桥的承重力区别较大,所以没有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在孩子们操作完后,我们发现波浪桥明显比水槽桥要牢固,可是在我的总结,对于概念却有些模糊,没有明确的讲出波浪桥牢固的原因。
对于原理的梳理不够。
3月16日
科学:
影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间暗室。
2.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
提问:
影子先生怎么了?
他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
影子是从哪里来的?
他只能是黑色的吗?
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反思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月23日
科学:
动物尾巴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2.教会幼儿如何对所探究的事物做记录,并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2.《动物尾巴记录表》和幼儿人数相等,教师示范图一张。
3.音乐:
《尾巴谣》
活动过程:
一.音乐:
尾巴谣
幼儿与老师共舞,使幼儿用肢体语言引发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二.图片引出动物尾巴,并让幼儿大胆说说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
1.谜语引出壁虎,金鱼,牛,燕子四种动物。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这四种动物尾巴的形状。
3.出示已准备好的四种动物尾巴形状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三.由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引出尾巴的作用
1.提问: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都出现了哪些动物?
有没有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为什么?
2.让幼儿大胆的讲述故事里的动物不借给壁虎尾巴的原因,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尾巴的作用。
3.教师引导性的出示每种动物尾巴作用的标记图(出示在展板上)。
四.出示动物尾巴记录表
1.教师示范画不同的“形状标记”,“作用标记”.
2.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标记图”。
五.出示ppt多种动物图片
1.幼儿讨论其它动物尾巴有何作用。
出示松鼠、袋鼠、孔雀、鸭子、蜻蜓、老虎等·····
2.老师进行讲述总结。
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蓬松,当它从高处往下跳时,尾巴起着降落伞的作用。
袋鼠的尾巴长满了肌肉,起着支撑的作用,还能帮助它跳跃的很高很远。
鹿的尾巴又短又小,但它是很重要的报警器,当敌人靠近鹿群,遇到危险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只鹿就会竖起尾巴露出亮点,鹿群就会马上逃离。
·······
六.幼儿自由操作“动物尾巴记录表”,幼儿一起分享探讨并交流自己记录表所记录的内容。
反思: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基本功能,帮助幼儿把有关动物尾巴的零散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先是猜尾巴,让幼儿根据尾巴来猜信封里的动物,增强幼儿探索兴趣,让幼儿有目的地去探索。
然后,让幼儿对动物尾巴的作用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猜测或了解的答案记录在有问号的表格里。
紧接着,提供有关动物尾巴知识的图书、图片、录音、课件、活鱼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学习方法获取动物尾巴作用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第二次记录,同时将正确的答案汇总到大表格中,让幼儿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
3月30日
科学:
区别左右
教学目标:
1、能区分自身、自身与周围物体的左右关系,发现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Ppt、手环人手一个、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教师向幼儿出示一份来自羊村的信,引起幼儿的兴趣.“喜羊羊向咱们发来一份邀请函,请小朋友们去参加它们的智力赛,有愿意的请举起你的右手让老师看一看。
在一路上会遇到灰太狼设置的一些机关,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安全到达羊村,你们有信心吗?
二、以主体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第一机关:
两两结伴(一男一女)男小朋友的右手拉紧女小朋友的左手不要让小朋友单独一个人就可以顺利通过
第二机关:
走过陷阱(只能踩在画有灰太狼头像的格子里)左脚踩在右边的格子里,右脚踩在左边的格子里,交替向前走,就可顺利通过。
第三机关:
打破干扰根据灰太狼的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就可以通过。
第四机关:
挑战魔镜站在魔镜面前只要用和魔镜中的灰太狼相同方向的手,并且戴上魔力手环就可以击破灰太狼的魔咒,顺利通过。
三、和羊村的小羊们面对面握手,进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羊村长向小朋友介绍每位成员(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
2、小朋友和羊村的小羊们分两队进行比赛游戏:
看图猜左右手。
(一)手掌图示
游戏规则一:
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
游戏规则二:
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
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提升经验:
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
(二)手指图示。
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
1、关键提问:
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红圈或蓝圈的正确性
3、经验提升:
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
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五、活动延伸:
集体舞《左手和右手》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出示羊村的一份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
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
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4月6日
科学:
美丽的蝴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
2、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2、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
(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
3、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
(2)毛毛虫(3)蛹(4)蝴蝶(5)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5、知识拓展:
介绍其它与蝴蝶一样成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
(螳螂、蝗虫、蟋蟀、飞蛾、蝼蛄、甲虫、天牛等)
6、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
(1)口器
(2)脚(3)触角(4)蝴蝶对人们的用处。
(传播花粉、观赏等)
7、游戏:
毛毛虫变蝴蝶
8、欣赏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
师生共同制作蝴蝶。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
比如,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内容太简单,只停留在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蝴蝶的4个生长过程,没有更深的去挖掘。
可以在每一遍游戏结束,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姿势,“变”出不同的蝴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样可以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
4月13日
科学:
摩擦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
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
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
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
(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
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
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
你用了什么办法?
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
(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会怎样?
小结:
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
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
(增加摩擦力,防滑)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
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4月20日
科学:
不沉的纸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和渗透性。
2、尝试操作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探索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学会折小船。
2、物质材料准备:
卫生纸、报纸、画画纸、各种纸船、四盆水、记录表、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船、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船,我们来摸摸纸,看看这是用什么纸做的小船?
二、猜测小船开的时间。
1、幼儿讨论:
哪只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长?
哪种小船在水里开的时间短?
2、出示大记录表,教师将幼儿的讨论结果进行记录。
三、幼儿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时间
1、幼儿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船,听教师口令同时将船放入水中。
2、幼儿观察,一组一组记录表进行记录。
3、讨论结果:
你们组的纸船哪只先沉下去?
哪只后沉下去?
为什么有的小船一会儿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长时间?
(纸质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
四、不会沉的纸船。
1、我们有什么办法让纸船不沉下去呢?
2、幼儿将纸两面涂上油画棒折纸船,放入水中,幼儿观察。
五、生活联系。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会湿的纸盒用来装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东西是你看到过?
我们每天喝牛奶的纸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装牛奶。
一次性的杯子,用来装水。
宝宝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纸擦,它又软又吸水。
可见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观察、探索不同纸张吸水性不一样。
通过纸船在水里的实验来突破重点。
难点是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通过幼儿在纸上涂画油画棒观察纸船不下沉来突破难点。
首先选这一活动的材料是贴近幼儿的生活。
纸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厕所的纸、画画的白纸、爸爸妈妈看报的纸。
对于幼儿经验已有了一定的铺垫。
在认识的基础上来让幼儿知道纸张还有吸水性不同的特性,同时实验观察幼儿能一目了然的明白这一特性。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
幼儿的兴趣点较浓厚,环节层层递进。
但由于幼儿对于蜡在生活中的经验不足,在最后环节幼儿并不能完全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需要再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延伸,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
4月27日
科学:
物体间的间隙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教师: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
”“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
2、教师小结:
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把小米抓起来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教师:
“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小朋友,你会装吗?
老师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教师:
“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
”“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
你成功了吗?
”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它成功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
“这一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的请举手!
”
讨论:
“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教师:
“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
七、拓展。
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
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教师:
“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
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
”(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
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
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5月4日
科学:
会悬空的纸盒娃娃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
石头、木块、塑料板。
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
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
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
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
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
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
(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
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
是第几名?
五、活动延伸:
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
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科学 活动 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