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7040296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9.56KB
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分析.docx
《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分析
我国首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出炉
来源:
钢联资讯2013-11-12
复制网址〖宽屏查看〗
近日,第十届中国家电技术大会在江苏无锡召开。
家电技术大会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家电行业技术盛会之一,延续近两年的趋势,节能、智能、信息化、装备自动化等依然是其主题。
但在此之外,CHEAA记者也发现了一些新颖的亮点。
其中,会议上发布的《中国老年人家电需求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是国内第一份针对老年人家电需求的权威报告。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
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产业,探求老年家电需求、分析老年家电市场已经成为该产业的“必修课”。
2013年,受中国家电协会委托,奥维咨询开展了老年人家电市场需求调研项目,并形成报告。
项目组研究了我国老年人数量及结构变化及我国关于老年人的政策,分析了老年人的生活形态特征,并调研了老年人使用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热水器和电饭煲等产品的现状和需求。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总人口比重都在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银发市场潜力巨大,且他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和使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
虽然老年人市场商机巨大,但多数人对老龄家电市场扔停留在概念上,鲜有商家开发此细分市场。
近年来,家电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相关企业对各类细分市场并没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社会对于老龄产业的认知也普遍停留在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公益性强的阶段,整个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大部分人认为,老年群体经济收入处于弱势,消费能力低下,于是老年产品翻新慢、样式少,高科技、新产品几乎放弃了这一市场。
而据报告显示,事实上,老年家电市场潜力巨大,老年家电市场需求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奥维咨询用户研究事业部分析师韩伟强说,随着退休体制的完善,退休老人的收入正在增加,老年人的购买能力在逐步增强,“年轻人孝敬老人也催生出巨大的市场。
另外,老年人自身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储蓄向改善生活质量转变。
”同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证政策,老龄家电市场在政策推动下会越来越大。
韩伟强说。
那么老年人的家电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奥维咨询调研发现,老年人的家电需求主要体现在打点家务(用到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豆浆机等)、照顾儿孙(热奶器、消毒柜、游戏机等)、改善生活品质(空调、电风扇、浴房、按摩器等)、充实精神文化(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等方面。
但是报告显示,现在的家电产品常常还难以满足老人的上述需求。
以电视产品为例,现在的电视产品正在向着智能化、低能效、大尺寸等方向发展,但是老年人对电视的需求还是以智能调光、低辐射、操作简单为主。
调查显示,41%的老年人拥有两台以上电视,近半数老年人每天看电视4-6个小时,但有27%的老年人对现有电视产品不满,且主要集中于遥控器的使用上。
在接受调查时,不少老人反映,电视遥控器按键太小,界面不人性,按错了无法返回,只能关机重启。
有与会人员表示,报告从宏观环境趋势影响出发,结合老年人的生活形态,最终发掘了老年人使用家电的不便之处,为开发老年人特征的家电产品提供了依据,在老年化趋势不断严峻的当下,极具价值。
昆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图]
新华网云南频道(2006-10-30)
来源:
彩龙中国0
【字号大中小】 【相关新闻】 【打印】 【Email推荐: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 【关闭】
63.96%自己支付医药费,近30%老人无医保保障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并且每年将以3%的速度增长,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25%。
2005年底的数据显示,昆明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684065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3.5%。
按联合国规定的10%的标准,昆明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比例较高的社会。
如果老年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问题。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值此佳节到来之际,《昆明日报》委托昆明田野调查与咨询公司(下称田野调查),对昆明市老年人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和观点。
被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收集有效问卷508份,有效率为97.69%。
其中,被访者年龄在60—65岁的占49.03%,65—70岁的占35.06%,70岁以上的占15.91%。
被访者的职业以“企业、服务业服务工作人员”为主,所占比例为14.29%。
被访者的受教育情况中,“初中”程度的老年人相对占比较大,占27.27%;其次是“高中、中专”(23.38%)和“小学”(24.68%)。
而月收入情况则以“501-1000元”为主,占比为35.71%,其次是“1001-2000元”,占比为27.92%。
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8.25%。
子女数量则以“2个子女”为主,占37.66%,其次是“3个”占27.3%。
被访者情况基本能够代表目前昆明市老年人情况。
昆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
身体状况良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进步、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的集中表现。
其中,医疗保健是老龄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于昆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如图2所示),34.42%的被访者表示自己目前“身体状况很好,偶尔才需要看病”,而仅有4.22%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患有重大疾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
数据表明,目前昆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良好,我国倡导全民健身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看病、就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55.84%的老年人每个月在医药方面的花费“小于100元”,占较大的比重;其次是“101-500元”,有36.69%的老年人选择。
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医药方面的花费较小,并没有占每月支出的大部分。
而在医药费的支付方式上,“自己支付”和“医保支付”是最为普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63.96%和58.44%。
老年人参加医保的比例为72.08%,没有参加医保的比例为27.27%。
虽然参加医保的人数占被访者人数的大部分,但仍有近30%的被访者没有医保保障,是比较可观的数字,医疗保障的普及任重道远。
而老年人对医保的满意度得分仅为62.66分,只达到了“一般满意”的程度。
其中,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每月可用的医保费用较少,支付看病、住院的费用远远不够”,同时,部分老人抱怨“农转非以后,自己的医保得不到落实”。
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大部分的老人有了医保的保障,但是老人们看病、就医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收入不高的老人医保可支配费用普遍也不高,一旦需要支付大笔医疗费用,仍会无法承担。
就医情况
从老年人平时的就医时选择的医院类型来看,“传统的大医院”和“小型诊所”占较大的比例,分别占36.61%和24.48%。
其中,有56.5%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社区有社区医院,但是选择到社区医院的比例仅仅为7.95%,大部分老年人不太清楚社区医院功能,还有14.6%的老年人不是很认可社区医院,认为还是正规大医院比较值得信赖。
本次,我们还就老年人比较满意的医院进行了数据统计。
针对综合实力,老年人比较满意的前3家医院为: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云大医院和红会医院。
满意的主要原因为:
医疗设施、设备较为齐全(62.01%),技术比较权威(52.27%)和医生素质较好(46.75%)。
保健品使用情况
表2老年人使用保健品的状况,主要是针对选择保健品的功能类别。
其中,有21.1%的老年人平时选择不服用保健品,而在选择服用保健品的人群中,使用“补充维生素类”的保健品占比最高,为19.81%;其次是使用“提高免疫力和抗疲劳类”的保健品,占比为14.94%;使用占比最低的是“养颜护肤类”的保健品,占比仅为1.3%。
观点
通过对昆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市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比例较低。
在医疗保障方面,被访的昆明市老年人参加医保比例较高,医保承担了老年人部分的医疗支出,但,大部分的费用仍然是老人自己承担。
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过高、报销困难成为影响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就医类型方面,虽然社区医院普及率达到了50%左右,但是昆明市的老年人还是比较信赖传统的大型医院。
老年医疗保健体系应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把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方式由等病人上门转变为走出大门、深入社区、人群、家庭。
713个昆明老人仅有一个活动中心
发布时间2011-09-1507:
30:
27星期四 来源:
云南网 大中小
订阅《春城手机报》:
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3元/月)
分享到云微博
更多
随机问卷
地点:
昆明街头
人数:
40位老年人
问1:
昆明的老年人,最常选择哪一种活动来解闷?
问2:
活动设施、场所够用吗?
美编吉思进制表
美编刘一飞画
来自昆明市老龄委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806559人,占人口总数的15.04%,并以每年5.9%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
预计到2015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将达到126万人,约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1%以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不论是否做好准备,昆明城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衰老”。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在中心城区是否能找到足够的设施和场所活动娱乐?
晚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昆明老年人的“精神家园”覆盖面过窄,活动场地不足,老年人“找乐子”的场所仍有限。
据昆明市老龄委负责人王海透露,目前,全昆明市共有1130个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室,资金全额由财政拨款,标准不一,算下来差不过是713个老人共用一个活动场地。
记者
走访
咱爸咱妈平日去哪解闷
目前昆明市老年人最常去的活动场所主要包括3类:
一是小区中的公共场地、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市民广场、公园绿地;三是老年大学。
玩场玩法不同,却都面临相同困境——僧多粥少,不够分。
小区近八成老人这样打发时间
在龙泉路云大家属小区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
头发花白、微微驼背的老爷爷,闭目坐在花台边,胸前挂着一个巴掌大的播放器,发出分贝不低的音乐,一只毛发油亮的金毛犬静静蜷在他脚边。
“狗狗叫sunny(太阳),已经跟我10年了。
”赵先生今年78岁,12年前老伴去世后他就和儿子儿媳一起住,“闲不住”的他常与老朋友到海埂大坝溜达,但去年不小心摔了腿,自此再没去过远处,只能在小区半径500米内活动。
每天听着音乐领着小狗,看看风景,看看行人,“一天时间就这么熬过去了。
”
赵先生说,尽管主城里几个大的公园对老人免费开放,但是对家住北市区的他来说,远水不解近渴。
小区里,常见的老年人娱乐就是玩棋牌游戏,但是很多都是露天活动。
一下雨,老人就没有地方娱乐了。
“现在不仅社区周围娱乐设施少,路边的休息场所也很少,公共厕所也少。
”家住广福小区的陈大叔表示,如果不是送小孙子上学,他基本都不会外出。
调查中,近八成老人表示自己的主要活动场地就是小区。
广场锻炼身体还得“占地盘”
早上8点,记者来到西山区政府前的碧鸡广场,近千平方米的广场上,练太极拳的、跳健身操的、打羽毛球的……几乎全是晨练的老人。
“我在这里练了4年,人越来越多。
”方阿姨抱怨道:
“以前8点来广场上都有空位,现在6点就要出来,不然就没地了。
”
现场,还有两拨老人为了“抢地盘”,发生争执。
此外,还有部分场地因为过分拥挤而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江岸小区中,很多老人就在公路两边练舞健身,与穿梭的车辆为伴,实在危险。
而在翠湖公园、莲花池公园、篆塘公园中,老年人围在一起唱歌,音量一大又会“扰民”。
老年大学名额紧报名还得“走后门”
“热门专业的平均录取率是6:
1。
”张宏是昆明老年大学校长,今年秋初刚招进一批新生,因学校容量有限,井喷的生源让他应对乏术。
今年昆明市老年大学计划招生8300名,结果招了8845人,足足多了500人。
还有不少学生的儿女“走后门、托关系”就想为父母报个名。
据了解,整个昆明市共有115所老年大学,可以让5万名老人享受老年教育。
“这样算来,100个老人里有5个人能上学。
而在江浙地区,百位老人中至少有20人上学。
”张宏分析,目前,“老有所学”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企事业单位退休人群越来越庞大,很多人提前离岗,还有不少“新昆明人”随子女来到昆明。
而且报名人员平均年龄从5年前的63岁左右降至59岁。
“按这个势头,老年大学的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大。
”
延伸阅读
老年人不喜独处易觉得被抛弃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为啥老年人非要扎堆活动。
昆明养老产业协会秘书长徐丽萍分析,老年人特别容易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不喜欢孤独,喜欢群体、团队活动,在人多的地方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过去很多村子里都会有个活动场地,但城中村一改造,这些地方都消失了。
”徐丽萍观察到,昆明城高楼越盖越高,但老年人活动的地盘却越来越少,新盖的高档社区大都没有配备老年人活动中心,很多老年活动团体要搞活动、排练节目都找不到地方,最后只能跟中小学租借场地,费用自摊。
此外,有部分大中型企业能够为离退休人员设立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或活动室,但容量有限。
或者原集体企业、街道企业多已不复存在,退休职工无处可去。
同时,有的商业化运作的文体娱乐场所并不适合老年人群体。
《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出台8月无小区补建老年人活动中心
王海介绍,昆明市委、市政府很重视老年人文化活动,今年1月1日正式出台《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根据规定,建设单位在建设城市居住小区时,应当建设为老年人服务的配套设施;没有配套建设的,应当补建。
截至目前,法规已经出台8个多月,却没有一个老小区补建配套设施。
王海坦言,城市土地寸土寸金,老小区很难腾挪出空间补建,反而是农村地区比较好推广。
“今年全昆已建15个上规模的农村活动中心。
”
声音
专家:
多建些公益性场所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王锡表示,现在很多老年人无处可娱乐,只能去打麻将,而打麻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很多人因为无处可去,只能去听商家“免费讲座”,增加了上当受骗的机会。
他认为,应该依靠社区多建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和场所,机关单位的娱乐设施也应对老年人开放,以此解决老年人娱乐场所不足的问题。
此外,社区还应组建一些老年人社团,按照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分别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多聚会。
儿女:
愿给老人“买乐子”
“现在,各大旅行社推出的‘老年团’、‘夕阳团’非常受欢迎,有时连名都报不上。
”采访中,不少子女都表示只要父母能开心,不怕花钱,希望昆明能多一些专为老人提供的文娱有偿服务,能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乐子,还有人建议电影院和KTV专设老年人专场。
(肖亮统筹采写 赵希)
2013年敬老节之际,本报记者将目光聚焦在昆明百岁老人身上,推出《关爱百岁老人系列报道》。
希望通过对各位老人家庭环境、个人心理、生活环境、政府政策以及社会关怀等方面的讲述,让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需求,同时也从中探寻老人长寿的秘诀。
关爱昆明百岁老人系列报道之一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昆明,有141位百岁老人,他们是见证昆明发展的活化石。
102岁的童树珍,从二楼走到一楼,倚着自己的拐杖就行,根本不用人扶,轻轻松松就下来了;在百辰小区凤凰城,有一位101岁高龄的吴桂仙老人,依旧口齿清楚、耳聪目明。
但在昆明的百岁老人中,像童树珍和吴桂仙这样健朗的百岁老人并不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老龄事业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2年,市政府出台了《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
数据显示,昆明市的百岁老人已经从2010年的109人增加到128人,目前则上升到141人。
其中,女性占了七成。
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市政府出台了《昆明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根据《条例》要求,昆明市老龄工作部门对年满80周岁不满100周岁的老年人给予高龄保健补助,年满100周岁的老人给予每月230元的长寿补助。
仅2011年,昆明就为11.3万多名80岁以上老人和128名百岁老人发放了3415万余元的高龄补贴。
“这些补助都是按照2012年补助标准发放的,按照《条例》规定,今年补助标准还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5%。
”昆明市老龄办负责人介绍说。
安宁市连然街道小桥街社区干部也表示,他们用于老年人生活方面的经费在不断上升,尤其是针对百岁老人方面,现在的高龄补助标准已经达到了每月300元。
吴桂仙老人在交谈中说,除了家里的亲人,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她也很关怀,“有生活补助,还会亲自到家里来看望我们”。
在吴桂仙老人眼中,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昆明市老龄化工作部门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怀,为她在昆明安心养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断提高的“幸福指数”
吴桂仙现在和孙子住在幽静的百辰小区。
她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但良好的精神状态让人很难相信她已有101岁高龄。
“我现在和孙子、孙媳妇住在一起,孙子说这里环境好、空气好、我出门也方便,就把我接过来了。
”吴桂仙老人说,她现在很高兴、很幸福。
大多数寿星的长寿经验表明,和谐的家庭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就拿102岁的童树珍老人来说,她现在五世同堂,有子女4人、孙子孙女12人、重孙9人、曾孙4人。
“她就是家里的宝,我家就是老年活动中心。
”童树珍老人已近花甲之年的外孙赵文贵笑着说,老人就是家里的故事书,她总是给儿孙们讲她那些年的各种故事。
同时,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和清淡的膳食也是长寿必不可少的。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满足这些条件的百岁老人中,70%都是生活能够自理的,剩下的30%左右仅存在腿脚不便、视力或听力较弱等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昆明市老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昆明市百岁老人在逐年增多,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养老事业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等因素密不可分。
尤其近年来,昆明从软件、硬件多方面提升城市品质。
举个例子,仅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昆明市级财政就投入5.59亿元,落实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待政策,平均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
近年来,昆明还大打“绿化牌”,见缝插绿,努力打造小区居民每走5分钟或500米就有街头游园小憩的园林生活环境。
这个目标正逐步实现,昆明的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47.06%,今年已将“全国森林城市”的荣誉收入囊中。
此外,“联合国宜居城市”、“中国最适合养老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一系列与民生有关的认定也被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包揽,宜居环境令人向往。
(昆明日报记者赵书勇实习记者蔡靖妮)
昆明市老年人口超过87万人老人养老生存调查[图]
2013年04月06日09时30分00秒 来源:
昆明日报
很多老人选择到养老院养老。
记者王安卓摄
又到清明。
83岁的曾淑芬早早就在亡夫的遗像前摆好了他生前最爱的叉烧。
“等我去了,也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再吃上。
”扶着墙回到客厅里唯一的小沙发上,这个空巢老人开始打盹。
距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时间,还有5个小时,他们会给她送来晚餐。
据市老龄委统计,在每100个拥有昆明户籍的人当中,就有16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截至2012年底,我市户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87万人,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为平均每年3.5%左右。
其中,空巢老人已达24万人以上,占老年人口总数超过26%,失能老人达19万多,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2%以上。
曾淑芬只是这87万老人中的一个。
她两个儿子几年前就已经替她买好了墓穴,就在离昆明30分钟车程的一座公墓里。
“他们请人看过的,那里庇荫后人。
”说完,她叹了一口气,只有大儿子偶尔会提些燕麦等食品来看她。
调查对象:
曾淑芬
83岁空巢儿子偶尔探望
两餐全靠社区
“各位业主请注意防盗,最近入室盗窃频发,不要随意给陌生人开门”,康宏小区某单元一楼进门处贴着这样的告示。
83岁的曾淑芬就住在这栋单元的601室。
康宏社区开始提供社区居家养老的送餐服务后,由于糖尿病导致关节并发症的曾淑芬就很少下楼,“工作人员每天送两餐过来,每顿6元钱。
”此前,曾淑芬最怕下楼买菜,尽管社区里的菜场离她家不远,年轻人只需要步行六七分钟。
曾淑芬很早以前就想过养老问题,“我选择放弃当家庭主妇去上班,就是为老了能有份退休工资,不拖累儿女。
”她住过疗养院,进过养老院,也和孙女住过,请过保姆,但最后还是选择一个人,依托社区提供的服务居家养老。
“不生病的话,1500元的退休工资足够了。
”曾淑芬有16年的糖尿病史以及其引发的后遗症、脑梗、心脏长瘤。
她常常忘记是否吃过药,“经常会反复吃同一种药。
”见面时,曾淑芬左手指上还有血迹,“不知道是刮在哪里了。
”她说得看似很轻松。
曾淑芬一个人住两居室,客厅角落堆满鞋盒和塑料袋。
客厅里放着一台32英寸彩电,在只有一个沙发和一个茶几的客厅里格外显眼,“那是我大儿子拿来的,他们要换新的了。
”她收集了许多儿子不要的旧物:
沙发、茶几、电磁炉……
窗边摆着上门来看她的志愿者们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祝曾奶奶健康长寿”,落款是“大梅、大红、小庄、小丽”,四个还在上学的女孩子每隔一两周会来曾淑芬家,帮她打扫卫生、洗衣服。
调查对象:
简一
80岁空巢女儿赴港
曾在医院“失踪”
周简23年前就去了香港,是嫁过去的。
虽然经济条件不乐观,但近五年来,周简开始每年回一次昆明,而且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她放不下那个25年前拿着她户口簿把她推向一个不满意的婚姻的母亲简一。
“我已经订好4月中旬从深圳到昆明的机票,同学说母亲前两天住院了,然后失去了联系。
”母亲从医院急诊室“失踪”急坏了周简。
“我不知道她哪里病了,病得多重,舍不舍得请护工照看,家里耳朵不好的老父亲又怎么办?
”她说。
周简托昆明的同学去医院的急症室找了多次,又去家里寻找母亲,但都没有结果。
再联系上母亲时,已经是她从急诊室失踪三天后的事了。
母亲从急诊室回到家中,没有等到入院的床位,人实在太多了。
她提着折叠小凳从昆华医院坐车回到位于北校场的家中,用了近两个小时,只有她一个人。
驼背的她只能走几步歇一下,走几步歇一下。
“我的腿太疼了,一点力气也没有,站都困难。
”母亲说。
母亲不舍得打车,“等我走了,老头子走了,我们就把房子给外孙女,把存款给外孙,香港物价贵,有钱能过得好些。
”老两口都是离休干部,每月收入过万元,连上医药费,老两口每月的生活费也不过一千五百元。
现实生活中,相伴到白头更多的是无奈,是不便。
“只有在女儿回来的时候,我们才会在家做饭,其他时候都是让附近餐厅送餐或干脆不吃。
”简一说,但她有许多想吃的:
酥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老年人 家电 需求 研究 报告 出炉 分析